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你过得好不好,你已经改变了多少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这是世相(thefair)的第 435 篇文章



一个人还在成长的证据,是每次过很短时间(比如两年)回头看自己,会发现当时的自己幼稚、含混,充斥着误判,甚至为当时的举动觉得尴尬。

当抵达一定年纪,成长会突然前所未有地变成一个坏词。相比之下,成年人的世界更需要恒定的标准,需要你对一件事情言之凿凿,认准方向绝不回头,需要坚定而不移动的判断,这让人觉得可靠、踏实,那种自信和带有喜剧感的执着让人着迷。但成长则意味着不断调整、否定自己,甚至突然折向相反的方向。成长是改变自我而不是进一步确认自我。

到我这个年纪还在成长的感觉,经常是令人沮丧的而不是欣喜的。因此我一直希望自己已经极为成熟而坚定,认准了的事情就不会更改。(那些成功者看上去都是这样酷,对吗?)但每过一两年回头看自己,却总会发现离那个时候又变了很多,成长自然是比那个时候变好了很多,但仅仅是变化这件事本身就足够吓人了。两年前的深夜,当我打开网页敲入“世相”这个名字时,我清醒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要影响什么人,要跟人们说什么话。如今我觉得那时候的想法已经很遥远了。

看那时候的用词是幼稚的,那时候相信的未来是狭窄的,那时候的坚持是不牢靠的。这两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许多人会认为改变让人遗憾甚至失望,因为改变意味着你曾经大声说出的观点,如今你又要大声地否定。那些热爱你的坚定的人会感到被甩开了: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踩出了一个步调,靠自己的魅力吸引了他人,他们开始踩上你的节奏,与你形成了共鸣,突然有一天,你变了。

就像一个背信者那样。变化招致质疑,更招致控诉。在刚开始做世相的时候,我曾经偏执地强调浓烈的风格,如今,我开始稀释风格,使它可以吸引更多人。我花了很长时间明白才克服因为这种改变而导致的内心的内疚感。

意识到仍在成长不是坏事,既是因为广泛阅读中看到的各种故事,也是由于为了克服这种“变化”之后的内疚而进行的思考。最后我相信,那些令人动容的“不变”,往往是由无数次变化组成的。

网页设计师Ruby说:“当你停止创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剩下的只有品位。品位会排斥其他人,让你变得更狭隘。所以,要创造。”

或者说,要成长,要改变。

我仔细分析了自己改变过程中的每一次心理感受。就像一个很多人都玩过的“仓鼠球”游戏,你需要小心地转动圆盘,使玻璃球乖乖地沿着某个方向前进,不掉入陷阱,又不进入错误的通道,直到它叮的一声击中目标的原点。

击中目标的感觉,人一生中都会有那么几回。但因为很少,每一次都让人印象深刻,有时候是完满地完成了目标。站上 IPO 现场的创始人和被法官判无罪的辩护者都会叮一下,但也不一定非得那么重大。在《疯狂的石头》里,当石头物归原主,杀手被捕,老包站在厕所里终于尿了出来,我相信那一刻他脑子里“叮”了一声。有一年回家,我吃到了一盘用酱油和花生油熬出锅巴的土豆,佐了一点香菜,那一次我也听到了“叮”的一声。

在做世相的时候,我仍然在等待最终的“叮”的一声。在那之前,我会不断地转动圆盘,不顾一切挽留或催促。我相信那些对的人会耐心地一起等待。

谢谢这两年中的各种陪伴。这两年你们过得好吗,有哪些成长吗? 你们也在等着人生里那“叮”的一声吗?




世相

倡导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

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


微信:thefair 微博:@世相




世相 2015-08-23 08:47:36

[新一篇] 家是那片血脈相連的土地

[舊一篇] 因為你在遠方,我怎能不旅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