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内部讲话:我对当前政策的三点分析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文章来源:新财富杂志

今天和大家交流三个题目:当前经济的形势、个人对经济政策的分析、在当前情况下企业如何做到转型。

一、经济的情况,中国经济在明显放缓。

今年一季度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明显放缓。官方数据GDP是7.4%,但是这个数字准确性很难考证,GDP我已经很长时间不看,和在基层看到的现象有很大出入。不看GDP看什么呢,克强总理在回答国外记者提问的时候,讲他也不怎么看GDP,他看三个指标判断中国形势:发电量、铁路货运总量、中长期贷款。这些数字和我们在微观层面观察更加一致。中国经济的放缓速度不是7.7%到7.4%,应该以百分点来记,和去年相比,至少低1-2个百分点。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的明显放缓?

有多种因素: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产能过剩,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放慢,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也就放慢。

而固定资产投资明显放慢的原因:

1、产能过剩、投资乏力。是投资超过消费的情况下,投资形成的产能在市场上无法消化,各行各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过剩产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非常谨慎,在传统制造业最为明显,现在在基础设施方面也过剩了,房地产等等,过剩是全面的现象。

2、消费。我们都知道,在投资疲软的时候可以靠消费来拉动,但是,消费要有一定的支持,消费的驱动力是靠收入,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居民的收入是落后于GDP的增长,因此消费很难弥补投资的损失。

3、全球经济危机,外国需求减退。世界几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在这四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只有美国经济恢复的势头较好,复苏正处于上升通道,如果大家做世界投资的话,建议增持美国资产。而中国经济刚刚开始下行。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的三个方面都不是很乐观,我想强调的观点是,在需求方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放缓没法在短期之内得到扭转。也就是,我们将长期面对一个低增长的宏观环境,因为刚才所做的需求分析,背后的决定因素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转。

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转的原因:

1、先看下投资,疲软是因为产能过剩,在过剩产能没有消除之前,投资很难恢复。过剩产能如何消除?一般的市场化办法是结构调整、兼并、倒闭关门,那设想下,有多少企业要倒闭、多少工人要下岗,因此结构调整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在短期内不可能完成,我们的产能不是过剩5%、10%,而是过剩20%、30%,最严重的行业要过剩50%,这些产能不消除没有人敢投资,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新的行业产能还不过剩。因此下一轮投资的高峰要等过剩产能基本消除才能到来。

2、再看消费,消费也不会很快起来,因为消费依赖收入的支持,而在过去十几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消费不会短期带给我们惊喜,来自清华大学两个教授的研究,百姓的收入不是没有增加,而是落后于政府收入的增加、GDP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增长,于是出现消费内需不足,是相对不足,是相对于生产能力(有钞票支持)的内需不足,如果这个趋势再持续,消费会更加疲软。改变这一现象,可采取全面减税,减少政府收入、增加百姓收入。收入分配是明感的经济和政策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调整,结论是中国经济的低增长要持续较长时间。企业家要对这个冬天的做好充分的估计。

二、个人对当前政策的分析

网上有句话很传神,政策的基调是微刺激。过去温总强刺激,现在强总温刺激。

强总为什么微刺激,有几个原因:

1、政府已经意识到四万亿强刺激的负面后果(个人猜测),大量产能过剩、浪费、贪污腐败、更严重是打乱了企业的预期,阻碍了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2、政府也没有四万亿的资源了。没钱体现在地方政府大量的负债,中央政府还有钱修修高铁,高铁没有收益,投资不能回收,政府没钱。

3、本届政府把经济增长寄托在新的改革红利上。确实推出一些改革措施,开放国有部门,宏科经济,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等等。

不管什么原因,我认为在近期政府不会再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性政策。对于这一点,克强总理、央行行长、财政部都表明了态度。因此,我们不要把企业的未来寄托在政府的政策上,要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好。

下面我们分析下到目前为止的一些改革措施,及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都是很正确的,比如,混合着所有制、借助市场和民企来改造国企,开放行政垄断行业、中石化开放下游的加油站、铁道部开放投资,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现在注册公司手续大大缩短,工商税务的障碍减少很多,但是方法上还是值得商榷。

值得商榷在于,1、对于混合着所有制和开放行政垄断行业来说,要解决民间资本的产权保护问题。据我所知目前的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简单的开放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有效的民间资本的产权保护。

我建议:

1、过去明显的冤假错案要平反,比如一些侵犯产权的事件。一些民营企业家把资金转移到海外,就是认为国内的环境不安全。推荐司法改革,建立独立的、透明的司法体系。经济的改革,如果没有司法和政治的配合,不会达到所设想的结果。

2、第二个在改革方法上可以商榷的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是不是足以克服既得利益的阻力?

到目前为止的改革,比如,上海自贸区没有实质的变化,只是周边的地皮被吵起来,医疗体制的改革也在推进中,但没有显着进展。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既得利益的阻力。因此,对于改革红利,要有一个很现实的预期,阻力不能低估。

在这个情况下,企业怎么办?——为漫长的冬天做好准备

在长期低增长环境下,企业怎么应对?

1、短期:收缩战线,回收现金,宁可踩空,不要断粮。

把握不住政策、维稳大不了少赚,而扩张的风险是现金流断掉,我认为断粮的影响远远大于踩空。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金融机构是保守的,要控制风险,融资会比以前更困难,企业更应该保守经营。在现有市场和现有产品这一端保守经营。

2、中长期:要思考转型,意识到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今天依靠低成本扩张、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低成本获取技术的时代也结束了,不会再有市场等着大家去占有,要告别旧时代,面对新时代。过去的后发优势是可以照抄,用低成本获取市场上现成的技术,买个麦克风就可以照抄照做,而如今的产品的抄不来的,买一百台苹果手机,你还是不会做,现在的技术不可能用低成本获得,劳动力成本已不再是关键因素,由麦克风转向智能手机时代是巨大的挑战。创新和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不是成本。因此,做企业一定要思考转型。

转型最困难是观念的转变,企业家要在哪些方面转变观念?

转变1、中国的企业家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个人价值不是由自己来确定尺度,是由客观衡量标准决定的。

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但成功的标准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钱。不光是企业家,很多中国人都是这样。企业家除了赚钱没有其他乐趣,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企业大、赚钱多,而不是生活幸福和内心的宁静。反应在做企业上就是追求规模,而不是追求百年老店,原因是内心的贫乏,内心是由别人把货币尺度塞进去填充的,没有内心追求。这是企业转型的一大障碍,做大就没有办法做精和转型。因此,要把企业做好,中国企业家应该认真思考建设自己的内心世界。

转变2、赚钱和创造价值。

赚钱不一定能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必然会赚钱。价值创造一是你为市场提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乔布斯为人类创造了几大的价值,他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知的产品,腾讯是价值创造的公司,微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第二个价值创造是用更低的成本向社会提供了已知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阿里金融创造了价值,它带给了我们新的金融产品,方便了中小企业融资,这就是阿里创造的价值。

互联网思维是很荒唐的提法,本人是不太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众多的创新之一,人类第一大创新是蒸汽机,但我没听过有蒸汽机思维,随后是铁路、电子,也没有提到思维,国外根本没有互联网思维,我们经常忽悠别人也把自己忽悠进去,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网载 2015-08-23 08:38:18

[新一篇] 周其仁:改革仍屬于半拉子工程

[舊一篇] 高王凌楊奎松黃道炫李里峰:土地革命七十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