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妓回忆录 凤凰好书榜第10周书单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凤凰好书榜”作为凤凰新媒体唯一一份图书榜单,由凤凰网读书频道倾心打造,多年来,品质一以贯之,于中国范围内不断出版的繁杂新书中,为全球华人读者甄选更为可信、值得一读的各类好书。



苦妓回忆录

马尔克斯/南海出版公司/2015-3


一个老记者为了庆祝自己的九十岁生日,给妓院老鸨打电话,要找一个处女过夜。他信誓旦旦要重温旧年激情,但不知为何,当真正面对少女时却无动于衷。更荒唐的是,他发现自己疯狂爱上了她。在这个沉睡的美人儿面前,他回忆起自己一生的风流与荒唐,历历在目的情欲与混乱之爱的轨迹,拼图成了他的一生:堕落而孤独。


《苦妓回忆录》是马尔克斯的小说封笔之作,原着于2004年出版。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曾总结说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原因在于缺乏爱的能力;反而言之,爱也可以打败时间、衰老和孤独,让人重获新生。




这受难的国度

德鲁·福斯特/译林出版社/2015-3


本书以一种新的史学视野,探讨了美国内战期间人民所经历的苦难,以及战争和死亡对此后国家及社会文化的持久影响。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将目光聚焦在作为战争主体的普通人,以她杰出的分析与描述才能,探究了北部与南部美国民众如何应对这一最具毁灭性的经历。他们如何面对杀戮和死亡,如何埋葬死难者,如何哀悼与纪念,如何帮助死难者的家人?这场战争如何影响了那些从中幸存的人?……本书对这些问题有力而动人的回答,为重新理解美国内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维度。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1947—),美国历史学家,曾担任哈佛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林肯历史讲座教授。2007年至今任哈佛大学校长,获选美国《时代》杂志2007年度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福斯特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也是自1672年以来第一位没有哈佛学习经历的哈佛校长。




性的历程

法拉梅兹·达伯霍瓦拉/译林出版社/2015-3


性行为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活动。不过,性同样有其历史。我们如何看待它,我们赋予其何种意义,我们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它;所有这些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西方历史的多数时候,对于非法性行为的公共惩罚乃是常态。虽然在细微之处不无差异,但每个地处欧洲的社会都提倡性戒律的理想,并惩罚自愿发生偷情行为的人群。这正是基督教文明的一个核心特征,从中世纪早期以来,其重要性日益突显;而如今我们对此种做法极为反感。此乃前现代与现代世界的一个主要差异。因此,在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出现的现代的性观念,应当被视为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起源》的目标即是阐述这一革命何以产生。


法拉梅兹•达伯霍瓦拉,现为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历史学高级研究员,皇家历史学会成员,本书是他的处女作。




关键十六天

白先勇、廖彦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


《关键十六天》是白崇禧将军之子、着名作家白先勇与历史学者廖彦博,共同寻访耆老,搜集湮没的史料,收录历史照片约70幅,还原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关键十六天的史实真相。本书抱持“还原历史真相”的态度,运用各项档案、电报、函件,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日记与口述访谈记录,重建白崇禧奉命赴台宣慰的前因后果,尽量以每个小时作为单位,近距离观察这平抚伤痛的关键十六天。书中回答了诸如“白崇禧作了什么决定?发挥了什么作用?”“期间遭受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挠?”“对于二二八事件的发展与善后,还有往后的台湾,又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一系列疑问,同时也披露了当时台湾军政当局千方百计想要隐瞒的滥施捕杀的真相,阐明二二八事件背后当时台湾社会“三青团”、CC系、中统、军统等国民党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民间团体、中共的力量等等之间的纠葛。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 年生,广西桂林人,名将白崇禧之子。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廖彦博,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博士班。




奥克诺斯

路易斯·塞尔努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1


《奥克诺斯》是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的散文诗集。流亡国外的诗人追忆童年、秋日和故乡小城,在文字中重构一个透明的世界,达成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永恒的渴望。在西班牙诗坛,塞尔努达的影响足以媲美安东尼奥·马查多和希梅内斯;而本书在《理想藏书》的西班牙文学书单中名列第二位。




掉伞天

蒋晓云/新星出版社/2015-4


《掉伞天》是蒋晓云早年成名短篇小说集,收入了三度荣获“联合报文学奖”的作品。人生一世,有许多缘分,有些缘分是一辈子,有些却只是短短一程。蒋晓云笔下的现代青年男女,谈恋爱往往现实而自私,最终只能嗟叹缘浅。不如那些平淡相守一生的老人,他们拙于谈情,却更懂感情。有人绝症不愿拖累家人选择自尽,有人黄昏相恋感情真挚,也有人一生孤独乐于助人,而这些人的情感更令人感动,整本书正是展示了一幕人世百态。


蒋晓云,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系博士班。曾任《民生报》儿童版、《王子》杂志主编。




昨日之岛

戴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


发现电影的魅力,呈现文化的症候,戴锦华文章精选结集,坦言学术和人生思考的心路历程。本书包括十篇戴锦华本人精选的文章和一篇访谈,从中可以看到戴锦华教授多年来以电影为基点,对当下与历史议题所展开的思考,尤其可以看到作者思想发展的断面。


戴锦华,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兼职教授,并曾在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电影、女性文学和大众文化的研究。




法辨

梁治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法辨:法律文化论集》是梁治平先生的代表性文集,追随法儒孟德斯,而力图推陈出新,以“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原则,开创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先河,奠定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是为法学理论的一部经典之作。


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本书书名取自作者27岁发表的代表作《法辨》,在收入本书的18篇文章里,13篇刊于《读书》杂志,这些文章曾经以其锐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风而引人瞩目,不但令众多外行一窥法理堂奥,得以亲近法律,同时也使法律学子领略了法律写作的另一种样式,耳目为一新。




单身社会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2


克里南伯格在本书中,用令人耳目一新的统计数据、第一手资料,以及对于独居人士的生动刻画,颠覆了人们对于单身的传统认知,并为改变着美国的单身社会这一形式,给出了结论性的评价: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1970-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公众文化》编辑。他的第一部着作《热浪》获得了七项文学和学术奖项,并被《芝加哥论坛报》誉为“最佳着作”。他的调查研究被《纽约客》转载,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及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转播,他的文章则刊登于《纽约时报杂志》《滚石》和《美国生活》。




一生里的某一刻

张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1


《一生里的某一刻》是张春在豆瓣、知乎、天涯上的随笔文章精选集,约一半篇幅为重新创作。全数收入《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等在互联网内外广为传诵的文章。


张春,目前的职业是着名冰激凌师和犀牛故事APP主编,现居厦门。在《我爱摇滚乐》《南方都市报》《青年文摘》等杂志报纸发表随笔、特稿,专栏,连载文章,曾在《厦门晚报》开辟乐评专栏两年。活跃于SNS社区豆瓣网,被誉为知乎说书人。合着有《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等。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46:28

[新一篇] 俞曉群:那張舊書單,那些關于書的理想

[舊一篇] 慢讀新書丨唐德剛《胡適口述自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