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反思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新课程实施已经两年了,广大教师面对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表现了极大关注,也产生了一些迷惘和困惑,现仅对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做简单的反思。
    一、实践新课程,必须更新观念
  几套小语新教材,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总体上摒弃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的知识体系,着力于儿童语文素养的提高,指向了人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语姓“语”,更姓“人”。因此,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1.关注情感态度。兴趣、习惯之重要,人人皆知。但人们向来认为兴趣、习惯是虚的,远不如知识教学来得实在。此次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作为三个维度提出来,而且确立为第一位的教学目标。这一点应该说是课程改革的试金石。比如说吉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三册《江上渔者》一课,如果只是认认字,看看哪两个字能组词,就是单纯直向知识,相反引导儿童做卡片,并玩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认字、识词,就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
  2.关注语文实践。新课程强调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几种新教材都注意凸现这一母语教育的特点。比如“口语交际”取代了“看图说话”,就意在引导儿童在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3.关注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因此引导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我们最难解决的问题,但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如吉林省编小语第七册《孟姜女的传说》课后设计的“复述课文办法多”,提示了6种复述方法:(1)我用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词语做提示,很快就把课文复述下来了;(2)我发现课文三段话,每段最后一句就能概括主要内容,我就根据这三句复述;(3)我给课文三段话都加了小标题,取名就叫“孟姜女出生”“丈夫被抓修长城”“哭倒长城八百里”,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4)我读了几遍课文,凭记忆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5)我把课文画成连环画,然后看着连环画复述课文;(6)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孟姜女名字怎么来的?”“她的丈夫怎么被抓的?”“她怎样把长城哭倒的?”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就把课文复述了。对此,我们在教学时,绝不是让学生机械背诵这些复述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形成合作小组,在自主、合作、探究之中,掌握方法,学会复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关注课程开放。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打破课本是一信息源,教师是唯一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场,是新课程所向往和追求的。如人教版小语一年级上册“我会说”这样的内容,由一首古诗《静夜思》引出儿童对现实夜空的观察与表达,在原来的人教社的旧版教材上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的。
    二、实践新教材,必须坚定不移
  轻车熟路,旧有模式,常常会使我们在实践新教材时,一只脚走在改革的路上,而另一只脚却早已回到了老路上去。因此,从操作层面上看,我们要特别防止“走路顺拐”。
  1.于不习惯处钻研。旧有的教学已成定势,就拿阅读教学来讲,如果你不让他析词解句、分段、概括段意、总结中心,他就不会教。九年义务教育吉林省编小语七册中的《被子大地》,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儿童生病时在床上摆弄各种玩具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有人认为这样的课文浅显易懂,没什么好教的。那么这样一首儿童诗它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深奥,而在于它能唤起儿童已有的生活。教学时,仅以朗读为例,就可以教师范渎,听弦外之音;学生自读,自由感受;以作者“我”的口气朗读,体会其心;扮作玩具来读,想象体验。如此种种,才是新课程的新阅读。但是从操作上看,人们习惯的是前者,不习惯的是后者,课程改革则要求我们于不习惯处,走出一条新路来。
  2.善于活化教材。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活化教材,可以改变教材的序;活化教材,可以对教材有取有舍;活化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加以改造。比如吉林省编小语第七册第二板块“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三篇文章都是与教师有关,宜在教师节前学习,为此把它放在第一板块前学习也是可以的。再者,这三篇文哪个先学,哪个后学,教师也可调整。那么对于学习内容,像“综合活动——老师的节日”,如果时间不允许,“议一议”可以删掉,“日记”也可以不写教师节活动的场面。总之,只有善于活化教材,教学才有活动,才有创造,才有效果。
  3.从学生实际出发。新教材强调学习过程要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课堂只不过是激活学生学习的“场”。因此,教学方法的确定,绝不是教师主观的东西,而是要充分地研究儿童的需求是什么?儿童的愿望是什么?比如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的“我会连”,学生的兴奋点在哪?一是希望连得对,二是希望连得快。教师教学这道练习题,如果不从儿童这样的心理出发,不在限时完成上做文章,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有兴趣,也不会有乐趣,更不会有效果。
    三、实践新教材,没有捷径可走
  1.学会超越自我。一个人容易自我满足,自我欣赏,但绝不容易自我超越,更不容易自我否定。实践新教材,对于每一个教师都有一个槛,那就是勇于同旧的落后的小语教育观说“再见”。超越自我的前提是学习,学习《课标》,学习《课标解读》,学习新教材,甚至是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超越自我的关键是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钻研,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创造。比如说人教版、苏教版教材都有“口语交际”的内容,但“口语交际”的本质是什么:关键是什么,着力点在哪儿,我们必须清楚。否则,将“口语交际”当“看图说话”来教,“新教材”也就真的成了所谓的“新”教材了。
  2.学会用心对话。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参与者、促进者。因此,在新课程实践中,只有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焕发起勃勃的生机。比如说每天学生都要完成的书面作业,但是有哪位老师能够跟儿童一样去做一做呢,如果我们真的去做了,就会对学生完成作业有一份感受,多一份理解。而儿童呢?惊奇、向往、崇敬、向上,随之而生。我认为,如此这般,教育才走向了它的最高境界。
  3.学会精益求精。大凡改革,多有漏洞。因此,在新课程实践中,凡是与以往教学的不同做法,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切实找到突破口。比如说我在全国小语会“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伟大的友谊》一课,突破口就是“整体感知、小组探究、自能质疑、疑点辩论”。在全国小语会20周年庆典执教的《凡卡》一课,突破口是对《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珊迪》《小音乐家扬科》4篇课文,采用类比阅读。寻找突破口,要勇于创新,但并不是割裂历史,也不是否定传统,这也是一种精益求精。比如说本校闵崴老师执教的《夕照》一课,是一个新课型,也就是将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统整到一起的综合课。综合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阅读,第二课时侧重表达,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在两课时贯穿始终。这两节课意在反映新课标精神,但单就读写结合来看,完全是传统经验。
  4.学会独树一帜。小语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开宗明义: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实践小语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是我们改革的着力点。没有富于个性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个性。没有富于创造力的教师,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创造。因此,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位教师一定要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只有独树一帜,才能大有作为。
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G39小学各科教与学王显才20032003王显才 东北师大附小分校 作者: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G39小学各科教与学王显才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0:51:03

[新一篇] 對外開放與中國大學

[舊一篇] 對小學語文課堂“流行用語”的反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