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尼克松给毛泽东送上一把核保护伞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三十五章 尼克松给毛泽东送上一把核保护伞
1971 年9 月13 日上午,毛泽东委托周恩来主持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政治局会议,宣布
林彪叛逃事件,并作了紧急战备部署,布置保卫北京,防止各种突发事件。周恩来还亲
自给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主要负责人打电话,通报林彪叛逃,要求各地采取紧急措施,
控制局势。
10 月3 日,经周恩来提议,毛泽东同意撤销军委办事组,逮捕了林彪死党黄永胜、
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人。成立军委办公会议,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成员有
谢富治、张春桥、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陈士矩、张才千、刘贤权共十人
组成。毛泽东接见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时说:“凡讨论重大问题,要请总理参加。”
401

10 月25 日,联合国大会以76 票赞成,35 票反对,17 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
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 个国家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
利,立即把台湾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26 日下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召
集外交部党组及有关人员讨论派不派人出席正在纽约召开的第26 届联大?毛泽东过去说
过:中国不怕孤立,不急于进联合国,中国自己就是个“联合国”。这种思想影响着外交
部领导人,所以竟然提出回电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感谢他的邀请,中国目前不派代表团
去参加的意见。正在这时毛泽东给周恩来打来电话,,周恩来汇报了外交部党组的意见,
毛泽东明确指示:“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
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我国今年有两大胜利,一个是林彪倒台,另一个就是恢复联合
国合法席位。”周恩来说:“我们刚才曾经考虑让熊向辉带人去摸一摸情况。”毛泽东说:
“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注: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做团长,熊向辉可以
做代表团副团长。”
“913”事件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破产。为了转移人民的视线,毛泽东试图在外交上
打开新局面,给人民一些振奋,稳住阵脚。毛泽东决心打开中美关系。
中美改善关系的背景,要从珍宝岛事件说起。
1969 年3 月2 日、15 日、17 日中苏两国军队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珍宝岛发生
武装冲突。中国军队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17 辆,击毙苏军58 人,击伤94 人。苏军吃
了亏。对此,苏军高层反应强烈。国防部长格列齐科元帅为首的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
地消灭中国威胁。”
8 月20 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
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询美国意见。尼克松总统召开国家
安全会议紧急磋商后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
方的战略利益。尼克松总统采取两项重大措施帮助中国。一是把这个重要的战略情报即
使告诉中国。那时中美没有外交关系,名义上美帝国主义仍是中国的头号敌人,采取什
么办法把这个消息告诉中国呢?8 月28 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一则消息,
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内容如下:
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
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
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基辛格在发这条消息时曾说:“但愿中共领导人看到了这则消息,千万不要随手扔
掉。”中国没有掉以轻心。毛泽东和周恩来研究后,命令全国“深挖洞,广积粮”进入临
战状态。美国的第二项重大措施是:用最明确的信号把美国在苏联对中国发动核战争的
情况下将要作出的反应告诉苏联。尼克松亮出了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尚保留未及动用
的一张牌—用已被苏联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发出准备对苏联本土134 个城市、军事要地、
交通枢纽、重工业基地进行打击的总统指令。苏联领导人得到这个消息还有些将信将疑,
拨通苏联驻美大使馆的电话,多勃雷宁大使告诉勃列日涅夫:尼克松总统认为中国利益
同美国利益密切相关。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他们将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他
402

们将首先参战。基辛格透露,总统已经签署了一份对我国 130 多个城市和军事基地进行
核报复的密令。一旦我们的第一颗导弹离开发射架,他们的报复计划便告开始。勃列日
涅夫和克里姆林宫的鹰派,听完就泄了气。中国面临的一次最严重的核危机是在美国的
帮助下化险为夷的。
尼克松是一位着名的反共分子,他是有是一位最有战略头脑的美国总统。他在中苏
交恶时保护中国是从美国的战略利益出发的。他深知毛泽东“打倒美帝!打倒苏修!”的
双打方针是不能持久的,他期待着毛泽东的橄榄枝。
1970 年12 月18 日,毛泽东会晤了在保安结识的老朋友,美国作家斯诺,明确表明
了对美国和苏联的态度。他是这么说的:
他(注:指尼克松)早就到处写信说要派代表来,我们没发表,保密呀。他对于波
兰华沙那个会谈不感兴趣,要当面谈所以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
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
总而言之,都行。他如果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谈到和苏联共产党的争论,他对斯诺说:
他(按:指苏方)后头又请古巴代表团来讲和,说是要停止公开论战。又请罗马尼
亚来讲和,要我们停止公开争论。我说不行,要争论一万年。后头柯西金到北京,我见
了他。我说,你说我们教条主义,好。但是这个发明者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把他搞掉,要
把他整掉呢?你决议上写了的,说他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义的赫鲁晓夫同志”
为什么这样一个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你们又不要了呢?我想不通。你们不要,我
们请他来住不行?请他到北京大学当教授,教那个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又不给。
我又说,但是你是总理,你是苏联国家的总理,我们的争论是要进行一万年的,因为看
你的面子,我让步。一让一大步,不减少犹可,一减少就是一千年,一让就是一千年啊!
毛泽东嬉笑怒骂,关上了与苏联和解的大门。
1971 年7 月9 日至11 日,经过中美都信任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巧妙安排,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了北京。7 月15 日,一则公告在北京和
华盛顿同时发表,全世界大吃一惊。公告说: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 年7 月9 日至11
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据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872 年5 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
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
意见。
尼克松总统为了这次访问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史料,从政治、
经济、军事、正在进行的文化大革命到毛泽东的诗词,他都有所涉猎,并请教了许多中
403

国问题专家,包括本国的埃德加·斯诺、罗斯·特里尔、费正清、斯图尔特、施拉姆、
法国的安德烈·马尔罗等。
马尔罗是与毛泽东直接交谈过的一个中国通。这年70 岁了。他从29 世纪30 年代以
来,断断续续地和毛泽东、周恩来保持着联系,五年前他以法国文化部长的身份访问了
中国。马尔罗告诉尼克松:
中苏之间的友谊曾经是晴空万里,但是分裂也是必然的,这就导致中美和解势在必
行,总统阁下要访问中国,在我看来并不奇怪。
我还觉得,中国人的行动是他国党内需要的反映。
五年前,我见到毛的时候,毛担心一件事,美国人或者俄国人用10 颗原子弹就可以
破坏中国的工业中心,使中国倒退50 年,而在此期间他自己会死去。他对我讲:“当我
有6 颗原子弹时,就没有人能够轰炸我的城市了。”我不懂毛这句话的意思。毛又接着讲:
“美国人永远也不会对我们扔原子弹。”这话我也不懂,不过我给你复述一遍,因为一个
人不懂的话才是最重要的话。
有一次我还问他是不是把自己看作是中国最后几个伟大皇帝的继承人,毛说“当然,
我是他们的继承人。”总统阁下,你是做理性范围内行事的,但毛却不是。他脑子里有个
幻象。这个幻象迷住了他。
总统先生,你将会晤的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他相信他正在演出自己一生中的最后
一幕。你可能以为他是在对你说话,但实际上他是将是在对死神说话。。。。。总统,你去
中国跑一趟是值得的。
1972 年2 月21 日11:27,尼克松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在北京首都机场徐徐降
落。
舱门开启,尼克松总统和穿红外衣的尼克松夫人缓步下机,其他人被命令暂留机上,
以突出美国总统和中国总理握手的历史性场面。美国星条旗和中国五星红旗在机场迎风
飘扬,太阳冲出云层给机场铺上一片金光。350 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整齐列队。周
恩来率叶剑英、姬鹏飞、乔冠华等中国官员沉着冷静看着尼克松缓步走下舷梯。当尼克
松不下扶梯走完一半的时候,周恩来像个乐队指挥一样开始鼓掌,其他中国官员随着发
出一阵掌声。尼克松也已鼓掌答礼。尼克松回忆说:“我知道,1954 年终日内瓦会议时福
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受了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
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周恩来说:“总
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啊!”随后下机的
是国务卿罗杰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等代表团成员。
乐队奏两国国歌。尼克松总统在周恩来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
随后周恩来陪同尼克松登上一辆防弹红旗轿车进城。尼克松一行被安排在钓鱼台国
宾馆六号楼下榻。这是清朝乾隆皇帝住过的地方。奇花异木,假山怪石,小桥流水,匾
404

额对联,集中国园林的精巧构思,尽东方帝都的皇家气派。
午宴是丰盛的。尼克松和夫人帕特熟练地用筷子得到主人的赞许。帕特说:“这是我
们半年前着意苦练的结果。”
午宴后休息了片刻,中南海给周恩来打来电话:“主席要会见尼克松总统,请基辛格
博士也来。”
一辆高级红旗轿车,由钓鱼台驶过西长安街,从金碧辉煌的新华门驶入中南海。四
个门卫行庄严的军礼。这座门具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神圣象征,平时是没有人出入的,
在中南海上班或者开会的中国官员走府右街西门。汽车绕过影壁,但见苍松翠柏,宫殿
巍峨,汉白玉石栏环绕中南海。尼克松想通过认识毛泽东所生活历史氛围认识毛泽东。
汽车在中南海西岸“游泳池”门口停下。这是外表看来很普通的一个院落,里面有个游
泳池。因为身体缘故,毛泽东早就不游泳了,池子盖上了木板,又加了个顶棚,成了一
个大厅。这个院落是毛泽东最后十年居住的地方,不像丰泽园那样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响亮名字,工作人员习惯地称之为“游泳池”。毛泽东没有迎出院中,并非有意怠慢美国
总统,他的腿力不从心了。
细心的基辛格博士是这样描写中国最高统治者会见他们的这间房子的:
这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房间,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下也堆着书,
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
会客室。房间的一个角落里摆着一张简易的木床。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排摆成半圆的
沙发,都有棕色的布套,犹如一个节省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家具太贵,更换不起而着意
加以保护一样。每张沙发之间有一张铺着白色桌布的V 字型茶几,正好填补两张沙发扶
手之间的三角形空隙、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总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茉莉花茶茶杯的地
方。沙发后面有两盏落地灯,圆形的灯罩大得出奇。在毛泽东作为的右前方是一个痰盂。
来访者一进入房间,毛泽东就从沙发上站起来;在我最后两次见他是,他需要两个护理
人员搀扶。但他总是要站起来欢迎客人的。
当尼克松在周恩来陪同下进来时,毛泽东向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上前一步把手伸
出来,紧紧地握着。尼克松将左手搭上去,毛泽东也将左手搭上去,两人相视而笑。接
着毛泽东又跟基辛格博士以及专门来担任记录的洛德握手。担任翻译的是唐闻生小姐。
经过基辛格的亲自面试,她的英语水平是无可挑剔的。在座的另一位女士是王海容,她
是毛泽东的姨表兄王季范的孙女,这时的职务是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周恩来挑选她参与
接待尼克松总统,一方面是她可以在毛周之间起一个很好的联络员的作用;另一方面,
毛有一个可靠的管道了解中美会谈的一切细节,可以免除误会和猜忌。
分宾主落座后,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是世界上头号共产党人,而你是世界上头号
反共分子,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毛在这里自称是“世界上头号共产党人”,这就
把苏联勃列日涅夫排在后面去了。中苏论战,引经据典,义正词严,说到底所争的就是
这个“头号”、毛此时仍在追求充当世界革命的领袖,可是他比他所批判的苏联修正主义
走得远得多。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反修理论,所谓“九评”等大块文章,是不值得认真
对待的。
405

在谈到这次会晤的历史背景时,毛泽东说:“是巴基斯坦前总统把您介绍给我们的。
当时,我们驻巴基斯坦大使不同意我们同您接触。他说,尼克松总统跟约翰逊总统一样
坏。可是,叶海亚·汗总统说,这两个人不能同日而语。他说一个像强盗—他是指的约
翰逊,而您不同。我不知道他怎么会有这个印象,不过我们不大喜欢从杜鲁门到约翰逊
你的前任几位总统。中间有8 年是共和党任总统,在那段时间,你们大概也没有把问题
想通。”
“主席先生,”尼克松说:“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
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在我们这
方面还认识到,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
对我们的政策。”
尼克松继续说:“例如,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当然只是在这间房子里谈谈—为什么苏
联人在面对你们的边境上部署的比面对西欧的边境上部署的还要多?我们必须问问自
己,日本的前途如何?我们知道我们双方对日本问题是意见不一致的,但是,从中国的
观点来看,日本是保持中立并且完全没有国防好呢?还是和美国有某种共同的防御好
呢?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绝不能留下真空,因为真空是会有人来填补的。例如,周总
理已经指出,美国在到处伸手,苏联也在到处伸手。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危
险究竟来自何方?是美国的侵略,还是苏联的侵略?这些问题都不好解答,但是我们必
须讨论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你同周总理去谈,我只谈哲学问题。”毛泽东和任何人谈话都是紧紧掌握
主动权的,他决不跟着别人谈话的思路走。
机智的尼克松马上转换话题:“主席先生,我读过你的一些言论,懂得‘只争朝夕’。”
当翻译介绍,总统引用了主席的诗词时,毛泽东脸上露出了笑容。在中国,引用毛
的话是表示对他的尊重。
尼克松说:“我还想说明一点,就个人来讲—总理先生,我这也是对你说的—你们不
了解我。既然不了解我,你们就不信任我。你们会发现,我绝不说我做不到的事。我做
的要比我说的多。我要在这个基础上同主席,当然也要同总理,进行坦率的会晤。”
毛泽东说:“‘只争朝夕’,我这个人说话像放空炮。比如这样的话:‘全世界人民团
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
“像我这种人。”尼克松微笑着引火烧身。
“你,作为个人,也许不在打倒之列。”毛泽东又指指基辛格:“这个人也不属于被
打倒之列。如果你们都被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
“主席先生,我们大家都熟悉您的生平。你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结果登上了世
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伟大国家的最高地位,我也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登上了一
406

个很伟大国家的最高地位。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我们具有不同的哲学,然而都脚
踏实地来自人民,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实现一个突破,这个突破将不仅有利于中国和美国,
而且有利于今后多年的全世界。我们就是为这个而来的。”
在美国总统起身告辞的时候,毛泽东说:“你那本《六次危机》写的不错。”
这次会见,原计划 15 分钟,实际上谈了65 分钟。毛泽东大病未愈,但思想敏捷,
谈锋甚健。临别,毛泽东送到书房的门口。他脚擦着地毯慢慢挪动脚步,要是在前几年,
他会送客到院子门口目送客人登上汽车的。
尼克松也学了中国式的奉承:“看上去主席先生的气色很好。”
“那是骗人的。”毛泽东耸了耸肩膀。
第二天,全中国各大报都在头版上用半个版面,刊登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大幅照片,
以及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尼克松总统,总统面带笑容伸着右手走过来的照片、8 亿中国
人民才从林彪叛逃事件的惊诧中镇定下来,一看这天的报纸,有一种天朝大国的自豪感。
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强国不承认中国凡25 年,如今它的总统来到北京,像来朝觐一样。
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在这一天老百姓这种感情特别强烈。林彪算什么,叛逃
也罢,摔死也罢,无关大局。我们有毛主席,我们有周总理,这两个人在,中国人民就
有主心骨。毛泽东巧妙地通过尼克松访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恢复了自己的声望。马尔罗
等观察是敏锐的:毛泽东邀请尼克松访问北京某“是他国内需要的反映。”
美国人是另一种感情,另一种价值观念。当周恩来总理回拜尼克松总统的时候,尼
克松、罗杰斯、基辛格在楼厅门口迎接。握手之后,尼克松满面笑容地走到周恩来身后,
很自然地帮助周恩来脱下呢子大衣。周恩来微笑着感谢总统的有货举动。这个场面被随
团访问的美国电视记者摄入镜头,霍尔德曼安排通过卫星的电视转播中连续播放好几次。
美国人民看了电视很赞赏尼克松的做法。好几家大报在头版刊登这张美国总统为周恩来
脱大衣的照片。有家报纸评论说:“在美国人民对周恩来表示极大的好感时,尼克松为周
恩来脱大衣,等于发表一篇极为动人的竞选演说。。。。。”
在尼克松游览故宫、长城和杭州的时候,基辛格和乔冠华在宾馆中为中美联合公报
字斟句酌,斤斤计较。最难通过的是“台湾海峡”,中美立场尖锐对立。
周恩来定下的基调是:“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老问题了。华沙会谈15 年也一
直僵在台湾问题上,我必须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解决台湾问
题是中国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条立场是不变的。”
基辛格与乔冠华,态度时而严峻,时而和缓,争来争去就卡在这个问题上。基辛格
强调:“我们不能在开始我们新关系时背弃我们的老朋友。”这是美国的基本立场。所以,
想了多少措辞,都因涉及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或一个中国两个政府,而为中方所坚
决不能同意。最后,基辛格终于在他的助手洛德的帮助下解决了这个难题。基辛格对周
恩来和乔冠华说:“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表达美国的观点”:
407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中国人自己和平解
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此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
量和军事设施。
周恩来重视、回味着这段话的每一个字,脸上露出了笑容:“博士到底是博士,这可
是一项奥秘的发明。”僵局就这样打开了。
2 月27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就联合公报达成了协议。28 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这个公报被称为“上海公报”。
28 日早晨,在上海虹桥机场,周恩来送走了尼克松。
在返回的伊尔-18 总理专机上有位新华社记者问:“总理,有个美国记者报道尼克松
访华的结果,用乒乓球比分来比喻,21:2,可以报道吗?”
周恩来哈哈一笑,问:“是哪个记者?”
“美联社记者卡洛。”
“人家可以那么写;我们不能那么说。公报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要学会把眼光看到
未来。”
美国总统访华,表面看来,像是番邦国王朝觐天朝大国的皇帝一样,给中国人民的
自尊心和虚荣心极大的满足,中国得分多多。实际上,作为美国的全球战略,这一招是
美国战胜苏联,瓦解社会主义阵营的阶段性步骤;这也是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开始。
尼克松—这位温文尔雅、给中国总理脱大衣的美国总统,影响了20 世纪后期的历史走向:
苏联解散,东欧巨变,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美国成了领导世界潮流的头羊、如果美国要
用军事手段达成这个战略目标,得准备牺牲一百万人,还不一定能够做得到。尼克松对
自己谋求的目标是底气十足的,这从他晚年的一部着作《1999 不战而胜》可以看出来。
又有记者说:“总理,外电评论,这次是你导演的外交杰作。”
周恩来严肃地说:“不!不能那样说。这是主席的英明,主席的功劳。这次乒乓球外
交(注:中美往来是从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开始的)我就没看准,是主席
决定的。打开中美关系还是这些英明决策。到底主席是主席,我们是我们。”
功则归君过则归己。这就是周恩来。打开中美关系大门,中方主角是周恩来。但没
有毛泽东的首肯,任凭周有多大能耐,这件事也不能办,也办不成;周恩来随时坚持“功
则归君”的原则,后来还是差一点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


网载 2015-06-02 23:34:06

[新一篇] 第三十四章 將軍百戰聲名裂

[舊一篇] 第三十六章 請鄧小平當“軍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