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左:我们死了以后会怎样 纪念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梁左(1957.9.3.-2001.5.19),中国着名剧作家,编剧,相声作家。梁左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早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90年代初与英达一同创作了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2001519日凌晨,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家中去世。

梁左死后,其好友着名作家王朔为其写了悼词。其母谌容委托王朔整理、主编了一本收录梁左的相声、小品、情景喜剧作品摘录的《笑忘书——梁左作品选》,其中还不乏一些,未曾发表过的的小说、纪实文学和散文随笔。《笑忘书》里收录了梁左四篇小说,《侦破爱情》、《灭鼠记》、《虎口遐想》和《太平庄旧事》。梁左对小说一直是有一份执着的,他还曾戏言自己要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还有一篇《我们死了以后会怎样》,刘震云在文章中写到“读后不寒而悝”。


几年前,妻子不知从哪儿听说有一种“猝死症”,而且多于半夜两三点突发于青年男性身上,于是回家吓唬我说,你晚上要注意呀!可别睡得太死就睡过去啦!那时我们的女儿还小,妻子半夜醒来替她盖被,总要顺便把手伸到我嘴边试试还有气儿没有,弄得我哭笑不得。

戈培尔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其实,也用不了一千遍,有个三遍五遍就差不多了。我被妻子吓了几回,就坚信自己是迟早要“猝死”的,于是早早做了安排——就为死后给妻子、给家人、给领导、给群众留个好印象。婚前曾有过几次不成功的恋爱,昔人已去,情书犹在,这时只得付之一炬,避免留下把柄;婚后也曾有些女孩对我表示过好感,个别胆大的还赠有玉照几帧,也只好一并烧了,免得留下后患;前几年断断续续还记过一些日记,对领导对上级对国家对时局颇多议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此时也一并销毁,恐有碍语焉。至于历年所得的奖状之类,当然都摆在最为明显的位置,便于整理遗物的人一眼看到,也好择其要者作为成就写入悼词……如是等等整理完毕,也就百无挂碍了。

后来想想又有点儿可笑。古人云,“死后原知万事空”,人都死了,贾宝玉所谓“化灰化烟”了,还要考虑给别人留什么好印象!

后来想想又有点儿不甘心。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大千世界,气象万千;祖国建设,沧海桑田。而“化灰化烟”之后,这一切竟都与我无关了,这怎么可以呢!

后来我抽空读了点儿宗教方面的书,倒要看看他们为信教群众描绘的死后情景是怎样,若果然好,临终前也不妨入了教,信教不分先后嘛!研究下来,佛教吗,修行到最高境界也就是“不生不灭”,不解决什么问题;基督教好些,死后有天堂可入,但关于天堂中的情景却语焉不详;倒是伊斯兰教说得明白,死后可进入下临诸河的乐园。

但这些毕竟都在天上,与人间了无干系。思来想去,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托生”(其实也是从佛教传来的,但不是最高境界)更有吸引力,再活一次谁不愿意呀!托生个什么呢?不能是植物,草木一秋,昙花一现,没多大意思;也不能是动物,被人类玩弄于股掌之上,或饲养,或宰杀,或保护,或观赏,也没多大意思;要托生咱们就还得托生为人!


此外,书中也收录了好友回忆梁左的文章,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权当纪念。


图|王朔与梁左

王朔:回忆梁左


一个人没了,说什么也是多余的,记着也好,忘记也好,都是活人看重,逝者已经远去,再见面大概也早忘了这一世的事。


这一世梁左是个作家,写了很多字,大部分是让人高兴的,也留下了一些对人对事的看法,这些文字是厚道的,其中闪动着他的为人。关于他的作品最好让读者自己体味,无论如何那是他写给他们看的。在这里,我更想多谈一谈他这个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现在一想他,还能看到他生前的模样,忧心忡忡急匆匆地低头走过来,抬起头时眼镜遮住了半个脸,十分疲惫的样子,欲言又止。


我和梁左是1992年认识的,通过梁天。宋丹丹要拍一个喜剧电影,找我写剧本,我心里没底,想拉上一个垫背的。这之前听过梁左写的相声,觉得好,我所不及,就找梁天要了他哥的电话,打过去相邀。


听这人的名字,以为一定是个张扬外向的瘦子,左么。见了面发现是个胖胖的好好先生,和梁天一样的小眼睛,隐在度数很深有放大效果的眼镜后面,见人便带三分笑,说起话来字斟句酌,很在乎对象的反应,个别咬字上有点大舌头。没话的时候很安静,眼睛看着地,似乎怕人注意,有些讪讪的。后来翻拣他从前的照片,看到这副表情很小就挂在他脸上,几乎每一张照片只要他在笑,眼睛就是朝下的,很不好意思的。仅从这表情看,这人似乎很害羞,很谨慎,对这个世界充满紧张,是个自闭的人。


后来成了朋友,接触多了,不太注意他的表情,也见过他喜不自禁高谈阔论和吃饱喝足的样子,还是觉得他是第一印象里给人的感觉。他爱热闹,见生人又拘谨,给他打电话出来吃饭,他老要问都有谁呀,听说不认识的人请,在座的还有不认识的,他就犹豫,犹豫再三说,我就不去了吧。这犹豫中有别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单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绝别人时赔的小心。


听说都是朋友,就欢天喜地地答应,但还要反复来回摆架子:你们都想我,好好,那我就受累去一趟。到了地方又挑座位又挑菜,有时还挑服务员的礼,譬如小姐端着蹄髈上来,说“您的肉来了”,他就说怎么说话呢,什么叫“我的肉”呀,应该说“您要的肉来了”。后来大家成了习惯,请他吃饭先说这么一套:大家想您,没您不热闹,您就受累跑一趟。初次见面的人会觉得这人、我们这帮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虚头八脑的,次数多了,知道是个好玩,也跟着说。


梁左好吃,鸡汤翅、沙锅鱼头、炖老母鸡是他的最爱。没人请就自己掏钱“做个小东”。遇到这几样东西,他都要吃两轮,先跟大家吃一气,待大家放下筷子,他就叫毛巾,摘眼镜擦汗,让服务员添汤、端到他跟前来,仔细拣着、一根骨头不拉搁嘴里过一遍,然后灌汤。他在平谷插过队,经常形容什么叫素、寡、肚子饱了嘴没饱。平谷是“京东肉饼”的发源地,那也是他念念不忘一说起来就垂涎三尺的美食。后来英达说,看来梁左是对的,吃什么都该点双份儿。


梁左是写喜剧的,读书的口味偏于历史掌故,我和他经常交换书看,他推荐给我的大都是这一类。我有一套《文史资料》,他一直想据为己有,我不答应,他就5本5本借着看,直到去世还有几本在他书架上。老看这些书使他的谈吐和打扮都有些老气横秋,一次他脚得了丹毒,穿着便宜的呢大衣、拄着拐棍出来吃饭,我说他你可真像人民日报副总编。我愿意和他一起出去,女孩见了都说,你们跟两代人似的。梁左嘲笑我的一个主题就是我认为自己还年轻,他说人老了的特征不在保守而在维新。他还爱说,我是一直没好看过,王老师年轻的时候好看过,现在就老忘不了,还以为自己好看。说完狂笑,然后戛然而止,抬头望天,愣在那里,再看人一脸正经。他大笑时就是这样,稍纵即收,好像自己先怯了,又好像被冥冥中一个声音喝住。


梁左十分羡慕我的睡眠,他的睡眠是运动的,每天往后推两个小时,从黑夜推到白天,再一步步推回来。最拧巴的时间是晚饭当口,挣扎着吃几口就要回家眯一觉,醒来总是深夜,群众反映他经常一个人后半夜去各种酒吧独逛。为了拧巴回来,他一直吃安眠药,时而奏效时而起反作用。有一阵子他把睡眠调整到夜里十一、二点了,能连续睡五六个小时,他十分欣慰,比什么都幸福似的对我感叹,还是白天好,街上都是人,商店也都开门,想去哪儿都行。那几天他比任何时候都紧张,一到天黑就做睡前准备,也不打牌也不多聊,迪厅酒吧门都不敢看,生怕兴奋了。过了几天,我看他又坐得住了,还张罗通宵牌局,问他,他说又改早晨睡了。后来他家楼上装修,他又添了一个毛病,睡觉时开着电视或录音机。


我一般只在晚饭时给他打电话,没人接是关了铃在睡觉,接他就说在赶剧本,一年四季他大都是一个人在家。人民日报社前那条摊贩街没拆之前还见他孤零零出来买东西回家吃。我跟他说剧本是写不完的,钱是挣不完的。他说是是,我是早晚要写小说的。他在潘家园市场买了本解放初期一个小知识分子的日记,他准备根据这个日记写一部长篇,那里面有很多肺腑之言,掌握得当,能改变一代人的认识。他还有一个小说构思,跟《红楼梦》和红学家有关,听他讲已经很乖谬了,写出来一定是超讽刺。这两本小说都是一听想法就对,也适合他发挥的东西,写出来就占一席之地。我劝他,写吧,相声你也祸害了,情景喜剧你也是头牌,该往我们小说里搅和搅和了。他美滋滋地说,真的,全瞧我啦?他对虚荣有一种孩子似的喜爱,拍《临时家庭》投资方非要他做导演,一劝他就去了。我问他你导吗,他说我给他们说戏,不说哪成啊。蔡明说,他在现场就爱听人家管他叫“导演”,一听就绷不住,闭着嘴张着俩鼻孔往外偷乐。


大概是导完《临时家庭》之后,他说要写小说了,闲了半年,每天愁眉苦脸,昨天一万字了,今天只剩下三百。我说你就用刘震云那法子,先往下趟,最后一块儿改,这么弄,一个自然段就能改一年。他说道理我明白,可是做不到。他那不是写小说,是改笔路子,从电视剧下来都有那么个苦恼过程,在我看那甚至是改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写剧本和写小说是两种活法,一个直通欢场一个自断尘缘。他坚持了很久,又接戏了。一天说,没办法,得过日子,反正这俩小说在我脑子里,丢不了。


他说他有忧郁症,自己查书吃“百忧解”。


他说我跟你还是不一样,有些事你早看开了,在我这儿就是大逆不道。


他说你相信有天堂吗,上帝呢?他说我也想通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吧。他说有人给他算命,只要活过43,还有43年寿命,这后43年别提多可心了,想要什么都有。他说太好了,从来没这么好过,以后不玩了。


现在知道,他最后一夜自己在三里屯酒吧街转了两小时;10点左右给他一个在云南的朋友打过电话,说他父亲丧事的事;之后去了一个朋友的酒吧,想跟人聊天,可是所有人都在聊,他没能参加进去;凌晨4点去了“佰金瀚”桑拿,有朋友看见他脸上盖着小毛巾在桑拿室里睡着了,于是叫醒了他;上午10点邻居看见他拎着买的熟食回家;这之后没人再见过他。他的电话记录在傍晚6点来钟有打出去的电话,一个照顾过他的剧务在同一时间给他打进一个电话,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准备热点东西吃。


法医鉴定他是当天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之间去世的。胃内无食物。见到他的人说他很安详,面带微笑。桌上的录音机正循环放着民乐改编的《梁祝》。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51:37

[新一篇] 為什么中國古代沒有面包? 鳳凰副刊

[舊一篇] 木心:英雄失策,美人失貞,往往在此一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