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译文] “大丈夫抗金救国的决心像钢铁那么坚硬,到死也不动摇。”请他们看吧!我们要施展经纶手,把西北天上的裂缝弥补起来。

  [出典]  南宋  辛弃疾  《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注:

  1、《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2、注释:

     老大:年老。那堪:怎么,那能。

     元龙臭味:是说与元龙气味相投。元龙:陈登的字,东汉末年人,以天下为己任。《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陈元龙有“湖海之士,豪气不除”的称誉,对不能忧国忘家的许汜不予理睬,受到刘备的赞许。臭味:气味,情趣。 

    孟公瓜葛:与孟公建立了情谊。孟公:陈遵的字,西汉末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性情放纵,好客。瓜葛:牵连、关系。《汉书.游侠列传》:“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硬语:豪迈刚劲,不合时宜的话。

    渠侬:他人,指在朝当政的人。渠侬:吴语对他人的称呼。

    汗血盐车无人顾:良马被人用来拖笨重的盐车,无人过问。比喻人才被埋没和受到屈辱。汗血:良马名,产于西域大宛,传说它流出的汗颜色如血,号称一日千里。盐车:相传伯乐乘车经过虞坂,有骐骥 (骏马)伏盐车下,见之长呜,伯乐下车泣之。

    千里空收骏骨:是说买了千里马的骨头也是徒劳的。比喻无人重视人材。《战国策·燕策》载:君王要买千里马,使臣以五百金买了千里马的骨头,于是许多人闻讯后纷纷选送千里马。骏骨:骏马的骨头。

    中宵舞:闻鸡起舞,志向远大。《晋书.祖狄传》说祖狄“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补天裂:用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比喻收复中原,统一山河的理想。

 

 

   3、译文1:

     我年纪老了有什么可说的呢。我和你像陈元龙和陈孟公那样志同道合,友谊深厚,而你又像陈孟公那样热情交朋友,很多人都乐意和你交往。我正在忧愁的时候,你来了,我们都很高兴,饮酒高歌,欢乐无比,楼上的积雪,都被惊落下来。可笑人世间有那么一些人,把富贵功名看的如千钧那么重,依我看,不过像发毛那么轻。咱们谈论的有关抗金救国的言论,铿锵坚硬,在空中激荡,有谁来听呢?记得当时只有从西窗上进来的月光,静静地在听我们说讲,重新摆酒,另弹一只新曲来取乐。

     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是分明的,只是因为人心的不同而使事情好坏分不清楚。请问他们:我们中国在历史上,究竟经过了多少次分裂与统一?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危岌存亡的关头,非常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现在把汗血的千里名马去拉盐车也没有人管,他们只好等着收一副骏马的骨头吧!我举目远望,前面云雾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去中原的路也断绝了。我最爱你的是:当我们在夜间谈论投机的时候,你兴奋地站起来作中宵舞蹈。你的名言说:“大丈夫抗金救国的决心像钢铁那么坚硬,到死也不动摇。”请他们看吧!我们要施展经纶手,把西北天上的裂缝弥补起来。

    译文2:

    年纪老了那里值得一说,象现在这样、我与你象元龙一样志趣相投,象孟公一般慷慨好客。我在病中你来此高歌痛饮,惊散了楼头的飞雪。笑世人重富贵如千钧而我们却轻之如毛毫发。慷慨激昂的话语有谁来听?记的当时、伴着我们的只有西窗的明月。 

    重新上酒,再换曲调鼓琴瑟。世事没有两样人心却有区别。问他们:神州究竟还要几番离合?汗血宝马困顿地拉着笨重的盐车无人理睬,千里空收骏马之骨。国家的现状是故土未复关河阻断道路隔绝。而我最欣赏你闻鸡起舞的豪情壮志,说“男儿到死心如铁”。总有一天看我再试身手,象女祸一样去补天裂。

 

 

    4、辛弃疾生平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王国维说:“幼安之侍处,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辛弃疾“性情”之所在。归根结底,他讥评朝权勉励友人,都是因为秉持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词人驱词用典,不失当行本色,全在意气平心之间,全词读来铿锵有声,清切感人。

  辛弃疾的这种强烈爱国之情是伴随着强烈的批判而存在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是因为朝廷腐朽势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挠,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压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倾尽全力就越是与那些苟安势力相冲突、相龃龉。所以,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忧愤与不平和对朝中投降派偏安误国的讽刺和鞭笞,与抗金北伐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辛弃疾爱国情怀的体现。

  宋末刘辰翁高度评价辛对古代语言的提炼与丰富之功: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悲茄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及暇。词至此亦足矣。

 

 

    5、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赋闲带湖已五年之久的辛弃疾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辛弃疾的老友、着名的爱国志士陈亮(字同父)。陈亮特地去拜访辛弃疾,并逗留了十天时间,两人纵谈世事,开怀畅饮,达到空前的默契,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鹅湖之会”。

    关于这一次会见,辛弃疾在第一首《贺新郎》小序里说:“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切,为赋《乳燕飞》(贺新郎)以见意。”这段小序中还提到:“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为此,可发千里一笑。”围绕这一首《贺新郎》,辛弃疾与陈亮二人你来我往,相互唱酬,共填了五阙《贺新郎》词,可以说是南宋词中的抒写志士情怀与朋友交谊的千古绝唱。

   1、 辛弃疾 《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把酒长亭说);

   2、 陈亮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老去凭谁说);

   3、 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

   4、 陈亮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离乱从头说);

   5、 陈亮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话杀浑闲说)。

 

 

    6、、 本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着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着》)。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着》)。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象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今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今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7、 开始看到这一句话觉得有气势,不愧出自于辛弃疾之手,有慨然雄浑之气。

    到后来,总念起这句话都感觉自己心中有一股气在上下盘旋。于是,我变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这句话上。慢慢思忖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在那里想。

    男儿到死心如铁,讲的是男儿的一个志向。对于这一个志向,到死,心也像铁一样不会改变。同样我也想到了对于属于自己的一份真挚的情感,不正也应该像铁一样坚实,不改变。而面对其他的感情,心寒冰如铁。它也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到死“二字”。是那样的无情,但为了自己志向的实现必须是这样无情,放下红尘中的悲欢离合、食色名利。心冰如铁、坚入铁.......

    看试手,补天裂。我认为是最有气势的。如果说“男儿到死心如铁”是一个真正的顶于天,立于地的男人所应具备的阳刚之气。那么看试手,补天裂则应该是这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应该干的事情。毕竟这些人不多,尤其是拥有这“心如铁”的人他们只是这个世界上,微乎其微的那一部分。就像武侠少说中的二当家,三当家。那么那些武侠小说中的最牛的人干了些什么事呢?那就是补天裂,因为真正做到能够补天裂的人那是这个世界上不会超过三、四百的人。

    补天裂是需要看试手的。

    因为只有看试手,才能补天裂。时机到来时,让我们一试身手,像女娲补天一样去整顿破碎的山河。很多二当家,三当家做不了大当家,就像中了二、三等奖的人比参与没拿奖的人好多了,但运气远远没有拿特等奖的人好。看着别人抱着液晶电脑打的回家,自己就只能叫辆三轮车把微波炉拉回家。因为没有看试手,在最好的时机一试身手。终将会使自己的成果打一个小小的折扣。有时也叹息,毁了自己这么一个有用的人。

    补天裂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所以需要一个伟大人来完成。能够可以拥有补天裂的资格的人,必须拥有前面的两个附加条件。真正走到补天裂,可还没有补天裂的人也同样是了不起的,也同样需要掌声。当你走到这步时,不要害怕,不要放弃。因为成功只会眷恋走到最后一步的坚强的人。毕竟要将天的裂缝补起来的人,只有女娲一个。可是做到补天裂这类似的事情的历史上有不少。

    虽然辛弃疾没能达到补天裂,甚至连一试身手都没有。但他却做到了男儿到死心如铁。他没有壮志饥餐胡虏肉;他没笑谈渴饮匈奴血;甚至他还没有在战场上跃马横戈。连看试手的机会都没有,哪怕有了一点点,也被其他的奸人所剥夺。他立志了,是到死心如铁的立志,但他没有成功。也许他为了,能使中原有复兴之将。他留下了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言来鼓励炎黄子孙们要有立志的意念。

 

 

   8、老大哪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贺新郎》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着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陈 亮《贺新郎》

  宋代词坛,有婉约、豪放两派。辛弃疾、陈亮正是宋代豪放词派的杰出作家。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眼见大好山河飘摇破碎,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两位词人忧国忧民,一腔正气。然而身处南宋王朝腐朽统治集团的压抑,他们有志难以驰骋、抱负不能实现,心中愤慨不已。当辛弃疾落职闲居在上饶期间,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特地去拜访辛弃疾,并逗留了十天时间,两人纵谈世事,开怀畅饮,达到空前的默契,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鹅湖之会”。会时会后,两人多次唱和,倾诉衷肠,以上所引的两首词,正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由于志趣相投、词风相近,这两首词在题旨和写法上也十分接近。首先,作品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感情。辛弃疾词一上来喷射出激昂的豪情:英雄已老,壮志难酬,气郁心头,但尽管如此,他们是不堪寂寞。词人以三国时豪气横飞的陈登(字元龙)、汉代热情洋溢的陈遵(字孟公)自喻。他想起与陈亮相会时饮酒高歌,“惊散楼头飞雪”,将世人看作千钧的富贵视作轻如毛发的情景,其飒爽英姿、豪然正气,惊天动地。面对山河破碎、统治者置江山沦陷于不顾,词人痛心疾首,爱国志士饱含爱国激情,却报国无门,这就像让千里马去拉盐车而没人注意,其屈辱境地,令人义愤填膺,壮士只有眼睁睁望着大好河山被人蹂躏而无可奈何。词的最后,作者塑造了陈亮的高大形象:虽遭压抑,但仍积极奋发,闻鸡起舞,对祖国充满爱心与信心,他要用自己的手,像女娲补天一样,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陈亮的词一上来也不同凡响。“话杀浑闲说”,意思是说,关于抗敌恢复的事情,已经讲了很多,却毫无用处,只能是闲说说而已,情绪悲苦万分,基调甚为抑郁深沉。接着,词人以视天下为己任的伊尹、受命于危难之际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自喻,表明自己一心为国担忧的情怀。词人回忆与同志者辛弃疾相会的日子,深切怀念自己的知己,又为自己不为人知而悲愤不已。词的下阕,直抒胸臆:古来圣贤都因为有好的际遇才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我辈要等待风从云合的机会成熟,不要老是被目前的处境所困扰、所感伤。词的最后,激情澎湃:眼睁睁看着本可作抗敌的武器,竟一天天逐渐变成田里耕种的犁头,这境地,令词人热泪盈眶、义愤填膺、肺肝俱裂!面对现实,尽管词人不愿看到难堪的局面,却又无可奈何,这悲国忧国情怀,令人惊叹不已。
  
  其次,两首词都善于运用典故,极好地为感情的抒发作了铺垫,而且使情感的表露直率中蕴含蓄,十分耐人寻味。辛弃疾是用典的高手,这首词用典是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词中,作者提到“元龙臭味,孟公瓜葛”,元龙是三国时陈登的字,具有湖海豪气。一次,许汜去访,陈登却不与搭话。晚上,元龙自己睡大床,却让许汜卧下床。原来,元龙所以蔑视许汜,是因为在天下大乱时,许汜无救世之意,反而是求自己安逸。孟公是汉代陈遵的字,陈遵待客非常热情,每当客来,豪饮大醉,并不惜把客人的车辖扔到井里,要把客人多留一会、多留几天。作者用元龙、孟公的典故,一方面抒自己忧国之情志,另一方面表自己与辛弃疾的友谊。下阕,词人继续用典。“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这里用了三个典故。“汗血”,也称“天马”,是一种千里马,流汗如血。“盐车”,据《战国策·楚策》,骏马拉着盐车上路,久行不歇,结果“蹄申膝折”,大汗淋漓,浑身伤痕累累,伯乐路上遇见,怜惜不已,抱头而哭,骏马“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千里空收骏骨”的典故源于《战国策·燕策》:燕昭王即位后广招贤能,郭隗就讲了一个古代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马的故事,说涓人去找千里马,三个月才找到,可千里马已死,于是用五百金买了马头。君王大怒,涓人说,死马尚且花五百金买来,何况买活马呢,人们一定欣赏君王爱千里马的。果然,不出一年,来了很多千里马。郭隗对君王的意思是爱惜人才、先从我开始。词人连用典故,不是为显示自己,胡乱堆砌,而是借典明志抒情,很好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怀,抒发了郁积心头而不便明言的不平之鸣。

  陈亮的词也多处用典。首先,伊尹、诸葛亮两人在词中出现,就是用典。伊尹以天下为己任,帮助汤讨伐暴君桀,将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而诸葛亮对刘备,则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尽全力辅佐蜀。陈亮就是伊尹、诸葛亮这样的忠臣,可统治者无人解察,作者真是报国无门、欲哭泪涟啊!词人不直抒胸襟,但以古代君子自喻,心意自然可明。“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一句,两处用典。一是《战国策》云:“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作者以此表明知音之少、与辛弃疾交遇之深。二是李白诗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地三人月”,隐括了李白的诗意,表达了自己孤独的痛楚和怀人的心情。“风从云合”一句,暗用《周易》的典故。《周易》中有“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的句子,意思是古来圣贤,大多是有好的际遇才干出惊天的事业,表明自己不为目前的处境而感伤、要等待风从云合的机会成熟这样的心迹。“卧百尺、高楼斗绝”用的是陈元龙忧国忘家的故事。陈登心忧天下,一次,一位忘了国家大益而要退求田舍的朋友去看望他,他居然不理不睬,自顾上床而卧,原来,他对只顾小家庭、不念及国家利益的人是不屑一顾,要与其断绝关系的。陈亮要学陈元龙,不与那些无国家之念的人相齿。
  
  两首词是应和之作,其格调、内容、写法都是比较接近的。但辛弃疾毕竟是词坛高手,跟陈亮比,也确有其略胜一筹之处。细读两词,陈亮的作品比较拘泥一点,对两人间友情的渲染较多、较浓了点,而辛词则起笔不凡、走笔不俗、落笔不臼。从其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揭示、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抨击、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渲泄来看,辛词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而在塑造形象、抒发理想和情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理想情感和浪漫主义精神,也就是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善地交融起来,创造了艺术的优美境界。

 

 

    9、辛弃疾是一个有英雄梦想的人,他说过“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他宣称自己到死,他的心还是不会妥协,不会更改,铮铮如铁。他生命所有价值就在于试手补天裂,长天如果裂开,他也能像女娲一样把它补上。他是何等英雄自许,但是,这个天他回得了吗?他补得成吗?所以他说“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他望断过多少长空,他手中需要长剑,但是长剑又能够于国于家有何补益呢?他的《破阵子》送给自己的好朋友陈亮,两个人诗词酬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在醉里挑灯看剑,困为深夜不寐,忽然想看宝剑,才会趁醉掌灯要看看剑。这句说得豪迈,这句说得无奈,如果宝剑白天有它建功立业的地方,何至于夜里去看?不就是因为一个一个的白天,它是闲置的吗?所以夜里去看了剑,还有不甘的梦。梦回吹角连营,梦中又听见了那铮铮的角声,要组织兵马了。想到当年,八百里,这是牛的名字,指那种健硕的牛。八百里分麾下炙,大家要去打仗了,把牛宰了,烤牛肉吃,大家都吃得饱饱的,壮壮实实的,再来听音乐是什么声音呢?五十弦翻塞外声,指瑟声,瑟声才是五十弦。你能够听见完全是跟连天的沙漠杀气连在一起的,此一时刻,沙场秋点兵。又是清秋节,边塞只有秋天最能够抓住它的气韵,只有在秋意沉沉中出兵,你才能够感觉到那样一种悲壮之气。春天那是思情袅袅的时候,秋天那是出兵征战的时候。所以人沐春风会思绪飞扬,人临秋云会思绪浩荡。真正出兵之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马,的卢马是宝马,飞快地,离弦宝箭一样就冲出去了。弓,刷的一声,如同惊雷一样,弦上犹自心惊,这是征杀。乘宝马,举飞箭,要杀入敌群。没有说结果,因为结果不让他自己满意,也不让江山满意。他们都收不回来失去的江山,但是他们会老去自己的年华。一路说来,如此豪迈,而最后笔锋陡然一转,“了却君王天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人把天下事可以做完了,名声可以建立了,此身已老,赢得的只有什么呢?面对苍苍白发,知道最终还有心愿不甘。

    文人那样一种琴心剑胆,一直浩荡千秋。从仗剑远游到边塞诗长,一路诗风不断,中国人那一点剑气,其实一直活在自己的血脉之中。在一个不持剑的时代里,如果剑气不死,那么这点剑气也许会化成风骨。这样的风骨流露出来,一个人眉宇之间,自会有一点昂扬,一个人的心境之中,自然会有一点边关的疏朗。所以我说真正的剑啸长虹,它落下的,是惊醒我们心中的侠客大梦。剑气长存,诗篇不老。(于丹)

 

 

    10、从前就很喜欢老辛的词。记得最早的时候,是因为“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或许那个时候是因为我还学不会这样去表达,于是对老辛的词大有相见恨晚之痛。到后来,慢慢知道了老辛的壮怀激烈慷慨悲昂。才知道凛冽逼人的神韵,没有一番经历是体会不到的。于是,我把“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句词握在掌心深处,慢慢感觉它的豪情干云天。

    夏日的斜阳正在慢慢落到天的那边,似乎时光从来没有在我身边眷恋过,逗留过。于是我对时光也从未细看过,参详过,只知道她在,她很好,她一直向前走。然而,就在某日酷热的夏午,在跳跃奔跑的字里行间,我突然到看到了轮回般的氤氲,于是猛的触动了焚烧的孤寂。心,猝然的失落。时光啊,当我开始读懂你的时候,你却这样离去了。留给我的,仅仅是对明日的期待。

    有些人有些事,在我眼里在我心中,曾千百万次的酝酿。所以我开始学会笃定地看着时光的流逝。

    我将,试手,补天裂。

 

 

    11、第二次鹅湖之会,虽然只有陈亮和他两个人,但是,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拔剑斩坐骑。雪后初晴的早晨,白雪映衬阳光,他发出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话: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豪情壮志,爱国之情澎湃于胸,这是赤子的呼唤,这是英雄的重生!
年迈的他不可能重新站在疆场上了,可是,他可以在剩下的光阴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带湖庄园失火后,他举家赴瓢泉,在那里,他找到了最朴实的自己,尽情于田园之中,写下了一篇篇佳作。可是,后来,他一次次被命运捉弄,已是花甲之年。他已染上重病,再也经不起折磨,只得上奏请辞。在初秋的一天,他带着依然年轻的心,最初的梦想,愤懑地离开了人世。

    舞榭歌台,一场华丽的演出,虽是一个不完满的结局,但是,他的最初的梦想,会被永远铭记!

    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12、读海明威,不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你可以在酒吧在商场甚至在闹市捧读海明威。从他的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男子汉对生活种种磨难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那就是:永不妥协,永不向命运屈服。不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人与海》还是表现迷惘一代的《丧钟为谁而鸣》中,都显示出了这种硬汉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在闹市也可以心静如水,在静林也可以热血沸腾。

     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决不能被打败。这是海明威告诉我们的。这句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外青年为理想而奋斗,不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总要活着,而且要活得自信活得有价值。与此相同,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骨气,要堂堂正正的做人是祖先教给我们的。有人说过,为爱护你的生命,你可以暂时弯曲;为维护你的尊严,你不可永久弯曲。我想,弯曲之于人,在于保护生命的一种方式,这也无可厚非。可海明威偏偏选择了一种让人费解的方式--无论如何都不能妥协。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拼命把一条已经被大鱼啃噬殆尽的骨架拖回家,面带微笑的接收众人的祝贺,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海明威的英雄主义观和他的命运—不容于世饮弹自尽。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读海明威的作品,不由自主地就会跟其它的作家作品相比较。悉数中国和世界从古至今有硬汉精神的文学家,海明威粗犷又略带阴郁的风格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前苏联的名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够硬了吧,可是那样的硬汉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充其量只是为大家树一个可以崇拜的偶像。中国方面,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狂放不羁的写照;岳飞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他报国无门的失意;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他豪迈雄健的感慨;甚至稼轩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没有海明威那打动人心的感伤。读者与作者心灵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无论有多遥远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都会实现。人类面对的心灵困惑和尴尬处境都是相同的,所以你也会懂得他的感受我的感受,并激发起共鸣。郭老先生曾说过“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粹之,其人宛在。”其实这是文学作品的共性,作者将他的感情和经历倾注在文章当中,期待与读者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海明威就是一个可以做到与读者进行对话的作家,读海明威,你会发现,生命中所有困惑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13、关于韶光:于同屋某日无意中谈到了年龄,徒然感到了韶华的飞逝,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望着镜子,还是略留稚气的脸,多年徘徊在现实社会与理想之外,故而稚气未消;然而,这还略点幼稚的脸上也充斥了些许沧桑,多少年来,摔倒过多少次,已不记得了,经历过多少创伤,也已难以记清……然,多年来心中的目标依然没有失去,于是一次次摔倒后站了起来,疼了,痛了,苦了,受伤了,爬起来慢了,已然无所谓。朝着自己的方向,坚持前往,也许还要经历更多的坎坷,也许还要经受更多的创伤,但我经历了经历……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14、喜欢宋词,很欣赏它的那种明快的韵律。如蒋捷的“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金字香烧,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字字清新隽永,绕耳不绝,让人忍不住地对此喜爱有加。

    若领略了婉约派的似水柔情,便会深深地喜欢上它们的那种欲说还休,十咏三叹的韵味。才子柳永的《雨霖铃》便算得上是部经典之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触龙颜而遭贬,不得不离开繁华的京都,登舟离开时,回望一眼这座让他失意,又爱又恨的都城,万般愁绪,万般滋味便涌上心头。无奈中,只有一任肝肠寸断。柳永的身影消失在苍茫的历史中,但是,他的灵魂却在每一句词中,冲破历史的尘芥,永世长存下来。

    在感叹婉约派的清丽、含蓄、缠绵之余,更不免惊叹豪放派的雄浑壮阔和沉郁苍凉。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到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纵观千古豪情”;从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热血之誓,到辛弃疾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铮铮铁骨,字字铿锵,句句雄壮,让每一个人都倍增爱国之热情,倍感一眶之热泪。

     无羁地吟哦,醉到了世世的楚楚衣冠,撼动了代代的凡夫俗心。历史抚平了风涌乍起的波浪,吹干了沙场上映日而辉的英雄鲜血,但是,它却不能带走那些融入人们生命灵魂的菁华。

     在回望中,在历史心脏强有力的跳动声中,我默默地用心灵去倾听,去找寻,去欣赏,去感受那历万世而不朽的词魂。

 

 

    15、金戈铁马的社会动荡,绞不断辛弃疾拳拳的报国壮志:“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朔光照铁衣的黄沙战场上,辛弃疾的背影傲如松柏。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20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