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
rn[出典] 《论语雍也》
rn注:
rn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rn2.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rn3.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rn4.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rn5.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rn6.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rn7. 何谓知者,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rn8. 孔子认为知者,第一是务民之义,服务大众。但不能凭空服务人,需要知识。大禹要治水,就要有水利的知识。神农要治病,就要尝遍百草。如此掌,握发现自然规律。朱熹说: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这就是所有科学研究的指导性目的了。第二,人敬鬼神,但保持距离。简而言之,敬鬼神,表示孔子承认鬼神的存在;远之,智慧的人不会陷于迷信。程子解释道:人多信鬼神,惑也。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也。阿山作为基督徒,理解是神会试炼人,魔鬼会迷惑人,不陷于魔鬼的迷惑,也不会因为神为锻炼设置的障碍,阻拦而陷入恐慌。如此能分辨疑惑,不为一些不幸的事情所迷惑,称为知。
rn9. 水有很好的德行。水把恩泽无偿地传送到力所能及的一切地方,施与世间万物,从来不求任何回报,是个大公无私的典范。水是仁爱慈祥的使者,给一切生灵以生命;失去水,生命就枯萎、死亡。自然界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生气勃勃,美丽动人。水有极大的包容性,形形色色的污秽、泥沙、浑浊经过水的挟带、荡涤、紊流,终于消融了,化解了,散逸了,依旧还你一个清朗洁净美好的世界。
rn10. 水无所畏惧,十分勇敢,在前进的道路上,即使面临万丈深渊,也会毫不犹豫地纵身而下,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水从高山源头出发,将无数涓涓细流汇集起来,没日没夜,不停地奔流,永远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表现出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无比坚强的毅力。
rn11. 水非常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礼贤下士,眼睛永远向下,始终趋近卑微的底层,绝不高攀,从不媚上。水在有的地方清澈见底,通体透亮,让人一目了然。更多的地方却是谜一样的未知世界,深邃幽远,看不到尽头,见不到底,让人有莫测高深之感慨,顿生无限景仰、无比激动之情,恰似面对那些足智多谋的圣人、贤达和饱学之士。”
rn12. 水的特性在于变化,如一个智慧的人,把公平、无私、包容、勇敢、谦虚运用在各种合宜的情况和对象。知者在动态中没有限制,在这些千变万化中获得了自由,获得了快乐。
rn13.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仁者好象在登山,无论是一条道的华山还是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攀爬。山路自然是没有平地好走,然而登上顶峰,远眺地极,心中豁然开朗,此番风景平地上哪里看得到?
rn14. 仁者为什么乐山?大山积厚,恒长不迁。静止、承载是大山的本性。大山巍峨庄重,高耸入云,为万民守望,大家都仰望它。大山孜孜不倦地孕育生命,野草,灌木,林木,飞禽,走兽都在它的怀抱中休养生息。大山富有且无私,它的矿藏宝石和美景风光,四方来取它都不限制。朱熹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仁者庄重深厚,值得信赖。仁者慷慨豁达,承载生命。仁者心静,有常态,所以长寿。
rn15. 执着但不执拗,顺其自然却不随波逐流,如水般清澈通亮,如山般坚毅刚强。现世之中,更多的尔虞我诈,更多的艰难忧患,时有平步青云,时有跌入低谷。的确,我们皆不是圣人,但是或许,以圣人的境界作为榜样和追求,达山乐水,感到迷失的时候,不妨亲近山水,或许会看到一个更真实的自我--云淡风轻,宠辱不惊。
rnrn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5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