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五):南京国民政府的黄金十年(1)——艰苦建国的十年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8月21日

在“民国百年”系列的开篇,我曾将中华民国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通过前面“民国百年(三):共和新生”和“民国百年(四):北洋割据时期”两个部分,民国第一个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就算基本介绍完了,剩下一点尾巴(北洋军阀的最后覆灭)我要放在这部分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进行介绍。在“民国百年(五)”这部分中,我们将主要关注中华民国的第二个时期——南京政府时期。

对于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介绍,我不会在这部分全部讲完,而是要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三块:“民国百年(五)”主要介绍从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涵盖的历史从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民国百年(六)”介绍从1937年到1945年这八年,其涵盖的历史即是我们熟知的“八年抗战”,也就是抗日战争,或叫第二次中日战争;而“民国百年(七)”则是1945年到1949年这四年的历史,讲述的是国共内战以及国民政府退守台湾。这样划分的理由在于:1937到1945是中国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八年,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将其单独提出来介绍;于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和结束之后的历史便很自然的单独成章,一直截至民国政府退守台湾。

作为介绍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民国历史的“民国百年(五)”部分,它讲述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当政的头十年。在大陆的历史资料中,将这十年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当然是站在中国共产党的角度对历史进行的规划,而在台湾方面则称这十年为“艰苦建国的十年”,也有叫“黄金十年”,因为和先前的北洋政府时期相比,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至少在形式和政令上是基本统一的,大规模战争也相对较少,是可以谋求发展的。对于纷乱频仍的近代中国来说,这样的十年也确实算得上是“黄金十年”了,是可以让人们“艰苦建国”的十年了。

中华民国自1912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北方从袁世凯当政开始,就不断和南方的革命势力发生冲突,期间发生过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皖系、直系、奉系相继当政,而南方也先后组建了多个护法政府,甚至民国政府。期间,北方数次发兵南下,意图武力统一,而南方也发动了多次对北方和各地军阀的讨伐,双方虽然互有胜负,但中国之统一却迟迟没能实现,南北一直分裂。到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以后,形势有所改变,北伐军进军神速,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控制了江南半壁江山,而且北上统一指日可待。

虽然在“民国百年(四)”的最后,我们没有讲到北伐战争的结局,但事实上,在即将介绍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国民政府、北伐军最终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消灭了割据中国十多年的各派北洋军阀势力。先是国民政府把奉系赶回了关外,一统中原,然后又赶上少帅张学良通电归顺国民政府,使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最后,蒋介石和新军阀势力在中原会战,最终将国内军政大权归到国民政府之手,中华民国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政令之统一。

然而,对于这“黄金十年”的民国历史,我们却仍然可以按照两条主线进行介绍,就如同“北洋割据时期”也分成“南北两线”一样。这第一条线当然是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中国之唯一合法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也就是国民党蒋介石,第二条线则是为苏联所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和武装。我认为,虽然在介绍1921年以后的中国历史时,中共的历史书上大大夸张了共产党对于当时社会、政局和战局的影响,但是有一点却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建立独立的武装力量以后,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确实比以前大了,也确实是当时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尽管他们自己夸大了自己,但客观上他们也的确不容忽视。这也是蒋介石一直把中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原因——敌人的重视,恰恰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况且中共最后是夺取了全国政权的,所以谁又敢说他们一直都微不足道呢?从这个角度说,将“黄金十年”的历史分成国民政府和中共两条主线,是理由充分的,我也将按照这样的思路行文。

“黄金十年”只是相对“稳定”的十年,虽然中国的发展和建设相对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是加快好多了,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但实际上却还有很多不安定因素存在于这十年中。

第一个不安定因素是军阀势力。一开始是残余的北洋军阀,在国民政府的进一步北伐中,这股势力逐渐被消灭。后来张学良在关外易帜,率领强大的奉军加入了国民政府,旧军阀势力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蒋介石赢得中原大战,降伏了党内各派新军阀势力,实现了南京政府政令和军令的畅通。

第二个不安定因素是“两条线索”之一的中共势力。中共在1927年遭到国民党屠杀后,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还在南方建立了多处红色根据地,蒋介石对此寝食难安,前后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出兵征伐各地苏区和苏维埃政权,最终将红军逼上绝路,不得不大规模退却和战略转移,也就是中共所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共势力退到陕北后,蒋介石不依不饶,继续派兵进剿,最终逼出来个“西安事变”,国共两党再次走到一起,合作抗日。共产党也是因此获得了喘息之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自我发展壮大的历史机遇。

第三个不安定因素是当时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几乎在蒋介石刚刚统一中国,握紧大权的时候,日本就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东北。此后,日本扶植了清朝末代皇帝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进而华北危急、中原危急。当时,时代周刊曾有一期,以四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作为封面,这四个人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日本裕仁天皇,中国蒋介石和满洲国溥仪。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东亚的格局。

在这样的形势下,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扫除军阀、围剿中共,而暂不对日本开战,而中共也在斗争、反围剿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壮大,同时也不断以“一致对外”、“联合抗日”的口号瓦解着蒋介石的民心和军心。最终,蒋介石没能剿灭共产党,而是在大势所趋之下再次与中共合作,把中国带入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八年。


三鉴斋 2010-07-20 14:59:45

[新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20)——北伐軍平定南方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2)——蔣中正“清黨”與“寧漢分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