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澜 太平杂说 一种心理表演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太平军1856年最高层内讧之后。洪秀全采取了任人唯亲的方针。他始终信任、倚重的洪仁发、洪仁达、蒙得恩,值得一说。
  洪仁发、洪仁达是洪秀全同父异母的长兄和次兄。原在广东花县老家种田,后到广西金田村参加造反。因“无才情”而未能担负什么实际职务,以洪秀全之兄而封为国宗。仁发不时翘尾巴,受到杨秀清的惩戒甚至杖责,是杨与洪秀全较劲的一种不大不小的表现。按情理估计,此两人尤其是仁发必向其弟发泄对杨的不满,为权力斗争推波助澜。内讧之后,他哥俩也必定借手足之便,不断向老弟进谗,说石达开及其他外姓功臣多么可怕,很符合洪秀全心意。于是。洪秀全一面不肯封石达开为义王,却让两个老哥坐上火箭,分别封为安王、福王,参与朝政,就是要掣肘、监视和逼走石迭开。而且洪仁达是不久前才从狱中放出来的。这着棋实在太臭,满城官员普遍不满,但敢怒不敢言。只有李秀成公然要求罢黜此两人,请回石达开。这种向洪氏兄弟既定方针挑战的行为,使洪秀全勃然大怒,革去李秀成合天侯爵位。由于众官员不服和一些大臣苦谏,洪秀全不得不暂时削去两个老哥王爵。从此,本已不信任异姓的洪秀全,对李秀成更加疑忌,两个老哥也不断添油加醋,说李秀成有奸心,凡事作梗或压制。只是实在无人可代替李秀成,才且疑且用,不时横加刁难、训斥、考验。而且,在封李秀成为忠王之前,已改封这两个老哥为信王、勇王,他俩的儿子多人,也都封王。只是这两位老哥无论文化、能力、行事、说话都很不上台面。才没有正式给予第二三把手的名义。事实上,他俩仗着洪秀全撑腰,监督一切官员。自己则为所欲为。
  他们重点监督、“照顾”李秀成。李的部下陈坤书违反李的法度,将被治罪。陈坤书深知这两个老哥既恨李又贪财,就出大钱贿赂,被封为护王。这样事就管不了陈。此时,正值洪仁玕向洪秀全建议广封王爵以分李秀成等人的兵权,两个老哥得到洪秀全准许,凡是出大钱贿赂,经其亲信保举的,一概封王。于是贿赂公行,王爵多如过江之鲫,军队难以统一指挥,上下迅速腐烂,人心丧失殆尽。当李秀成与洪氏兄弟在救援南京的时机有不同看法时,洪秀全三诏严词训斥,说是“若不遵诏,国法难容!”李除遵诏改变军事计划,即出兵救援外,还将老母和家眷送到南京作人质。结果救援未达到预期效果而苏州危急,李要求回苏州作应急布置,洪氏兄弟居然趁机勒索“饷银”十万,方准放行,弄得李只好将合家首饰及银两凑足上交。这些做法,既要李秀成受他们瞎指挥的考验,又要不断受戳着额头的斥问“你想反叛吗?”还要被重重敲一记竹杠。倘不是李秀成愚忠,就会另作他图。
  南京被攻愈来愈危急,两个老哥居然用严刑竣法搜刮百姓,弄得全城骚然。尤有甚者,李秀成为守城准备,决定给百姓通行证出外多买米粮。两个老哥竟要众人先买洪氏通行证才允许出城,买粮回城又须缴重税,弄得几乎没有人肯买粮。到了粮食快完,放百姓出城逃生,两个老哥还令人把守城门,搜尽金银才放行。他们丧失起码的现实感,连有粮食南京才有可能守,太平军如果失败,再多金银财宝也带不进坟墓,这么一些简单道理都不明白。活像笑话里说的,从棺材里伸出手来抓钱。所以如此,盖因两个老哥“一味古(固)执,认实天情,与我天王一般之意见不差”。洪秀金在宣布夺李秀成之权,交给其二兄和外甥,不几天后,因绝望而服毒自杀。两个老哥死到临头,还在梦里。南京被清兵攻破之时,洪仁发被俘,供出藏金银财宝处所以求饶命,还是和洪仁达同时给杀掉了。
  两个老哥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洪秀全在内讧后思想心理状态的大表演,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不但在家天下这一根本问题上完全一致,而且在多疑、贪婪、固执、迷信、不识大体、不顾大局、鼠目寸光等诸多方面也基本一致。否则,两个老哥不可能为所欲为。当然,洪秀全到底比两个老哥多点文化,多点权术。比如,下诏请石达开回京,不得不用李秀成支撑危局(说不定这些是听从蒙得恩的建议)。还有。最后服毒自杀。表明他比两个老哥终于多一点现实感。
  有些论着将两个老哥说成太平军后期腐败灭亡的祸首罪魁.是怎么也说不通的。他俩如果不是代表洪秀全,如果洪秀全不是无条件信任,不是言听计从。不是全力支持,随时都可以被除掉的。所以,只要不是为“农民革命领袖”讳,还是应将这个责任算到洪秀全头上较为合适。还有一个洪秀全堂兄洪仁政,带兵打败仗之后,改为管理洪秀全衣服与饮食,与洪仁发、洪仁达沆瀣一气,并同洪仁玕一起压制、打击李秀成,当时人们称之为洪氏四王。
  再来说说蒙得恩。
  他原来叫蒙上升,避上帝讳改为蒙得天,又因天字极其崇隆再改为蒙得恩。参加金田造反后,就在洪秀全身边作御林侍卫。到南京以后,提升为春官又正丞相,总管女营事务。各营女官及女巡查,每日三次到他面前听命。这个职位,主要为洪秀全和天王府服务。当然,女营事务范围还不止此。由于长期在洪秀全身边,了解很深。按太平军条规,官兵是绝对禁止男女同宿,而洪秀全及诸王则可纵欲。于是,每逢诸王过生日,即由蒙得思选美女献上,洪秀全、杨秀清都每次六人,韦昌辉二人,石达开一人。其它方面,也很能迎合洪所好,所以备受宠信。尤其重要的是,在洪、杨内讧中,他始终站在洪的一边,估计很可能为洪出谋划策,秘密转奏传诏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在内讧之后,尽管洪对异姓十分疑忌。还是重用了他。石达开被逼走,洪仁发、洪仁达又是不上台面的大草包,洪秀全便把他升为正掌率,总理朝政,即第二把手。1858年恢复五军主将制。他被任命为中军主将,也就是当初杨秀清的职务。但因他名声不好,又专看洪氏三兄弟脸色行事,使朝政无一定之规,又仗天王信任压制青年将领,太平军的官兵都各怀一心。1859年,洪仁玕到南京,洪秀全觉得这个族弟比蒙得恩有文化有一套,还认为同姓比异姓可靠,才由洪仁矸接手总理朝政,仍封蒙为赞王,子蒙时雍为幼赞王,是后期少数最先封王的两个。蒙得恩不总理朝政后还主管钱粮大权,在非常宏丽的赞王府里,过着豪奢糜烂的生活。但他深知洪秀全生性多疑,故忧虑抑郁,而且数年纵欲无度,所以1861年五十五岁病死了。洪秀全倒很念着他的好处,信得过他,故让他那未成年的儿子蒙时雍做洪仁矸的副手。
  太平军没有太监。但蒙得恩在好几年里的地位近似太监总头儿。尽管他穷玩女人,吸食鸦片,为非作歹,但以善于领会、迎合洪秀全心意,善于为洪秀全选美,善于为洪秀垒营造享尽“天福”的条件,加上内讧中立场坚定,从而越级飞升为正掌率、总理朝政,又加中军主将,还荫及儿子。足以说明他逢迎功夫的到家,也表明洪秀全对他的宠信之深。历代凡有太监握重权,都是朝政出大问题的标志。但除了秦朝赵高,似乎没有别人正式出任第二把手,更没有人父子封王。蒙得恩能够如此,并且善终,最重要一条。是他始终忠于洪秀全,是洪秀全所倚仗的大管家。他的最高目标,是“封授高官厚爵”、耀祖荣宗。果然完全达到。可见逢迎上意比文韬武略更值钱,也更安全,包赢不输。
  顺便说说别的一些人。洪秀全下辈之亲族集团中洪仁发、洪仁达之子,从青年到儿童,个个封王。年龄稍大的洪和元,二十岁左右就很管事了,可是任中却吃了大败仗。这些接班人中,除了幼天王洪天贵外,地位最高的是幼西王萧有和。他最后被授予发号施令的大权。此时不过十几岁的少年,他是洪秀全外甥(洪宣娇养子),长得俊美讨人喜欢;尽管平时是个成色十足的衙内,但在洪面前善于伪装正派。又与洪氏诸王深相勾结,估计十分顺从洪仁达的种种馊主意,才会被委以如此重任。还有洪秀全之族侄洪春元,可以说是战无不败,唯以扰民害民为能事。李秀成对他十分反感,但却在1861年被封为对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重用、亲近些什么人,是首领精神世界的窗口,也是其事业兴衰成败的杠杆。每个人的存在,都既影响别人,也受别人的影响。首领也是如此,只是他具有更大的主动性。他有充分自由选择合乎他要求的人,以实现他的意愿。这些被选择的人,又反过来给予不同程度的影响。洪仁发、洪仁达、蒙得恩等人,凭借经常接近洪秀全的机会,在迎合之余又火上浇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们与洪秀全已难分彼此。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洪秀全在内证后走向绝路的思想心态的一种表演。洪秀全亲近、信任这些人,本意在维护和巩固他的小朝廷。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加速了太平军的失败,也使自己的死期提前到来。
 


潘旭澜 2011-12-18 22:17:26

[新一篇] 潘旭瀾 太平雜說 大渡河鐘聲

[舊一篇] 潘旭瀾 太平雜說 送終的軍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