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成果管理和信息开发利用问题
(一)建议尽快设立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家级奖励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有三大国家级成果奖励,而社会科学直到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国家级奖,这对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和推广是极为不利的,也不利于持续地提高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广大社科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纷纷要求设立相应的国家级奖励。为此,我们建议:
在近期内,首先在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范围内设立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奖”(暂且视为准国家级奖),用来奖励基金项目产出的优秀成果。这种奖励不以一部着作、一篇论文或一份研究报告为对象,而应以一项研究成果(包含一系列的论着和研究报告)为对象。奖励可以设定2~3年为一届。对申请奖励成果试行延期评奖制,即必须是项目结项1~2年,待成果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和应用效益后才能申报,并且应允许基金成果在若干年内(比如5~6年内)任意选择时间申报一次成果奖。因为有的成果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须待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应允许完成人从为了获取高等级奖的目标出发,在反响和效益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再申报奖励。
为了激励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管理单位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应当设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奖”,每2~3年评选一次,该奖面可稍大些,以精神奖励为主,以使长期从事社科研究管理工作,并取得相当成绩的管理者的工作得到充分肯定。这对他们的晋职或评定职称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国家社科研究管理工作者队伍的稳定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从长远考虑,应争取设立一个与国家自然科学奖相等同的国家社会科学奖。该奖以国家名义,具体工作由“国家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操作,该委员会可设定为中宣部下属的二级事业机构,也可直接归并到国家科技部下属的“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中(即形成四大类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体制)。
(二)加强基金的宣传交流,促进成果转化推广
基金资助项目结项后,不应将成果信息埋藏起来,而应当尽可能扩大交流面和影响面。一是如上所述,将成果的有关信息汇编成册,提供(出售)给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单位和科研人员,以便交流、索取、借鉴和开发使用。二是对那些对策性强,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普适性的优秀研究成果,不要仅仅停留在上《成果要报》、《光明日报》有关栏目,仅仅向中央和上级部门推荐,应向相关的行业、省、市各级地方党政有关部门推荐,向相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荐,这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重视,产生的效益会更直接一些,也有利于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另外,这些成果的简要信息(除去需保密的外)还可以在网上发布,在更广泛的范围里扩大宣传和交流。
国家社科规划办(基金会)还应当主办发行若干刊物,如中国社科基金、社会科学研究与展望等,宣传国家对社会科学的政策和基金管理政策、基金管理经验,通报学科发展、基金成果、学术信息,提供社会科学管理自身研究的学术阵地。
(三)建立社科基金信息管理系统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管理部门,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其实,上面所说的几乎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建议国家社科规划办尽快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至少应该包括:项目管理系统(申请、评审、立项、中期管理、结项)、成果管理系统(结项成果评价、成果信息等)、同行专家评议系统、科研人员管理系统(项目主持人、承担人、承担单位等信息)、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统计系统(各类信息的汇总统计和报表的自动生成)、信息管理系统(各类编码、代码)等方面。
六、关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和基金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一)建议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并在条件成熟时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并成立中国科学基金会
科学基金制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其特征是依靠科学家建立评议审查制度,通过招标竞争,择优支持,合理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配置科技资源。当前,科学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研究活动的耗资越来越大,所有国家都面临着研究经费供求矛盾的困境,在从科学管理体制挖掘潜力的过程中,科学基金制得到了迅速和广泛的发展,在所有实行科学基金制的国家中这一体制无一例外地被证实是行之有效和成功的。在这种体制下,基金会与一线的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虽有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但却没有行政上的直接组织关系,也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就免除了这种关系中某些利益矛盾所导致的对科研事业发展不利的影响;它的做法是让科研人员自己(通过他们定期轮换的代表)自我选择并决定科研资源的配置,从选择资助某一具体项目直至制定“有限资助领域”,以及基金会的大政方针。基金会自身基本上只是引导和组织科学工作者做上述的事并执行他们的决定。如此,可比较好地依靠科学家群体的智慧,依靠内行的智慧以及内行与外行(非对口学科专业的管理专家)相结合的智慧,使得作出的选择与决定有着公正的权威性。
我国的科学基金制产生于科技体制改革中。目前,中央已经建立了两项专项基金,一个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个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其实质是遵循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把竞争和激励机制引入科学研究,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经费已由1986年的0.8亿元增至1997年的8.6亿元。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但是,由于社会科学的特殊性,使之至今仍未进入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制序列之中,经费基数不大,增长幅度小,基金运行机制得不到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管理工作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实行基金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才能使国家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效益。
(二)尝试改革现行基金管理办法
在目前尚未实行基金制的情况下,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经费的来源全部是国家投入。在此期间,除了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外,更要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作用和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强调社会科学也是科学,也要按科学规律管理社科研究,以争取国家大幅度增加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当然,充分利用社会科学的各种功能,积极拓展企业对基金的投入以及海外组织和个人的投入渠道,也是一条很好的道路,要积极争取。
为了利用好现有基金,建议引进基金制管理办法。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下设科学部,如哲学科学部(包括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等)、人文科学部(包括语言学、文学、艺术学、新闻学、历史学、考古学、体育学、教育学等)、政法科学部(包括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经济科学部(包括经济学、统计学等)、管理科学部(管理学、图书情报学等)。科学部主任由专家学者担任。
建议在现有资助项目学科分类中增加管理学科,以加强政策性和对策性的软科学研究。管理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一个交叉学科,既不完全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完全属于社会科学,而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已设有管理科学部,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也不能放弃这块阵地,改变目前将管理学与经济学混为一体的现象。但是两种基金研究的侧重点和角度可以有所不同。
(三)改革项目申请指南的内容,规范学科代码
项目指南的实质是一种科研导向,应该体现国家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前几年的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指南是以出题目的方式确定的,这往往使得一些既符合现实需要,又符合学科发展需要的好的申报课题因不符合课题指南而不能获得批准或被迫放弃申报。应该说,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近两年,在国家项目中增加了一定比例的自选项目,使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起色不大,因为它既受指南题目范围的强大影响,又受到申请数量比例的严格约束。
我们建议,课题指南应按照各科学部所含的学科设定研究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鼓励研究领域和优先资助课题范围,让科研人员自由申报(就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
项目申请书中的学科分类及代码应该使用GB/T13745—9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即《学科分类与代码》。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日发布,1993年7月1日实施)这不仅规范了学科分类,方便填写申请表,还由于分类与代码的统一,便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以及与其他项目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将来还便于在网上查询。(不应公开的课题除外)
(四)完善有关资助政策
要注意社科研究中的纯科学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体现国家目标应有不同内涵。纯科学研究项目一般属于好奇心驱动的研究,学术性强,不直接为国家的经济目标服务,也难以进行规划。而应用研究则是依据现实需要,在近期或中期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是可以通过规划引导的。在规划时,应当注意与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大型企业相接触和协调,及时从可促进或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或领域中抽象出一定的科学问题,引导科学家进行研究。这样就可形成“兴趣导向”与“问题导向”共存的研究格局。对于纯科学研究项目,其国家目标应定位于“攀科学高峰”上,将科学价值作为评审项目的第一原则。对于应用研究项目,则应将国家目标定位在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上,即将项目的战略意义的权重放在第一位,科学意义放在第二位。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科交叉项目的支持力度,扶植新的学科点的生长。
(五)扩展基金类别
在现有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的基础上,应根据需要适时设立新的基金类别,如国家社会科学杰出人才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基金、学术专着出版基金等。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结合起来,保证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社会科学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
我们感到,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国家社科规划办(基金委)应在全国层面上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基金管理学术研讨会,将科学基金管理既作为一项工作来对待,又作为一项科学(管理科学)事业来对待。要鼓励社科管理工作者和一线研究人员对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如社科基金制的设立、资助政策问题、同行评议问题、重大项目的立项与管理机制问题、成果管理与转化推广问题、资助项目的科学计量学分析问题以及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问题等,从理论上到实践上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规划办(基金委)主办的学术期刊上开辟专栏刊登管理研究的学术性论文和管理经验。
还要鼓励各省、市以及各省、市之间进行管理工作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以达到互相借鉴、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目的。
(项目负责人:刘长典 张保栓,成员:牛素玲 王锋 杨云香吴夏风)
责任编辑注:本文的上半部分转载于本专题1999年第3期。
河南社会科学郑州112~115C1社会科学总论刘长典19991999刘长典等 作者:河南社会科学郑州112~115C1社会科学总论刘长典19991999
网载 2013-09-10 21: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