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译文]  春风也知道人间离别的痛苦,所以不吹拂柳条,不使它变青。

  [出典]  李白  《劳劳亭》

  注:

  1、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2、注释: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是古时送别之所。又叫“临沧观”、“望远楼”,位于新亭之南。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我国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3、译文: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客的劳劳亭了。春风也知道人间离别的痛苦,所以不吹拂柳条,不使它变青。

    4、《劳劳亭》是一首遣兴之作,并不是真的因为去劳劳亭送别友人才写的诗,所以诗中当然也就没有送别的具体场景。劳劳亭据说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对这个地方很感兴趣,还曾写过一首古体的《劳劳亭歌》,诗中写道:“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劳劳亭建在大道之旁,流水之畔,行客至此,或登车,或上船,挥手告别,很是方便。不过李白这天来到此地,却不为送客,而信马由缰,游玩流连,神使鬼差地来到了这个久负盛名的送客“劳劳亭”,看到这间古往今来送走了无数游子的所在,李白便提笔写下了“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离别最是伤心事,历来文人最关情,屈原有“悲莫悲兮生别离”(《楚辞·少司命》)的感叹,江淹则写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这一不知打动多少迁客骚人的千古名句。

    不过,李白并不想再写前人写过的老套,而且此时,他也没有送人或者告别,所以用不着写得那样低回婉转,愁肠百结。只不过是好似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客的劳劳亭了,这一联一笔两到,既表明了作为一个长年浪迹他乡的游子对离别的深切体会,又巧妙地提到,劳劳亭无疑又是送往迎来之中最着名的地方了。所以尽管不送客,走到这里,也忍不住会想到别离,想到感伤。要在不分别的时候表现离别之情,要是常人也许会无所措手足,但李白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别人意想不到的切入点,他环望四周的景色,当时正值早春二月,江南虽说春早,但是身边还看不到一丝春意,连柳条也没有泛青。没想到,正是这不见春意的柳枝,唤醒了李白的创作灵感,一句谁也未曾想到的佳句,在刹那间,就跳了出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古人有折柳枝以赠行者的风俗,所以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题材,如盛唐王之涣的《送别》诗就是一例,“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也是从眼前景物产生联想,因为看到树上的柳枝被折去不少,想到这都是那些多情的送行者所为,他是从眼前的景物想到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而李白到劳劳亭时,连柳条都还没有绿。但他却才思所至,忽发奇想,一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就把这首小诗提高到了众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了,乾隆皇帝的评语最是干脆:“二十字,无不刺骨。”明代文坛怪杰谭元春则说得更绝:“古之伤心人,岂是寻常哀乐?”不管说此诗“刺骨”也好,还是作者不是“寻常哀乐”也好,总之,同是伤心,李白却从寻常景物中发掘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闪光点,明明是春风未绿江南岸之际,却被他写得有情有意,原来春风就是怕行人太伤心,才没有把柳条吹绿,这看似无理的拟人写法,却更加丰富了人间的离情别恨。

 

    5、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憔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的这两句诗相比,显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6、记忆里一直对柳树情有独衷,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婀娜多姿,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念人怀远的意思。上小学时,课本里有一篇文章《春天到了》,里面这样写着: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冰雪融化了。当时每次读到这里,我的脑子里总是出现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影象。再大点,读了《柳氏传》才发现柳树原来竟然很有气节。并爱极了里面的那首《章台柳》。

一棵柳树孤零零的长在房前的院子里,虽然早已打春,它却仍是光秃秃的,一派死气沉沉。我突然想到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心里颇不是滋味,只觉冥冥中一切都是注定的。

 

7、 阳春三月,山青水秀,桃红柳绿,莺飞草长。在这清洁明净、风景如画的季节里,古代许多文人骚客对风咏歌,或对雨轻吟,极尽夸张比兴之能事。在他们的笔下,春风春雨富有春意,异彩纷呈。
    春风是柔和的。南朝梁诗人何逊《咏春风》中的两句诗“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抓住春风可以漂落粉,能够送琴音的特点,从视觉角和听觉两个方面,将春风的柔和之态写得惟妙惟肖。然而,春风也有急狂的时候,刘禹锡的“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就写出了春风的狂喜。

春风是多才多艺的。在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可裁出柳叶、杏桃,以及众多的绿叶、红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孟浩然《咏柳》);“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宋·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宋代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江南落叶类树在春风的吹拂下长出了新芽,看上去染了一层绿色。

春风是通人性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写春风似乎知道人世间的离别之苦,故意不吹柳条使之发青。在李白的笔下,春风似乎能体会到诗人离别时格外沉重的心情,于是它“不遣柳条青”,让诗人的心情稍微得到缓和与安慰。“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新城道中二首》之一),宋代诗人苏轼的这两句诗,写春风仿佛知道“我”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游览而特意吹断了积雨,化无情为有情,春风高涨了诗人游山玩水的心情,写活了春风。

 

8、春风,她没有这些缺点,春风是暖暖的,柔和的,从脸面拂过,似乎还能嗅到从风中散发出来的丝丝清香,这种清香混杂着许多东西在里面,花儿的芳香,青草的幽香,泥土的腥香……总之,这些香味能沁人心脾,让人顿生遐意。春风是无形无色的,她柔柔地拂过蓝蓝的天、飞跃青翠的山野、穿越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飘逸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

    春风用她轻柔而蜿约的臂膀,抚摸着世间的万物,掠起满园的春色,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春风过,翠绿的小草,静幽的柳叶都开始舞蹈,桃红李白开始歌唱,吐露出自己最美丽的妖娆。春风用她美丽而轻盈的舞步,飘逸在山峦群峰之间,撩起了万物的复苏。蓝天、草木、高山也在春风的抚摸下显得格外苍翠黛绿。

    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儿,摇曳着蝶羽,穿越在漫山遍野的野花丛中,自由自在,随风而行。一眼望去,一片金黄,正欢快地吐着浓浓的芬芳,引来群群蜜蜂在花间繁忙,金黄泛着亮光,油菜又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嫩嫩的麦苗透出醉心的绿,随着春风翻着层层绿浪。望着眼前的美景,随,兴叹,春风得意啊!心儿也随之荡漾,在心底激起层层涟漪,最后,化着一圈圈完美的符号,随风飘去,飘去……

    春风是温暖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道出了春风的柔情一面,春风更是美丽而无私的,春风是四季风中的骄傲,因为春风是四季风中最忙碌的:“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春风一吹,吹开了桃红杏白,吹绿了塘边柳芽,融了冰雪,绿了山川,红了田园,醉了心田,春风把整个世界打扮的阿娜多姿,让一切在她面前都显得异常逊色。

    春风是最通人性的:“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就道出了春风似乎知道人间的离别之苦,故意不吹柳条使之发青,不让好友伤离别。春风是最神气的,春风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可裁出柳叶、杏桃,以及众多的绿叶、红花等。古诗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短短的两句诗词就道出了春风的神气之处。

    春风的每一缕都充满柔情,都流淌着诗情画意,传递着醉人心脾的风之旋律。春风的无私在于她让世界一切去萌芽,让美丽的,不美丽的花儿都去绽放,想想,我们人是不是亦当如此?

    正所谓 人生如风,在我看来,这风就应当是春风,不骄不媚,蜿约而恬静。正所谓爱情如风,在我看来,这风也当如春风,不张扬不凌厉,太张扬太凌厉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一切到最后都化成一缕泡影飘去,不留一点点痕迹,正是那句:风过亦无痕,雁过亦无声!春风是暖的,爱情是甜蜜的,所以爱情亦如春风,需要温度。

    春风更是大气的,人亦当如此,如春风般的大气,闲时看云卷云舒,忙时如春风般遐意,空透而恬静,平淡而清新!

 

9、春风是温暖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春风是柔和的:“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春风是忙碌的:“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春风是通人性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一夜吹乡梦,义逐春风到洛城”,“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春风是神奇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春风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象征,是给自然物带来新生的使者,所到之处,百草萌生,一片新绿,生机盎然。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有了春风剪杨柳、细雨点红花,冬日的荒凉便被远远地甩在身后,姹紫嫣红的春景便霎然涌入人们的视线,于是人们走出户外,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暖,尽情感受春风拂面的快意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是南方人,自然更加珍爱江南的风光。且让心灵随着这春风的荡漾,漫步在江南的河岸柳堤旁,尽情欣赏烟花三月的旖旎风光。你看那春草的萌动,你看那盛开的芬芳,你看那形似枯枝却绽开新芽,你就会知道在这春风里,生命的力量是如此伟大,生命的活力是如此丰富,生命的旋律也在此刻轰然交响,弹奏出一生一世最美最华丽的乐章。当狂野的冬日被春风驯服,当暖阳一天天降临人间,当人们在春风的气息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我们可以看到黄的细语、紫的深邃、红的绽放、绿的海洋,我们还可以听到生命的永盛不衰、生命的顽强歌唱,那是一只单曲的领唱,必然尾随着烂漫的变奏的大合唱。这嘹亮的歌声,唱过江南、唱过塞北、唱过玉门关,这嘹亮的歌声,乘着春风的翅膀,唱绿原野,唱响人们心中的渴望。

 

10、 春是离人眼中的一滴泪吗?“春衫着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孑然孤客,长年漂泊,感伤春日又将过,有家归未得,春衫破,无人补,伤心泪,满衣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杨花三分春色,二分落于尘土,一分细随流水,花已落尽,待凝眸,分明是离人清泪。

    还是故人是襟前的一枝花?“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定是知道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故迟迟不舍把亭旁的柳枝变青。可是十里长亭外,故人终须别,那么,就折一朵相送的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又隔天涯。

呵,我试着要解读春天,可我发现她太绚烂,有没有这样一支笔,能画出柔媚欲滴的春色?我又发现她太短暂,有没有这样一扇窗,能留住一纵即逝的春光?一季季的春来了又去,去了又回。究竟春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1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