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创造 第二章:自我创造的原则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二章:自我创造的原则

塑造自己的个性时,每天应运用这个基本原则:
“你每次的行动,都在加强此行动背后的意念和动机”。
“你每次的行动,都在加强此行动背后的意念和动机”。
“你每次的行动,都在加强此行动背后的意念和动机”。
这句话乍听之下,好象极为简单,其实不然,虽然尚有许多其他说法,但却不能比刚说的那句话更具体。这条原则,十分的确切,它可以解释构成你整个个性内的所有感觉、态度及思想。我们无需为了使它更具真实性,而将之弄得复杂,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明了它的含义。
我再把那句话复述一遍。
“你每次的行动,都在加强此行动背后的意念和动机”。
每次,你做任何一件事时,驱使你去做某事的动机或感觉即被加强。也许那是对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想法或对世界的想法,无论是指什么,只要你去做它,它的动机便被加强。如果不行动时,情况即会变得较模糊,然后渐渐地消失,有所行动时,就会更明显、更充实、更富刺激性。
如何了解这个原则,查觉出它的作用及重要性, 可能得费一段时间,不过我可提出一些较具体的事实让你们参考,帮助你找出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
现在我想请读者做点事,当你一页一页看下去的时候,请找出这个基本原则及在有关的陈述中的真确性。也许你会发现某些例外的地方而想予以抨击。注意!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才刚开始请不要这样。若你吹毛求疵,而无视于事实的话,则真会应了那条原则的说法,你会发现此书的说法完全不正确。
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常常会发现下面这种事?
聚会中,罗夫不经意地批评一部电影,起初他的表现还颇温和,也许他还有些喜欢那部电影,他批评的目的只是想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罢了,但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别人对他的批评,不只一笑置之,更有人出口反驳。罗夫不甘示弱,继续地批评。最后,他对这部电影的态度及观点整个地改变了。罗夫下次再参加聚会时,一定会先想到“电影”这个话题,于是又将产生一番攻击性的批评。
这件事到底说明了什么?现在我只想针对其中一点来谈,那就是,我们提过的原则发挥了它的功效。罗夫批评电影的动机是认为电影有其缺点——这个看法一再地被加强,只要他一谈及电影,此动机就会表现出来。很多事情刚开始时,我们常单凭一种感觉、态度或看法而去行事,然后那种看法就更加深了。比如罗夫,即借着其自身的行为而产生他那种感觉。
再假设当罗夫批评时,有个罗夫所尊敬的人指正说:“其实你开始并非真的不喜欢那部电影,只不过后来有点恨它。”即使罗夫也承认这点,但他还会反驳说:“我一想到这部电影电就觉得它腐朽不堪”。如果他懂得心理学,或许应加上这一句:“那家伙惹我生气,我只是将气发泄在电影上罢了!”但事情并非如此,假设罗夫一直都认为他辩护是因有人惹他生气的话,到后来他应不会痛恨那部电影,反而会因替电影辩护而体会出这部电影的许多优点。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到底是何种动机驱使罗夫去做这种评论,不管那个动机是什么,它后来总是被加强了。
罗夫生长于一个十分重视智能的家庭中,他父亲常在餐桌上出问题考孩子们,答不出来的就会遭到嘲笑。罗夫长得并不出色,也不精于运动,更无幽默感,所以他只有朝智能方面去努力,以求获得别人的重视及赞美。因此只要一有表现其智力的机会,他就从不放过。他愈是以这种想法去行动——自己唯一特长是头脑好,就愈加地相信这种想法。但这种因果关系对他并不好,他念大学时,人人都叫他“伟大的反驳家”。
所以,罗夫在聚餐时所表现的态度只是他的一贯作风罢了。他起先批评电影,纯粹是为大显其聪明,而当有人反对其说法时,他就再度予以反驳,这时他已非就电影本身缺点来批评,而是想要维护自己一向所支持的特点,认为自己很聪明罢了。
我们怎样才能描述罗夫的动机呢?好比是这样:他的行为是基于相信自己唯一受人欢迎之处,就是智力高。若没有这个优点,他将受人轻视,而变成一个一无所有没有吸引力的可怜虫,因此,他所说每句辩驳的话都加强了他的想法。
下次再聚餐时,他定会先想到电影这个话题。他一直渴望有这种机会证实自己的聪明,其实并不完全是针对别人,主要是向自己证实。
读者请注意这点:罗夫所以一再的在聚会中批评电影,表现出他认为智力能代表一切的想法,这就是人们往往用行动来加强自信的某种方法。
这亦是本书所要提的——自我创造的原则无时无刻都在发挥功效,而且对我们的个性影响很大。
假设罗夫辩驳是有其他的动机,例如说与他争论的人他本就认识,而且有点不喜欢他,正好他捉住这个机会使对方难堪,极力反驳对方,如果是这样,则其反驳是基于“不喜欢”,这种感觉一再加深,到最后就变成瞧不起对方了……正与电影的情形一样。
近年来,许多作家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描述这种心理:如果你对某人做了报复,你定永远无法原谅他,你攻击某人,就愈发觉他真该受到攻击;如果你要军人痛恨敌人的话,光讲敌人的残暴凶狠还不够,最好是把他们的脸孔特征画在刀靶上,每天训练把敌人的脸孔刺破,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杀机。历史上伟大的宣传家都知道这条原则的真理,是要使别人追随你的“运动”。不光是空口高唱信条,还要让他们实际行动,做点有关“运动”中支持信条的事。这种原则常常被煽动者或操纵者所使用。虽然这条原则曾被那些人运用过,但是每个人都有其自由意志去做选择及各自创造并保持自己人生观的本能,只要你懂得这条原则,就不会成为那些操纵者的牺牲品。
这条原则说明了何以有些人会有别人认为完全不合理的想法,甚至于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去相信极为不合理的事情——用某些行动来说服自己相信其想法。象有妄想狂的人,你碰到他时定会大摇其头,认为他神经不正常,因为他对未来的事情极度恐惧,他脑中奇奇怪怪的想法又真找不到任何事实来做根据。
最后,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证实这个原则。十九世纪有部法国戏剧Le Voyage de Monsieur Perri chon,剧中主人翁十分富有,他有一女儿。有两位男士丹尼尔及阿尔蒙同时想跟她结婚,他两人知道决定权握在其父亲于中,于是跑去向他请求。阿尔蒙的办法是尽他所能为其父亲做事,丹尼尔则是使其父亲为他做事,他替自己安排一连串的险境,然后借着某种行动好让主人翁救他出来。他假装自己被困在山上的裂缝中快冻死了,这位父亲便奋力去解救他,愈想救他,愈觉得那位男孩值得他救,最后终于救他出来,并决定把女孩嫁给他。
这算不算是操纵行为呢?不错,但丹尼尔只不过是在某些方面引诱那位父亲去行动罢了,真正控制感情的还是老人自己。我们亦常做出这种事情。这本书其他部分还会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解后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使我们免去许多不必要的改变,或不想要的习惯。
我想我可以把这条原则称做“自我控制”,或者说得更好一点叫“自我解放”,而最好的称呼是“自我创造”。


独眼易龙编辑 2013-08-26 14:41:47

[新一篇] 自我創造 第一章:我為什么會是這副樣子

[舊一篇] 自我創造 第三章:找出動機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