(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价研究室 江明)
一
教材是教育方针的载体,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专业知识水平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育人的蓝图。它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规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取得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渠道。
正是由于教材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要求教材进入课堂前必须经过严肃认真的审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按大纲的要求编写后,须经教育部长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审查通过方能使用。1958年“大跃进”时,出现若干省自行编写教材,不作审查而使用的情形,“文革”期间教材编写更处于混乱的状况,这就给教育造成严重危害。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同其他领域一样得到发展,教材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
1986年,国家教委成立了有权威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审查审定中小学各科各套教材。中学语文审查委员会现有3位审定委员,7位审查委员。审定审查委员全都具有高级职称,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广的学术影响。委员会的组成有较合理的结构:从工作性质上说,既有学科和学科教育的专家,也有在第一线执教的富有经验的教师,还有熟悉业务的教育行政领导和教研人员;从专业领域上说,语文教材内容所涉及的主要方面都有相应的专家,形成能多角度审视教材的队伍;从地区上说,除了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延聘一定数量的审定审查委员外,还在一些省、市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教授、教师,使委员会的组成体现了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中学语文审查委员会成立10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审查审定教学大纲和审查多套教材。委员会审定了国家教委1987年2月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审查了1992年颁发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上海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中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大纲的审定坚持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改革精神,反映学科发展和教改成果,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重视教育教学实效,使大纲成为进行教学、考试命题、编写教材和评价教学的依据,为落实教材建设的指导方针提供了切实的保证。1995年9月委员会又审阅了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依据1987年2月颁发的教学大纲,1989年8月审查委员会审查了统编教材之外的6套44册实验教材。1992年起,到1996年委员会连续5年共审查了12套74册教科书。
在教材审查中,委员们始终坚持“严格把关,积极扶持”的态度。
审查委员们把从育人的高度严格把关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严格把关,就是依据大纲,从思想性、科学性、教学适用性及教材特色等方面对每一套教材进行认真审查。在思想性方面,委员们依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把握住一些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在科学性方面,最主要的是看是否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规律;教学适用性则主要看份量多少、难易程度及教材各个环节的安排是否恰当等。这几方面各有要求,又互相联系。对这几方面的把关具体体现在对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训练方式与过程的设计以及教材语言等的审查中。例如,委员们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要使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精神,对教材中,尤其是毕业年级教材中为应试而编写的“指导”“测试”“练习”等内容坚决要求删改:对不符合大纲、不利于素质教育、品味不高的内容,明确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委员们很重视对课文的严格要求,从课文的教育性、科学性、语言及品味等方面认真把关,对重视教材品味、给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与熏陶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再如,委员们在审查中高度重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依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修改意见,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练习设计、编者语言等方面存在的内容超纲、过难过繁、简单重复、概念堆砌、含混不确等问题提出大量删改意见;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理解所必须的有关背景资料等,则要求作简而明的适当补充,以降低学习难度。
委员们在审查中对教材的体系结构采取客观而慎重的态度,不作简单判断:对新的有益尝试予以鼓励,只要言之成理,就允许试验,以期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对传统模式不排斥不否定,只以它是否有利于落实大纲要求、在实践中是否行之有效而决定取舍;但对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简单仿效自然科学学科教材的编排,以显“科学性”的安排,则明确表态,提出质疑。语文教材的体系结构可以有多种,而目前对体系的研究尚有待深入,还需经过大量的实践。因此,对各套教材体系的评价,审查委员不轻易下结论。
二
教材多样化的实现,教材编写是基础。目前多套教材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趋势的体现。
几十年来我国的课程教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自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直至80年代后期,全国中小学基本上都是使用人教社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的“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基础教育事业教材建设的发展中是功不可没的。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全国共用一套教材的局面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地广人多、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另一方面,各地多年来已逐步自发地在教改的基础上编写了不少实验教材,以体现致力教改的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经验。有了课程教材的改革,才能算是整体改革:有了整体改革,才能有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
经过多年努力,初中语文出现了多套教材。在目前的12套教材中,有7套是按国家教委1988年5月的教材编写统一规划编写的,有5套是各地总结教改经验自主编写的。
12套教材的总体框架是多种的,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以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为序,根据各自的指导思想和训练体系编排知识能力的训练阶段和训练点,通过不同的单元组合构成全套教材。一种是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或以训练阅读与表达能力为主线组建全套教材的框架,组织和编排单元。这两种情况往往是有交叉的。还有一种是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主干,安排三个互相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阶段——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联系生活,着重培养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三种总体框架里面都采用的是教学单元的形式。
各套教材都重视能力训练,都注意落实大纲对能力的要求,而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训练的组合则有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四种能力并重,四条线齐头并进地组合在每个单元中,以此构建训练序列;一种是在一个单元中有所侧重地进行某种能力的训练,并针对地区特点、社会需要等,在全书的安排中突出某种或某几种能力的训练;还有一种是四种能力综合安排,有主有辅,大多数教材是采取这种方式。
对知识的处理也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把汉语常识和文体常识写成短文,与其他必学课文并列,提出阅读要求;一种是作为附录安排在各册书末或单元末,其中有的是把文体常识作为附录,有的是把汉语常识作为附录;还有一种是把知识组合在单元中,在单元提示中阐述或简介文体知识,而汉语常识则安排在课文后或单元后的练习中,在题干中介绍知识,联系课文、结合读写训练进行汉语知识的教学。
各套教材的课文安排,都在大纲所列的基本篇目之外,新增了一些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好文章;课文都分为讲读和自读。有所不同的是,有的教材中有根据训练目的而编排的、不是以一篇完整的文章构成的课文,有的教材中把语文知识写成文章作为课文。
语文教学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就离不开恰当的训练。对此各套教材都注意练习与相应的学习环节的照应以及课内外的联系。练习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基本上是对传统的“思考和练习”的继承与补充;一类是编配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层次构成的练习。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但应该说目前教材尚不够成熟,不尽完善,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教材,还有若干问题需作深入研讨。如,如何正确估价中学语文教学和教材编写的传统理论与经验,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学和教材,使之更好地吸取传统的精华与外国的长处,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和教材编写如何真正落实“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究竟有哪些,它的结构如何?如何在初中阶段安排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快速高效的训练体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课文学习的关系、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训练重点与一般内容的关系等,应如何处理才能更为科学合理?等等。
三
教材的编写和审查都是为了用,用是对教材的实践检验。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广大使用者的共同参与。多套教材编写出来,经过审查,就面临选用推广和不断提高的问题。为了做好教材选用这项十分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国家教委于1992年11月颁发了《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级中学教材选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完整地下发国家教委和省级教学用书目录,有指导地下放教材的选用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材的选用与管理工作。
针对几年来教材选用的实际情况,为贯彻落实关于教材多样化的方针,国家教委在1995年5月颁发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的规定》中,对教材的选用作了进一步的规定,要求给各套审查通过的教材提供平等竞争的生存空间。这一方面体现了对各套审查通过的教材的支持,使它们能有试用的机会,并在试用中不断修改,提高质量;另一方面,讲平等竞争,就是坚持教材竞争只能以质量取胜,在试用中优胜劣汰,促进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
同教材编写、教材审查都以教材质量为核心一样,在试用过程中,经过广大使用者和编写者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教材质量是教材选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各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省,领导思想明确,支持选用多套教材;同时,帮助本省教材编委会充实队伍,加强调研,提高编写队伍的水平,结合指导教研活动,做好教材的试用和修改工作。有的编委会不以教材审查通过为终点,积极依靠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组织全员培训,进行教学各阶段全过程的辅导和研究,重视取长补短、广泛听取意见,用所得奖金有奖征求修改意见。有的编写组把教材试用与教学实验结合起来,随着教学实验范围的不断扩展,促进了教材的试用。有的编写者不存门户之见,尽管自己编写的教材处境尚较困难,仍从全局出发,多次热情认真地为本省师资培训班上其他教材的示范课,作辅导报告。
各地的工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认识教材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把教材的使用与提高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材发展。
教材是千百万人长期劳动的结晶。可以说,没有一种精神产品像教材这样集中了那么多人的精力和心血,也没有一种精神产品像教材这样影响深远而广泛。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教材建设中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要搞好教材建设,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加强理论建设;要搞好教材建设,就需重视实践,结合实际,指导实践;要搞好教材建设,就要编、审、用合力,重视整体效应;要搞好教材建设,必须确立精品意识,采取相应措施,使之规范化科学化。
中学语文教学京1-3G31中学语文教学江明19971997 作者:中学语文教学京1-3G31中学语文教学江明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