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译文]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
[出典] 南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注:
1、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注释:
霁(霁)jì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朗。
卖花声,是临安的本地风光。小楼深巷二句,化用陈兴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句“杏花消息雨声中”。
矮纸,即短纸。草,草体字。细乳,指沏茶时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分茶,品茶。分,鉴别之意。此二句,写春雨初晴,闲居无事,以写字、分茶作为消遣。
素衣犹及二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谓京城里肮脏势力,把人品都玷污了。
3、译文1: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慨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译文2:
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睛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译文3: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4、 陆游的生平见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5、这首诗在后世流传甚广,多数人熟悉的是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典型的江南早春景象,春雨、深巷、杏花,画面感极强。江南多春雨,人们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酣然入睡,为什么陆游听雨听了一夜?这就得了解他写这首诗的处境与心态。
早年陆游礼部试第一,中年文名满天下。宋太祖立的尊重文人的家法,宋朝历代皇帝多能遵循。孝宗即位后,对陆游颇为器重。
孝宗即位初,由于张浚北伐失败,金兵大举南下,隆兴二年,宋国不得不与金国签订和议,割商(陕西商州)、秦(甘肃天水)二州与金,换取和平。
陆游的一生,都力主恢复中原,但正如他诗中所叹的那样:“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收复失地,单单靠“一股气”是不行的,从军力而言,南宋一直就没有北伐的本钱,主动出战,只会给金人南侵的借口。隆兴元年的败绩给了孝宗深刻的教训,自此直到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之间的四十余年间,宋金两国维持和平。宋国有孝宗的励精图治,国内一片升平,金国也有开明君主金世宗的休养生息。即使放在秦以后两千多年帝制的历史长河里,宋孝宗依然算得上一个开明而有作为的君主。他在开疆扩土上不能做出汉武帝、唐太宗那样功绩,是时势使然,非不为也,而不能也。
从孝宗对待陆游这个坚决的“主战派”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此人的雅量。他知道无力北伐,但“主战派”政治上正确,他不但不能惩罚,还得想办法安抚。“隆兴和议”后,陆游一直不得志,数次罢职闲住。淳熙十三年(1186),经由王淮的推荐,赋闲数年的陆游被启用,授严州知州(今浙江建德、桐庐、淳安一带,得名于严子陵垂钓处)。按规矩要到都城临安觐见皇帝后,才能履新。
陆游的故乡绍兴山阴距离都城不远,初春他就来到了临安,住在旅舍里等待接见。可是皇帝日理万机,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62岁的陆游在等待中难免有一丝焦虑。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诗以发牢骚开头。告别官场数年的陆游来到第一名利场的都城,感到世风浇漓,人情纸薄,可“谁令骑马可京华”这句自问有点矫情了。当朝丞相能举荐年过六十的陆游,皇帝能起用这位老臣,应当不能说世味“薄如纱”了吧?虽说圣上征辟,不得不从,可重新出仕真的违背诗人本意了吗?“骑马客京华”等着皇帝召见难道不是诗人自己所盼望的?明乎此,就很好理解颔联中“一夜听春雨”,那是陆游心中有事,难以入眠。“深巷卖杏花”可看出宋代临安城市民生活的闲适。卖杏花的人不担心城管来没收摊子,而杏花这种颇具“小资情调”的东西竟然多有人购买。
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诗人自己以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姿态示人,实则是心里郁闷的写照。“矮纸”则是短纸,不是正规的公文纸和信笺,斜行写草书,显然是信笔涂抹,打发无聊的时光。下一句所写的心态同上一句。雨后初晴,在家操练茶道,也是闲到极致的表现。“分茶”是流行于宋代上流社会的一种茶道,指的应该是“点茶”或“茶百戏”,今在中国已不存,在日本还有所遗留。黄遵宪记载:“日本‘点茶’即‘同宋人之法’:‘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云云,可以参观。” “点茶”前,先要将茶盏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用小勺取茶末在盏中调至膏状,再用滚烫的水冲点,边冲点边以竹制的茶筅或银制的茶匙在盏中搅动,名曰“击拂”。“击拂”的方法不同而盏面浮现不同的乳花。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细乳”。宋徽宗是此中高手,专门着有《大观茶论》,其中谈及乳花之妙:“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宋代文人的诗文中多处有“点茶”的描写。
尾联两句还是发牢骚。京师污浊,而以素衣处之,自嘲不做风尘之叹。这两句是说给皇帝听的,意思是你到底什么时候召见我,如果迟迟不召见,我还来得及清明回家祭祖扫坟。这首诗传入宫中,孝宗非常欣赏“小楼一夜听春雨”两句。陆游后来终于蒙孝宗召见,该年七月抵达严州视事。在陛见孝宗时,陆游仍然谈如何北伐收复失地。孝宗避开这个话题,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这个皇帝,实在太有人情味了。陆游生在那个时代,还牢骚不断,如果他生在明初洪武年间或“反右”“文革”时期,他该如何?
6、陆游的一部《剑南诗稿》,有诗九千三百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并非虚数。其中涉及茶事的就有三百首之多。 陆放翁一生曾出仕福州,调任镇江,又入蜀、赴赣,辗转祖国各地,在大好河山中饱尝各处名茶。茶孕诗情,裁香剪味,陆游的茶诗情结,是历代诗人中最突出的一个。他一生中所作的咏茶的诗多达二百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的茶诗,包括的面很广,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江南茶叶,尤其是故乡茶的热爱,他自比陆羽,“我是江南桑苎翁,汲泉闲品故园茶”。这“故园茶”就是当时的绍兴日铸茶。他认为“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汲泉煮日铸,舌本方味永”。 陆游在诗中还对“分茶游戏”作了不少的描述。分茶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烹茶游戏,善于此道者,能在茶盏上用水纹和茶沫形成各种图案,也有“水丹青”之说。陆诗中反映出,他常与自己的儿子进行分茶,调济自己的生活情致。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吟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中表露的闲散和无聊的心境,间接地反映出在国家多事之秋,爱国志士却被冷落的沉重的社会景象,也反映出南宋王朝的腐败和衰落。
7、那天初初看到汪曾祺的《矮纸集》,我就在想,嗯,老汪八成和我一样,喜欢放翁先生的《临安春雨初霁》,诗里有两句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一直喜欢这两句。也许,更多的人知道的是此联的前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现在正是这样一个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时节。
昨夜一场春雨淋漓,晨起赶着去上班,楼下小花园里土膏微润,垂柳纷拂。那垂柳,已过了黄绿眉眼的时节,正是二八佳人绿雾云鬟,不复当年黄毛丫头模样。
美人蕉有新叶茁出,尖尖幼黄的圆筒状叶子从干子里奋力抽发,说美人蕉开花的时候,花蕊里面有甜香的花露,清晨趁太阳未出时可以吮着喝的,滋味颇佳,只是听说,没真尝过。
想等哪日美人蕉开花的时候,跑进小花园偷尝一口,当心可别被物业逮住,要是逮住可糗大了,还以为是采花大盗呢。
茶花开了,大朵大朵的,红得不可一世,被雨一洗,叶上花上都凝着露珠,闪着光,王勃诗里说的“雨去花光湿”,大概指的就是眼前这般景致吧。
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要的就是一颗“静宁的心”,我也很想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可是真的不容易。
今日周一,地铁站里人潮汹涌如浪,每个人都是匆匆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现在一号线换二号线的路线改进了,一号线换乘二号线只要两分来钟就可以。记得从前没有改进之前,一号线换二号线要走近十分钟,要穿过长长的地下通道。
上班高峰时间,由浦西到浦东上班的白领们,衣着入时,行色匆匆。千千万万的人们同时通过那条长长的甬道,万千脚步同时踏出,发出巨大“訇訇訇訇”的回声。实在是令人震撼的一种壮观。
有歌子唱,在人潮汹涌的都市寻找内心完美的自我。而我知道,在这样的哗然人海里,在这样的仆仆红尘中,真的要让自己的心保持一种静怡蔼然的状态,真的是非常不易。
就像前面说的放翁先生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也许绝多的人们会认为,这是放翁先生描述的一种怡然自乐的生活状态。
其实不然。
兴许你要撇撇嘴——拿一支狼毫小笔,在小纸片上斜斜地写上几个草书,在春阳笼罩的小窗边,看着茶杯边沿细小的泡沫明明灭灭,再轻轻吹一吹,呷一口——多自在的日子,神仙不过如此啊。
可是这是你看到的表面。
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前两句说,世味年来薄如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放翁先生半世追求报效国家,却苦于报国无门。
在被金人侵吞国土的情况下,南宋朝廷统治者却不恤民苦地文恬武嬉、浑浑浑噩噩,一派歌舞升平。强烈的忧国忧民心情让放翁夜不能寐,却又无可奈何。
他在关山月里说,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沉痛的心音,可是,谁会听得到?
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面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苟且偷生,客居都城杭州的陆游心情郁闷非常。
在世味薄如纱的喟叹里,在春意深浓的夜里,他却睡不着,小楼一夜听春雨,这不是诗意,是放翁一颗愁苦的忧国之心被叮叮咚咚的春雨声搅得更加凄然。就像李商隐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我们都说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好美啊,可是,又有谁看到这枯荷听雨的背后,是思念挚友而不得,长夜不寐的一颗孤苦心呢。
后来,放翁先生又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是,一年又一年,放翁先生最终没有盼到王师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一首绝唱却感动了后世无数的人们。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生时未盼到王师北定,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要嘱咐子孙,如果等到那一日,千千万万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爹爹或爷爷呀。
放到今日,放翁先生也许会被某些人笑做“迂”。
是的,如果放翁先生像老舍《茶馆》里那位王利发掌柜一样,国难当头之时,于墙上贴一张小条儿:莫谈国是。也许,放翁一生的命运便不会如此凄苦而伤怀了吧。
谁知道呢?
8、中国茶人的内在的和平精神,和达到这种和平精神的平和的外在形式,其呈现于世的,往往是一种闲适的生命状态。
即使是作为那种闲适生活的主要文化载体――传统的士大夫文人,已经流水落花春去也,但这种闲适依然有着顽强的遗传基因。它仿佛已经消失,仿佛已经成为了失落的人文精神中的一项内容了。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极妙,其实下联也不逊色“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仿佛见到在晴朗的天光下,于窗明几净之中写几行草书,心中有几分闲适,又有几分落寞,便取天目碗、径山茶,戏而分之,诗而吟之。此等闲情雅兴,的确,一去不复返了。
9、“戏做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千百年来,茶在文人的唇间笔下,幽幽散发着清隽淡远的香,一盏在手,有闲暇的惬意、禅意的遐思,乐趣无穷。
10、某一天与一网友闲聊,谈到人生,他感触颇多。他说,如果以茶来论人生,那么三十岁以后应当如茶,沉静,淡泊。我笑曰,人们都把少年时代比作花朵,而像我这样仅仅抓住青春尾巴的人,应该既不是花,也不是茶。那是什么?他追问。茉莉花茶!言毕,大笑不已。
玩笑归玩笑,由此却引起了我的一番思考:品茶,不就是品人生么?茶是有生命的,它与水相觑相亲,与品茶人的心灵亲密交融。在袅袅的清香中,一颗宁静淡泊的心与一片怀揣梦想的叶子相遇了,他们喁喁而谈,在流转的时光里逐渐升腾,不断完善自己的生命。于是,便有了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有了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也有了苏轼“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喟叹。
据说,纯种的铁观音鲜叶制成乌龙茶后,香气清香高长如幽兰,滋味醇厚甘鲜,回酣无穷,无味至味,禁不住口齿生津,心中滋生出许多的盼望来了。
11、江南的水乡,弥漫了雨中的丁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梦里,水乡是诗意的朦胧。
风儿轻轻柔柔,挑逗着那时断时续的弦;雨儿轻轻扬扬,弹拨着那叮咚叮咚的泉。
是谁撑着油伞,穿过寂寞的雨,让哀怨疯长?是谁穿着木屐,踏着青石板,踩出如歌一般的行板?是谁划着船儿,低首弄着莲子,惹得芙蓉羞红了脸?
那声声蛙鸣,生出几许诗意;那飘忽的身姿,定格了江南的风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对于江南,白居易作了绝唱般的情感归结。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干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水乡浸在菱歌里,莲娃的嬉闹声,唤来了烟霞。
忆江南的雨,如烟如梦,朦胧而飘渺;江南的雨,清秀而淳美,弥漫成水乡特有的气韵;江南的雨,飘散洒如纱缦,舞动出淡淡的喜悦。
江南的雨,淋湿了诗人的心。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雨带来了杏花的芬芳,湿了衣脚。沿着一条湿漉漉的田间小道,迟迟地走着,痴痴然地看着、嗅着。路边嫩绿的小草抖着头上的雨水,旁边的杏花在仰着脸笑,由不得你不陶醉。谁也不会带一把伞来扫兴,看看那沾着杏花粉香的甘露,已打湿了诗人的心了。站在水乡朦胧的轮廓里,抬头望去,水村山郭圈出一片清新的天空;看酒旗飘飘,手中握一杯暖茶,淡绿色的茶叶在轻盈地翻动,杯沿的水气缕缕散出,鼻间便萦绕着水乡的气息。
长吁一口气,站在江南的别致小桥旁,看雨丝千丝万缕地缠绵着,烟雾氤氲成一副可人的水墨画。雨滴在瓦片上,滴在荷叶上,跌进诗人思念的海,溅起我莫名的愁思。细听,却是雨打芭蕉的声音,噢,是它!
蒙蒙的雨帘拥围着我,突然间,雨巷出现在眼前。只是,丁香花已走远,雨巷空荡荡的了。
我站起身走出去,小古巷,青石板,紫的丁香都一一抛在了梦中……
1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和着古老的曲子,禅的味道,让人心清。要一壶伯爵红茶,悦一本质朴颜素的书,看着时间渐行渐远,慢慢变老。这正应了“花时间”的主题词: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让混浊的时间得以重新洗涤,抹去记忆之中那些斑斑杂质,重新上路。
13、我爱北国那猎猎狂风,掀起历史的尘埃,傲骨铮铮;我爱那万绿丛中一抹殷红,一枝独秀,留万世芬芳。只是我更爱如水的江南,淡静的溪流浣出女子的秀雅,梆梆的摇橹小调中透出歌喉的婉转细润。
总说在奔腾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万物不由得向更远处拼搏、追求。诚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场不可遏制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拥挤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须鼓足勇气,一争高低,直至看到尽头,融入那无垠的蔚蓝。然而,若看到的尽头便是真的尽头,那么一番搏斗后,终究也是成了波澜不惊的大海,一如瓦尔登般平静的湖面,竟不如湖水般澄澈透明,能映出一颗纯真的心。
在这不停的追求中,作为一个奔跑者,是否错过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一份平静?
并非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与豹子媲美的腿,并非每一个梦都在遥不可及中等待追寻,亦并非每一次拔足狂奔的尽头,都是鲜花和掌声。
遥望一位诗人立于山之高处,低吟“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淡淡一笑,拂去功名,独立江头,看滔滔江水,饮一樽清酒,与其说他是失意之士,不如说他是一位鼓掌者。
徘徊于江头,见明月之升,他慨然鼓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不见伤情的思恋,除却仕途的苦闷,只因苏子有颗立于世外的心,无畏于奔腾的洪流将身心带向何方,只求清风明月常存于心。观万物之变,立于不变之处,方能无羡于天地,邀飞仙同游,极宇宙之无穷。
这是苏子的旁观,以无欲之心,体察万物,纵然世界瞬息间面目皆变,他依旧可以鼓起掌来,以渔虾为友,以麋鹿为朋,飘飘而去,羽化若仙。
当你不适去奔跑时,何不立于一旁,为他人欢呼鼓掌呢?
古人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无欲则刚。当时间凝滞,便可见沿途只顾挥洒汗水的人儿,错过了日落星辰的奇幻绮丽,遗失了雁鸟南飞的恋恋深情,更丧失了那颗纯净的赤子之心。而渴求的繁华较易失去,仅仅是短暂的欢乐,无欲者往往在赞叹中寻求人生的瑰丽拼图,完成那绝美的画卷。
我打江南走过,是一蓑烟雨的沉静浸润了这画一般宁静的流水潺潺,我自平凡中成长,不追求那远远闪烁的荣光。
但求闲作碧池边的一席矮草,匐匍于大地之上,聆听鱼鸟的欢歌,为花儿的容颜,欢欣鼓掌。
14、茶不同于咖啡,咖啡过于浓艳世俗,不清纯,像一位涂脂抹粉、珠光宝气的贵妇,雍容却不典雅。茶也不同于美酒,美酒过于沉醉,不清爽,饮酒只是暂时的麻痹,在虚幻中享受美好,现实却终不可逃避。“与尔同销万古愁”只能是一个梦,酒醒了,梦就随之破碎了。茶与生俱来带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气质,超凡脱俗,飘逸不群。它清高,却也不清高。它可以使人清高,洞察一切,却不傲慢、不沉溺。它雅俗共赏,达官贵族也好,平民百姓也罢,谁都可以端起茶杯,细细品咂,茶从不拒绝谁。与茶同品性,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静谧不喧闹,少了浮世杂尘,会冷静地观察世界,观察内心,不烦忧、不造作、不负累。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简单的生活中透着无限的智慧。我希望能够在一盏茶的陪伴下,在长廊短亭里静听榕叶沙沙作响,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静美。在徐风中,领会古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静与豁达。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每一株树都是一部生命的史书。茶,也有它的独特意义,自然赋予它的灵性,历史赋予它的功用,文化赋予它的内涵,一片薄薄的叶子也是丰盈的,包蕴着天地精华,大千世界,智慧人生。然而,它原本就仅仅只是一片茶叶,仅仅是泡出一杯淡香的清茶。一切还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慢慢解读。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5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