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财政运行状况分析及一九九六年的展望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96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回升,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有助于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会相对慢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从支出上看,各方面对财政需求的压力很大,支农、教育、科技、国防等重点支出要保持适度增长,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正常晋档升级必须保证,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财政提供必要的支持,1996年到期的国债还本负息额将比1995年大幅度增加。
      一、1995年财政运行情况分析
  1995年是“八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从总体上看,经济运行平稳,国民经济在平稳回落中保持了适度增长,需求增长初步得到控制,物价指数回落,宏观调控目标得到较好实现,财政状况继续好转,预计可以完成年初制定的预算目标,赤字也可以控制在预算之内,预算执行情况是近年来最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收入在经济平稳增长中保持了较高的增幅。1995年1到10 月,全国财政收入完成4541.4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9.8%, 比上年同期增长887.73亿元,增长24.3%。预计1995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可与名义GNP 的增长速度基本同步, 这是1987 年以来首次出现财政收入与GNP同步增长。不仅增值税、消费税稳定增长, 过去征管难度比较大的个人所得税等地方税种,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势头看好。1至10月,地方财政收入2257.6 亿元,完成预算的91.5%,预计全年将超额完成预算。
  3.财政支出增幅得到控制。1至10月,全国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22.8%,其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4.4%,地方财政支出增长27.1%,均低于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期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比上年有所减少。
  1995年国家状况能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好转,实现预定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具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1995年国家虽实行了适度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力度处理得比较好,在实行适度紧缩政策的同时,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6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国内市场购销两旺,物价上涨幅度回落,货币发行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经济指标接近宏观调控目标,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是近年来最好的,为1995年国家预算的执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经济环境。
  二是新财政体制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出来。由于分税制改革较好地处理了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财税管理工作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加强,不少省区在实行分税制以后,调整了自己工作的重点,从过去“跑部钱进”转变为眼睛向内抓管理,党政领导亲自主持研究财源建设和财税管理问题,擅自减免税的问题明显减少,过去征管难度较大的一些地方税种,1995年也出现了较好的增长势头,比如个人所得税由于地方加强了征管,1至10月增收幅度超过80%。 中央财政收入也扭转了低速增长的局面,增幅比上年高出10个百分点。由于体制的约束效应,各级政府也加强了对财政支出的管理,不少地方从省本级入手,试行零基预算制度,在若干重点项目上,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节支措施,使财政支出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新财税体制。财政部根据新体制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有重点地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调整了增值税期初库存抵扣制度,加强了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适度下调了出口退税税率,使出口退税管理中征少退多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取消了原体制上缴的递增率,相对稳定了各级政府的留解水平;在完善省以下体制的过程中,着重解决了省内地区间的分配不平衡问题。对新体制的完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新体制运行中的振荡,稳定了财政经济的运行。
  在1995年财政状况继续好转的同时,预算执行中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管理逐步加以解决。
  ——企业欠税较多,中央财政形势不容乐观。截止至10月份,企业累计欠缴工商税收229亿元,比年初增加132亿元,其中80%是企业欠交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由于企业大量欠缴“两税”和出口退税过多(到10月底出口退税已占到预算的87%,而且还有一部分要甩到1996年),使中央财政收入的预算进度缓慢,到10月底只完成预算的70.9%。
  ——地区间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从1至10 月份地方财政收入的预算进度看,地区间差距最大的有近30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增幅一般在30%以上,最高的接近60%,民族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增幅不到10%,多数地方的增幅在20%左右。
  ——支出总量仍然偏大,支出结构尚待进一步优化。1至10 月份全国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虽然低于收入增长幅度,但支出规模仍然偏大,支出中的损失浪费及公款消费现象还比较普遍的存在。从支出结构看,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支出进度快于72.5%的预算支出平均进度,基本建设和行政事业经费的支出增长也较快,而农业支出进度仅为61.5%,进度过于缓慢。
  ——省以下体制还不够规范,新税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一些地区在制定省以下体制时,层层集中过度,影响了基层财政的税收积极性和预算安排。新税制中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统一,影响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进口环节的名义税率过高,而大量的减免优惠不仅不利于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也使财政流失了过多的税收。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国有企业仍是国家财政的支柱,但活力不足,效益状况不佳,所得税增长有限,到10 月末, 亏损额度达到254.06亿元,亏损补贴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财政的发展。
      二、1996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展望
  从总体上看,1996年的宏观环境将比较宽松,经济增长会出现平稳回升,物价总水平的涨幅可能继续回落。具体表现为:
  1.农产品供给增加,将使市场供求关系出现缓和。1995年粮食增产较多,粮食供求关系将从比较紧张的状况趋向缓和,1994年以来主要因农产品供求紧张而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过多的局面,将因此而发生方向性变化。同时,农业生产的增长也将给1996年的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持。
  2.基础工业品供给潜力较大,进口调剂能力较强,可以支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3.需求将继续平稳增长。三类最终需求中,只有投资需求是变化的主要方面,由于国家对投资需求在1995年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1996年也不会有过度放松的迹象,因此,1996年总需求的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加之供给条件改善,整个经济环境将比较宽松。
  4.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回升。自1994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两年回落(1993年为13.6%,1994年为11.8%,1995年预计在10%左右),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就业及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结构调整也受到影响。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客观上要求经济增长有一个较好的开端,在供求关系改善的情况下,预计1996年的经济增长会出现回升势头,并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的开始。
  5.物价总水平的涨幅还将进一步回落。供给的增长,尤其是粮食供给增长较多,需求增长也比较平稳,物价总水平的涨幅将会在1995年的水平上进一步回落。虽然1995年为抑制物价上涨,一些必要的调价措施没有出台,财政补贴负担也比较重,但由于供给总量的平衡比较宽松,这些涨价因素大都可以被化解,物价总水平的涨幅预计可以控制在10%左右。
  1996年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宽松,为国家财政继续保持1995年的良好发展势头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从收入来看,经济增长速度的回升,及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有助于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会相对慢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务院决定改革进口税收政策,同时将平均关税税率下调30%,但取消进口税收优惠需要有一个过渡期,近年内财政收入还不会有较多增加,而降低关税将立即使中央财政收入减少一块;二是欠退的出口退税尚有数百亿元要退出去;三是停征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在清理历年拖欠后,中央财政仍将减收数十亿元。
  从支出上看,各方面对财政需求的压力很大,支农、教育、科技、国防等重点支出要保持适度增长,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正常晋档升级必须保证,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财政提供必要的支持,1996年到期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将比1995年大幅度增加,这些都是必保的支出,其它方面对财政提出的增加支出的需求,财政将难以给予满足。
  综合1996年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情况,收支仍将是不平衡的,但如果收入抓得好,支出控制得当,赤字可能会比1995年有所缩小。赤字将全部会体现在中央财政。随着1996年物价指数的进一步回落,保值贴补率下降,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的难度将会增加。
      三、财政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根据对1996年财政经济发展的判断,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振兴财政的要求,1996年国家财政应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压缩赤字规模,健全财政职能。
  1.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两年来,对改善国家财政状况起了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但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996年要在坚持分税制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完善,使分税制体制更好地发挥作用。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着手研究建立转移支付制度,在中央财政实际所得增量还不多的情况下,只能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对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给予适度支持,对部分地区实行过渡性有限转移支付,以缓解地区间差距扩大的趋势;二是要确定和规范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解决各地在税种划分、收入留解比例等不统一,有的地区还停留在财政包干体制上等问题,形成完整统一的分税制体制。
  2.完善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1996年应进一步完善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基本取消在财税改革中采取的过渡性政策,并对进口税收制度进行必要调整,制定与《征管法》相配套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稽查、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离境清税、协税、护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征管法规。着力加强对主要税种和重点环节的税收管理,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计算机交叉稽核制度。研究制定新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实行退税和监管分离,严厉打击骗税等违法行为。
  3.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规范政府间分配关系。重新科学地定义预算外资金的概念,把预算外资金限定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为行使政府公共职能所收取的各种收费及政府性基金的范围内,由财政部门设立预算外资金专户,按收支两条线及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方式来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对地方政府的收费管理权限进行调整,把跨地区及涉及中央的地方性收费等审批权,政府性基金的审批权收归中央。
  4.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总额。1996年的宏观经济环境虽然比较宽松,但国民经济运行中仍有许多不稳定因素,物价回落的基础尚不十分牢固,经济还存在着外延扩张的冲动。特别是从历史经验看,每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都容易出现大干快上的局面。加之1996年财政平衡的压力还很大,要按适度从紧的要求,严格控制支出,对支出结构进行调整,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非重点支出项目的支出应维持在1995年的水平上。
  5.抓好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家财政的支柱。因此,要抓好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资产的管理,做好界定与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参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进资本运营和增补机制的建立,以资产为纽带,连接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同时,要制定和完善企业集团、控股公司的财政财务管理办法,推动规模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财政部综合司)*
  
  
  
上海改革10-12F61财政与税务李继刚19961996 作者:上海改革10-12F61财政与税务李继刚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40:52

[新一篇] 一個老師的故事

[舊一篇] 一代京劇藝術天才  ——紀念李少春先生誕辰75周年和逝世20周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