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圣地--白云庄 虞浩旭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书院圣地--白云庄

虞浩旭

虞浩旭,天一阁博物馆制馆长,研究员。主要着作有《历代名人与天一阁》《娜嬛稿地--天一阁》《书院圣地--白云庄》《浙东历史文化散论》《麻将的历史与文化》等,发表论文50余篇。

在宁波城西门外管江岸,平畴中白墙一堵,乌瓦数片,那便是白云庄。白云庄是四明望族万氏的别业,是中国十七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讲学的地方,是甬上证人书院的所在地,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发祥地。

四明万氏史略

白云庄原是万氏的产业。万氏家族在有明一代为甬上望族,祖籍安徽定远,始迁祖为明威远将军万斌。万斌子万钟袭父爵,防守宁波,有功,封宁波指挥佥事。此后,子孙定居宁波,世袭指挥佥事。万氏“有事则着武功,承平则显儒术”。一门之内,“四忠三节一义”,气节之盛,震烁古今。自第七世万表始以儒术显,其子达甫、孙邦孚皆有文才。至第十世万泰时,“弃累代戈矛之传,以文史代驰驱”,弃武从文。

万泰生活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史称“明末清初”。明末清初经历了社会的大动荡和改朝换代的巨变,给人以“天崩地解”之感。万泰与黄宗羲、陆符从学于蕺山刘宗周,毅然以名节自任,为明末复社成员。尤其是他与同邑陆符广交当世贤豪四明才彦,以移风易俗为己任,与诸子激扬名节,扶掖后进,开明末清初宁波学风。

宁波历史文化二十六讲

为浙东学人领袖。

万泰有八子,曰:斯年、斯程、斯顿、斯昌、斯选、斯大、斯备、斯同。万泰与黄宗羲道义相砥砺,忧患相提护,气宜之笃,尤过寻常。因令诸子师事黄宗羲,均有成就,或经学,或史学,或理学,或文学,卓绝一时,世称“八龙”。

甬上证人书院

1.黄宗义讲学甬上的原因

首先,黄宗羲“生平师友,皆在甬上”。黄宗羲与甬上有极深的渊源关系。他虽然年轻时受业于绍兴刘宗周,但自幼跟随父亲黄尊素于甬上,故在弱冠之年便结交甬上人士。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余姚城东黄竹浦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曾任宁国府推事,天启二年(1622)升御史。黄尊素为明季东林党骨干,后被闹党所害。崇祯即位后,追赠黄尊素为太仆寺卿。南明弘光朝时,又追赠谥号“忠端”。当时曾授徒于鄞县董德称家。黄宗羲自己曾言,他有志于学,得力于其好友陆符和万泰。他在《思旧录》中说:“余之学始于眉生,成于文虎”。眉生,即沈寿民,安徽宣城人。在《万悔庵墓志铭》中说:“余束发出游于浙河东,所兄事者两人,曰陆文虎、万履安”。看得出,陆符与万泰对黄宗羲的深刻的影响。

明代结社盛行,虽然浙东风气后开,但也应和其中。当时与黄宗羲相过从者,除陆符、万泰外,鄞县尚有董天鉴、董守谕、李邺刷,慈溪有刘瑞当、姜额愚及冯元飏、冯元飚兄弟及其弟子带皇、道济元着、次牧、跻仲等,也是“无月无四方客,无会不与诸子相微逐”(黄宗羲《刘瑞当墓志》)其交游之广,由此可见。

其次,黄宗羲见抗清之事不可为,转而着述,讲学。清兵南下后,社中人士多参加抗清复明之义师,而黄宗羲率里中子弟数百人从监国鲁王抗清,号“世中营”,授职方主持,改监察御史。鲁王败走人海,宗羲犹结寨四明山,人海探鲁王,受左副都御史。其时,黄宗羲与王翊、冯京第等联系更加紧密,与甬上抗清义士互通声气,曾为志士余若水、周唯一撰慕志铭。而自陆符、万泰去世后,又与高鼓峰(斗魁)辈最为相契。虽然黄宗羲遍游天下,广交四方英士,但其学问渊源和学侣却在甬上。

后来,黄宗羲见反清复明之事不可为,遂绝望于恢复,乃奉母返里,开始专志于着述和讲学。

黄宗羲学问波澜之壮阔,人格之崇高,所以隐居之后不久,便开始应邀讲学。康熙三年(1664),应着名学者吕留良的邀请,黄宗羲至浯溪(今日桐乡崇福镇)讲学,先在城西吕氏家园--梅花阁,后在吕家东庄。康熙五年(1666).至海昌(今宁海),读书讲学。康熙六年(1667),鉴于其师刘宗周所办之越城证人书院辍讲20余年,乃与同门学友姜希辙、张应鏊重举证人书院之讲会,前后四年。黄宗羲《董吴仲墓志铭》(《南雷文定》三集卷二)曰:“先师立证人书院,讲学于越中,至甲申而罢讲。后二十四年为丁末,余与姜定庵复会讲,修遗书,括磨斯世之耳目”。其间甬上学子也多往与会。正因为如此,黄宗羲来甬讲学也顺理成章。

再次,清初甬上学子已有结社论学之风和请谒行动。其时,宁波青年学子万斯大、万斯备、万斯同、万言等组成了“文业会”和董允璘、董允瑶、陈芝紫、陈锡嘏、陈自舜等组成了“澹园社”。康熙四年(1665),他们共同组成了“策论之会”。同年,万斯大偕同甬上学友二十余人去余姚请谒受业,为一时之盛事。黄炳后所撰之年谱云:“康熙四年(1665),公五十六岁,春,甬上万允宗、季野、陈介眉、夔献、董在中、吴仲、董巽子、柱等二十余人咸来受业。"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则云:“乙巳之春,甬上诸子始执货于姚江黄氏之门。(其中万氏子弟在此前已受业黄氏门下)时同行者:陈夔南赤衷,张旦复汝翼,冯荩仲政,陈非园紫

宁波历史文化二十六讲

芝,范国雯光阳,陈介眉锡嘏,董在中允稻,董二嘉允珂,董毙子道权。陈小同自舜,董俟真允玮,郑禹梅梁,万公择斯选,万允宗斯大,董吴体允璘,仇石涛云蛟,万贞一言,仇沧桂兆鳌,王文三之坪,万季野撕同。张天因士培,张心友士城,张梅先九英,李锡农开,张鹭荐九林,陈和仲寅衷,钱汉臣鲁恭,凡二十七人。"二十七人集体请谒受业,这在学界是一件何等响应、何等荣耀之事。后来请谒受业的弟子又"益以高揆采宇亮,黄旦肠道辉,陆修侯(盛),张有斯琨,一时束修之彦皆萃矣。”这件事对黄宗装的触动极大,由此揭开了雨上证人书院的字幕。

第四,黄宗美对绍光学风不满,对雨上学子奇子厚望。黄宗羲在绍兴讲学,而绍兴学子热衷于功名,因面黄宗教对绍兴学风的不满,促使他来雨讲学。黄宗羲《董吴仲墓志铭》:“丁末(1667)余与姜定庵复讲会.……然越中类不悦学,所见不能出于训古场屋,而雨上之间风而兴者,一时多英伟高明之士。”全祖望《续雨上者旧诗》也说:“故先生自言生平师友,皆在甬上,及风波稍息,重举证人之席,虽尝一集于公稽,再集于海昌,三集于石门,而总不甚当先生之意。尝曰"甬上多才,皆光明俊伟之士,足为吾薪火之寄。"而吾甬上当是时经史之学尉起。"晚年的黄宗羲希望自己的学术能有传人,寄厚望于甬上,而事实证明甬上学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此外,黄宗羲与姚江书院的主持沈国模、史孝咸观点迥异,未能在姚江书院一展所学,也是促使其来甬讲学的原因。

2.讲学经过和教育方法

康熙六年(1667)五月,黄宗羲首次来甬讲学,“策论之会”改名为“证人之会”,同年又改为“讲经会”。康熙七年(1668),黄宗羲再次来甬讲学,“遂以证人名之”,创“甬上证人书院”

甬上证人书院会讲地点不一,曾在城内广济桥高氏祠、延庆寺城西白云庄、黄过草堂(张氏宗祠)、陈菱献家等处会讲,而白云庄是黄宗羲在甬上讲学时间最长、最为固定的场所。

当时会讲的形式是:里中诸贤一月群集两次,集会时文人们皆衣冠楚楚,手执经书,很有次序地就座。讲经会一开始,先由司讲者就某一论题进行阐述,一俟讲毕,与会诸生即可对所讲问题展开讲座和争辩,互相商榷与探讨气氛相当热烈。如此研讨要整整一天,中午与会者只在讲堂用一餐便饭,惟有两菜,更没有酒,相当简约、俭朴。诸家子弟凡年龄在十岁以上者,均要求跟随听讲,以增知识。这些年幼的

学子,皆显得彬彬有礼,参止得体,所让观者叹服。而黄宗表则时至甬上解感释疑,在中国300多年前有如此常术民主氛照的研讨会,确是难能可贵的。时人以"言论丰采,翕然可观”"讲道论心,极一时师友之盛”等赞语相评价,足见黄宗在甬上讲学的影响,其办学宗旨为“经世致用”,所习课程有经学、史学、文学、历算等,

甬上证人书院前后听讲的有100多人,其中有弟子66人,被黄宗羲推许者有18人,或长于经学,或长于史学,或长于文学。自此开创浙东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在顺治年间开始形成,中经康熙、雍正直至乾隆,先后连续四朝,涌现了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邵廷采、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等杰出的学人,其中当以黄宗羲为第一代:后由万斯大传黄氏经学,万斯同传黄氏史学,为第二代;又有全祖望私淑黄宗羲。传经、史、文献之学,为第三代;最后由邵晋涵、章学诚等发展史学理论,开创了古代方志学,并对浙东学术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这个学派远承宋元以来浙东史学的优良传统。近受王阳明、刘宗周哲学思想的启蒙,倡导经世致用,并通过着书讲学,师友相传

黄宗羲讲学场景(蜡像)

宁波历史文化二十六讲

为浙东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有识之士。

清代新东学派继承、发展了浙东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学风和精神追求。关于这点,章学诚在《浙东学术》一文中作过评细的总结,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反对门户之见。浙东学深的史学家虽然有自己的宗旨,却反对树立门户,主张学派之间,相互尊重,互相推服。在清代汉宋门户之个越滴越规的时候,渐东学派不仅不介人,而且对这种无谓的纷争表示反对,主张在学术上兼取未陆之长,并蓄汉朱精华。这一治学风气,是由黄宗美开创的,他研究历史,书院讲学,无不本着这一精片。在《明儒学案》一书,对于不同学者、不同学派都一视同仁加以研究,而反对"今之君子必出一途"的作风。黄宗羲提倡的学术上反对门户之见的精神,为其学生万斯同,以及邵念鲁、私淑弟子全祖望等浙东学者所继承和发扬,至于章学诚更是这一精神的大力提倡者,遂形成为浙东史学的共同特点。这不仅是他们对历史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而且对整个学术的发展都有巨大贡献。

二是贵专家之学。章学诚说:“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各因其习而习”。所谓"贵专家”,其实就是贵有独创精神的专门之学,贵创造发明,不停留在单纯为前人的着作注释考订上,这一精神也是由黄宗羲率先树立的。作为一代大师的黄宗羲,其学识之博大精深是不言而喻的,对上下古今,天文地理,九流百家,无不精研,但他并不以渊博闻名,更重要的在于他有独创精神,能够自成一家之说。他在学术上便是以多方面的专精而着称的。他的《明儒学案》开创了我国学术思想史编纂的先河,创立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他的《明夷待访录》则是一部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启蒙着作。其后万斯同、全祖望等虽都是博闻强识,但也都专精于史学。这一精神,在章学诚那里益发得到发扬光大,他不仅在理论上专门论述博约关系,而且在所着《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两书中,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独到见解。可见,清代浙东史学大师,都是各有所长的专门名家。

三是主张学术经世致用。这一优良传统在宋元以来便是浙东学派的共同特殊性征,更为黄宗羲所继承发扬,并成为清代浙东史学的治学宗旨。黄宗羲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具有十分明显的"经世致用”色彩,他的《明夷待访录》便体现了这一点。而他整理明代文献,编纂《明儒学案》等等,也都无不刻意于研究治乱兴衰、利弊得失、拯

救学风。他教育学生的都是“有用之学”万斯同、那念鲁、全祖望、章学诚等治学也无不注重"经世致用”。万斯同曾说:“经世之学,实儒者之要务,而不可不宿为讲求者"。邵念鲁则说:“文章无关事道者,可以不作;有关事道者,不可不作;即文采未极,亦不妨作"。他的《治平略》《史略》等着作,便是经世之作,章学诚更从理论上反复论述学术必须"经世致用”“有补于世”“有体有用”,反对“空言着述”。

此后浙东学派影响尚存,承其余绪者,如定海黄式三、黄以周父子等,虽受乾嘉学风的影响,也讲经世致用。到了晚清,朱一新远宗黄宗羲,主汉宋兼采,谓"致政之法存诸史”,仍浙东学派之绳墨。而余杭章太炎,为博学涉多方,尤精史学,受章学诚的影响甚深。其弟子朱希祖之史学,钱玄同之文字音韵,周作人周树人之文史,受浙东学派的间接影响,其痕迹是很明显的。而且因为浙东学派讲经世致用,留心民生经济,所以易于接受革命思想,浙东文士清末很多变

成为革命的先驱,章太炎还是清末民族革命的领袖。 书

遗迹与陈列

自民国以来,白云庄一直作为纪念万氏先贤和黄宗羲的建筑面存在。1963年3月13日,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白云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调整和重新公布,1983年5月6日再次公布白云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归属于“历代名人纪念建筑及墓葬"一类,并指明为"明末清初黄宗羲讲学处”。1980年10月始,分两期对白云进行了维修。一期工程主要维修白云庄主体建筑和万氏三座墓葬;二期是修复已倒塌的万家庄--万氏原祠。修复万氏原祠,系迁建原佑圣观的一座五开间的清代古建筑,第二期工程至1984年结束,这是白云庄建国以后的第一次大修。为配合1986年10月举行的首次“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自1985年起,宁波市文管会办公室着手筹备白云庄增添设备、开辟陈列室等工作。

当时整个陈列的布局为:坐西朝东的“白云庄”按当年黄宗羲讲学时的原状,悬“甬上证人书院”匾,中堂挂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像,后偏屋即为“黄宗羲史迹陈列室”;万氏原祠悬“万斯同故居”,中堂挂万斯同像,明次间陈列浙东学派代表人物万斯同、郑梁、全祖望、章学诚等史迹。各室都挂名人字画,以烘托气氛。而白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同时进行,征用土地2.17亩,修筑围墙200米,迁建明代

宁波历史文化二十六讲

大门一座。1986年10月,白云庄正式对外开放,宁波又增添了一处对

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庄自开放后,于1989年春由旅居海外的万氏后商出资对万邦孕墓进行了维修,又由政府出资征用土地4.95亩,使白云庄始有今日规模。1991年下半年,利用拆迁的清代建筑,移建至万氏原柯南、作为接持和办公用房,白云庄的建设基本完成。

然而随着时向的推移,城中村白云庄周围的环境日益恶化,村民将大量房屋出租给外来人口,违章建筑不断出现,脏乱差现象严重、白云庄这颗昔日的明珠渐渐失去光彩。社会有识之士和广大文史爱好者不断呼吁整治白云庄周边环境,还白云庄以学术圣地的本来面日。2002年,越市里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大好时机,有关部门认为白云庄"是目前找市市区内不可多得的、学术内涵极其丰富、展示宁波历史上最高理论成果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决定“高起点、高水准地建设好白云庄学术博物馆,争取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建设白云庄的任务于是年五月最后落到天一阁博物馆。

白云庄浙东学术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保护文物本体,整治周边环境;突出主题思想,展现学术精华;策划整体开发,达到一流水平。基本目标是:把白云庄建设成为保护与弘扬浙东学术文化,继承与创新浙东人文精神,培养与提高宁波城市文明水平的浙东思想文化摇篮--浙东学术博物馆,并正式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基本构思是:以文物保护为基础,学术研究为核心,陈列展示为手段文库建设为重点,开展学术研讨,提升学术地位;创意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参与;普及大众服务,教育休闲兼顾。既从历史的角度,反映浙东学者着书、读书、藏书、教书以及“经世致用”的优秀传统,又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手法,建设宁波人特有的精神家园。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或说条件尚不具备,主要是新文库的建设未能实现,构想不能完全实行,只完成了对白云庄房屋和墓园的整修和白云庄浙东学术陈列。

白云庄浙东陈列主要围绕“有事则着武功,承平则显儒术--万氏世传与家学”、“证人一瓣遗香在--甬上证人书院”、“讲会甬上,启导后学--黄宗羲与清代浙东学派”三部分来进行。白云庄的后偏屋为“万氏史迹陈列”,以木刻故事画的形式介绍四明万氏十三代人的武功文业。正屋中悬“甬上证人书院”匾,下为全祖望《甬上证

人书院记》,整个厅堂作黄宗美雨上讲学情景复原陈列,两壁对黄宗羲雨上十八高弟做逐一介绍。万氏原祠为“清代浙东学派”陈列室,中堂挂万斯同像,上悬"经世致用”四字路,室内和四壁介绍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李邺朝、万斯大、郑寒村、万斯同、全租望章学诚及其着述,并上溯浙东学术之渊源。

至此,白云庄成为宁波又一个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2022-12-08 19:00:50

[新一篇] 月湖建筑的人文主義 裘燕萍

[舊一篇] 《南明史》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