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什么是与人类物质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发明,夏天热带的人会说冷气机、冬季寒带的人会说暖气机,在没有家佣的地方,家庭主妇也许会说洗衣机、洗碗机……,汽车、电视、电话等当然亦有人列为最伟大发明;不过,上述种种,俱不可一日无此君的重要性,与文明人有不可分割关系的,是水厕(Water Closet,WC)!“厕所学者”说水厕的发明令人类“终于进入文明世界”。 古代“便便”业 伊家文在《古代中国札记》的《厕所与便器》一章说厕所的厕字从厂从侧,因此可解释为“设于房子旁边的侧屋”,在没有水厕甚至马桶尚未流行的上古时期,我国先贤已知道解决大小便的地方要设于屋外才符合卫生。 台湾民俗学家庄伯和的《厕所曼陀罗》,其《中世纪欧洲的“便便”业》一节,记巴黎街头的流动厕所:“好像今天的流动厕所,但主体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披挂大大的斗篷,身旁左右各放一桶……”任何人有三急时趋前,“他马上张开斗篷围住客人,小便用右边的桶,大便用左边的桶。”又说:“一七三○年路易十五世时代,有人独创折式厕所,他手持锡制马桶及足够把正在方便的客人包住的大布,巡行街头。”用家每次付二苏(sou,最低单位的钱币,大概和便士差不多),容器满时“厕主”便把之倾倒入塞纳河! 在英国伦敦和爱登堡等大城市均有地下放“马桶”身披大衣的人,在街头招徕排泄大小便的生意,类似的营生在欧洲各国亦生意兴隆。 单干户式的流动“便便”业,既属厌恶性行业,有碍观瞻而且污染大气,到了一八七二年,法国政府要求私人公司兴建和经营收费公厕,专利期二十年,公司所得与政府平分。“便便”业顾名思义应是指大小两便,此名取得甚佳,且与英美的“童言”P(Poop)P(Pee)音义相近! 我国的“路厕”,伊家文书引明末清初佚名小说《掘新坑悭鬼成财主》,记穆太公入城,见道旁有“粪坑”,遂动脑筋做“厕所生意”,除“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墙土又粉起来,忙到城中亲戚人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新厕景致佳又有“草纸”供应,“连那女流也来上粪坑,穆太公便又盖了一间女厕所”。结果客似云来,穆太公忙得吃饭的时候都没有。粪便是有机肥料,“每担是价银一钱,更有挑柴、运米、担油来兑换的”。穆太公的厕所有个不伦不类的名堂:“齿爵堂”,惟装修美轮美奂、服务周到。 利用人、畜的粪便为肥田料,在我国是古已有之,粪便这类有机肥,不但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而且会使土质变疏,易于耕作,这是化学肥不能及的。不过,欧洲人用为农业施肥的主要是畜牲的排泄物,对人类的不大重视,因为想起粮食由吸收臭不可挡、污秽难以入目的粪便的养分成长,大多数人食不下咽,对畜牲的则有眼不见为净的心理因素,仍勉强可以接受。 欧洲人不重视人粪排泄物的经济价值,在未有化粪公共设施之前,人们对无用的便溺当废物般倒在街上,不但令整个城市臭气冲天,亦是导致中古世纪(公元五百至一千五百年)欧洲传染性流行疫症“此起彼伏”重要原因,发生于一三四八至一三五○年间,死掉欧洲约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与时人不知个人卫生为何物满街都是排泄物有直接关系。 古时厕所“上有井,下有溜池”。溜池是厕下极深(约六七尺)之坑坎,“下望黝然,深可没顶”,如厕者陷其中生存机率甚微。 发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名留史册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一一二三年至一一九○年),一一八三年因多名王子和将领“跌落屎坑”而“国力大弱”,时八名骁勇善战的皇子和一批将军在城堡的议事堂开会,大概争辩剧烈,有人捶胸顿足,木板承受不起“重击”而断折,他们齐齐如溜滑板般跌落设于城堡下的化粪池,全部溺毙! 水厕的发明 伊丽莎白一世有教子约翰爵士,思想开通,为了讨好教母,约翰设计了世上第一个水厕,要把它奉献给女王。 整项设计是在屋顶建一蓄水池(可养鱼,以示水源清洁),用人工注满水,有水管通往设于坐厕上的水厢,要除厕中污物时,激活水箱上的手掣,水流把污物冲至位于地底的化粪池。可是,时人并不欣赏,伊丽莎白一世亦不领情,甚至认为约翰的设计“侵犯私隐”、“不正经”,后来他又鼓如簧之舌,终于说服伊丽莎白一世答应他为她在烈治文宫建水厕,但她很少使用,重要的是水管直接通往化粪池,把恶臭引入,闻之恶心,以至废弃。 霍加思版画:伦敦街头当街倾到粪便的场景 古代厕所恶臭,如厕者怎样辟臭?以枣塞鼻,可减如厕者闻恶臭之味,但却无法阻止恶臭在厕中扩散,皇胄贵族富裕人家如厕,便要更衣。另外在厕中“置早煎粉、沉香汁”等,欧洲人则以香水、花瓣及橙皮置诸厕所以及通往厕所的走廊,而在粪便当街泼倒的年代,人们多在衣袋放上一把干玫瑰花瓣或在帽上插香花,藉花香逐“夜香”――西人襟头及西妇帽上插花之俗由此而来。 厕所是炫耀性消费的极致;西洋人有金雕玉砌的坐厕,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坐厕如镶金的保险箱,出门作客由仆人携之随行,以显厕主身份不凡。巴黎凡尔赛宫有封密式厕所二百七十四间,惟被召入宫的达官贵妇大多携带私厕。“有趣”的是有“太阳王”之称的法王路易十四于如厕时接见外国使节,时人说路易十四视坐厕如王座,有如沙发,上厕时他翘起二郎腿,手持书籍,真不简单。 大解后如何“善后”?国情不同,方法有别,国人以纸拭秽,显然早于欧人,料此与我国发明造纸法有关;欧洲人何时用纸“净身”,最先记载见于一七一八年,美国则迟至一八五七年才有正式的厕纸。《瓷神》指维多利亚女王(一八一九至一九○一年,一八三七至一九○一年在位)婚后才从王夫德国人阿尔拔王子身上“发现”厕纸,他们于一八四○年结婚,可以想见此前英人极少用纸上厕。多为贵介子弟入读的剑桥大学,用厕纸则似甚普遍。一八四三年维多利亚女王访问剑大,在剑河畔散步,见水面飘着不少纸张,显然是学生们如厕后把拭秽纸张丢入剑河,长居深宫的女王怪而问陪同的三一书院院长韦威尔博士此为何纸?博士笑说:“这是不准在河里游泳的通知书!” 特殊人员难行“方便” 现代航天员的方便已很方便,但四十多年前的一九六一年,美国第一位成功进入太空的机师(当时未称航天员)Alan Shepard则因小便而几乎误了大事,本来一切准备就绪,可是升空前天气恶化,延迟了四小时,结果是Shepard“尿急”,怎么办?他向指挥塔请示,指挥官批示他就“地”解决,即在宇宙飞行服里小便。这项决定考虑了所有的因素,第一、脱下宇宙飞行服虽然只须数分钟,但穿上时必须加上数之不清的探测身体变化的仪器,须两小时,因此“时间不许可”;第二、在宇宙飞行服内尿尿,尿的热度会使保持宇宙飞行服清爽的设备失效,但当局认为这个风险可以一冒,尚幸尿热很快发散。不过,“航天员”在太空仓内“团团转”,尿液流转全身,Shepard担心会弄湿附于体上的电线,导致漏电,结果尿液止于没有电线的背部,避免了一场可能悲剧。 稍后的“太阳神”征空计划,就航天员的方便问题,有关当局做了二项决定,其一是升空前不食有纤维质的食物;其二是在宇宙飞行服内附一“便粪承器”;至于尿尿,则可由套附有胶瓶的胶管解决――这与战机上的设计相近。 军队如何处理士兵们的排泄物,是个老大难,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是古时候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事,之后是粮草未动、先建厕所了。英国国防部制订的“行军厕所手册”,内容主要是军厕必须设于溪流之上,若在干地,必须每天撒硫磺、硫酸盐和氯化物,以杜绝蚊虫乌蝇孳生,并杀菌防范传染病。 在战场上,通常在战壕之旁另辟分支,作为干厕,即使厕沟较战壕稍深,遇天雨排泄物会溢满而流至士兵藏身的壕沟,不难想像,如战况胶着,士兵须长期死守战壕,卫生条件必定极端可怖。当然有战场指挥官下令用改良水火罐之类的器皿当马桶,惟贮存大量粪便得另挖沟渠,而且必须有防弹设备,以防被敌军炮弹击中秽物四溅污染全军! 谈及有人专司揩抹私处,记起与友人闲聊时曾“讨论”相扑大力士如何大解的问题,一致认为必有小厮为他们“善后”,因为相扑士的躯体有如一块巨大长方形的“东坡肉”,手短难及“后门”,无法自己清理“门户”;哪知不然,日本记者所写那本《厕所大不同》,说他小时候亦有此问:“横冈(顶级力士)大便完是否要由随从替他擦屁股?”因为他们太肥了,“自己的手够不到嘛”。记者访问相扑营才了解“大力士天天锻炼,身体比一般人还柔软,哪有可能够不到屁股”。即相扑手方便后可以自行“净身”。不过,大力士终日训练,“挞来挞去”,经常弄伤膝盖,蹲起来伤口便很易裂开,关节本来有毛病的下蹲时更会因为膝盖负载过重而痛苦难耐,因此多用坐厕,但常有“坐垮马桶”的事。不过,如今日本“厕学倡明”,料已有相扑士专用坐厕及洗肛器了。 摘自林行止《说来话儿长》
黄永玉 绘
巴黎街头的“便便”业者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49:0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