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 第四讲 作战第二 作战第二(6)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作战第二(6)
    此篇是讲野战,但并没有具体讲野战怎么进行,重点是讲战争动员,前提是我刚才讲的一系列制度。
    用兵之害的头一条就是费钱。
    费钱,是一种简单的说法,其实是各种资源的消耗。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消耗,当兵的在前线卖命,老百姓在国内种地和在运输线上卖力。其次,是物质资源的消耗,如粮食的消耗,兵器的消耗,外交的开支,间谍的开支。古代财政,养官养兵,主要靠粮(也包括一部分钱);其他,主要靠钱。如收买间谍,招待宾客,修缮兵器,都是靠钱。《汉书·食货志》的“食货”,是古代财政的两大支出,这里叫“国用”,就是这两样。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粮也可以折成钱。它的开支有多大?上面说过,是“日费千金”。
    兵力的后面是国力,没钱不能打仗。这是战争经济学。战争的财政支持,即使今天,也是头等大事。
    【2.2】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此章是讲耗时。这是“用兵之害”的第二条。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大家要注意,不要把“胜”字放到上一句,“胜久”是一个词,意思是靠持久取胜。
    “屈力殚货”,屈音jué,耗尽;殚音dàn,也是耗尽。
    “虽有智者”,简本作“虽知者”。“知者”等于“有智者”。“虽有智者”不是说“即使是有/智慧的人”,而是说“即使是/有智慧的人”。
    春秋时期,野战都是速战速决,一天之内见分晓,旷日持久的战役少,攻城也少,有时是围而不攻。如公元前595—前594年,楚国围宋,长达九个月,宋人没饭吃,没柴烧,只好“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左传》宣公十五年),是时间最长的例子。但战国时期,这种例子多起来。比如齐、魏、韩败楚的垂沙之役和赵灭中山的战役,前者三年,后者五载。《孙子》讲的战争到底有多长,《作战》篇没说,但《用间》篇说了,是“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可见很长。这样长的战争,春秋时期好像还没有,比较像是后起的特点,战国时期的特点。先秦古书多出于后人整理,这种情况不足怪。
    野战,如果不是速战速决,而是靠拖延时间,不但对野战本身不利,还对下一步的攻城造成影响:攻城时,力量不够使;久拖不决,暴师于外,国家内部,也财政崩溃。打仗和花钱有关。打仗最花钱,要算经济账。“钝兵挫锐”,耗的不仅是时间,还是人力和金钱。时间也是金钱。“屈力殚货”的“力”是人力,“货”是金钱。人力耗尽,钱都花光,四邻的国家,都在旁边偷着乐,将“趁其弊而起”,再聪明的人也没法替你善后。
    作者的结论很简单,“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即军事上,真正管用的东西,只有老老实实的快,没有聪明机灵的慢。
    【2.3】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屈力〕(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六〕;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弓,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七〕。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此章和下面一章是讲“用兵之利”。主要是两条对策,一条是抢,一条是快。这里先讲第一条:抢。抢是不太好听的说法,其实是取敌之利,就地补充。
    战争是最大消耗,人和牛马,要吃粮草,马车、牛车、甲胄弓矢、戈矛剑戟,少一样是一样。一切补充,如果都取之于自己的国家,是很大的开销,怎么办?作者说,再从国内征发,不好;就算征上来,长途运输也是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取之于敌。兵役和粮草的征发,最好是一次解决问题,不征第二次、第三次。不征也不运。一旦开进敌境,什么都就地解决,没有粮草,没有武器,“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克劳塞维茨讨论给养,分四种,一是到老百姓家派饭、蹭饭,叫“屋主供养或村镇供养”,只能凑合几天;二是“军队强征”,可以多吃一阵儿;三是“正规征收”,支撑的时间更长;再长,就得依靠“仓库供给”。第一种,春秋时期常用,打仗时间很短,打完了,搓一顿,当时叫“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这里的办法是第二、第三种。拿破仑的办法,是前三种。法国革命,国库没粮食,只能就地解决给养。他的办法反而成为一种革命的办法,成功的办法。这种办法的优点是速战速决,缺点是打得起,拖不起,一打俄国,就暴露出来了。
    (一)我们先说粮草。
    打仗,人要吃粮食,马牛要吃草料。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一条很重要。
    古代军赋,兵员、车马是主要征集对象。比如《司马法》佚文讲的两种出军制度,就是如此。它们都没提粮草。但春秋晚期以来,因为战争规模扩大,战争时间延长,粮草的问题越来越重要。

 


李零 2013-08-21 15:28:26

[新一篇] 我讀《孫子》 第四講 作戰第二 作戰第二(5)

[舊一篇] 我讀《孫子》 第四講 作戰第二 作戰第二(7)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