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日本人不是把物质和精神分别定位,在制造器物时单纯追求合理性和效率性,而是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存在,在制造器物时重视“心灵的状态”,必须全身心投入角色,用一句话讲,心就是制造出的器物本身,或者说是制造器物的道具本身。 日本刀中的“物心一如” 作者 | 稻盛和夫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精湛的“器物制作”的传统,其精致精细、美轮美奂的程度,往往让人误认为是艺术品。 例如日本刀,利用高超的锻造技术打出的刀身强韧无比,十分漂亮,这且不说,就连在刀柄上精雕细刻的镶嵌,在刀鞘上施以漆艺技法之一的描金画等,也让见者叹为观止。除此之外,日本人手制的陶艺、漆艺、竹艺、染织、金属工艺品,无论哪个领域,都达到了令世界惊讶的水准,让别的国家羡慕不已。 一、为什么日本人能积累起如此高超的制造器物的技术呢? 在这些物品中,充分地反映出了日本人虔敬的、高度的精神性。比如,在传统工艺的世界里,工匠们在工作之前先要洗净身体,有时要像刀匠一样,用白衣束身。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器物制造是一种神圣的行为,因此在制造器物时,需要先清洗自己的身体、净化自己的灵魂。而且通过这样的仪式,把自己的灵魂注入到要制造的器物中去。他们一定是这么想的。 二、要能听到“机械哭泣的声音”才能做出“划破手的产品” 曾有过这样一件事:当时京瓷还未走出中小企业的阶段,但我们的精密陶瓷技术获得认可,闻名天下的IBM给了我们大批订单,订购的产品是用在IBM下期战略商品心脏部位的陶瓷基板。但是,该产品对规格的要求非常严格,我们怎么做也达不到它所要求的尺寸精度。我住进了位于滋贺的工厂,现场指挥如何解决批量生产的方法问题。 他再次投入工作,不久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要“倾听机械的声音”、要“倾听产品的声音”、要“向神祈求”,这样的教诲,这种对待工作的真挚的态度,作为京瓷产品制造的原点,现在仍在现场传承。 本文摘自《心法之贰:燃烧的斗魂》,作者:稻盛和夫,东方出版社,2014年6月版。
再例如,日本家庭中的佛坛,不仅木工技术精良,而且漆工技术、烫金技术,还有描金技术,集各种各样的工艺技术之精粹,让外国人为它的技术而惊叹、为它的华丽而倾倒,同时,为这样的艺术品居然在一般家庭里日常使用而感慨。另外,虽是木结构的活动玩偶,却有精巧合理的机械结构,这在近代工业勃兴之前已经出现。神社祭礼用的“活动彩车”,室内供玩赏用的“搬茶玩偶”等现代机器人的原型,在200多年以前已经完成,这在全世界都十分罕见。
这种活动玩偶中,包含实现精巧活动结构的机械设计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包含玩偶造型所需要的雕刻技术、板木拼接技术、衣装美术等,融合了各色各样的技术。
在这种行为的根底处,不是西方式的将物质和精神分开考虑的二元论的思想,而是将物、心合一的“物心一如”这一日本固有的世界观。
日本人不是把物质和精神分别定位,在制造器物时单纯追求合理性和效率性,而是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存在,在制造器物时重视“心灵的状态”,必须全身心投入角色,用一句话讲,心就是制造出的器物本身,或者说是制造器物的道具本身。
例如,制造日本刀,对锻造好后的钢刀淬火这一道工序,就需要高度的集中力,结果就是把自己融入钢刀成为一体,即到达所谓“物心一如”的境地。否则,工序不能算完成。这一切都来源于日本人虔敬的、高度的精神性。
英国和法国因为工业革命而让手工业消失了,与此相反,日本即使在明治维新后的工业化进程中,用自己的手制造物品的文化也没有中断,因为其中倾注了日本人虔敬的、高度的精神性。
这种在传统工艺领域内培育的器物制造的虔敬态度,在现代化的制造业中得到了传承。
直到现在,在日本制造业的几乎所有现场,一天的工作都是从晨会(朝礼)开始的。这也可以解释为:在生产产品之前,先要把生产者的心绪整理好。
我自己过去在生产现场指挥工作时,经常会问部下:“你听到机械的哭泣声了吗?”就是说,把制造设备拟人化,要听到他的哭声,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结成一体,如果工作能如此全身心投入的话,就能生产出“会划破手的”、高品质的产品。
某天深夜,我在巡视现场时,见到一位年轻员工意志消沉,因为在精密陶瓷的烧制工序中,他想了各种办法,但燃烧炉内的温度仍然不稳定,烧制后的产品的尺寸出现微妙的差异。
我当时这么问他:“你向神祈祷了吗?请让我烧制成功吧!你这样向神祈祷过吗?”我的意思是:你有没有反复努力、反复钻研,全神贯注到最后的最后,以至除了向神祈求之外,已经别无他法了。
这位员工点头说:“我明白了。让我从头开始,再次努力试一试吧!”
必须将心投入、把魂注入,让自己的心魂进入机械和产品,以致能听到“机械的哭泣声”“产品的哭泣声”。让自己与机械和产品浑然成为一体,不断努力、反复钻研,达至极限。这时候才能向“造物之神”祈求:“让我成功吧!”才能培育出了不起的、卓越的产品。
正是这种日本人的虔敬的、高度的精神性才促使这位年轻员工超越了壁障。
另外,京瓷也通过这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精密陶瓷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因为给IBM供货的实绩受到高度评价,此后国内外厂家的订单接踵而来,京瓷也借此一口气从中小企业跃上了中坚企业的台阶。
还有一种说法:“要做出会划破手的产品!”这也成了京瓷制造现场的铁则。这源于下面一件事。对于支撑现代电子工业的IC(集成电路板),需要保护它与电路板连接的端口,这就要提到具备这种功能的IC封装开发时的故事。
我指示IC封装开发的负责人“要做出会划破手的产品”。他与部下历尽艰苦,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做出了一个样品。但我只看了一眼,就冷冷地说了一句“不行”,退还给他。
“为什么不行!这个样品的性能完全满足客户的要求。”他很不服气地顶撞我。但是,这与我事先在头脑里描绘的产品比较,就逊色了,有明显的差异。
想到这几个月的辛劳,他对我的否定态度感到不满和气愤,不用说我也完全理解,尽管如此,我还是再次强调:“要做出会划破手的产品!”我命令他们重做。“要做出会划破手的产品”,这句话的意思是:理想的、没有任何瑕疵的、无可挑剔的产品,让人不忍心用手摸一摸而玷污它。如果冒犯它,“手就会被划破”。
我小时候,父母经常用“会划破手”这个形容词。当一个非常理想的完成品呈现在眼前时,人们欣赏它,出于对它的敬畏之心,犹豫着不敢用手去碰它,此时我父母就用“会划破手”这个词来表达。
在现代的产品开发中,满足客户在规格、性能方面的要求当然是必要的,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包括外观和色泽在内,必须达到一种理想的水准,就是你在事先反复思索、模拟演练时所“看见”的那种完美的状态。否则,即使在数据上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标准,也不是好产品。这种低水准的产品无法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
后来,他们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终于成功地做出了非常理想的产品,做出了“会划破手的产品”。而且,由于这一产品的开发成功,京瓷的IC封装此后席卷了全世界的半导体市场。同时,这一产品伴随半导体的迅猛发展,也成了京瓷成长发展的原动力。
在陶瓷IC封装领域内,京瓷一直到现在都遥遥领先,具备压倒性的市场占有率,让其他的追随者望尘莫及。我认为,原因就在于开发当初采取了严厉的态度,要求完美无缺,不允许妥协。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42:3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