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以垄断权力占领讲台的教师会被淘汰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编者按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已给教育带来深刻变革。2014年9月13日,腾讯思享会邀请着名经济学家汤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和果壳网CEO姬十三一起探讨,数字时代的大学和在线教育的发展。汤敏认为,慕课不是减少了对教师的需求,反而可能增加,只不过教师的角色内容需要转变,并且慕课对企业招聘方式可能带来根本性改变。尚俊杰认为,慕课带来的课程改造,不仅针对大学,更要针对中小学,可能解析几何不必在高中完成,大学的某些课也可在毕业后再学。以下是学者对话实录:



教师分工变细需求可能更多


姬十三(果壳网CEO):尚俊杰老师说大慕课出来了,老师可能会被抢饭碗。我想知道汤敏老师对此怎么看?


汤敏(经济学家):我觉得是Yes or No。先说No。当慕课出来后,反而需要大量的老师。比如北大现在有10000门课,但只有3000个老师,因为1个老师最多只有3门课,所以只有10000门课。但慕课以后,有可能分工非常细。比如北大1个老师,研究1个窄的问题,这个窄问题如果在北大开课,只有3个学生选,但北大规定有5个学生选才能开课,所以这门课开不了。但把这门课放在网上,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可能有几百个学生选,所以尽管是很窄的一门课,但照样可以有足够的学生。慕课后,课程范围就会大,需求也会多多了,就好比100年前没有电影、电视时,全中国大概只有1000部戏放,后来有了电影、电视后,电视剧、电影多得不得了。所以,会有一个分工和扩大的过程。


第二,那时候对大部分老师来说,不一定以教为主,而是以导为主,以师为主。我们说教师,首先是教,后来变成师,个别辅导等,可能未来需要大量这样的。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人大附中的课上到农村学校去,不是农村学校的老师没事做了,而是农村学校的老师比过去更忙,只不过所忙的内容跟过去不一样。过去忙着备课、改作业,现在不用备课了,但要去辅导,要给个别学生辅导,帮助他提高,要去消化人大附中老师的课,一样忙。如果仅是把人大附中的课同步过去,没有当地老师的话,这个班肯定肯定做不好。北大创业课同样如此,除了讲课以外,当地还要有一个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找当地企业家来做。所以任务不太一样,这也是大量的工作需求。


第三,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教书是他的附属,对老师真正的评估是他的研究,他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做研究,这不是更好吗?老师不讲课了,但跟学生一块讨论,学生能爆发出很多新想法,老师在回答学生问题过程中,可能也有很多新想法,对他写文章也可能有帮助。所以,在未来这些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还是非常需要教师的,甚至以后需要更多的教师。


以垄断权力占领讲台的教师会被淘汰


汤敏:但我要说一个Yes。Yes是什么?是那些不想改的,那些只会在课堂上讲课、讲得还不太好的,因为那个学校只有这一个老师,学生不得不修他的课,以垄断的权力占领三尺课堂的人可能就被淘汰。十多年前这么多下岗工人,说淘汰就淘汰了。现在岂止是教育,金融互联网袭来银行都在岌岌可危,还有网店这么多,百货公司也在大变化之中,那么教师这个行业怎么可能不变呢?所以这是一场革命。我刚刚写了一本书,叫《MOOC:一场输不起的革命》,革命来了,就是浩浩荡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对教师同样如此。


姬十三:汤敏老师的观点是,教师还是需要的,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人,但角色会发生变化。我想问尚俊杰老师,您身边的老师会担心这种变化吗?


尚俊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我跟汤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第一,有老师问过我,说这样的话老师可能失业了、下岗了。我当时听到这样的问题,就说“那你告诉我,为什么老师不可以下岗?”其实仔细想想,是因为他的传统观念太深入了,深到老师不可以下岗一样,其实干得不好的真的应该被淘汰。


教师多元化之后要更专业化


尚俊杰:第二,有了慕课,可以鼓励老师去做科研,这有道理。首先985等一流的大学可以做科研,其次还有很多教学型大学,科研未必那么多,所以要有课程角色再造。你将来去学校后,可能做老师,但不是讲课的老师,只是批作文的老师,或者只做辅导思想的老师,还有班主任可不可以专业化。我当年上大学的第一年是在军训,军校管理成本很高,100多个学生有600个专职军官做思想工作,专门带着你。大学里没有这个条件,中小学更是没有这个条件,那中小学的班主任可不可以专职?而且要真的很懂儿童发展和心理辅导的。能不能像医院一样有医生、有化验师、有检验师,有这个有那个?如果教师这样分工的话,教师需求会有很多,而不是会减少。所以教师角色会多元化,每个人应该关注自己最核心的业务,从而更加专业化、职业化。至于现在的北大,距我所讲的这一步还有很大的距离,很多老师没有感受到这种危机感,我已经有危机感了,因为看着学生上别人的课我很伤心。


姬十三:如果面对一个师范生或者教育学院的学生,你会建议他怎么做?


尚俊杰:对于师范生,我是这么告诉他们的:未来十年是高速变革的十年,每个人要有核心竞争力,如果你真的要去学校当老师,一方面你的学问真的要弄好,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迎接着时代的到来。如果真的不是一个能够讲课的老师,可以去做批作文的老师,未来未尝不可。现在香港学校已经有请一些老外辅导学生英语,就干这件事,别的事不管。所以未来,学生要准备应对这种变革。


实体大学有可能消失


姬十三:今天说到老师的角色会发生变化,那大学会发生什么变化?


汤敏:未来大学是什么样的,现在有很多设计和想法。美国最近有一篇文章说,估计在50年以后,美国的实体大学会只剩一半。还有更极端的人认为,未来50年以后,美国现在3000多所大学还剩10家,当然这是极端的情况,瞎忽悠的。不过可以就此想象一下,假如我们在网上能够学到任何一个学校的课程,也能得到学分,考这个学校的课程,那为什么这四年里一定要待在未名湖边呢?能不能一年在未名湖,一年在伦敦?因为我到哪儿,只要上了网,就上了一样的课,但四年这么游了一圈后,世界发展的情况以及我所接触的人完全不一样。假如是这样,那时候北大还有那么牛吗?可能没那么牛了,也可能更牛了,很多哈佛学生跑到北大待一年。但学校发展的根本性变化,在这个意义上,跟蒸汽机发明后,所有工业、农业、手工业者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样。因为我们处在一次革命的前夕或者在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即将迎接的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大学也跑不了。


西方教育来袭 中国教育要变革


尚俊杰:我不敢预测中国若干年后到底有多少所大学留下,但我觉得未来十年内或者将来中国高等教育必然会发生激烈的变革。原因有几个,第一课程这块,让学生知道课程可以再造。第二,一些老外大学来了。30年前是西方企业进入中国,30年后是西方的教育开始进入中国了。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富了,中国有条件承担美国教育的成本,所以他们的教育来了。在这种双重挤压之下,中国普通大学如果没有做好准备,真的会感到步履维艰。今年有某大学学生拍了一个片子在网上传播,质问他们学校的领导,要求向他道歉,因为你们没有给我要的知识。老师多难当啊?学生不爱学,找你,学生真要学了,也找你,他跟你要知识,你给不了他。


现在回农村老家,农村人都知道考大学要考985,最好考上北大、清华,考不上985,怎么也到211,如果考不上这些学校,就找不到工作,所以中国教育必然变革。但变革也不是说,把北大、清华的课全盘搬过去,中国的高等教育学校必须定位清楚,这个大学究竟是干什么的。5个陶瓷学院,专注于陶瓷人才培养,陶瓷课程是核心课程,但陶瓷学院的学生也想听听中国文学史、西方艺术史,听说北大杜教授讲课讲得很好,不妨把杜先生的课引进去,但核心课程要在。


另外,大学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还有人的氛围,所以大学也不用太担心,但没有上进心的大学真的很担心。中国现在有的大学报到率不是100%,对于报到率,有的学校都不敢公布了。人家不去了,因为报到以后,人家知道这个村里谁去了,去完几年回来白上,我们家就不去了,复读一年再考。其实不光是高等教育要改造,基础教育也要改造。为什么?我们天天谈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那是不是可以把内容重新算一下?比如解析几何的内容是不是可以不在高中学?大学里学的一些是不是可以毕业以后再学?这样一想的话,可改的东西太多了。


在线教育只是理论上解决教育公平


姬十三:我们经常说,互联网在线教育能解决教育公平化的问题,可当真正去学慕课的这帮人,目前在中国是100万人,都是最精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那么对于那些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的人,是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教育不公平?


尚俊杰:有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讲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整个世界越来越平了。后来有个人出了另一本书叫《世界真的更平了吗?》,讲的是另外一个道理,因为世界变平了,所以富的人更富了,穷的人更穷了。原来我们开的小饭店好好的,一变平,连锁店来了,我们家跨了。那么当慕课来了,这个世界是更平了还是更尖了?理论上更平了,因为有机会接受资源了,但能接受到的更能接受到,接受不到的更接受不到。这个问题我没想好,到底是更平了还是更尖了?但理论上每个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不管你在农村当老师,还是在纽约当老师,只要上网条件具备了,理论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但互联网只给那些愿意主动学习的人以机会,任何时代不主动学习,到了共产主义时代也还会有问题。


给学分的慕课将大不同


汤敏:关于这个问题,很多教育界的人在欢呼,说原来在互联网学习的人很多,但比例很少,只有百分之几,所以他们觉得互联网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时间毕竟太短,慕课只有两年时间,还没有传到那些差的学校。更核心的是这两个问题:第一,现在在互联网上学习的,都没有得学分,其实大部分学生学习还是为学分去学的。假如教育部下个命令,说从现在起,所有在互联网上学了,考试考过的,教育部都承认他的学分,学校也得规定承认他的学分。假如有这一条,那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在互联网上的创业课,为什么这个创业课从头到最后学生基本都坐在那儿不走?一个是因为课比较吸引人,另外很多学校是给学分的,所以他就会学。现在为什么都是好学校的学生在学互联网上的课?因为那些学校的学生吃不饱,没学分无所谓,还想学。差的学校的学生应付学分都来不及,没有那么大精力。为了保证质量,教育部可以找一批专家,把每个课认证,经过认证后,说这符合国家标准,就可以说:这个课经过认证,所有学校可以给学分。认证几万门课出来,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差学校的学生也会上,这是第一个。


慕课可能给企业招聘带来根本改变


更重要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假如你要进联想,不说你是北大毕业还是其他学校毕业的,我列出来,你要上过这30门课,一门是麻省理工的,一门是哈佛的,一门是北大的,你上过这些课才考虑招你。所以从企业的角度就翻过来了,不看你是哪个学校毕业,而是看你有我这个岗位需要的知识,你有没有上过这些课。如果这么做,学生能不去学吗?这些在目前都没有,但不能说未来一定不能有,未来很可能有,那时候都会发生变化。现在之所以还没有,是因为中国慕课的发展才一年半的时间,还要继续走,一年半才是小小的婴儿,跟几百年的大学教育相比,说马上赶上不行,但方向是很清楚的。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40:39

[新一篇] 【思享】姬十三:慕課帶來碎片化學習的革命

[舊一篇] VOL.716 胖女孩的未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