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对整理国故的反思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整理国故”自1919年倡导,1923年前后进入高潮。当然成绩是可喜的,但也出现了一负 面效应,引起了鲁迅、郭沫若、茅盾、成仿吾等人的批评。1926年6月6日召开的北京大学研 究所国学门第四次恳亲会上,整理国故的重要倡导者胡适也表示:“这事我大约总得负一点 点责任,所以不得不忏悔。我们所提倡的‘整理国故’,重在‘整理’”,“我们不存什么 ‘卫道’的态度,也不想从国故里求得什么天经地义来供我们安身立命。”“然而看看现在 ,流风所被,实在闹出多少弊病来了!多少青年,他也研究国学,你也研究国学,国学变成 了出风头的捷径,随便拿起一本书来就是几万字的介绍。有许多人,方法上没有训练,思想 上没有充分的参考材料,头脑子没有弄清楚,就钻进故纸堆里去,实在走进了死路!”他提 出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才能走出一条生路,希望青年要走生路。
  马幼渔为胡适开解说,社会上复古思想的回光返照,与胡适主张整理国故并无因果关系。 但他又主张,少数专家责在表现国故学这一“死路”之真相,不必因噎废食。“至于负有指 导青年之责者如各大学教授,极宜大声疾呼,引导一般青年,向活路上走去”。此语正与鲁 迅《未有天才之前》中的观点相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京184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英溪20022002 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京184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英溪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1:47:12

[新一篇] 胡琴源流辨析

[舊一篇] 胡適的墨學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