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 簡體 傳統 |
(接前文) 三 在消费品内需市场,实体经济呈现明显的品牌能力区隔,外资品牌占据中高端地位,垄断大部分市场利润。随着体制投资日益火爆,体制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显着增强,大量体制内群体获得丰厚的收益,成为主导群体引导市场消费,定位在中高端以上也就是外资品牌。 随着体制消费扩张外资品牌获得空前的收益。在汽车市场,外资品牌(与地方体制合作)几乎垄断了市场利润。2011年之前汽车市场销量急剧增加时,中国本土汽车品牌通过低端仿造获得中低档汽车市场份额,随着外资品牌向中低档汽车市场延伸,本土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快速萎缩。更重要的是,竞争导致外资品牌汽车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压缩本土汽车的利润空间,导致整个产业链陷入生存危机。 其它消费品领域,外资品牌同样占据优势地位。发展迅速的城市商超(超市)是民众生活消费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超市里外资品牌与本土品牌的地位对比鲜明。外资品牌占据显着的优势地位,与超市达成互惠关系,商超不收外资品牌进场费等各种费用,还及时结算货款。 本土品牌入商超则面对各种苛刻条件,商超对本土产品征收高额的进场费产品费等费用,在日常运中,本土产品还得给商超从采购到现场销售人员贿赂;当商超搞促销时向本土产品索要促销费,并擅自强行打折;商超随意拖延付款或者克扣货款。本土产品进入商超系统和建筑施工承包商进入铁公基和房地产工地一样,完全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态, 2010年前这种情况已相当普遍,本土供货商的负担很沉重。 2011年后,民众把钱都花在买房和买车,商超消费越来越少,商超客流不断减少,销售日渐减少,人工、房租、水电以及各种税费却越来越多,商超的经营压越来越大,加大对本土产品的盘剥,本土产品供应商苦不堪言。 2012年民众日常消费加速下滑,商超的条件越来越苛刻,为减轻压榨本土产品寻找其它销售渠道,然后淘宝销量迅猛增加。在淘宝上,本土实体可以很少的资金开店避过昂贵的中间渠道费用和各种税费,低成本带来低价销售,消费者大量转向淘宝消费,进入商超等实体店购物的客流迅速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淘宝一部分作为出口产品的尾货倾销,一部分成为外资品牌的山寨版销售平台,对实体经营的外资和本土品牌产品形成巨大的冲击,造成大量实体店和品牌产品的积压。 2012年淘宝销售达到高峰后2013年回落。最初淘宝商家将销量回落归结为淘宝商家竞争激烈,天猫等网络品牌店争抢客源,从2013下半年的淘宝搜索不难发现,淘宝店整体大萧条,天猫店铺的销售也不是宣传的那么火热。消费者从实体店铺转移到淘宝店本身就是消费降级,淘宝是成本最低的购买途径,淘宝销售大萧条的状况反映出经济加速时人们的消费能力集体消失。 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消费者日益穷困造成才导致消费能力消失;从消费的角度,淘宝店铺代表大部分民众的消费倾向,包括体制内的中下层也淘宝购物。淘宝消费者大都比较年轻,会使用电脑,接触互联网多,会使用网银,这部分人是消费群体的绝对主力,但是收入停滞、税险增加、购房购车、日常饮食、房贷房租和教育医疗费用的全面上涨,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如果用收入和生活费用衡量,会发现绝大多数家庭已经陷入比较紧张的经济状态,分析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铁公基和房地产扩张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生活费用大幅增加。体制中下层和非体制民众的收入不仅没有增加,2013年还加速下滑。体制中的非实权部门包括中层都感觉到生活压力,减少奢侈消费消费降级。中低收入家庭则节衣缩食精打细算缩减开支。 随着经济形势越来越差,人们越来越悲观,大幅削减一切非必需开支,这导致本土实体经济面临需求大范围消失,企业将也不得不随之消失。(第六部分完)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王尚一 2015-08-23 08:44:1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