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体验 探究 反思    ——谈新课程实施中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培训过程中,不少历史教师谈到了自己的困惑:新的课程理念铺天盖地,但具体到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却心中无数;新的教学模式五花八门,但历史教学改革主要应当抓什么,也无所适从。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所以,学科教学改革也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历史教育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呢?其方法、途径和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优秀的历史课,成功的历史教学改革案例确实有共性,这些共性正是我们应该着力提倡的。下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就教于同仁。
      一、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历史教育,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要求。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觉得事物或活动本身“有意思”而自然引起的,这种兴趣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如观察一幅有意思的画、观看一段生动的录像、听到风趣幽默的谈话,都能使人产生兴趣,自然引起想参与其中的愿望。间接兴趣是由于认识到活动结果的意义而产生的,这种兴趣带有一定的理性色彩,如认识到某门学科的重要性,在学习中逐渐产生相对稳定的兴趣。
    据调查,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的程度一直不高。谈到原因,多数观点认为是因为学校不重视历史课、初中历史不是中考科目、高中生选学文科的少,等等。其实这些因素一般只会干扰学生对历史学习意义的认识,影响学生的间接兴趣。对中学生而言,即便你天天讲历史学习的意义,也很难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同理,考试也逼不出兴趣。比如,历史会考和历史高考,意义很现实,但学生因此而对历史课感兴趣的仍然不多。调查表明,学生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中,认为“学了有用”的只占13.8%。(注: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对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育体系的初步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笔者也曾对高中生做过一次调查,在历史教学内容中,对文化史感兴趣的最多,其次是战争史。(注:张桂芳.高中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1994.(10).37)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文化史是明确规定在考试内容之外的,对战争史的考查也很少。学生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内容有意思。”这说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产生很少是基于实用目的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反复强调历史学习的意义,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直接作用。
    “有意思”“老师讲得好”所引发的兴趣,是直接兴趣。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最有效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当然这不是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就教什么,而是因势利导,想办法将有意义的历史学习以“有意思”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1.增强语言和教态的亲和力。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态则是一种形体语言,有亲和力的教态,能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笔者曾听过北京市特级教师陈毓秀老师的一节关于“敦煌壁画”的文化史课。
    师:同学们知道西洋绘画中常出现的“小天使”形象吗?
    生:小天使有两只翅膀,像鸟儿一样。
    师:对!长着翅膀的小天使是会飞的。同学们再看看,这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拿出一幅挂历画),我觉得这个形象真是优美极了。我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也是在天空中的,但是并没有翅膀,那为什么我们觉得“飞天”会飞,不会掉下来呢?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琢磨琢磨。
    生:“飞天”的衣服在飘,看上去很轻的样子。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大家认真看看,(举着图片走近学生)这“飞天”的衣服,似乎让人感觉到它质地的轻盈。再看这衣服的线条是那么流畅,似乎在随风飘舞,人也随衣飞起来了。我觉得呀,这“飞天”的衣服真是画得传神,比那小天使的翅膀更能让人感觉到是在空中飞舞,而且是那么含蓄。这就是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呀!
    陈老师讲课时的语言、神态,传达了对美的鉴赏和向往,感染了学生和当堂听课的每一个人。
    2.变换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历史是一门丰富生动且富于人文色彩的学科,但限于篇幅,中学历史教科书对许多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都趋于简略、单调。这也是当前历史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学习材料以学生乐于学习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历史课本,可以在文字风格、排版方式、问题导学等方面加以改进。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变换历史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历史人物的事迹可以拓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数字材料可以转换成图形,使学生有兴趣观察;音像资料的播放可以让学生随机进入历史情境,亲眼“目睹”当时的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可以动态展示,使学生的情绪也跟着活跃起来。
    3.将有意义的问题以“有意思”的方式提出。面对一个有意义而没兴趣的问题,学生的思考常常是被动甚至是被迫的,没有什么兴趣可言。问题的提出能否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但要考虑问什么,同时更要考虑怎么问。通过如下对比,就可以看出同样的问题以a、b两种不同的问法提出会产生不同的应答效果。
问题                                         学生反应a.你能用文物图上的信                    老师说的是哪个图啊?息,说明河姆渡人已会饲                 (被动证明,没意思。)养猪和种稻吗?b.大家推测一下,为什么                  有意思,猜猜看!(思维灵河姆渡人会在陶器上刻                    活发散。)上猪和水稻?a.造纸术的发明,给人类                  从哪方面开始说呢?太多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了。(问题太大了。)b.想一想,假如没有纸,                  真没想过——纸的发明人类生活会是什么样?我                  对人类进步有这么多的可说的是没有电话、电脑                  作用。(问题有意思,思维这些东西的时候。                        结果有震撼力。)a.我们应该怎么评价拿                    怎么评价才对呢?(思考破仑?                                  重点放在“应该”上。)b.了解了拿破仑这么多                    怎么想就怎么说。(各种事情,大家有什么想法和                  观点碰撞,通过辩论明确看法呢?大胆说说看!                    是非。)

            

网载 2013-09-10 20:50:1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