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个人命运沉浮与国家秩序息息相关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编者按

“我们整个历史中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再怎么变来变去,再怎么坎坷曲折,20多年的牢狱之灾,但最后大家回归到的还是家。”7月20日,由腾讯思享会联合汉唐阳光举办的周锡瑞作品《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在活动中谈到写历史要回归人性才能打动人,“周锡瑞先生把这点为我们揭示出来,生命的归属,归属到亲情中……我们要更多地注意历史中的人,把人写活。”以下为报告实录,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收听“腾讯思享会”或“ThinkerBig”公众帐号:


家族变迁折射近代社会大变迁


马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我就谈几点简单的感受。章开沅先生在《叶》的序言中已经提到,这是一部很难得的家族史,而且这个家族史“构成一幅晚清民国直至1949年以来的社会生活的绵延画卷”。这部书表面说的是一个家族,但实际说的是整个历史,至少两百多年绵长的历史画卷。周锡瑞先生用他的功夫和历史记忆把画卷勾勒出来,很生动。


多个晚上看这本书,感触良多。看近代社会的演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还有一个家庭、家族变迁所折射出的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变迁。一个大家族怎么样演变,同时在政治、社会沉浮中的个人命运,整个写得非常生动,所以这是一部很好的家族史,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


写历史要刻画出人性


第二个想法,周先生在他的着作中有一个追求,是要写人性,把人性那一面刻画出来,他对历史画卷进行了深层次的展现。跟周先生以往的写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是写关于人与人性的历史书,让历史回归到人,以人为中心组织这本书的材料,勾勒出历史演进的人性化过程。这样能够触动你,让你产生共鸣。虽然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他们的坎坷,但上山下乡、“文革”也经历了,就能触到你内心深处,这写得非常好。过去历史学家走了那样一段路,学西方,比较注重政治史、经济史,都是谈宏大的结构,注重历史本身的事件演变,但往往有时候看不到人。注重历史框架、历史规律怎么样,但中间人被抽掉了。周锡瑞这本书回到《史记》那样的传统,这很重要。


这点和史景迁(编者注:Jonathan D. Spence,着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历史学者)的一些书有共同之处,史景迁的书之所以流传那么好那么广,也是因为写人,把整个历史写得很活、很生动、很细,这样才能打动人,真正反映社会的变迁。我觉得周锡瑞这本书跟史景迁先生的书在这点上是共通的,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可能经历了这么长的写经济、写政治、写文化的过程后,又要回归到人的问题,人性的东西,人本身个体的命运,这很重要。


一片冰心在玉壶:历史生命最终归属于亲情


我注意他书中的一句话,“整个家族是一棵树,个人是树上的叶子,而叶是在风(近代政治变化)的吹动之下零落辗转、命运沉浮,这个很有意思。也就是说树是根,是家属的来源、演变,也是这个人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根据。这个家庭虽然不是显赫世家,但也是一个大家庭,这些人真正杰出的那一代例如“笃”字辈,很多是受家庭的影响,是受叶伯英、叶坤厚那一代人的伦理、家教、家风的影响。这些人个人命运虽然坎坷,但最后“一片冰心在玉壶”,还是对这个国家、民族一片忠心。这与家族的文化影响有关系,所以很多东西的遗传是从家族而来,从这棵树而来的。但又因“风”太大,政治的风、社会变化的风把他们吹向不同命运,个人坎坷。在这种情况下,树也在变,变成核心家庭。不过特别感恩的是他们老年又回到一起,我看到老人一起拍的照片,经过那么多坎坷,他们又回到了家,归属是家,是亲情。


这个是我们整个历史中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再怎么变来变去,再怎么坎坷曲折,20多年的牢狱之灾,但最后大家回归到的还是家。我特别感动于叶娃写的《又见父亲》,她对父亲的概念是模模糊糊的,父亲一直在监狱,文中描写怎么从喊不出爸爸到喊出爸爸,十分催人泪下。世界上所有人对家的感触,家属亲情,这是我们最后的归属。落叶还得归根,归根到哪里?家族。在这个问题上,周锡瑞先生把这点为我们揭示出来,生命的归属,归属到亲情中,这点非常成功,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更多地注意历史中的人,把人写活。


个人命运与国家秩序息息相关


第三点,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家庭、一些人,但实际上把整个近代史两百年社会的起承转合写出来了。也就是说从家庭的离散、个人的命运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社会还是不断地从内乱革命,最后回到一个相对的政治和谐局面。


个人命运、家庭命运脱不开这些东西,国家乱时,你的命运也是浮沉坎坷的,国家有秩时,你可能好一点。比如叶笃正一辈子做了那么多研究成果,最后是在改革开放后胡锦涛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他。他做气象大气研究做了这么多年,之后能够写出这个回忆录,又做了那么多工作,如翻译达尔文《物种起源》等,也是随着国家的“秩”才有这些成就。虽然历史没什么规律,但我们要从个人家庭变化中看到中国这两百多年的变化线索,这是非常之重要的,也是我们搞历史的人应该掌握的。这是我谈的三点体会。


另外我有一个建议,供周先生参考,我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但叶家的如叶娃这一代人,他们“笃”字辈的后代我觉得应该稍微多写一点,因为这批人代表着中国的现实或者未来。如果从晚清一直写到民国,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写到现在,包括这些人上山下乡最后走向各方,不同的职业,都写出来,这个就很完整,整个家族史的演变还有整个中国社会的走向就会展现出来。而且多用一点他们自己的感受,包括口述、访谈,把他们对家族的感受、对社会的感受多写一点,这样可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家族史。我先谈这点看法,不一定准确,供你参考,谢谢。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38:58

[新一篇] 【思享】漢學家周錫瑞:歷史更應該是個人史

[舊一篇] 勵志故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