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译文]  这种苦苦相思的滋味,看来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不是在心里隐隐作痛,就是把眉头紧紧皱起。 

   [出典]  北宋 范仲淹 《御街行》

   注:

   1、《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注释:

     御街行:又名《孤雁儿》。柳永创调。 

     香砌(qì):指花坛。

     寒声:飘落的树叶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

   碎:细碎,微弱,时断时续。

   真珠帘:即珠帘。

   练:白色的丝织品。

   明灭:灯光摇曳,忽明忽暗。

   敧:斜靠。

   谙尽:尝尽。  

     都来:算来。

 
  3、译文1:

    夜深人静,四野寂寂.秋叶纷纷飘坠,落在台阶之上,那声音凄凉而有琐碎。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年年月月却如今日的夜晚,月光如洁白的素练,而人却相隔千里,受着相思的煎熬而满怀愁绪。

    愁到深处,已无法靠喝酒来麻醉。酒尚未到唇边,已先化着了眼泪。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这种苦苦相思的滋味,看来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不是在心里隐隐作痛,就是把眉头紧紧皱起。 

    译文2:

    纷纷凋零的树叶飘上香阶,寒夜一片静寂,只听见风吹落叶细碎的声息。珠帘高卷,人去楼空,天色清明,银河斜垂到地。年年今夜,月色都如白绸一般皓洁,人却常常远隔千里。

  我如何能用沉醉来忘却,酒到不了已断的愁肠,先就变成泪水。深夜里残灯忽明忽暗,  斜靠枕头,我尝尽孤眠的滋味。你看这离愁别怨,不是来在眉间,便是潜入心底,我简直无法将它回避。

   译文3:

    夜深人静,玉楼空空。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传来细碎而又清晰的沙沙声,更显得秋夜的寂静,更觉得秋夜的寒意。轻轻地卷起珍珠穿起的锦帘,好一轮明月,映得天宇空旷,夜色淡淡,星光闪闪。年年岁岁,春去秋来,同样的明月,同样的秋夜。月光依旧如丝绢般洁白,人儿依旧在千里之外。看那银河垂地,急盼鹊鸟快来,怎地一个也不见?

   纵然是借酒能浇愁,怎奈是思念太久,牵挂太久,愁肠寸断。那酒还未到唇边,却先已化作了辛酸的眼泪,想求得一时的忘却,竟也无望了。夜已深,灯已残,和衣斜靠,望着那忽明忽暗的灯花,更令人烦躁不安。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思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4、范仲淹生平见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仁宗朝累迁吏部员外郎,因上《百官图》忤吕夷简罢知饶州。康定元年(1040)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庆历三年(1043)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针对北宋积弱积贫局面,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因上精贡举、均公田、减徭役等十事,为权贵不容,谤毁漫起,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徙知颍州,同年卒于徐州行次。谥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等。词作大半散佚,仅存五首。其词既有大笔振迅之处,在宋初词坛可谓异军突起,直启后来苏、辛豪旷词风;又能妙入情语,不失词的传统风格。    5、这是一首写秋夜离人相思的词。全词柔词丽句,立意高远,融景入情,情景交融,字字句句洋溢着词人的缕缕愁思。

  上阕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抒发了良辰美景却无人与共的孤愁: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深夜一片寂静,只有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让人感到了秋天的阵阵凉意。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在空空荡荡的高楼之上,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极目远眺,天色清淡如洗,星光闪烁的银河与大地连接在一起。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年年月月,皆如今日的夜晚,皎洁的月光如同白色的绸绢,而相思之人却远在千里之外。

  下阕抒写主人公长夜无眠,无法排遣自己孤苦愁思的情怀: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愁到深处,情亦到深处,此时已是肝肠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尚未饮下,已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室外月明如昼,室内一盏小小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斜倚在枕头上,真让人尝尽了这孤独相思的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还有这种苦苦相思的滋味,从来都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终日眉头紧锁。

 

   6、如果仔细阅读宋代词人的离愁之词,你可以发现它是万千姿态,独有境天的。自古离愁这个主题有人写得断肠泪下,有人独辟蹊径,抵达松风明月的闲情之景,也有人悟得虫雨黄窗的幽境,将人生写得落落寡合。千种风情,仔细思悟,你就会明白,其实每一个词人内心之愁,都构成了宋词百媚千红的艺术景象。

    只是范仲淹笔下的这种愁绪,有一种孤清的味道。这种气息与现代都市里的世俗歌谣所描述的内心情感不同,它蕴含的是天地之间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迷失和困顿。

    这首词名为御街行,又名《孤雁儿》,一般以范仲淹词为正格。范仲淹写离愁,是秋色满地,萧瑟的氛围,凋零的残花,是酒未饮尽,泪水却下。一旦打开内心的忧虑之情,心底就变得柔软、敏锐。看落叶在秋天坠落台阶,黄花残香,弥留在空气中,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听到细碎的声音。当你的心安静得能听到花瓣滑落的声音,那就进入了澄清明净的状态。

    在一个世俗的世界里,人的感觉是会混沌,浑浊,不清晰的。情感的丝丝缕缕是纠缠在一起的。而它的清醒,是需要那落花之音,天宇的水音,玲珑清脆的杯盏碰撞的声音来拯救。词篇开头的“静”,听落花堕地,轻轻地拂过台阶,就是一种寂静。它不是澄明,但却在接近它的边界。

    用“碎”来形容落花之声,前后对照,静中是有轻灵的声音的。“寒声碎”,三个字,就点名了这个景象中的时节,以及诗意的一面。因为“碎”这个字,是能够让人心软的。花落在手,或者散落石阶,街道,不喧闹,不争吵,它是能够穿透心灵的。这种写法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你只要听听这细碎的落花声,就知道词人内心的故事。

    如果你闲来读词,在夜晚饮酒,听落花的声音,想着前朝的旧事,月光从空宇飞洒过来,这片刻是难掩寂寞的。细看故事的景象,也就是词中的意景,极具开阔感。词中的离愁之人,将珠帘卷起,整个楼宇的空间似乎被无限地放大了。“空”这个字有在场感的,就像穿过山谷之后,漫长的栈道走完,到了开阔的原野,视野便打开了。但是与此不同的是这种视线是高远,直入天空的。“天淡银河垂地”,非是五代十国的婉约词人眼界所及。也许是范仲淹的性情如此,心中风云万千,自然要比扭捏的脂粉茶客笔下有更多的意蕴。它的内在力度,刚柔共济,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将作者的情感无限延伸到更远的时空。它的空旷之感,它的大气,都是有骨力和厚实的气韵做支撑的。它的精神气度都为婉约之词作出了新的开拓和注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这心酸是一年年的累积,月到中天,衣袖遮寒,这是词的深情之美。

    这深情是杯盏在手,花香在衣,月光下,滴滴是悲怆难禁的泪水。在月光清如水的夜晚,年年今夜,落花满衣,这是无言的凝眸。月华如练,分外的明亮,人在高楼,看银河垂地,天淡云远,哽咽的心情都隐藏在词句的背后。范仲淹这句词,是佳句,是月光深处最美的故事。落花依旧有残香,只是人在千里之外,愁绪到了深处,人便不知不觉醉倒了。

    范仲淹开宋词边塞豪放诗风,笔力悲怆有力,写愁绪,亦有大家风范。这样的词句是不可模仿的。因愁而醉,珠帘,明月,银河,玉楼,残花,都是无可回避的情思。这首词,“酒未到,先成泪”,集全篇深情,颇能催人热泪。因为它是心酸的,亦是无可奈何的,只能往自己内心去责问,去追求,去解忧。在宋词中大约只有易安居士的“欲语泪双流”和这个意思表现的内在情感相媲美。刚刚举起杯盏,在无人处却先落了泪水,想必易安了解这种深情,才写得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婉约美词。

    想一想,花香满衣的烂漫,安宁。愁肠百结,眉头不能舒展,心事不能遂愿,古人的愁苦如此,只是不肯轻易罢休,“酒未到,先成泪”,无数词人借酒写愁,范仲淹的这一句当属经典之作了。

    “酒未到,先成泪”,孤冷的心灵,借着愁的滋味,想忘却此中的别离之憾。寒风吹动落叶,残花,清冷的灯火之下,只剩下一个人的孤单。这个描写尚未成饮,泪水夺眶而出,心伤难于平抑的情景并不难理解。“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酒和月光在杯子里静静的等待伤心人的归来,残灯明灭,孤眠不能入睡,这是一种苦涩。

    花落满衣,千里凄凉。世事难以预料,夜深人静的时候,欲饮酒,杯盏在手,人已经泣不成声,辗转不能入睡,只怕惊梦醒来,再看此篇,只会欲哭无泪。生命就像孤灯一盏,明灭之处,恨断月明。

 

   7、夜,深了。窗外没有月光的缠绕,天空没有星子的喧闹,耳边没有了风声的呜咽。这是个安静寂寞的夜,这样的夜,已经死去很久了。一窗之隔,两重天地,一边那么黯淡寒冷,无声无息,蓦然回首,痛彻心扉。一窗之隔,两个世界,一边如此明亮温暖,红烛摇曳,燃烧将尽,艳若鬼魅。

    呆呆地看了她半晌,轻语相问:你,也懂得生命将尽时,纵使再伤心地哭泣也无力回天了吗?因此,在生命最后的辰光里,你选择了坚强面对,勇敢微笑,尽情地展现你绝世的妖娆吗?烛火不语,泪流成行,轻轻一碰,好烫,像极了离别时心底的痛!原来,你的泪也能灼伤我、我的心...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8、 灯光还未隐去,影子飘忽在身前身后,谁的眼睛,目光和今晚的夜色一样寂寞。春寒,指尖心上,写不尽的凉意,无法挽留的往事已经泛黄枯槁。那个熟悉到骨髓的名字,那个无时或忘的容颜,依然深烙在脑海,无法抹去。无论热烈与悲凉,早已刻骨!

    自你走后,心,漂泊在红尘里,一直在期待,期待一个完美的季节与你在另外的渡口重逢。相看泪眼两执手“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桃花,灿烂。春色,无边。

 

   9、 窗外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月夜思归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延续在我们的血液里,因那份情而厚重,因那份思而真切,将乡情注入永恒的时间之流,让月夜怀人归于程式化的生活方式。静谧秋夜,独自漫步,望月怀想,心事浩茫。每到中秋,我总吟诵范仲淹的“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眸望一江秋水倒映的清辉圆月,让我有了一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人生感触。记得无数有月的夜里,我在千里之外看它,觉不到孤独,感不出幽怨。于是,即使有了再多的无奈,再多的惆怅,再多的委屈,再多的苦楚,我都依旧会把月光的陪伴当作美好的记忆。

    人们常说,月亮是夜色里的聚结精华,月亮是文学中的典型意象。我想,大概因为尽管流星美丽,可它只能刹那之间划过苍穹。月辉无语,却能永照朗朗乾坤。我不是歌者,也非诗人,没有“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奇思,没有“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妙想,没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悟……在我眼中,只是觉得月亮就像母亲一样,慈祥、和蔼、平易、温馨而已。在此不禁抚心祈祷,请你给我这个千里之外游子一缕故乡月色……

   10、“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此时,我静静伫立,默默守侯,明年此刻,你能陪我留下一曲清美绝唱……

 

   11、如果仔细阅读宋代词人的离愁之词,你可以发现它是万千姿态,独有境天的。自古离愁这个主题有人写得断肠泪下,有人独辟蹊径,抵达松风明月的闲情之景,也有人悟得虫雨黄窗的幽境,将人生写得落落寡合。千种风情,仔细思悟,你就会明白,其实每一个词人内心之愁,都构成了宋词百媚千红的艺术景象。

    只是范仲淹笔下的这种愁绪,有一种孤清的味道。这种气息与现代都市里的世俗歌谣所描述的内心情感不同,它蕴含的是天地之间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迷失和困顿。

    这首词名为御街行,又名《孤雁儿》,一般以范仲淹词为正格。范仲淹写离愁,是秋色满地,萧瑟的氛围,凋零的残花,是酒未饮尽,泪水却下。一旦打开内心的忧虑之情,心底就变得柔软、敏锐。看落叶在秋天坠落台阶,黄花残香,弥留在空气中,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听到细碎的声音。当你的心安静得能听到花瓣滑落的声音,那就进入了澄清明净的状态。

   在一个世俗的世界里,人的感觉是会混沌,浑浊,不清晰的。情感的丝丝缕缕是纠缠在一起的。而它的清醒,是需要那落花之音,天宇的水音,玲珑清脆的杯盏碰撞的声音来拯救。词篇开头的“静”,听落花堕地,轻轻地拂过台阶,就是一种寂静。它不是澄明,但却在接近它的边界。

    用“碎”来形容落花之声,前后对照,静中是有轻灵的声音的。“寒声碎”,三个字,就点名了这个景象中的时节,以及诗意的一面。因为“碎”这个字,是能够让人心软的。花落在手,或者散落石阶,街道,不喧闹,不争吵,它是能够穿透心灵的。这种写法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你只要听听这细碎的落花声,就知道词人内心的故事。

    如果你闲来读词,在夜晚饮酒,听落花的声音,想着前朝的旧事,月光从空宇飞洒过来,这片刻是难掩寂寞的。细看故事的景象,也就是词中的意景,极具开阔感。词中的离愁之人,将珠帘卷起,整个楼宇的空间似乎被无限地放大了。“空”这个字有在场感的,就像穿过山谷之后,漫长的栈道走完,到了开阔的原野,视野便打开了。但是与此不同的是这种视线是高远,直入天空的。“天淡银河垂地”,非是五代十国的婉约词人眼界所及。也许是范仲淹的性情如此,心中风云万千,自然要比扭捏的脂粉茶客笔下有更多的意蕴。它的内在力度,刚柔共济,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将作者的情感无限延伸到更远的时空。它的空旷之感,它的大气,都是有骨力和厚实的气韵做支撑的。它的精神气度都为婉约之词作出了新的开拓和注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这心酸是一年年的累积,月到中天,衣袖遮寒,这是词的深情之美。

    这深情是杯盏在手,花香在衣,月光下,滴滴是悲怆难禁的泪水。在月光清如水的夜晚,年年今夜,落花满衣,这是无言的凝眸。月华如练,分外的明亮,人在高楼,看银河垂地,天淡云远,哽咽的心情都隐藏在词句的背后。范仲淹这句词,是佳句,是月光深处最美的故事。落花依旧有残香,只是人在千里之外,愁绪到了深处,人便不知不觉醉倒了。

    范仲淹开宋词边塞豪放诗风,笔力悲怆有力,写愁绪,亦有大家风范。这样的词句是不可模仿的。因愁而醉,珠帘,明月,银河,玉楼,残花,都是无可回避的情思。这首词,“酒未到,先成泪”,集全篇深情,颇能催人热泪。因为它是心酸的,亦是无可奈何的,只能往自己内心去责问,去追求,去解忧。在宋词中大约只有易安居士的“欲语泪双流”和这个意思表现的内在情感相媲美。刚刚举起杯盏,在无人处却先落了泪水,想必易安了解这种深情,才写得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婉约美词。

   想一想,花香满衣的烂漫,安宁。愁肠百结,眉头不能舒展,心事不能遂愿,古人的愁苦如此,只是不肯轻易罢休,“酒未到,先成泪”,无数词人借酒写愁,范仲淹的这一句当属经典之作了。

   “酒未到,先成泪”,孤冷的心灵,借着愁的滋味,想忘却此中的别离之憾。寒风吹动落叶,残花,清冷的灯火之下,只剩下一个人的孤单。这个描写尚未成饮,泪水夺眶而出,心伤难于平抑的情景并不难理解。“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酒和月光在杯子里静静的等待伤心人的归来,残灯明灭,孤眠不能入睡,这是一种苦涩。

    花落满衣,千里凄凉。世事难以预料,夜深人静的时候,欲饮酒,杯盏在手,人已经泣不成声,辗转不能入睡,只怕惊梦醒来,再看此篇,只会欲哭无泪。生命就像孤灯一盏,明灭之处,恨断月明。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0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