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儿童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现在,儿童文学界已很少提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了,虽然不断有许多作家将想象、幻想、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于儿童文学创作,但在儿童文学评论和儿童文学研究中,却很少将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上升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为什么与儿童文学有着密切联系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多年来不被提及?在儿童文学日益繁荣的今天,有无必要再提倡一下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丰富儿童文学创作方法和手段,繁荣整个儿童文学的创作也许有一定的促进和帮助。
      一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通常是与现实主义相提并论的。“文学史是由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共同创造的。”[1](p.196)但是浪漫主义在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中鲜有提及,其中是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原因的。
  我国的儿童文学向来过分注重其政治思想教育功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儿童的“发现”,教育界许多进步人士大力提倡对儿童素质的培养,提倡对童心、童趣的崇尚,于是创办儿童报刊,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成风,及至五四时期及其以后的几年里,出现了一批由我国现代作家创作的浪漫主义儿童文学作品。这时期,冰心的创作饱含感情,吟唱了一曲曲歌咏母爱、童真、自然的爱的颂歌,以真情吸引了一大批小读者的心。叶圣陶是一位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家,但他早期的创作流露出较多的主观色彩。他的《小白船》、《一粒种子》、《芳儿的梦》……都强调着“真”、“善”、“美”。这时期,废名、丰子恺、俞平伯、汪静之等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多以讴歌童心的至纯至尊为主题,流露出较多的主观色彩。诚如郭沫若早在1921年就提出的那样,“儿童文学的世界总带些神秘的色彩”。[2](p.90 )这一文学现象与这时期的儿童文学思潮——一切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出发、关心儿童、重视儿童的儿童本位论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但是这一盛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国内局势的变化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到了二十年代末期至三十年代,以阶级论为主的儿童文学观在儿童文学领域逐渐占了统治地位,加上苏联的儿童文学理论的影响,儿童文学界出现了强调儿童文学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方向性的倾向,而且愈演愈烈,以至儿童文学中出现了“政治童话”,这一文学现象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五十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成为充满共产主义党性的文学作品”[3](p.8)。到六十年代初,儿童文学干脆被定义为“教育儿童的文学”,这里的“教育”主要指政治思想教育。于是,过分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而忽略其他功能的后果是将儿童文学与政治和思想教育完全混为一谈,儿童文学仅仅成为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这样,儿童不再是儿童文学阅读和欣赏的主人,而成了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在教条主义和机械主义盛行的年代,作为儿童文学主人公的儿童便完全成了缩小了的成人,儿童自身的特点完全被忽视了,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的特殊性也随之丧失殆尽。儿童的天性是天真、浪漫、善抒情、喜幻想的,而在儿童的自身特性根本不受重视的状况下,儿童文学中有意无意忽略以表现幻想、注重抒情等等为特点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泛滥,又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界对浪漫主义的疏远。当时,儿童文学领域着重批判“童心”、“母爱”,即所谓的“人性论”。而且,否定了以幻想为主要特征的童话,将之戏称为“古人动物满天飞,可怜寂寞工农兵”。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也成了直接配合党的中心任务的宣传工具,儿童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系列脱离儿童生活、被神化了的“小社员”、“小工人”、“小英雄”形象,并且随着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展,儿童文学中出现了大量类似“芝麻一条鞭,瓜儿石滚大。豆角结得像扁担,两座泰山挑起它。玉米穗儿不算,小弟弟扛一颗,把他压得呲着牙”。[4](p.80)“棉花棵,高又高, 高过房后柳树梢,姐姐南湖去采棉,伸手踮脚攀不到。姐姐姐姐别发愁,搬张梯子棉上靠,我在底下稳住梯,保证不叫你跌倒”![5](p.164)的作品。随着“浮夸风”、“共产风”被称为革命浪漫主义,这些急功近利、被政治图解了的作品也随之被视为革命浪漫主义儿童文学作品。由此来看,文革结束后人们一度出于逆反心理而在儿童文学中疏远浪漫主义,便也是可以理解的。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中的不受重视,还与儿童文学界带有片面性的观念有关。普遍认为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它本身已具有幻想、夸张等特点,童话可以取代浪漫主义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所以重提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儿童文学来说是多余的一笔。其实,浪漫主义的“重抒情、重想象、重写景、重理想、崇尚奇遇和冒险”[6] (p.10)的艺术特色是童话所涵盖不了的。科学幻想小说、探险和奇遇小说等都很难离开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二
  如果我们从浪漫主义的特征、儿童和儿童文学的特点看,浪漫主义和儿童文学是有着特殊的亲和力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兴起于十九世纪的欧洲,欧洲的童话和科幻小说等就是随着浪漫主义的成熟而走向高潮的。浪漫主义作家们喜欢用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大胆的幻想,异常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7](pp.254—255)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常见的特色。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们不但写出了富有哲理、充满个性的不朽之作,还写出了许多儿童文学的传世之作。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充满幻想,但与现实生活又紧密相连;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其艺术魅力虽来自于它的悲剧艺术,但那大胆而奇妙的想象,动人的童话形象、夸张而奇妙的情节又是那么令人信服;霍夫曼的《胡桃小人和老鼠国王》、格林兄弟的《灰姑娘》、《白雪公主》、乔治·桑的《格里布尔奇遇记》等等无不充满着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情节,而且都是那么令小读者心驰神往;而挪威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埃格纳的《豆蔻镇的居民与强盗》则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儿童文学中的又一次成功的运用。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喜欢读神奇的故事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从心理学观点看,儿童的特点之一便是他们的幻想十分丰富,这几乎是构成儿童想象的重要的年龄特征。这种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运动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幻想的形象是人们所寄托希望的东西。”[8](p.222)这也就是儿童特别喜欢童话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大, 他们对童话的兴趣逐步减弱,代之以更富有现实性或情节曲折、想象丰富如科学幻想小说等文艺作品。可见,幻想并不是童话和幻想作品所专有的,凡是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幻想成份。儿童很想了解他生活之外的世界,但是又力所不能及,于是幻想弥补了他们的好奇心。别林斯基说过:“生气勃勃的,富有诗意的想象力是培养儿童作家的一系列必备条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儿童作家应当通过幻想并且凭借这种幻想去打动孩子们的心。童年时代,幻想乃是儿童心灵的主要本领和力量,乃是心灵的杠杆,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存在于他们自身之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首要媒介。”[9](p.105)儿童的幻想又常常是奇特而有趣的,对于鸟言兽语,他们深信不疑,对夸张了的人和物,常报之以哈哈大笑,并且百看不厌,对那些被虚化了的环境又是那么充满神往。他们的情绪常常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得到渲泄,他们的想象力也在这些充满魅力的故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他们所喜欢的这种奇特的夸张、大胆的幻想以及故事所包含的神秘性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又是何等一致。
  我们不赞同“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这一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否定儿童文学具有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功能之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正是为了更好地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10]但是并不是只有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才具有教育功能。实际上,浪漫主义和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不但不矛盾,从某种程度讲,反而更为贴近,效果更佳。很多浪漫主义儿童文学作品注重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刻划,注重儿童品格的培养,诚实、善良、正直、勇敢、共享、富同情心、互爱互助等人类的美德往往成为浪漫主义儿童文学的主题,而且这类作品的教训味隐含得更巧妙,儿童在有知有觉的娱乐中不知不觉接受了教育。浪漫主义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名篇就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描写小人鱼为了追求人的高尚的灵魂愿作出种种牺牲直至生命,歌颂了美和善的事物。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浪漫主义的作品,但同样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它将生活中贫富悬殊、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一座被作家赋予了生命的雕像为了解除穷人的痛苦宁肯牺牲自己,小燕子为了同一目的,最后也受冻致死。小说采用的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但其中所包含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又是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的。而王子、小燕子的善良、富同情心等美德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不但故事离奇,富于幻想,更饱含教育、讽喻意义,常使小读者在哈哈大笑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并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而英国作家米尔思的《维尼·普》则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与教育功能结合得较完善的一部童话,作品生动、夸张地描写了玩具熊普和他的森林伙伴及其主人罗宾等的生活和交往中的奇遇,将小熊普的真诚、善良以及乐于助人的性格写得有趣而动人,使儿童在欢笑中学会互助、分享等美德。当然这些作品除了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外,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这些功能的有机结合正是儿童喜欢作品的原因所在。
      三
  与十七年及新时期最初几年的儿童文学相比,当前出现的许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都有着较多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的运用。这些契合儿童特征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显然是符合儿童文学自身特点的,但仅仅停留在对这些艺术表现手法的自发运用阶段,对推动儿童文学创作的进一步繁荣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作家们缺少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中一整套表现手法的自觉运用,使得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在艺术上显示出了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例如,有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对幻想和夸张的运用不合生活逻辑,十分随意,有的天马行空胡编乱造以至到了“油滑”的地步,读后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值得回味的东西,缺少品味,没有美感。同时,由于儿童文学理论界缺少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必要提倡和引导,现在的儿童文学界对以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为主的小说如童话小说、动物小说、探险小说和科学幻想小说等关注不够,以至在有关的作家作品评论中常以“拟人化手法”、“大胆的想象”、“幻想”、“夸张”、“抒情性强”等字眼来描写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很少将之上升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
  其实,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无论在题材的开拓还是主题的深化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创作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同时,提倡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于丰富儿童文学创作应该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动物小说是儿童文学发达国家最主要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儿童文学体裁之一。这类小说的崛起与流行,除了与国际上注重生态平衡的大趋势有关之外,还与儿童喜欢动物的天性以及动物世界的神秘性有很大关系。这类小说大多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按动物的本体特征,从动物的内心世界及个性化特点来刻划动物的性格命运,充满着原始的力和野性的美。代表性作品有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狂狼》,加拿大作家欧·汤西顿的《狼王洛波》、《春田狐》等。我国动物小说的出现还是新时期以来的事,尽管发展不快,但我们毕竟已有了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动物小说。蔺瑾《冰河上的激战》就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小说成功运用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描写了以驴王“江颇噶丹”为首的野驴群和以狼酋“纳更”为首的恶狼们的一次生存竞争。神秘的青藏高原上人迹罕至的雪峰,为生存安全冬天聚居的驴群,饥饿之极凶残狡诈的狼群,雄伟壮丽的冰瀑布……这些充满浪漫色彩的异域风光通过作家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形象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小说最精彩之处就在于作者对动物世界的充分想象和夸张上,如:描写驴群在凶狠狡诈的狼群面前运用具体的“作战方案”上,驴群调动了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先后运用了祖传的“双环阵”、“推磨阵”、“卷旋涡”等战术进行防御并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紧急派出外联使者向红毛斑狗求援。在这充满想象的描写中,作者对“美”和“善”的赞美之情得到了充分的抒发。小说对敌对双方即驴们和狼们作战时的内心活动都作了个性化的描写,如果离开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就很难将动物们的特性如此准确、贴切、自然、传神地表达出来。属这类描写纯动物的小说还有李子玉的《小仓鼠花斑狗》和沈石溪以西双版纳密林为背景的小说《双角犀鸟复仇记》等。当然,描写纯动物的小说,不但需要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更需要作者自身具有广博的动物生活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科学幻想小说中的运用由来已久。从众所周知的十九世纪儒尔·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到我国当代作家叶君健、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等的一些科学幻想小说,都是借助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来幻想未来和未知的世界和生活的。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科学幻想小说中的现实性成份越来越大。尽管如此,科学幻想小说一旦离开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就只能成为科普故事,就会失去其超前性、神秘性和幻想性等特点。与世界科学幻想小说相比,我国的科学幻想小说一直是处于落后水平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科学幻想小说太拘泥于现实生活,过于注重政治思想教育,而缺少对未来科学世界的大胆幻想,缺少艺术性,结果产生了一大批“科学展望+人物(还谈不上人物形象)”式的作品。科学幻想小说“是牵涉到科学和幻想的文学作品。在这二者中间,幻想起着主要的作用。”[11](p.181)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把幻想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中抽离而作为科学幻想小说唯一的表现手法,那是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一种误解,其结果是:我国的科学幻想小说中缺少个性鲜明、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其实,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也可以塑造形象,使之蕴含丰富的思想,只不过是借助于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而已。科学幻想小说作者如果从整体上把握并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中的一整套艺术表现手法,对于扭转正处于低迷阶段的我国科学幻想小说,也许有一定的帮助。
  至于童话小说中,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应该是最常见也最易于被理解的,因为许多经典童话小说本身早已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更多的童话理论和童话评论强调的是夸张、幻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很少将之提高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童话发展中的一个悲哀,其直接后果是童话创作的衰退和受冷落。
  儿童文学界到了该给浪漫主义归位的时候了。儿童文学创作应从单纯地运用想象、幻想、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上升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提倡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目的在于使更多的作家自觉运用并创作更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心灵、具有未来意识的作品。同时,对儿童文学创作中出现的一味强调“好玩”的倾向也可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儿童的心灵是纯真的,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应当用浪漫主义精神去描写和表现他们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灵,这应该是儿童文学发展的真正方向。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09~113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顾建美19991999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儿童文学中不受重视有其社会、政治原因,也与儿童文学界的偏颇观念有一定关系。其实,浪漫主义和儿童文学有着特殊的亲和力,更适合于表现儿童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灵。儿童文学/儿童特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作者单位:南京师大文学院 210097 作者: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09~113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顾建美19991999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儿童文学中不受重视有其社会、政治原因,也与儿童文学界的偏颇观念有一定关系。其实,浪漫主义和儿童文学有着特殊的亲和力,更适合于表现儿童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灵。儿童文学/儿童特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网载 2013-09-10 21:46:38

[新一篇] 略論人的潛能素質系統

[舊一篇] 略論南宋時期江南市鎮的社會形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