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八十年代初,我才几岁。一旦村里有老人做寿或者放寿(放寿是去世的意思,湖南土话),都会放电影。那时是露天电影,一般在禾场边,找两棵树中间,或者就在屋檐下挂一块大白幕布,一个放映机,有时候还需要有小发电机。我小时候很喜欢看电影,我哥我姐也喜欢看。每次放学,若看见有人骑着车,后面放着电影胶片,那一定是放映员。我就会跟着跑上去问:“在哪儿放啊?”“八岭七队”。我跑更近一点,看清楚电影名字《高山下的花环》、《画皮》。我很开心,回去第一时间告诉我姐,剩余的事情,她都会安排好。

我爱看武打的,我哥爱看打仗的,我姐爱看闹鬼的,我们经常一起去,近一点的就带个小马扎,远一点就不用拿了,到那里以后找点东西垫地下坐着看,没有位置就爬到树上看,或者看幕布背面。电影反过来看也可以的,效果也很好。

小时候看完《少林寺》,特别兴奋,回家以后偷偷练功。当时听见个新闻,说有个小伙子登报纸找李连杰比武,声称看了十八遍《少林寺》,把里面的功夫都学会了。我听完后一声冷笑,立志把《少林寺》看十九遍,要比那个人更厉害!后来我练习轻功,从树上跳下来,崴了脚,这事才不得不不了了之。


我们家爱看电影应该是有遗传。听我妈讲,我爸年轻的时候,十几里地外的地方他都去看电影。有一次在县城附近,小二十里地,我爸赶一头牛,拉一个板车,把村里很多小媳妇儿都拉过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后他们只能走路回来,因为我爸的板车被偷了,但我爸心情还很愉快,不知道是因为电影太好看了,还是因为那么多小媳妇儿陪他走了一晚上。后来偷板车的人被我爸抓到了,那个家伙居然拉着板车从我家边上过,一眼就被我爸认出来了。那个家伙说家里太穷,我爸还请他吃了顿饭,板车留下,送了两件旧衣服给他,客客气气送走了。这事一直被我妈笑话。这事儿跟电影没关系,就不提了。

上小学,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集体活动,有两个活动我很喜欢,一个是去参加万人大会,一个是看电影。

万人大会是去看杀人的。每次都会拉几车犯人,然后枪毙五六个。估计是杀给其他犯人看的,让他们知道被杀也不是多恐怖的事情,多看几次就习惯了。我和小伙伴从小就很有科学研究心态,看见要被枪毙的犯人站一排,很好奇的讨论:

“科,你说这一枪会打哪里呢?要是打不死怎么办?”
“不会,用的是开花子弹,打到里面以后会爆炸开花的,前面看洞口小,后面洞口大。”
“这么厉害,这种子弹贵不?”
“当然贵的,子弹费用要家属出呢。”
“啊,杀老子家里人,还要出子弹费啊!要是老子才不出呢!”
“ 嘿嘿,要是不出子弹费,他们故意第一枪打不死,多打两枪……”

每次他们把尸体拉走了以后,我们几个同学还要去死人倒地的地方去看看,看看哪个犯人位置地上血最多,验证一下是不是开花子弹。

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学校要组织小学生去看杀人,后来学校又以宣传火葬为名,组织我们同学一起去参观火葬场,看看尸体是如何被焚烧的。那时我才明白了,老师是想锻炼我们的胆量,湖南自古民风彪悍,大概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算了,这事儿跟电影没关系,就不提了。

小学时看的电影,记得有《少年犯》《开国大典》什么的,还看了几个武侠片如《金镖黄天霸》、《阮氏三雄》。《金镖黄天霸》中的主角黄天霸最后居然投靠了朝廷,杀了很多好汉,让我一直耿耿于怀,印象深刻。之所以记得《阮氏三雄》,是因为里面有个女生长得很好看。学校组织看这种片子,估计老师也是想锻炼我们的胆量,他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当时因为我个子太小,很羡慕那些个子高的同学,可以一起跟高年级的同学打架。由于我没条件打架,于是就只好读书,一不小心考上了省重点湖南华容一中。之所以考那个中学,是因为有人说那里每周都可以免费看电影。上了中学要住校,每周上六天课。省重点条件就是好啊,一到周六晚上就放露天电影。我太开心了,心想原来爸妈说的是真的,读书好就是有好处啊,可以免费看电影!第一个星期放的片子我记得名字《我来也》讲一个小偷的故事,行侠仗义,跟官府作斗争,很好看。第二个星期放的片子是《我又来也》,也很好看,还是那个小偷的故事,这次把贪官都搞得淹死了。当我在预测第三个星期会放《我还来也》的时候,学校说暂时不放了以后也不放了,我当时有一种被骗过来上学的感觉,差点萌生退学的冲动。


上大学报考志愿的时候,我志向很远大,我问老师: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什么大学?老师说:牛津大学!我知道国外的大学没法考啊,于是看了所有大学列表,找了一所跟牛津大学差不多的学校,天津大学,因为只有一字只差。天津大学没有让我失望,在天大礼堂经常放电影,5块钱一张票。但对我来说还是太贵,我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是100元,学校补助92元,总共不会超过200元。后来认识了一个经常承包放电影的学长,帮他贴海报发传单,或者去守门查票,条件就是可以免费看电影。那时候看的电影有《泰坦尼克》、《新龙门客栈》等,还有《廊桥遗梦》,我宿舍的胡老大总说那是色情片,而且把名字念成《廊桥梦遗》。那时候电影票太贵,可以花一块钱两块钱去天津自然博物馆看投影,《断剑》、《本能》……那些片子都没剪辑过,里面有好多现在还记得的香艳镜头,很刺激,只是每次看完后都要梦遗几次…..

毕业以后看电影反而没那么多了,开始买VCD、DVD在家看。最近几年,又开始喜欢看电影了。

以前有的是时间,想看电影,总是口袋没钱;现在看电影的钱是有了,但经常是没有时间。我有时候在想,估计等我老了就好了,时间也有了,钱也不是问题,那时候我天天去看电影去。但估计到那个时候,很多电影也看不懂了。就像我父母现在看不懂很多电影一样。生活真操蛋,总不让人很爽。

我们家看电影是有遗传的,我家闺女也爱看电影。我看电影还有个特点,特容易掉眼泪,豆豆比我还严重。上次陪豆豆去看《灰姑娘》,我和豆豆都眼泪直流。

“豆豆,你为什么哭啊? ”
“ 瑞拉太伤心了,她的爸爸去世了。”


还有一次看一个武侠片,打架很热闹,豆豆又哭了,

“豆豆,你这个为什么哭啊?”
“大树都被打断了,大树很疼的。”

这叫代入感么?我不知道。

现在我越来越爱看电影,看多了,我有些恍惚,忽然觉得我其实一直在看电影,一部很长的电影。

一个小孩,出生,玩耍,上学,看电影,恋爱,工作,结婚,生子…..

这不正是一部电影么?

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我想!每当我遇到一些烦恼的事情时,我会提醒自己,这是电影;每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我是编剧,要怎么安排这个剧情呢?每当我很伤心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这是电影。既然是电影,平平淡淡的剧情没啥意思,那种扑朔迷离的剧情才会更加精彩。生活中有浪漫,有悲伤,有励志,也有色情,多好的一部电影,多真实的一部电影,就像《楚门的世界》一样。

这不是个伟大的发现,这个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在演电影。就算你不知道,你现在对照思考一下,你也会认同这个观点。不一样的是,你能抽离出来当观众么?宗萨仁波切在他的一本书中说:

所谓生命的大电影里,很少人拥有这种出离的勇气。

了解这是一场电影却着实不易,我们总是被困住,到最后总是认为这是真的。

真的假的并不重要,如果你能同时把自己当成观众,这就是出离心。

每个人的人生是一部电影,整个历史何尝不是一部电影。人只能分成两种,编剧和演员。那些圣人孔子孟子耶稣佛陀,他们都是编剧,制定了很多我们应该遵守的规则和道德,凡夫俗子都是演员。做演员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认识到自己是真的在演戏,你是否能看着自己演戏,你是否能对剧本有自己的判断,甚至不按照剧本来演。绝大部分人都逃不掉,这么做需要很大的勇气。

让我想起了电影中妈妈临终前告诉灰姑娘的话:

Have courage and be kind!


【七哥闲谈】

感冒也好了,第七季终于要开始了。

这一季,咱们不宣不闹,慢慢写,慢慢看。


鬼脚七 2015-08-23 08:47:18

[新一篇] 給這個世界留下什么,那是時間的事情│孫甘露詩選

[舊一篇] 為赴美生子 中國媽媽們做了些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