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认 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海峡两岸应该扩大交流交往,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民间信仰、民 俗文化同根同源。许多台湾的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障碍,辗转到福建莆田祖祠和祖庙来朝 拜。今天,台湾妈祖信众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文化联系、滋养、影响着两岸同 胞,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和精神纽带。深入研究妈祖文化,保护妈祖文化遗产 ,对于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具有积 极意义。
妈祖文化的人文价值
妈祖信仰肇始于宋朝的福建,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 中国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信众,不仅从福建传播到台湾,并且随着华人足迹传播到世界 各地,成为联系世界华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妈祖信仰为核心,形成了以宫庙 建筑、雕刻、文献等有形文化和神话、传说、故事、祭典、民俗、艺术等无形文化为基 本内容的民间文化。妈祖信仰的广泛传播过程中形成、积累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妈祖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首先,妈祖的形象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善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例如关于妈祖一言 一行的口传故事和神话描述,都反映了人们对扶危济困、舍身助人等高尚品德的颂扬和 追求,从而激励人们积极向善,涵养一种朴实而崇高的人性品质。关于妈祖优良品行的 口传故事和神话描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属于舍身拯救海难,有的传说甚 至认为妈祖的升天羽化也与此有关。这类传说中的妈祖多是以奋不顾身的形象出现,不 顾自身安危,以救人性命为最高追求。第二类属于以治病救人为主体的行善之举,包括 祈雨解旱、排涝救民等,并且以急人之所急、不取报酬、无偿奉献等为其突出的表现。 第三类是以斩妖除怪为主题,通过为民除害而为民造福,显示了一种嫉恶如仇的侠义品 质。第四类则是属于日常生活故事,却也显示了妈祖可敬的道德品质,如孝敬父母、和 睦邻里等,不论哪类传说,都体现了妈祖的正义、勇敢、无私、孝悌、仁爱、乐善好施 等美德,对于提升人们心性、净化社会道德,都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妈祖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普世性,反映了一种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和深切的人 文关怀。譬如妈祖传说中的拯救海难,并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平民百姓。妈祖不仅拯救急 风暴雨中的平民渔船,而且也积极襄助海上使节船等官方船只,甚至还救过前来中国的 荷兰番船,所救治的病人也涉及福建、江浙、广东、台湾等地的平民和官员。不论是救 苦救难、乐善好施,还是斩妖除怪,都以拯救生命为最高宗旨,以追求生活幸福、社会 和谐安宁为目标。时至今日,妈祖的文化精神对于弘扬正气,促进精神文明,仍有社会 文化价值。
再次,妈祖文化不是一种考古的“文物”,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其包含的文化 纽带意义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俗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 地方,就有妈祖。”福建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有一千多万,他们把妈祖信仰带到了世界各 地。凡华人所到之处,都要设立会馆,会馆中必设妈祖神座;即使是在海洋中行驶的各 国商船,只要有中国水手的,也必有妈祖的木雕神位。例如,新加坡的天福宫就是1839 年新加坡船员从泉州运去建筑材料兴建的。又如,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属下有27个兴 安会馆,每个兴安会馆都在最高一层供奉妈祖。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华侨居 留地,也都有妈祖庙。可见,妈祖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中起着联系乡谊、敦睦亲情、寻 根怀祖的重要作用。日本鹿耳岛大学民俗学教授下野敏见认为:“妈祖不仅是东南亚的 ,而且是世界性的信仰传播。”在今天的福建和台湾省,妈祖也是影响最大的神灵。妈 祖信仰是维系海峡两岸关系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福建与台湾距离最近,语言相通,神 缘相同,民俗相近,尤其福建是妈祖的诞生地,而妈祖信仰在台湾人数最多、影响最大 。因此,搞好妈祖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妈祖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11月第29次全体会议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界定 :“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 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 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 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它艺术。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 形式的联络和信息”。妈祖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目前,世界各地还 存在有大量与妈祖信仰相关的宫庙、会馆、祠堂、祭祀场所、碑刻、壁画、石雕等实物 和课本、经文、契约、谱牒等民间文书及传世文献。更不可多得的是,还保存着鲜活而 丰富多彩的口传文化,如音乐、戏曲、舞蹈、叙事歌谣、游戏、神话、故事、传说、礼 仪、民俗、手工艺、建筑及祭仪与祭祀活动等。这些文化遗产,上可溯至宋元之前,下 已流传到当今时代,并涉及社会与文化各个领域,其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 ,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开展妈祖文化保护工程,从点状变为网状,从不 同领域、不同方面加大妈祖文化研究的深度,将大大提升妈祖文化研究的质量,拓展妈 祖文化研究的内涵。然而,时至今日,大量的涉及妈祖文化的文献、口传资料乃至宫庙 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与妈祖文化相关的实物因保护不善而残损,大量与妈祖文 化有关的民俗与民间文学也正在消失。妈祖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
许多妈祖文化的有形遗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或在修复、重建中造成极大的损害 。例如福建湄州的妈祖庙,是世界各地妈祖庙的祖庙,在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心目中有 较高的地位。历史上的湄州妈祖庙建筑非常独特:宅基位于山岩之上,层层升高;正殿 前有钟鼓楼一对;正殿之后有朝天阁、升天峰;正殿右旁有一座梳妆楼,梳妆楼下有一 座小佛堂;在左方岩峰下有一座观音堂及中军庙,右下方山脚有一育圣祠,而在码头入 口附近立有旗杆,意味着一上岸即进入妈祖庙的领域。这是一个完全因地制宜、依山而 建的体系完整的庙宇群。其做工之讲究、雕工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但这座祖庙在十年 动乱中遭到人为的破坏,此后进行重修,总体布局虽一仍其旧,但殿宇大都改为石造, 梁柱也多用石头,连斗拱也以石材雕琢,其制作之功力,可谓与前者有天壤之别。又如 ,福建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城南端,台湾有不少妈祖庙亦分灵于此。该庙史载始建于 宋朝,初名顺济庙,只有简单的殿堂。明朝永乐初年,郑和出使西洋,奏令对其重修。 至明嘉靖年间又在正殿后建造寝殿七间、凉亭四座及轩廊数十间。清初,施琅又大力重 修该宫,从而完成了今日所见之规模,可谓弥足珍贵。就是这座妈祖庙,其前殿也已倒 毁。近年虽由鹿港朝天宫赞助重建,但样式却不同于原貌了。再如闽西长汀县的天后宫 初建于明嘉靖年间,历经明清两代,多有修缮,据说曾经藏有“三宝”,即雍正时的神 像、道光年间的香炉和铜印。但整座天后宫被划拨给电厂使用,将天后宫正殿改造成车 间,前殿变成职工宿舍,在钟鼓楼的前面建起了三层的办公楼,宫内的神像和一些珍贵 的雕刻不知去向。该天后宫直到近年才得以修复,但已面目全非。
据不完全统计,上个世纪中期以前,福建全省共有大小妈祖庙一万多个,其中较大规 模的也多达一千个,但后来一些有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妈祖庙及其他实物,均因人为的 或自然的(地震、火灾、山洪、台风等)原因遭到破坏,更有大量的乡间妈祖庙年久失修 ,濒于倒塌,即将不复存在。同时,一些文献资料、碑刻、壁画、楹联、雕刻、器皿等 物质遗产也因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大量消失。例如,福建武平县桃溪镇的小澜村上天后宫 ,1996年8月调研者还在该处抄录了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澜溪天后宫序》、《谨将乐 助花名列后》、《敬塑圣像各信妇捐助启列》等碑刻,发现有清乾隆年间潮州万聚炉商 号制造的香炉,但当2000年调研者重返此处时,该碑刻已不见踪影,据说已被当地居民 作为造房的石基和铺路石,香炉也不见踪影,殊为遗憾。又如,前述福建长乐文石天妃 庙中刻有重要碑文的三块珍贵石碑现在也下落不明。再如,长汀县濯田镇桥头的妈祖庙 ,调查者曾见有精美的妈祖壁画和雕刻,但仅过了半年时间,此壁画竟被人为破坏,雕 刻也荡然无存。
许多与妈祖有关的非有形的文化形式开始被人遗忘,谙熟妈祖文化的老人不断去世, 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积极因素已逐渐淡化。例如,现在不少人曲解妈祖,认为只要烧 烧香,磕磕头,妈祖就会佑护其升官、发财、避灾、送子等,从而将博大精深的妈祖文 化庸俗化、世俗化。又如,一些别具文化内涵的民俗事项,由于谙熟妈祖文化的老人不 断去世而知之者越来越少,诸如湄州岛上的妇女梳蓬形髻的由来、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 湄洲渔民不出海捕鱼的原因、莆田妈祖元宵节安排在农历正月廿九的原因、居住在海岛 上的人名字中为什么有一个“妈”字、妈祖节日时妈祖庙前往往有儿童表演的舞蹈的起 因、闽西客家妇女难产时为什么不呼“天上圣母”而呼叫“妈祖太太”等等,所包含的 文化内涵都开始被人遗忘。还有许多民谣、山歌、民谚俗语、谜语、祭词等口头文化也 已失传。类似这样的口传文化,知晓者如今至少年逾七旬,这批老人应当是我们进行访 谈、录音、录像的主要对象,也只有他们才会给予我们最后保护和抢救妈祖文化遗产的 机会。如果我们还不及时保护和抢救这类妈祖文化遗产,再过几年它们都将成为无可挽 回的过去。
有关妈祖的祭祀活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各地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和习俗,如“朝 山进香”、“打醮”、“游境”等,尤其在妈祖故乡更是发展成一套极为繁褥的仪式, 如“起驾”、“坐殿”、“祝寿”、“刈火”、“插香”、“回銮绕境”、“添火”等 ,但这些程式中,有的仪式已逐渐被遗忘,或者以简化了的或其它形式的东西所替代, 失去了原有的风味,从而也改变了其原有的重要内涵。尤其是在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妈 祖祭祀有一套极为讲究的程式,内涵极为丰富。如台湾妈祖游绕境时,随行的有神桥班 、轿前吹、开路灯、哨角队、卅六执士、庄仪团、乡旗队、神童团、弥勒团、福德团、 太子团、三仙旗、头灯、头旗等。对于这些,我们也需要加以搜集整理,从而有利于两 岸的沟通和今后的进一步交流。
保护和研究妈祖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早在二十世纪初,着名学者顾颉刚、容肇祖、朱杰勤等就开始从各类地方志、游记、 杂记、庙碑等史料入手,研究妈祖的事迹与传说。改革开放以来闽台学者更加关注妈祖 文化的研究,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关于妈祖文化研究的状况仍 然堪忧,未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高水平的成果少,创新的成果少,传世的成果少, 综合性的成果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多。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妈祖文化的文献整理和研究这一基础工作严重滞后。 资料难以收集已成为提升妈祖文化研究的瓶颈,迫切需要进行相关研究文献的保护、系 统化地集中整理等工作。实际情况是,妈祖文化的相关研究资料因妈祖信仰的广泛影响 而浩如烟海,但却因为未曾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而散在于世界各地的 相关庙宇、图书馆以及私人之手,许多文献还属于孤本、残本或抄本。由于这些原因, 资料虽多却不便交流和查检,这样,学者所能见到的妈祖文化资料十分有限,直接影响 了妈祖文化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常常感叹:妈祖的相关资料有多少心中没底、妈祖研究 到什么程度心中没数。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有的学者底气不足,就是 因资料把握不够。因此,妈祖研究者都盼望妈祖文化保护工程尽快实施,《妈祖文化资 料汇编》能早日问世。可见,加大力度对妈祖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保护和整理,对于全 面提升世界范围内的妈祖文化研究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国是妈祖的诞生地,福建是妈祖文化的源头所在,历史悠久,相关遗产极为丰富, 理应在妈祖文化的保护和整理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头,并成为妈祖遗产保护和妈祖文化的 研究中心。作为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福建不仅有加强妈祖文化建设的义务,也有搞好这 一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搜集和整理妈祖文化,不仅具有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提 升福建省文化力的意义,而且对于加强闽台的文化联系、促进国家统一大业也是不可缺 少的工作,应当成为福建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光明日报南宁③G0文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妈祖文化保护研究中20042004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小民族一直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状态。从某种意义来说 ,人类学者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小民族的发展奔走呼号。文章以美 国印第安人为例,对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如何为中国小民族的文化生存与社会发展作出特 有的贡献展开论述。小民族/文化生存/社会发展本文部分材料曾用于清华大学社会政策论坛之“小民族文化保存研讨会”(2002年10 月)。阎凤桥周志平/岳欣RETHINKING ABOUT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PRINCIPLE IN CHINA
YANG Tian-ping, ZHONG Fa-m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achnology,Zhejiang Normal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In 1995,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principle was issued. We must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it in correct wa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completed its historic mission. In the new century, we must take "Three Faces" as the educational principle.执笔:陈宜安 林国平 何绵山 刘大可 彭文宇 俞黎 作者:光明日报南宁③G0文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妈祖文化保护研究中20042004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小民族一直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状态。从某种意义来说 ,人类学者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小民族的发展奔走呼号。文章以美 国印第安人为例,对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如何为中国小民族的文化生存与社会发展作出特 有的贡献展开论述。小民族/文化生存/社会发展本文部分材料曾用于清华大学社会政策论坛之“小民族文化保存研讨会”(2002年10 月)。阎凤桥
网载 2013-09-10 21: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