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又简称为“鸦片战争”,发生于公元1840年至1842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历史学者通常将鸦片战争和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帝国,但战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了西方列强的践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朝入关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治理下,一度呈现出“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天朝大国在满州人手里似乎出现了重新崛起的曙光。但是,到了乾隆后期,清朝的统治日趋腐败,自上而下贪污、奢靡成风,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耗费金银无数、劳民伤财,而其母亲去世时,乾隆花了3000两黄金为母亲做了一座“发塔”用来保存母亲生前留下的几缕头发。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和珅,正是乾隆的宠臣,乾隆死后,当嘉庆皇帝将和珅查办抄家时,竟发现其家产有11亿两白银之多,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6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民间才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由于清政府多年的闭关政策,使得中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逐步落后于快速发展的西方国家,再加之内部统治的腐败、社会矛盾的加剧,到了嘉庆时期,整个清朝、整个中国已经是江河日下了。到了道光时期,更是快成了破落户,中国已成为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稍有外力影响,帝国的大厦便会顿时倾颓。
大相径庭的是,几乎和满清入关同时,在世界的另一边,大英帝国已经开始向近代化文明国家迈进。1640年,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王权,开始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与拥护国王的王党军开战,引发了7年之久的英国内战。到了1649年,内战以克伦威尔的胜利和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结束,英国成立了共和国。随后,克伦威尔因独裁统治遭到人民的反抗,最终在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登基。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用“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并在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和资产阶级的统治。
一个世纪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开始,这使得英国开始逐步领跑世界,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英帝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和国力最强大的国家,“日不落帝国”的时代开始了。紧随英国之后的法国在1789年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10多年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便横扫了整个欧洲。虽然拿破仑最终没能逃脱失败的厄运,但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军力却逐步强大,其工业产量仅次于英国排名世界第二。在英法的引领下,欧洲许多国家都逐渐强大起来,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就连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随之崛起 。
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很早就开始了,到了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倾销毛织品、金属制品等商品,同时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和其它土特产。但是,当时还处于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状态下的中国显然对这种跨国贸易拥有顽强的抵抗力,那些欧美国家引以为傲的机器制品,中国人完全不需要,因为他们可以自给自足,这使得欧美的工业产品在中国很难倾销,西方人始终无力冲破中国自然经济的藩篱;相反的,中国的茶叶、生丝等产品却在西方十分畅销,欧美各国对其“缺之不可”。因此,长期以来,在与西方的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有利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一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清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前),这个顺差值仍有200万至300万两白银以上。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曾多次以外交手段与清政府交涉,期望能与中国通商贸易,最着名的一次当属英使马嘎尔尼的访华。乾隆58年,1793年,马嘎尔尼代表英国政府出使中国朝见乾隆皇帝,希望中国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接受英国使节驻京,但遭到拒绝,英国通过正常途径打开贸易之门的愿望破灭。随后,英国采取卑劣手段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且鸦片数量逐年增多,到鸦片战争前的道光18年(1838年),高达每年4万箱,英国人从中牟取了巨额的暴利,中国的大量白银流到英国人的口袋里,中国多年的对英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它给中国造成的伤害不单单是白银的外流、国库空虚,更重要的是它摧残了中国人的身体,败坏了社会风尚、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军队的战斗力。对此,清朝政府并非视而不见,早在嘉庆初年,清政府便明令禁止鸦片进口,但由于各级官吏的贪污腐败,鸦片贩子通过行贿勾结清政府官员,使得鸦片的流入有增无减。
日益严峻的形势使道光皇帝不得不把“禁烟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但在“弛禁派”和“严禁派”的争执不下面前,道光又左右为难,迟迟没有明确的态度。道光18年,公元1838年,湖广总督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力陈鸦片之害,并提出鸦片的泛滥将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从维护清朝统治的最根本利益出发,也是在朝野内外的巨大压力下,当年底,道光皇帝正式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禁烟。
道光19年初,林则徐抵达广州,他一方面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加紧整顿海防,积极备战,一方面惩治贪官、严办烟贩、打击走私。林则徐要求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交出所有鸦片,否则严惩不贷,“货尽没官,人即正法”,并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终结,断无中止之理。”。同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将缴获的两百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虎门销烟”。
从英国的史料来看,当时英国政府对中国虎门销烟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时任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的巴麦尊(Henry John Temple Palmerston)在给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信中曾提到,英国女王认为中国有权力决定是否允许鸦片的进口,英国政府不会对此进行干预。而且义律本人也是极度反感鸦片贸易,曾多次警告在华从事鸦片走私的英国商人。
但中国的历史书显然对此不予承认,史料说虎门销烟后不久,义律即率军舰进犯九龙,后来还发生了英国海员在九龙尖沙嘴村殴毙中国百姓林维喜的事件,义律因拒不交出凶犯而被林则徐驱逐,漂泊海上。不久,获知中国政府虎门销烟的英国资产阶级一方面采取军事措施进行应对,一方面向议会提交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议案。当时,英国国内反对鸦片贸易的人也非常多,这使得议会里关于是否发动这场战争的辩论尤为激烈。辩论中,主战派力陈当时中国的落后与不堪一击,再加上义律漂泊海上的悲惨遭遇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亲自呼吁,最终议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
在英国,议会做出一个决策并不容易,代表不同集团利益的议员都会根据当前的形势,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来决定是否支持对华开战,所以在虎门销烟后,原本反对鸦片贸易的人支持对华战争,原本不愿干预鸦片贸易的女王性情大变,也就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了。不过,对于中国这却是百年深重灾难的开始。
三鉴斋 2010-07-20 14: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