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二):晚清乱局(17)——光绪前期的时局(上)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1月8日

同治13年,公元1874年,同治皇帝死去,生前没有留下儿子,于是谁来继承大清的皇位就成了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虽说大清朝是头一次碰到,但按说解决起来应该不会那么费尽,不过当慈禧考虑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时,这一切就又变得复杂化了。

既然同治自己没儿子,那么就应该从皇室宗亲中,寻找血缘和他最接近的过继给他当儿子,然后入承大统。同治是“载”字辈的,他下边就该是“溥”字辈的,而当时皇族近支中“溥”字辈的只有溥伦一人。这个溥伦是道光帝长子奕纬的嗣孙,虽然名义上是长孙,但从血缘上看,他是过继的,和道光、嘉庆都没有血缘关系。除此之外,如果溥伦继位,那慈禧就将成为太皇太后,从而失去了继续垂帘听政的理由(其地位将不如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更何况当时溥伦已经17岁,就算慈禧能继续垂帘,最多也就再垂帘一年,因为皇帝满18岁就要亲政。鉴于如上原因,慈禧没有考虑从“溥”字辈里选择继承人。

既然选“小辈”没有合适的,那么选咸丰的平辈——“奕”字辈的行不行呢?那当然就更不行了,“奕”字辈的人当时都已经是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王爷了,慈禧怎么可能给他们机会与自己为敌呢?看来只能从同治的平辈——“载”字辈里来选了。

道光皇帝共有9个儿子,老大奕纬、老二奕继、老三奕纲都比他们的爹死的还早,且没有儿子;老四奕詝就是咸丰,也死了10多年了;老五奕誴早已经被过继给敦亲王绵恺;老六就是恭亲王奕欣,他有两个儿子载徵和载滢;老七就是醇亲王奕譞,他有七个儿子;老八奕詥,几年前死了,无子;老九奕譓,无子。思来想去,慈禧选中了醇亲王奕譞当时年仅3岁的儿子载湉,因为载湉是奕譞和慈禧的妹妹所生,既是慈禧的外甥,又是慈禧的侄子,而且奕譞还是辛酉政变的大功臣。

公元1875年,爱新觉罗·载湉正式登基,是为清德宗,年号光绪,其生父醇亲王奕譞又被晋封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民国百年

据野史记载,同治皇帝死时,其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将来一旦生下个儿子,那么该皇子就将登基为帝,从而威胁自己,于是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阿鲁特氏只能靠自己娘家送来的一些食物苟活。后来,阿鲁特氏偷偷给父亲写信,问该怎么办,但她父亲回信只写了“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能靠自己了。阿鲁特氏万念俱灰,于光绪元年吞金自杀。

慈禧选择光绪继承皇位是对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和传统的重大改变。在此之前,清朝的祖制和成例都是“父死子继”,虽然也有过“兄终弟及”的争论(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欲争夺皇位),但毕竟没有实现,而慈禧则创造了一个“堂兄弟继承”的案例;同时,清朝皇储的确定历来都是采用“诸王商议”、“遗诏宣布”、“秘密立储”或“公开册立”的方式进行,慈禧则创造了“太后懿旨立储”(太祖之后,是诸王商议让皇太极继位;皇太极死后,也是王公大臣们开会决定了顺治继位,多尔衮、济尓哈朗摄政;顺治死后,康熙是按遗诏继位;雍正也是遗诏继位;乾隆是秘密立储,后来禅位给嘉庆;道光、咸丰都是秘密立储);最后,清朝幼主继位向来都有摄政王、议政王或顾命大臣辅政,但到了光绪这里,亲王大臣都靠边站了,权力完全落到了皇太后手里。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兄弟、堂兄弟、叔侄之间互相继承的实例比比皆是,光绪的情况本也不算稀奇,但在一个问题上,光绪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继承皇位时,他的亲生老爸仍然活着。在封建社会,一个皇帝和他的父亲同时“存活”,必然是由于如下情形之一:1.该皇帝是开国皇帝,老爹对创业无功,所以儿子做皇帝;2.该皇帝是靠老爹禅位登基,老爹是太上皇。所以,像光绪这样,自己做皇帝,自己老爸做王爷的情况可以说是极其罕见。我们以前介绍明朝的时候,曾经讲过:明武宗死后,就是找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的,也就是明世宗;虽然当时朱厚熜的生父已经死了,但仍然惹出了所谓“大议礼之争”;所以,不难想像,生父还健在的光绪继位将会惹来多大的麻烦。

幸好,熟谙历史的醇亲王奕譞是一个知进退、明荣辱的聪明人,他深知慈禧的性格和脾气,于是在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后,他立刻上了一道《豫杜妄论》,密奏两宫太后说:如果今后有人拿“嘉靖之大议礼”说事儿,就请此奏驳斥。这事后来果然有人提出,于是慈禧拿出密折,一切便随之摆平了。接着,奕譞又辞去了一切职务,只保留俸禄,一心一意在毓庆宫照顾光绪皇帝读书,以减少外界的闲话。

和当初同治皇帝的不务正业、顽皮放纵不同,光绪从小就用功读书,不仅诗词歌赋、读书写字成绩优异,而且特别关心民间百姓疾苦,忧国忧民;从光绪本心来看,他是立志要当一位圣明之君的。慈禧对于光绪的管教很严,一方面希望小皇帝有长进,一方面又希望小皇帝怕自己,听自己的话。慈禧不让光绪称其为太后,而是称“亲爸爸”,不但要遵守皇宫中的各种繁文缛节,还要听任慈禧对其“错误”的严厉苛责,久而久之,光绪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阴影,性格也略显扭曲。

光绪在位的34年是近代中国灾难进一步加剧的34年,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很多,我将其划分为“光绪前期”和“光绪后期”两部分。光绪前期主要在这两篇文章中介绍,后期由于包括了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等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故单列专题讲述。大体来看,光绪前期主要是光绪亲政前的那一段时间,后期则包括了光绪亲政和光绪成为“囚帝”两段时间,其中“囚帝”后期主要内容将在后续文章中捎带的介绍,“晚清乱局”部分仅介绍到19世纪的结束。 


三鉴斋 2010-07-20 14:58:11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6)——太平天國的滅亡(下)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8)——光緒前期的時局(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