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其实是好色之徒,还有妻子和儿女……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孙行者的子女


德里达说,文本外无物。我们一般把《西游记》文本的出现看做孙悟空的定形,而在此以前,就已经有多个《西游记》版本存在,也有许多孙悟空形象。这些形象并不完全相同。从谱系学来说,他们算是一个家族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的子侄兄弟。


一、因为犯罪,隐瞒身世


《西游记》开头就宣称,孙悟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父母,更别说什么兄弟亲戚了。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孙悟空自称“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只圣母,大哥齐天大圣,我小圣号称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元代,孙悟空是“通天大圣”,到明代则自称“齐天大圣”,在《西游记》中沿袭不改。他的兄弟姊妹虽称号有异,但数量不变;而且,孙悟空始终是老三,前有兄姊,后有弟妹,非常完美、对称。而且最近在福建省顺昌县的宝山主峰上发现一通建于元末明初时期的“齐天大圣”石碑,浙江天台山有“通天大圣仁济真君碑”!


孙悟空既然有兄弟姊妹,那就是说,他是有父母的。那为什么《西游记》的作者却坚称孙悟空是“花果山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第一回),把他的亲戚一扫帚打扫得一干二净呢?


我们认为,这和孙悟空早年犯下的罪有关。他当时大闹天宫,那是十恶不赦之罪。九曜星官说他是“造反”,一点都不错。阿Q都知道“造反,那是杀头的罪名”。实际上,岂止是杀头!所有参与谋反者,都是斩刑;与谋反者有父子关系,年纪十六以上一律处绞刑,有父子关系,但在十五岁以下以及谋反者的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都被剥夺平民身份,成为官奴;谋反者的部曲、资财、田宅,全部没收,充公;谋反者的伯父、叔父、侄子全部流放三千里外,不论其户籍与谋反者是否在一起。(《唐明律合编》卷十七)如果,孙悟空有父母兄弟姊妹,岂不跟着倒霉?何况明代还有瓜蔓抄!方孝孺被朱棣灭了十族,九族亲戚之外,加上师友。所以,孙悟空虽曾跟随须菩提祖师学艺,但离开师门后,为避免撞祸后株连恩师,“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如果孙悟空像常人一样,有亲戚,在大反天宫时,必然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作者出于对孙悟空的包庇,也出于行文上顺流之下,不节外生枝,才横下心来,斩断葛藤,只说孙悟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然而,谎话总像狐狸尾巴一样,一不小心,就会露出:叙事者曾慨叹孙悟空“一般同父母,他便骨头轻”!已分明道破!


二、孙悟空是惯偷


孙悟空也有特性、行为一贯的地方,就是偷窃。


他在《西游记》中“当年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远在方丈山的东方朔说他是老贼,他毫不讳饰,向五庄观的土地自夸,老孙是普天下有名的贼头!元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孙悟空尚是白衣秀才,有点儒雅,却已偷过西王母池的蟠桃。《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这方面的成绩也很突出:不但“玉皇殿琼浆咱得饮”,而且盗了太上老君炼就的金丹,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铁扇公主也说孙悟空:“那厮有神通难摸,艺高强名扬播。偷灵丹老子怎近他?盗蟠桃玉皇难奈何。那厮上天宫将神威挫,下人间兴祸多”。明代《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中,孙悟空狡诈多智,摇身一变,化作一个看药炉的仙童,扳倒药炉,先偷去金丹数颗;后去天厨御酒局中,再盗仙酒数十瓶。


《西游记》说,孙悟空因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锻炼了四十九日,成为火眼金睛,在偷窃行为中,孙悟空的态度始终是积极的,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在《西游记》中,对自己的作为,更是不失时机地大加赞赏,到处炫耀;而叙事者也似乎持一种赞赏和认同的态度——不是有点奇怪吗?


要知道孙悟空的偷窃行为,其实质是对财富进行重新分配。能吃到蟠桃、饮上御酒的,当然是天上神仙;像孙悟空这样的“太乙散仙”,尚且无法染指——玉帝解释说孙悟空是无禄人员,不曾请得,理由显得牵强。因为玉帝让悟空代管蟠桃园,他有执掌,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太上老君向玉帝汇报工作,说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想来,有资格参加丹元大会者也都是上层神仙。蟠桃会就是这种不合理的财富分配的表现形式,孙悟空去肆意搅乱它,在道义上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感觉解恨。


孙悟空出身底层,对于财富,有种自发的平均意识;所以,他会对五庄观的土地理直气壮地说:这人参果是树上结的,空中飞鸟也该有分!他虽晋天庭,“有无穷的本事”,朝里无人,不得重用,却也责任心未泯,曾自说:也要炼些金丹济人。可见,他有一种朴素的自发意识,与下层众生有割不断的血脉葛藤,自然会认为金丹、仙桃这些东西,不应该仅仅是天国上层寻欢作乐的奢侈品,不应该是天国歌舞升平的点缀物,不应该是天国醉生梦死的醒脾剂。所以,为花果山的猴子们,他会毫不犹豫地冒险重返天庭,将琼桨玉液,再去偷他几瓶回来,大家各饮半杯。小范围地实现了财富的重新分配。


三、妻子和儿女


《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有一些特性,与以前截然不同,判若两人,特别是对待女色上。


《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将火轮金鼎国王之女,摄在花果山中紫云罗洞里为妻。也正是为取悦美人,铤而走险,天宫内盗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因此惹祸,被菩萨压在山下,孙悟空尚不忘旧情,恻恻地唱:“金鼎国女娇姿,放还乡到家时。他想我须臾害,我因他厮勾死。他寄得言词,抵多少草草三行字。我害相思,好重山呵,担不起沉沉一担儿”跟随唐僧做徒弟去取经,菩萨特赠孙悟空“铁戒箍戒你凡性”“戒刀豁你之恩爱”。


但他好色之心难泯,如得春风雨露拥抱的草木,难扼生机,蓬勃开展。在女儿国,国王要招赘唐僧,行者一再表示愿意替师父完成使命,替做新郎!去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孙悟空先问山神,铁扇公主有丈夫没丈夫,肯招我做女婿么?见了公主,忍不住秽语直冒:“弟子不浅,娘子不深;我与你大家各出一件,凑成一对妖精”……铁扇公主是聪明人,明白这色狼的意思,恼羞成怒,不借扇子,以致闹出后来的大动干戈。这都是孙悟空好色惹的祸。


到《西游记》中,孙悟空摇身一变,本性大变,旧习祓除,女色如过眼烟云,全不留心。为借芭蕉扇,化作牛魔王,和铁扇公主卿卿我我,“酒至数巡,罗刹觉有半酣,色情微动,就和孙大圣挨挨擦擦,搭搭拈拈,携着手,俏语温存,并着肩,低声俯就。将一杯酒,你喝一口,我喝一口,却又哺果。大圣假意虚情,相陪相笑,没奈何,也与他相倚相偎”。孙悟空简直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所以,钱锺书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革胡孙习性,情田鞠草,欲海扬尘”,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异类变种了。


孙悟空在《西游记》里势必要做孤家寡人,无儿无女。但有一点非常奇怪,他好自称是“外公”,全书大概共有26处!《续西游记》中,妖怪质问他是“哪里外公?”行者打油道:“老孙不做假,名分岂虚充。自小多男女,人间活祖宗”。在《西游记》中,又好称花果山的猴子是“孩儿们”。我们知道,“孩儿”在《西游记》中,多是父亲称呼儿子,或儿子对父母自称。所以,“孩儿”和“外公”在《西游记》中像收割后的麦田里的遗穗,等着手脚勤快的人去收拾。


四、出了名,惹出许多子女来


民间社会当然不会轻易相信《西游记》里孙悟空不好色,或者说,没有子女。明代余象斗《南游记》第十七回,华光化作猢狲去蟠桃园偷桃,玉帝认为是孙悟空故伎重演。这时孙悟空已取经归来,在花果山和儿子奇都、罗侯、女儿月孛共享天伦之乐;不料却飞来横祸,不得不带父子兵,去捉拿真凶。但孙悟空竟然被华光打败,多亏他女儿月孛,虽然丑陋,目大腰宽,口阔手粗,脚长头歪,喊声一似天崩地开,遇着要死七八人。她“拷动骷发头”,竟将华光弄得头痛眼昏,几乎丧命!


一方面,民间相信孙悟空是有儿女的;另一方面,他成佛作祖,成了名人,所以,有名人效应,不少人一心想投靠他,千方百计和他拉关系。如《西游补》第十五回里的波罗蜜王自说:


我蜜王与我家父行者,原是不相识的父子。家父行者初起在水帘洞里妖精出身,结义一个牛魔王家伯。家伯有一个不同床之元配罗刹女住在芭蕉洞里者,此即家母也。……一日撞着了火焰危山,径到芭蕉洞里,初时变作牛魔王家伯,骗我家母;后来又变作小虫儿钻入家母腹中,住了半日,无限搅抄。当时家母忍痛不过,只得将芭蕉扇递与家父行者。到明年五月,家母忽然产下我蜜王。想将起来,家母腹中一番,便生了我,其为家父行者之嫡系正派,不言而可知也。


如此攀亲,真寡廉鲜耻;不过也是人情常态。


《西游记》作者立意要把孙悟空塑造成完美的反抗型英雄,为了十全十美,对得起他“天生圣人”的称号,不能容忍这猴子有好色的毛病,进而矫枉过正,连他的儿女一并割舍;为了让孙悟空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大胆反叛,怕牵连到九族、十族,不得不制造出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神话。可谓用心良苦,然而事实难掩,“是真难灭”!以致有意无意间走漏消息,自相矛盾。


摘自周岩壁《想不到的<西游记>》


凤凰读书 周岩壁 2015-08-23 08:54:39

[新一篇] 天鵝之死:一九六〇年代的文學追憶丨鳳凰副刊

[舊一篇] 烏合之眾: 大眾心理研究 一日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