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律民现象刍议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认真分析思考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有一种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了的现象着实令笔者担忧,此种现象可称之为“单向律民现象”。所谓“单向律民现象”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人民群众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被动的客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自上而下地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人民群众严于律己,安分守己,而各级领导干部、权力人、“当官的”,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主体,他们有权力对群众进行教化,而自己则置身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范围之外。这种自上而下,对下不对上,只律民不律官,单向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倾向,便可称之为“单向律民现象。”说到此种现象,恐怕大家都有切肤之感。单向律民现象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确是一种普遍存在,并且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单向律民现象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危害性主要有下述几方面:
  其一,背离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实现这一宗旨,在各项工作中,都必须坚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单向律民现象,与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相抵触、相矛盾的。单向律民现象就是把群众当作无知的“小学生”,而权力人则是当然的“先生”,且不管先生是否高明,均采取自上而下的“填鸭式”教育方法。此种“单向律民”的教育方法,工作方法,严重地脱离群众,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背叛。
  其二,降低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唯物史观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在人类历史的实践中,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单向律民现象,把人民群众简单地当作教育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完全被动的客体,而领导干部、权力人却是能动的主体,这就贬低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甚至彻底颠倒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系,忽视乃至于彻底否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单向律民现象在领导与群众关系上的错误,还在于它割裂了领导与群众之间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领导与群众之间存在一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这两方面各自都是主客体,即双方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统一,改造者与被改造者的统一。而单向律民现象单向性的工作方法,则割裂了这种辩证关系,并把主体与客体绝对分离,绝对对立起来,领导、上级是当然的绝对主体,是教育者和改造者,而群众、下级则是当然的绝对客体,是被教育和被改造者,这就否定了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互动关系,陷入了形而上学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泥坑。
  其三,滋生腐败,危害严重。单向性只律民不律官的思想政治工作旧模式的最大危害,莫过于对权力人放任自流、滋生腐败。权力人、“当官的”,究竟要不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应不应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呢?权力人,当官的也应当甚至更应当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和对象,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权力人也是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官的也是多元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如常人般犯错误。况且,他们手中拥有比常人、普通百姓更大的权力,在政治与经济合一的体制下很容易导致权钱交易。因此,对他们就应该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更需要进行思想改造,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然而,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单向律民的旧模式,只律民不律官,即便律官也是自律而无他律,即便他律也是自上而下的他律。这种旧模式其实就是放弃了对权力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放任自流,这就导致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真空区,导致形成了令人尴尬且又十分滑稽的局面:最应当成为客体的人却成为绝对的主体,最应当被教育的人却成了绝对的教育者,最应当强化的区域却出现了弱化,最应当充实的环节却成为最薄弱的环节。此言并非小题大作,空穴来风,众所周知的、成扎成堆的腐败犯罪便是明证。
  其四,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与危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应当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出表率。”各级领导干部、权力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他们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他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风貌如何,对社会大众起着导向的作用。党风、官风对民风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孔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官德如风,民德如草,风往哪边吹,草往哪边倒。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也说: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可见,几千年前的古代思想家都已深刻地意识到官风官德对民风民德的导向影响作用。然而,大量滋生的腐败问题,却暴露出我们的官德官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正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领导干部腐败堕落,违法犯罪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也削弱了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古人云:“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战国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绝对主体、权力人自身却思想素质低下,问题严重,如此状况,愧对百姓,何以育人?何以服人?何以使民?己身不正,何以正人?!用这样的人去做大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岂不是可笑?可悲?!这也正是许多人厌恶和反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由和依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传统单向律民型的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对领导干部如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难点和重点。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转变势在必行。
  以上,我们分析了单向律民现象的危害性。那么,人们不禁会问,单向律民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
  其一,传统的原因。封建传统政治思想遗毒的影响。我国具有悠久的封建社会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封建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既有许多积极的东西,也有不少消极的、妨碍社会进步的成份,尤其是传统政治思维中一些消极面,至今仍在产生着负作用,构成了单向律民现象的传统文化根源。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尚同”思想和“轻民”思想。
  所谓“尚同”,即用天子、君子的意志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崇尚统一于上,与上相同。为了实现“尚同”,必须“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墨子·尚同上》)。老百姓应当“闻善于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同上)。这显然就是一种层层隶属、唯上是从的传统政治思维的思维定式。这种思想就是以上级之是非为是非、上级之对错为对错的价值判断标准。诚然,“尚同”思想与我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的政治结构密不可分,但只要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不改变,“尚同”思想就有其社会基础。
  “轻民”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思维中极具消极性的思想观念。“轻民”思想即轻视劳动人民,贬低劳动人民的封建意识。轻民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反映,它宣扬“君尊、臣卑、民贱”的等级观念,主张“君贵民轻”。它把贵族统治者视为上等人,庶民百姓则是下等人,鼓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孟子也曾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这就是把劳动人民被剥削、被统治当作天经地义之事。魏晋时期的王弼还宣扬上下尊卑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是合乎“道”的,认为老百姓处于无知无欲安分守己的状态最合乎“自然”的要求,他说:“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老子》六十五章注)。这些愚民、轻民、官贵民轻的思想,都是为维护古代社会君权至上的等级制度服务的。诚然,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也有一些思想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但重民的主体依然是君主,重民是为维护君主的统治利益服务的,是对君主专制主义的一种补充,这种重民思想与人民主权的民主主义有着天壤之别。
  其二,制度的原因。高度集权的单向性社会体制是导致单向律民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封建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但是,传统封建社会高度集权、自上而下单向性的社会统治管理结构体系的影响却没有消除。而这种影响恰恰成为单向律民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之一,为单向律民现象提供了现实的社会生存条件。
  从社会经济体制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的经济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征就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性的生产指标,下级企业按计划从事生产经营。这种自上而下单向性的经济体制,经济权力高度集中,在上不在下,上级有指挥下级经营生产的权力,下级则毫无自主权。这种单向性经济结构,就为整个社会形成单向性的社会体制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也就是单向律民现象的深层次经济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可以设想,随着生产经营权力的下放和分化,市场自主型经济的发展,单向律民现象将日益丧失其存在的基础和理由,这也是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社会政治体制来看。依据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的需要,我国长期坚持着高度集权的一元化的领导管理体制、政治模式。这种政治模式也可称为上级主宰型、上级主导型模式,俗称“一言堂”。这种模式的突出特征是,上级乃至最高领导,是政治管理体制中的主体,下级乃至平民百姓、社会大众是政治管理体制中的客体,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上不在下,在主不在客。只有官律民,没有民律官。这种“一言堂”模式给我国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危害和灾难,莫过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惨剧的发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分权型、社会大众主导型的民主政治模式逐渐建立。但从根本上说,政治结构中权力在上不在下、上为主下为客的模式,并未彻底改变。正是这种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政治状况,政治权力在上不在下、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结构和自上而下单向性的政治管理体制,为“尚同”思想、“轻民”观念的现代延续,为买官卖官的拜官文化和尊上贱下的拜权主义提供了政治基础,这也就是单向律民现象存在的政治体制根源。
  其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存在某些偏差,这是导致单向律民现象产生的直接的现实思想根源。具体他说,思想认识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宗旨认识上的偏差和功能认识上的偏差两个方面。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体现这个根本宗旨,即为谁服务、以何为本的问题。以往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论述,都坚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性原则,突出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党的政治目标服务的一种政治行为。这种为党服务、以党为本的党性原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实现我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这一政治任务的重要思想武器。但是,随着我党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经济利益出现多元化的格局,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上的片面性、局限性和狭隘性日益显现,为党服务的提法极易演变成为权力人服务,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对下不对上、律民不律官的工具。何出此言呢?我们都知道,在现实中,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整体利益都不是虚幻的,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有其特定的载体和替身,有其“代言人”,即必然落实到层层隶属的各级权力人和上级身上,甚至是个别权力人身上。这就极易导致用权力人的利益、上级的利益、甚至个别人的利益替代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文革十年浩劫、一手遮天的悲剧,也是以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为“出师之名”的。
  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为党服务的提法,在某些权力人手里,极易切换成为上服务、甚至为我服务、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的工具,成为专照下级、专照群众的“手电简”,专门指挥群众的指挥棒。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出困境,富有全新的生命力,就必须实现宗旨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明确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为民服务、以民为本的宗旨,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
  所谓功能认识上的偏差,即对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有何种功能,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片面性。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就是对社会成员进行防范教育,进行教育和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和工具,是维护社会稳定、防止人们犯上作乱发生越轨行为的方法和形式。这样来看待、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就发生了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简单化、片面化和消极化了。其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应当是多元化的,既有消极的功能,又有积极的功能。既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工具,要进行防范教育,也是提高社会成员思想素质的方法和形式,要进行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防范教育与素质教育、消极的社会控制与积极的素质提高是密切结合、缺一不可的。但这两方面的关系究竟应当如何把握和认识,二者究竟以何为主,何者优先,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产生完全不同、彼此大相庭径的实践结果。如果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以防范教育为主,防范教育优先,甚至把防范教育绝对化单一化,当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就必然会导致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形成防范教育的固定模式,把上级权力人作为当然的教育者,而下级群众则是当然的被教育者,上级是防范控制的主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体,而下属、百姓则是防范控制的客体和对象,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始作俑者。这样,自上而下的单向控制行为、单向律民现象便由此而生。反之,如果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以素质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与防范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优先的原则,则会把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作为素质教育的对象,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多元化,实现既对上又对下的双向控制与调节。坚持素质教育优先原则,还能够突出强调对领导干部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把权力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对象,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以律官为主的原则。
  上述分析表明,单向律民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它的形成和存在有其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必然性,它深深地根植于现存社会制度以及人们的头脑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绝非易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动大手术,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转变。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现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落后的、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旧模式转变成为先进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模式。这种根本性转变包括下述内容:
  从宗旨来看,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认识的转变,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既坚持党性原则又要突出为民服务的思想,以民为本的宗旨。只有实现这一宗旨上的根本性转变,才能在思想上端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才能够真正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
  从对象来看,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转变,把全体社会成员都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而不是仅仅把平民百姓作为对象。必须坚持律民与律官相结合以律官为主、育民与育官相结合以育官为主的原则。只有实现这一对象上的转变,才能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象,切实达到其效果。官风正,民风则正。各级权力人为政清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这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不变色、国家兴旺的根本保证。
  从功能来看,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转变,由防范控制功能转变为素质提高功能。要坚持防范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原则,变消极控制为积极控制,变单一功能为多元功能。应当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分辨政治是非的能力。全员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权力人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安定团结,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方式来看,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式的转变,由自上而下单向性方式向上下结合的多向互动方式转变。既要有上管下官管民,也要有下管上民管官;既要有上育下官育民,也要有下育上民育官,必须彻底改变自上而下向群众进行灌输教育的方式,建立上下互动多向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传统化向现代化的根本性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建立为民服务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律民与律官结合的多向互动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建立这种新体系、新模式,还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民主制度建设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权力监督制度建设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这“三结合”,才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既律民又律官,解决单向律民的问题。
  
  
  
桂海论丛南宁11~14G2思想政治教育朱革新20012001单向律民现象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只有领导对群众做工作,没有群众对领导做工作的现象。此现象的危害性集中表现在滋生腐败并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危机和困境,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的原因,体制的原因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原因。要克服单向律民现象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传统旧模式向现代新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单向律民/根本朱革新,广西区委党校,广西 南宁 530022  朱革新,广西区委党校副教授 作者:桂海论丛南宁11~14G2思想政治教育朱革新20012001单向律民现象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只有领导对群众做工作,没有群众对领导做工作的现象。此现象的危害性集中表现在滋生腐败并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危机和困境,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的原因,体制的原因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原因。要克服单向律民现象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传统旧模式向现代新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单向律民/根本

网载 2013-09-10 21:56:07

[新一篇] 協調高考歷史試題與中學歷史教材矛盾之我見

[舊一篇] 南中國經濟區在中國經濟區中的地位與作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