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译文]  哪里才是我的归程呢?放眼望去,只见一个又一个长亭,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短亭。

  [出典]   李白  《菩萨蛮》

   注:

   1、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注释:

     ①平林:平展的树林。

  ②漠漠;迷蒙貌。

  ③伤心碧:使人伤心的碧绿色。一说“伤心”表示程度,与“极”同义。

  ④瞑色:夜色。

  ⑤玉阶:阶之美称。一作“玉梯”。

  ⑥伫立:久立。

  ⑦归程:归途。

  ⑧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更”,一作“连”。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3、译文1: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译文2:

    远远望去,广茂的树林暮烟笼罩,连绵的寒山满目都是伤感。暮色已经漫入高楼,有人独自在楼上发愁。

    在玉阶上久久凝眸站立,看着一群群归巢的鸟儿匆匆地飞回栖宿地。何处是归程呀?归愁也像那长亭连着短亭、短亭接着长亭的漫漫归途一样,连绵不绝,没有尽头。

 

   4、 李白(公元701-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李白降生时,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因而取字“太白”。大约五岁时,李白的家迁到了四川江油。少年时,李白凭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阅读了大量书籍,为诗歌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多岁时,李白出川游历。他慷慨自负,轻财好施,喜欢豪饮纵博,结交名流,一生游走江湖,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成为盛唐时期的最强音。

    李白诗名满天下,他的诗歌想象力丰富,语言流畅自然,感情强烈豪迈,意境奇伟瑰丽,风格浪漫洒脱,有“诗仙”的美誉。

    李白的词作并不多,但他的《菩萨蛮》和《忆秦娥》影响了宋词中千千万万的作品,被尊为“宋词之祖”

 

    5、 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但却渗透着词人浓浓的思归之情。词的起句就在暮色烟霭的描写中融进了词人的心情,营造了一种惆怅落寞的气氛,这种气氛笼罩着全篇,使整首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当中。全词的结构也如同这如织的烟色,处处都传达出一种思归的愁绪,如令人伤心的寒山,漫入高楼的暝色,急飞归家的宿鸟,迎来送往的驿亭,相互交织又相互映衬着一个词“归愁”。从词人的视角上看,“有人楼上愁”是本词的中心。词先不讲高楼上的人,而先叙人从楼上望到的景色,以勾起人伤怀的暮景再带出伤景的人。下阙承上启下先写玉楼上的人,但后几句又都是写引发人产生“归程”之思的景物。全篇的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

  按照人类学家、美学家卡西尔的说法,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存在着一种生命的节律感和认同感,一年四季,春之灿烂,夏之热烈,秋之肃杀,冬之收敛,都会使人产生相似的感应,而一天之中的黄昏,日之陨落,人的情绪亦会呈低落状态。“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正是这种生命感应的体现。一个“入”字表现了词人将大自然视作有生命感的主体,也恰切地表达了人的情感节律与自然节律的相互呼应。“宿鸟归飞急”,则是以动物的生命节律衬托出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它表明大千世界,冥冥之中,人、动物、宇宙都在按同一种生命的秩序感在律动。“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仍然是在以人创造的某种秩序感去强化这种灵魂无居的伤痛感。古代驿路,十里置亭为长亭,五里置亭为短亭,亭虽为行人休息之地,但也是执手相看泪眼的饯别之处,漫无尽头的长亭短亭,正如人心灵无法安顿的羁程,山长水阔,迢递绵延。古人正是在这种面对黄昏的生命体验中表达着对大自然生命节律的感应、对人生命运的感叹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 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6、整首词有平仄两韵。上下片各换一次。上片“织”“碧”仄韵,“楼”“愁”平韵。下片“立”“急”仄韵,“程”“亭”平韵。这样,一词四段,便有了一咏三叹的音韵上的美感效果。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诗经》的“桃之夭夭……桃之夭夭……桃之夭夭……”式的重复与单调。结尾的悠长的平韵更将整词绵延化,变得悠扬婉转,延伸了词义之外的绕梁韵味。

    词人在整首词中穿插着无限深邃的目光与凝视。在着眼时即感到凄茫。在光线昏暗将晚的时节,气重生烟。烟气漠漠,纷纷于平林之中。若平林无际阻断了道路,那纷纷漠漠的寒烟更将词人望眼断绝在林的这边。暝色骤然,寒意何止在山,也在词人心中。山茫一带的碧色不只是由于暝色的笼照,更是古今一同的伤心所致。伤心在平林,伤心在寒山。昏暗使词人目光不能再及远眺,匆匆将视线拉回。暝色中,伤心也一同回到了楼中、楼上。是否她为眺望到更远才更上层楼?及至到了楼上才发现陪伴她的仍只有使人发愁的暝色中的平林、寒山。更高的楼,更远的眺望,只能更加内心中的伤感与悲凉。不,不能再远眺了。碧色寒山、如织烟霭、漠漠平林沉浸在无边之愁的暝色之中,望不穿、剪不断。潸然间,找到了同病之人,却是冰冷的玉阶。却不是来慰祭自己的孤独的,而是自己的灵魂经过幻化,就那样冰冷的伫立在暝色之中,虽然它洁白、虽然它经过精雕细琢。孤独的望着已经感觉到冷意的鸟儿,它们急匆匆地在往回赶。他们要去哪里?也许他们还有个归宿。我该去哪里?也许该问问暝色中的明明之王。于是发自内心的呼喊,却始终喷涌不出,也换不来答案。只是在心中无声的咏叹。似乎也如绝句一般,在无限凄凉中,重又将头抬起。视线落向远方,计算着归去的路程。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然而长亭、短亭却都淹没在漠漠烟霭、寒山平林的暝色阴影之中了……

 

   7、何处是归程,用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更”字读四声,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此句乃画龙点睛之笔,一句长亭更短亭已然将游子那缕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全然跃于纸面之上,读来让人倍觉心伤。

    古来驿道之中,十里为一长亭,五里为一短亭。而这时,远行之人心中却无法让自己心中那抹思乡消失,反而一缕乡愁愈加浓深了。长亭连着短亭,天长地远,何处才是归程?游子何时才能找到归家的路途? 

    杜甫有诗:“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细细读太白此诗,真个是:“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韦庄曾道:“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此叹和太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相同之意,只是读来却不仅太白那般含蓄和婉约,太白此句读来更添了几分离索之愁。 

 

    8、暮色四合时分,打开李白诗词全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首《菩萨蛮》了。“伤心碧、楼上愁、空伫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无端地,字字句句,对心的撞击较之以往似乎愈加震颤。

重温那些记忆里模糊了的篇章,那些曾经有过感情共鸣的断句,恰似久别重逢的故友,面对了,自是无了时空的隔膜。

李白的诗词向以雄奇壮丽、奔放飘逸、清超绝俗、豪气干云而着称。很多女子更喜李白《菩萨蛮》这首词的含蓄和婉约。痛了,不说痛,只是说“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怨了,也不说怨,只说“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即使相思,也只说一句“玉阶空伫立,宿鸟飞归急”;就是守候和期盼,也不明说,只感叹“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黄昏,风烛残年的老人惆怅地倚门盼望游子归家;少女则心旌摇簇地听着窗下求恋者的小夜曲;而那远离家乡的旅人,也不禁在异地的暮色中勾起浓重的乡思,那愁思,正象薄暮的烟霭那样侵入心头,愈来愈浓郁,愈来愈沉重,终于象昏暝的夜幕似地压得人难以喘息。

李白着意在“暝色”之下用了一个“入”,把暝色比作一个带来了离愁的闯入者,让高楼上孤单的愁人,和冉冉而入的暝色融合在一起,这惆怅、哀怨而又缠绵的期待,让我想起了王维的“心怯空房不忍归”那少妇的心情,此刻,融着千山万水的她,正伫立于玉阶上,痴痴地、徒劳茫然地望着暮色中匆匆归飞的宿鸟,而鸟归人不归,一路上不知有多少长亭、短亭横隔在他们之间迢递的路程……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文 /红袖添香    苤莒

 

   9、一条熟悉又陌生的乡间小路,依稀是我童年时的记忆。时常梦见自己在这条小路上心慌意乱的跑,不知在躲避着什么。而前程,这条路却是永无尽头。醒来时总是泪流满面,我竟然不知自己要的是什么,不知自己想抓住些什么。

  也许真的没有永远的东西,生命总是很脆弱,像玻璃杯,轻轻一碰就会碎。我也知道世间没有永恒的东西,僻如爱情,僻如你我。 落叶轻飘着,在空中挣扎,最后无声的落地,没有泪水。而我所谓的真实只会是一棵凄迷的树,笔直生长,茂盛且孤独。

  谁是前世的眷恋?谁又是今生的劫数?永远到底有多远?谁又是谁的唯一?窗外的柳枝又发了新芽,生命中注定的际遇,却是你如何也拒绝不掉的。总说自己是一只蝴蝶,一只由虫子变成的蝴蝶。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而我化蝶,破茧而出,绚烂之后就是生命的尽头。美,如果以生命为代价,一定会绚烂到极致。然,何处才是我的归程?我也许只是一只虫子,一只还在挣扎的虫子。

  花开花落,草长草枯,物生物灭,轮轮轮,熄熄熄,复复复。几番感慨,几番辛酸,几番欢喜,几番悲愁,回萦于喉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烟灭了,灰该往哪儿飞,空余恨,不忍追-----世事易变,时光易逝。一切的一切,真的是我们无能为力的.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0、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我站在归程里回首,你站在回忆里微笑.

    时光漫长,长不过你笑容里的甜蜜与怅惘.

   时光短暂,短不过你瞳孔中的微光闪烁.

   纪念曾与我后桌的你

 

   11、人说无欲则刚,思来想去,我好像对什么都没有特别强烈的需求,无欲则刚,刚是刚了,人生也顿时少了很多的痛苦和浓烈!

    傻嘛,以前的时候,总是希望少些浮躁,多点智慧,现在却怀念少年时候的莽撞和傻气!那种眼睛里面不容半点灰尘的天真和傻气,那种豪气冲天、唯我独尊、不知天高地厚的英气~~~

    少年子弟江湖老,依然黑发红颜,依然明眸皓齿,心,却不复少年的激情!都说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要一点一点的长大!眼睛虽然明亮却没有了火花,依然明媚的笑靥,少了几分困惑,多了几分智慧,终于还是慢慢地蜕变成蝴蝶,都说我美丽的接近完美,都说只有经历过燃烧成灰烬的痛苦,才能获得重生!

   何处是归程,关山处处!

   让我们把自己还原的单纯,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不开心的时候,不怕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你说好不好,好不好?

 

   12、小时候,知道背井离乡是件痛苦的事,长大了觉得男儿应该建功立业,也曾暗笑过那种情过于浓郁的人。后来渐渐地,忽然理解了什么叫“魂归故里”,对家乡的杳渺之思。我们总是说爱国,爱什么?具体点,不外乎你的家乡,你的老宅,你的四邻,你儿时的玩伴,只有这些,才能让我们牵肠挂肚,夜不能寐……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包含着深沉而又复杂的人生体验,传达出人在旅途、茫无归宿之感,象征着人生就是一个不停奔波的过程。被动生存的人,总是被社会的巨大异己力量驱使着,被生活的滚滚浊流裹挟着,身不由己地在漫长坎坷的茫茫世路上奔波不停,不知道何日是了时,更不知道何处是归宿。即如李白词中的旅人,于漠漠暮霭中瞻望“归程”,所见不外是山野林薮边的悠悠古道,是古道上五里十里、一个连着一个的长短驿亭,“归程”在何处呢?旅人在长期的奔波之后,久久的伫立之余,情不自禁地要生出茫无归宿的无穷空落惆怅来。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读解上引词句,确实能够感悟到其中包蕴深厚的形而上意味:在人生道路上,谁人不是“此身如传舍”的匆匆过客呢?又有谁人不在苦苦寻求着生之所依与灵之所栖?但归程何在,家园何处,了时何日?恐怕永远也不会求得明确的答案。读着这样的词句,似乎能够听到那旅人发出的一声疲惫不堪的灵魂叹息,这时,便会有一种仿佛注定了的命运感氤氲飘起,驱之不散,久久地萦绕在你的心头。

 

   13、离别是什么?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愁损辞乡去国人的绵绵情怀。

  陌生的环境,飘荡着陌生的语言。异样的眼眸,闪烁着异路的心情。抛别故土, 离别故人,此去经年,便纵有万种荣光,更与何人说?!摩天大楼直插云霄,逼仄 的天空中,可有家乡的飞鸟经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怎敌他异乡晓来风急。慈 母手中的针线,连缀着夜夜难以平复的思念。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点 点思乡泪。只身登楼,极目忘断天涯路。暮色霭霭,不见长江天际流,惟见高楼之上有人愁———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梦里子规声声啼:归去、归去、不如归去……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4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