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科技》:英国计算机产业的帝国余晖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图注:当年的巨人计算机

枪声、厮杀声、垂死士兵的呻吟声,充斥在1944年6月6日的奥马哈海滩上空。入夜时分,盟军终于建立起自己的滩头指挥所。消息传到海峡对岸的盟军指挥部,所有的人松了一口气,这其中包括操纵“巨人”计算机进行谍报破译的图灵情报小组。

当时代表大英帝国计算机领域最高水准的“巨人”,已比盟友美国的爱尼亚克计算机领先了1年多的时间。然而,英国过于严格的保密法,让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和急于采用计算机技术的英国莱昂斯公司,无缘接触“巨人”计算机。战后,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迅速解密计算机技术的美国。

殊途同归的考察

1946年5月的一个深夜,在昏黄的灯光下,剑桥大学教授莫里斯·威尔克斯紧张而又兴奋地手抄着一份文稿,这是曾以参与美国原子弹研发而闻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的报告:《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带来报告的人只给威尔克斯一晚上的时间,第二天就要带走。挑灯夜读的威尔克斯一夜间掌握了报告的精髓,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研发原理。

而报告撰写人诺依曼当时正在主持开发具有存储功能的新一代计算机爱达法克(EDVAC),但由于早期开发人员间的冲突,研发迟迟未有进展。威尔克斯决心抓住机会,代表剑桥大学开发出这种新型的计算机。他给学校董事会写信,称:“这里有一大片领域,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方面,在战争期间已经了巨大发展。我认为剑桥应该担负起责任,努力赶上在该领域领先的美国人。”

随后,威尔克斯赶赴美国参加莫尔学院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充分地与爱达法克的设计研制人员进行接触、讨论,未有戒心的爱达法克工程师向威尔克斯介绍了其设计思路与技术细节。回到剑桥大学,升任计算机实验室主任的威尔克斯,开始组建自己的计算机研发小组,开发爱达赛克(EDSAC)计算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威尔克斯研发爱达赛克的同时,英国餐饮服务及食品生产商莱昂斯,正处于公司转型的焦虑期。莱昂斯公司当时在英国非常有名。

后来成为被誉为 “铁娘子”、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年轻时刚从牛津大学化学系毕业,就曾在这家公司工作过,那时她名叫玛格丽特•罗伯茨。除餐饮服务及食品生产主业之外,莱昂斯还拥有自己的印刷厂、洗衣房、纸箱厂,甚至还有自己的乐队,有自己的服装部门,专为它的女招待们定制服装。战争期间,它凭着战时的“垄断”优势发展得不错。

战后,管理层认为公司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改进管理水平,加强生产和销售的紧密联系,控制和减少日益繁重的文档处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后来成为莱昂斯公司总经理的约翰·西蒙斯认为:“市场形势在变化,消费者口味在更改,新的竞争层出不穷。没有创新,最成功的企业最终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就像曾经蕴藏丰富的金矿,一旦开采完毕,就会成为废墟。”

美国风险投资家乔治斯•多利奥特说过:“时刻牢记,有人正在某地制造会使你的产品成为过时货的产品。”1947年,莱昂斯公司决定派员赴美国考察计算机是否可以用于商业部门,因为此前计算机主要是在军事上展现出很强的计算能力。作为来自二战盟国的客人,考察小组基本上一路遇到绿灯,只有在去阿伯丁弹道实验室参观那台着名的爱尼亚克计算机时出了点麻烦。

他们起初通过英国大使馆获得了特别许可,但在参观前一刻,实验室通知他们许可被取消,没有任何解释,只说是因为保密的缘故。考察小组对此没有太在意,因为他们见到了爱尼亚克的研发者之一约翰·埃克特。当时,埃克特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们,此时正在酝酿创办自己公司的他把他们当作了潜在的商业客户。

可实际上当时二战结束不久,莱昂斯公司根本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的美元外汇来购买美国的设备。西蒙斯特意叮嘱考察小组美国之行要留意IBM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进展。

早在1925年10月,他曾赴美考察过IBM公司。当时,IBM总裁托马斯·沃森的锐意进取精神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西蒙斯很快读到了属下提交的考察报告,报告中对IBM在计算机研发表现上的描述,没有给他带来惊奇,记忆中的那个雄心勃勃的公司似乎变得保守和老气横秋,“这家公司使用电子运算的目的仅仅是将它作为打卡机的附属品”。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说过:“想象一旦变得模糊,那么你的眼睛也就靠不住了。”

“面包师”伸出的援助之手

“IBM和其他大型打卡机制造商,在打卡机制造方面有巨大的投资。他们绝不会转向其他领域,因为如果商用计算机一旦成功的话,将淘汰所有的打卡设备。”西蒙斯这样评价1947年前后的IBM的保守。IBM作为西蒙斯心目中曾经的偶像,其表现让他有些失望,但他在朦胧间隐约觉得这似乎留给了急于转型的莱昂斯公司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是什么呢?

剑桥大学的威尔克斯领导下的计算机研发小组此时已有了进展,但他面临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钱。英国因二战元气大伤,政府不再像战时那样投入更多的财力来进行计算机技术的研发,民间资本也因战争凋零。威尔克斯一筹莫展,爱达赛克项目面临夭折。

莱昂斯赴美考察小组从美国计算机研发人员口中,多次听到对威尔克斯在计算机造诣上的赞誉。这真有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味道,这从中可看出英国政府对计算机研发项目过度保密产生的负面效果——英国人当时普遍认为美国科学家才是计算机领域全面的领先者,而不知道英国也有一批高水平的计算机科学家,威尔克斯其实只是其中的优秀者,但还不是顶级水平的。因为顶级水平的科学家战时都被军方搜罗走了,他们被召集到距英国伦敦西北约70公里一处僻静的布雷契莱庄园,最终开发出了本文开头所说的巨人计算机。

整个二战期间,英国一共启用过11台巨人计算机,但战后都被丘吉尔首相下令销毁,相关设计图纸也被付之一炬。这些顶级科学家战后大多隐姓埋名,平静度过余生,少有在计算机技术上再有建树。战后引领英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这份光荣留给了威尔克斯。

莱昂斯公司试探着和威尔克斯的爱达赛克项目小组接触,结果发现对方果然名不虚传。莱昂斯随后慷慨地为爱达赛克项目提供了一笔资金,而且调拨公司高水平技师协助他们进行研发。

莱昂斯公司敏锐地认识到“这种机器很有可能成为改变国家目前经济萧条的主要动力。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莱昂斯占据了关键位置。据我们了解,迄今尚未有其他人认识到电子计算机广阔的应用前景。”1949年5月6日,爱达赛克首次试运行成功。

这台计算机虽然没有在社会层面上产生像美国1946年发布爱尼亚克那样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但在计算机研发领域产生的影响不亚于前者。因为这台计算机真正具备了存储功能,而提出该原理的冯·诺依曼主持的同类型项目要在3年后才成功,埃克特-莫契利公司的尤尼法克也要在3年后出品,IBM此时只是局部地进行着计算机的研发工作,全面地介入也要在1年多以后。就是说,爱达赛克领先一时。

威尔克斯藉此在学术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荣耀,所以他不介意参与研发的莱昂斯技师复制一台爱达赛克,带回去做商业应用。到二战结束时,国际上专利制度已推行了数百年,专利网已经非常结实,可是计算机这条大鱼从网眼漏过了。看起来似乎很奇怪,其实这是因为计算机的发明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有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成果融汇其中,要争辩谁才是第一个计算机的发明者似乎很无厘头。

英国诗人约翰•邓恩写过:“没有人是完全孤立的岛屿,每个人都是构成大陆的一小块。”

威尔克斯教授对莱昂斯公司的复制和随后的大批量生产采取了一种超脱的态度,没有在专利上提更多的要求。进入莱昂斯公司的这台机器成为史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以前都是做为军用和科学计算用途的。这台机器刚搬到莱昂斯时,曾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种恐慌,许多员工风传这台机器将会取代很多人,他们面临失业。已升为公司总经理的西蒙斯认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复杂的办公软件编程工作,全面自动化的过程会很漫长,没有必要直接裁员。于是,他站出来,告诉有些惶恐的员工们“不会因为计算机而解雇任何人”。(欢迎关注姜洪军的《锐科技》专栏)

拷贝成功的希望

“即使最糟糕的事情发生,我们一个顾客都没有,第三台计算机也能派上用场,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在形势乐观的情况下设立一个对外的计算机服务机构,向商业客户出租上机时间。”1954年6月,西蒙斯向公司董事会建议批量生产计算机。

从剑桥大学拷贝来的计算机,很快闻名遐迩,刚进公司不久,英国军械部就找上门来,希望能有偿使用机时,进行弹道轨迹计算。气象局也找上门来,要求帮助进行气象数据分析。这些还都是计算范畴,而商业应用首先体现在公司的工资发放作业上,这种应用在今天也许是小菜一叠,但在上世纪50年代初,这台设备成功地完成莱昂斯上万人的工资发放业务,在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甚至惊动了当时的英国公主伊丽莎白。她上门参观,对之啧啧称奇。

接着这台计算机为餐馆配餐项目提供技术支持。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加,莱昂斯又照着原来的机器复制了一台,但在复制的过程中,公司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了一些修正。食髓知味,莱昂斯开始准备量产机器。“目前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宣布我们要建造的是供出售或出租的LEO II型商品机了。我们的经营政策也要以这个基本方针为依据。”西蒙斯敦促公司董事会做出决定,“赶制出第三台样机,至少应马上开始建造,这样就容易拉来顾客。”西蒙斯还提出成立一家分公司的动议,“这样有助于工程的专业化,也有助于消除外界认为我们是非正宗厂家的看法。”

1954年11月,作为莱昂斯子公司的LEO正式成立,开始生产LEO牌大型计算机。不过美国计算机厂商可能带来的潜在竞争威胁,在LEO公司高管心头盘绕。

他们再度派员赴美考察,这次的考察范围很广泛,包括计算机制造商和客户应用两方面。参观美国五角大楼后,他们在报告中揶揄美国人花钱大手大脚,买了不少尤尼法克大型机,却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它们用起来。从应用角度看问题是LEO公司的一个长处,这和美国的计算机公司有很大的区别。脱胎于传统产业的LEO公司习惯于将机器的技术、商业、应用潜力挖掘透,也就是说其技术更新速度较慢。

而美国的计算机公司从诞生开始,就处于剧烈的竞争中,往往进行激进式的技术更新升级,后来甚至演化成过度升级,就是说客户的设备应用潜力往往还没有开发完,设备提供商就淘汰了这些旧的机型。LEO公司一旦进入这种竞争格局,将很难适应其节奏。

不过这一切在50年代中期还不成问题。LEO牌计算机在莱昂斯公司的成功应用,吸引了很多公司的老用户的目光,当然以前老用户享用的是莱昂斯的糕点和饮料。福特汽车英国公司找上门来,要求像莱昂斯一样上马工资发放作业计算机系统,接着是Wills烟草公司和劳埃德钢铁公司。格林米尔斯银行也对LEO牌计算机投去了垂青的目光,这是一家为英国军队发饷的银行。LEO在喜悦的同时,很快品味了一丝苦涩,因为在政府的主导下,英国陆军军饷部门花巨资订购了IBM的一台大型机,事先没有公开招标。LEO获悉后,努力争取但无果而终。整体而言,此时的LEO在英国市场的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它很快拿下了一家证券交易所的订单,接着把产品卖给了政府负责养老金的一个业务部门。随后,LEO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把产品卖到了南非的兰德金矿。

战后逐步复苏的英国市场对计算机的需求开始逐渐加大,在滋养了LEO的同时,也吸引了IBM的目光。

查尔斯·里德在《患难与忠诚》中写到:“祸与福的相依相伏是一种耐人寻味而又几乎普遍存在的现象。”(欢迎关注姜洪军的《锐科技》专栏)

驾旋风而来的蓝色巨人

在二战中,相比美国,英国承受了德国更直接的军事打击,因此参与军事项目的科学家为了头顶上少掉一颗炸弹,研发动力较美国同行更强劲,所以英国科学家在计算机这一重要军事项目上的进展迅速,成就突出。

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本来可以抓住机会,推动计算机技术的民用和商业化,但结果却是将之束之高阁,逼得一个做餐饮的企业莱昂斯挽起袖子,自己来研发计算机,进行商业应用。而同期,美国政府则积极推动战时军用计算机项目民用化,掌握尖端技术的一些谍报团队甚至在政府的支持下,集体转变为商业公司。不久,冷战爆发。美国担忧苏联远程轰炸机突防,因此希望建立一套覆盖全美的防空网,这要用上最新的雷达和计算机技术。

军界人士想起了二战时的一个项目:旋风计划。1943年,美国海军部委托麻省理工学院进行设计飞行模拟训练器的任务,目的是在战争期间加速训练飞行员驾驶新飞机的能力,这就是“旋风计划”。在研发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种“喧宾夺主”的现象,项目演化成研发一种新型的、具有实时功能的计算机。为了应对冷战,数十亿美元再度被投向了旋风计划。二战刚结束时,美国朝野曾对IBM的垄断能力产生了担忧,因此起初把许多计算机项目投给了它的竞争对手。但冷战阴云让美国人把对IBM的垄断担忧放到了一边,因为实施旋风计划只能选择最有实力或潜力的厂商,IBM无疑是当时的最优选择,于是大量的项目、资金向它倾斜。旋风计划中集全美精英研发的计算机技术也在委托生产时,逐步地转移给了IBM。

结果,IBM在处理器、密集储存器件和实时系统上迅速处于领先地位,它在提供军品的同时,也不忘将这些新技术应用于商用产品的生产上。而美国政府对此持开放的态度,并没加以限制。“是冷战帮助IBM成为计算机业的国王。”IBM总裁小托马斯·沃森这样说。

在技术和资金获得了充分保障的情况下,IBM不仅在美国计算机市场上攻城掠地,其锋芒也很快指向了英伦三岛,成为了LEO所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

1960年11月,IBM在美国一家杂志上打出一则广告,“问:哪一家公司的发展速度超过了IBM? 答:海外的IBM。”

眼看曾经被自己甩在后面的IBM,在美国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下快速地超过自己,LEO不无抱怨地声称自己是在孤军作战,没有获得英国政府资金支持,哪怕是鼓励。

1963年2月,莱昂斯公司和英国电气公司将各自的计算机公司或部门合并,成立了英国电气LEO公司。业界人士评价这是在IBM压力下的抱团取暖。

次年10月,威尔逊竞选英国首相,其竞选纲领中就包括扶持“技术白热化”背景下的英国计算机产业,并对技术部大臣弗兰克·卡曾斯说,英国的计算机工业“必须作为他的首要工作来抓”。但这比美国人晚了10多年。合并后的英国电气LEO公司经历了一段令人沮丧的文化冲突期,两支销售团队各自为战,技术研发也没有形成合力。而在这段时间里,IBM投资50亿美元开展的“360”项目则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技术上已将LEO彻底甩到了身后。

此时,由于冷战的缘故,西方国家对东欧实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但LEO落伍的机型则不在受限之列,于是,它在东欧市场获得了回光返照式的发展。(欢迎关注姜洪军的《锐科技》专栏)

莫斯科的告别晚宴

1967年,一台LEO 326 型号的计算机在莫斯科索科尔尼基公园进行作业演出,这种机型在西方社会已属于淘汰机型,LEO希望还能在这里找到市场。不过,缺乏硬通货的当地用户,看来也不想将钱花在这样落伍的产品上,机器在参展后只好又运回英国。

在回国的那天,会议主办方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告别宴会,招待所有展会期间的工作人员,从翻译人员到清洁工都请到了。大家频频举杯痛饮,不想告别这冷战期间难得的友谊场面。觥筹交错间,LEO员工脸上笑意盈盈,但心里黯然,因为他们知道LEO的流金岁月已然逝去,该说再见了。

管理专家唐纳德·摩尔后来写了一篇回忆录,略带感伤地说:“回首过去,LEO没有继续存续下来实在是个遗憾。它的研制小组和机器在那个时代的成就都堪称楷模。那个餐馆配送系统显示出用户管理、系统设计、各个操作员、计算机、送货车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价值所在。当时它是通过普通电话用声音工作的,我不妨问一句:‘今天虽然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其结果能比那时好多少呢?’”

《锐科技》姜洪军,着有《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谷歌风云》、《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等8本纸质图书;以及电子书《败局鉴》、《对话CEO》、《他们改变了乔布斯》、《硅谷狂人:埃里森》、《乔布斯前传》、《联想别传》、《iPhone秘史:混乱、阴谋与背叛》、《iPad的前世今生》,主编有《锐科技》、《新工业革命中的企业实践》、《互联网思维@转型》、《互联网思维:电商新力量》、《金融业CIO访谈录》、《名人@ 大家》等电子图书。欢迎扫描关注姜洪军的微信公众号:lookchuanqi。作者联系邮箱:dajiang5199@163.com



传奇 2015-08-23 08:42:14

[新一篇] 想要一臺《星際穿越》中 Tars 這樣的機器人?得先解決這些問題

[舊一篇] 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虛擬現實的一大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