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二):晚清乱局(18)——光绪前期的时局(下)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1月14日

从鸦片战争之后到光绪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蚕食日益加剧。这些列强中,大多数是中国过去并不熟悉的欧美国家,但有一个却是以前和中国打过交道的“熟人”,它就是沙皇俄国。今天就从沙俄说起。

沙皇俄国,也就是俄罗斯帝国,其前身是形成于13世纪的莫斯科公国。当时,蒙古人在东欧的势力很大,莫斯科公国便接受了金帐汗国的册封,后来莫斯科公国击败金帐汗国,独立出来,并逐渐兼并周边小国,到了1546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罗斯帝国诞生。紧接着,俄罗斯帝国就开始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它们的势力,17世纪中叶占领了远东地区,17世纪后期还与当时刚刚入关不久的清政府发生军事摩擦,最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18世纪初期,沙皇彼得一世(彼得大帝)的锐意改革使俄罗斯帝国逐渐强大起来,他不但大量学习引入西方科技,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军队,还与瑞典开战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几十年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又给俄罗斯带来了第二个盛世,沙俄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并吞了克里米亚,势力进入巴尔干半岛,几乎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完全赶出了欧洲。19世纪初,横扫欧洲大部的法国皇帝拿破仑率领60万法军远征俄罗斯,但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焦土政策和俄国寒冷的冬天却送给了拿破仑一个灾难性的惨败,法军不到3万人生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因此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

1853年到1856年间,由于沙俄从小亚细亚向巴尔干的扩张激怒了英法,英法与奥斯曼帝国联手对俄罗斯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最终沙俄输掉了这场战争,其独占黑海海峡和巴尔干半岛的野心遭受严重挫折,于是扩张的矛头便转向中亚和中国。当时,正值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8年,在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前半个月,沙俄以武力威胁黑龙江将军奕山,迫使其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吞了中国黑龙江北岸、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清政府在和英法分别缔结《北京条约》的同时,还与“调停”有功的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40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4年,中俄再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再割让西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在沙俄积极东扩的同时,英国也不甘放弃自己在中亚的利益,因此英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角逐日趋激化。同治4年,公元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率兵进入中国南疆,进而占领天山南北;同治10年,公元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时为新疆军政中心的伊犁地区,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光绪2年,公元1876年,清廷派左宗棠领兵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之策出兵新疆,并于当年底收复北疆,次年又挺进南疆;至1878年,清军收复了整个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外的全部地区,沙俄也迫于形势同意与清政府谈判。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中国收回了伊犁地区,但仍割让了其它部分领土。

就这样,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前后共侵吞了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中国强盛时期领土的1/9。

民国百年
民国百年
民国百年

同一时期,法国在亚洲的扩张也在继续,他们的目标是觊觎已久的越南。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进入越南,协助当地政府和百姓抵抗法军,到80年代,受到一定程度打击的法军不断向越南增兵,其军事行动逐渐波及中国,清政府也不断接到越南政府的求援。1883年底,法军进攻驻扎在北圻的中国军队,清军展开反击,中法战争爆发。

战争伊始,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孤拔从河内向越南山西进攻,清军和黑旗军失利,山西随即失陷;接着,经过补充和增援的法军再下北宁等地。面对几个月来的连战失利,1884年,慈禧改派广西提督冯子材赴越统军,同时以“战和不定”、“委靡因循”为由将包括恭亲王奕欣在内的所有军机大臣统统免职,奕欣的总理大臣一职也丢掉了。与此同时,清廷高层的主和派也趁机活动,1884年5月,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中法简明条约》,中法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但和约的签订却使李鸿章在国内被比作“秦桧”、“贾似道”,清政府也迫于压力没有按条约所规定的那样撤回驻扎在北圻的清军。接下来,清军和法军在越南的摩擦不断,双方且战且谈。谈判期间,法军舰队北上进攻台湾,在基隆被清军击败,中法关系就此完全破裂。1884年8月,法军舰队进攻福建马江,全歼清福建水师,清政府正式对法国宣战。9月,法军再攻基隆,清军弃守,又攻淡水,被清军打败。

洋务运动以后,经过20年的发展,到中法战争前夕,清政府已经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海军,分别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曾国荃、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负责,其中由于经费不足,北洋水师是被放在首位重点建设的。当法军围困台湾时,清政府从南洋水师派出舰船驰援,不料却遭到了法军司令孤拔的阻截,南洋水师不敌撤退,孤拔紧追进犯镇海。镇海一战,由于守军有备且防御严密,法军无功而返,孤拔也中弹受伤,后死在澎湖岛上。

几乎是在同时,越南战场上的东线桂军与法军交战失利,谅山、镇南关相继失守,西线滇军也东下受阻,战争形势一度对清军十分不利。1885年3月,中越军民在临洮附近大败法军;重新整顿军务、部署防御的冯子材又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毙伤近千法军精锐,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镇南关一战是中法战争中关系全局的一战,它不仅使清军在北圻东线的反攻转败为胜,而且还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镇南关大捷后,清军主力继续进攻,很快克复谅山,并计划继续向南追击,法军此时则已成惊弓之鸟。就在清军和越南军队都在为更大规模的反攻做积极准备的时候,清政府却下达了求和停战的命令,打算趁战局有利与法国缔结和约。1885年6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天津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又称《中法新约》,中国“不败而败”,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丢掉了在越南的既有利益。

民国百年

光绪13年,公元1887年,光绪皇帝亲政,慈禧太后退居颐和园养老,但朝中实权却仍在慈禧手中,光绪不但时刻受到监督,而且每遇国家大事都要赴颐和园请示慈禧,秉承其懿旨办理,一直到戊戌变法失败。  


三鉴斋 2010-07-20 14:58:13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7)——光緒前期的時局(上)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9)——中日甲午戰爭(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