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民国小学生作文》编后感及作文选载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民国小学生作文》出版、上市了。书稿付梓时,仿佛是不期而遇,或者说是不谋而合,从媒体的报道中获悉最近有几种同类产品相继面世。一时间,网上有关民国小学生作文的报道和评论又一次铺天盖地而来。细读这些报道和评论,翻阅这些书名相近乃至完全相同的出版物,作为本书所选作品最早的读者和编辑,自然也会产生许多共鸣。
  
   本来已不想再写什么,因为实际上人们对民国学生作文产生好奇乃至关注并不是在最近,而且那么多评论者、读者还有网友已经说的很好、很到位了。之所以决定也写一篇感想,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编辑同仁希望我从编辑的角度写一篇文字,二是我刚考上重点高中的儿子翻看了我们这两本样书(另一本是《民国中学生作文》)后与我交谈,使我产生了一些感触。
  
   语文是我孩子的弱项,也许是因为他小时候太贪玩,读书不多的缘故吧。上初中以后,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作文,都使他感到无从下手,很少拿到高分。所幸他在学校有一个对孩子极为负责并经常鼓励他的语文老师。记得是在初二的时候,有一次作文课堂练习是半命题作文,他用刚看过的一部当时很火的电视剧中的一句台词命题,拿到了他有史以来第一次作文高分,我也第一次看到他在家里拿着作文本喜形于色的样子。信心有了,他对语文也就有了直面的勇气。我从心底里感谢他的语文老师,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班的孩子,作为一个前几天面临入学分班考试时坚决不选择文科的孩子,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语文在中考时没有拖后腿,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回到正题。那天孩子翻看了我们这两本样书后与我闲聊,无意中说了一句让我难以释怀的话:“他们好像不用猜老师、别人希望他怎么写。”
  
   这几天,又一次浏览我们这本《民国小学生作文》,想着孩子说的那句让我难以释怀的话,确实有一种别样的感觉。确实,我们今天的社会,同样有失学儿童,同样有矿难,最近还有因郭美美事件使中国红十字会陷入公众信任危机的轩然大波。恕我孤陋寡闻,尤其是我更不是语文老师,我所看到的作文,仅限于偶尔翻看的孩子用于参考的包括《中考满分作文》在内的几本书,所以我不知道今天的中小学生有多少笔触、以什么样的笔触来对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我在编辑这本《民国小学生作文》时,的确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失学后的蟾》、《一个经济压迫下的学生》写的就是失学儿童;《可怜的矿工》写的就是当时的矿难;而《放赈》写的就是当时的饥民和慈善,这篇作文最后这样结尾:“灾民虽然这么苦,可是那些放赈委员却享起福来了,一顿饭吃许多菜,他们却并不可怜灾民,真是无理极了。”诸如此类的作文,在《民国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些,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一直没想好怎么写这篇感想,直到今天看到《民国小学生作文》第一篇《中国的儿童》中回答“什么是儿童”的一句话:“就是正在学做人的人”。沉思良久,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查找“儿童”一词,其释义为:“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无疑,“正在学做人的人”更让我震撼。
  
   不想再多写了,众多的评论还有网友的热捧,已经论证或说明了当今孩子的祖父乃至曾祖父辈所写的这些作文在今天阅读的价值;我的所思所想只是其中一个角度,而且也已经有人作了很好的概括。我们不妨通过这些作文,来看看70多年前的孩子是怎样学做人的。

中国的儿童
   北平和平门内西小拴马桩一号 曾俊民
  
   诸位小朋友,今日我所讲演的题目,就是中国的儿童。
  我们先解释“儿童”这两字。什么叫儿童呢?这话是很容易明白的,就是正在学做人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因为将来社会的一切事,都要靠我们今天的儿童去热心地做,努力地去改进。
   这话怎么讲呢?因为现在的一般社会服务者,年纪都大了老了,我们长大了,也要和现在的大人一样在社会上服务了,所以我们不得不努力用功了。
  我们中国的儿童,大多数是不如外国。为什么呢?原来是因我们的国家对于儿童太忽视,近几年来还好些,若在前一二十年,政府的眼中简直没有儿童。外国的政府却不然,把儿童视同命宝,想出各种的方法来训育儿童。
   还有就是我国的儿童,一切的思想,都是怎样做官,怎样赚钱,怎样讲时髦摩登,只是不想怎样强盛国家,改进社会,此亦原因之一。
   而最重要的是,多因家境困难而不能上学读书,国家又不设免费的平民学校。因此,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将宝贵的光阴耽搁了。
   既是这样,岂不将我们儿童的一生都误了吗?将来如何在社会上服务,如何改进社会呢?
   所以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对于我们这样忽视,而我们更要鼓起自己的志愿和勇气,去应付恶劣的环境,将来成为一个社会的领导者、改进者才好。

 失学后的蟾
   歙县呈坎小学女生 罗月美
  
   蟾是一个中等人家的孩子,六岁就亡了父亲,虽然曾祖留下一些产业,但也只够一家人的衣食生活。蟾靠母亲代人做针线用血汗换的钱来求学,她从八岁进了学校,快快乐乐地一直过到十四岁。
   幸福之神,总是不肯长远随着人的。去年秋天八月里,她的曾祖忽然患病死了,家中用掉不少钱;接着十一月里,村中又遭了匪兵的劫掠。所以她的家庭,就一日不如一日的败下来。蟾的求学问题,也就因此中断了。
   蟾是今年春季失学的,当今年开学的时候,她还很诚恳地向母亲请求,说了不少好话,想继续在高小中毕了业(今年暑假要毕业的),但仍得不到母亲的允许。
   “你的太爷死了,田又卖掉一亩多;该杀的匪兵,偏又要来抢劫人家,这种年荒世乱的局面,弄得吃都要没有了,那儿还有钱供给你读书呢!”她母亲这样地回答她。如是,蟾的希望变成失望了。
   我同蟾是很要好的朋友,每天放了学,我总要跑去看她。她虽然失学了,但她努力求学的志愿,一点没有丧失。我每次跑到她家里去,她要不是在埋着头写作,就是拿了书本在用功。
   我有一次向她含笑地说:“蟾!像你这样的努力用功,将来一定会挂起文学博士招牌的,现代的文坛上,已经添了一把空椅在等你去坐咧!别要将来做了大文学家,便把今天的好朋友抛到五里云外去!”我说到这里,她还是低了头看她的书,我就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继续用着顽皮的神气说:“蟾,我的话对不对?怎么不理我呢!”
   哪里料得到我说了几句开心话,竟会刺痛她的心。她回转头来望着我,眼圈儿已经起了红晕,忽然眼珠儿一动,就滚下泪珠来了。她带着又硬又微的音儿向我说:“美!你怎么也来挖苦我呢?像我这个不幸的人儿,哪能再自暴自弃去堕落啊!我不幸失去了读书的能力,心里已刺痛得要碎了,像我这样小学还没有毕业的一些学问,一旦失去了指导的人,哪里还能再想进步呢?幸而去年订阅的《小学生》没有满期,寂寞的时间,还可以拿它来解解闷,半年以来,除了你每天跑来和我谈谈,只有《小学生》是我终日不离的一位好朋友。前几天族中的叔叔从冰厂回家了,他可怜我中途失学,嘱咐我记记日记,作作短篇的白话文,他极力地指导我,借了不少创作小说给我,供我消遣、研究,所以这几天格外不肯偷暇嬉戏,一心埋头苦读,不过想趁冰厂叔叔暑假中这点机会,努力进步一些学问罢了!不幸的我,连这一点机会,都算难能可贵的啊!我还在希望你下学期进了中学,年假回来的时候,我又可以得到一个指导的人,添给我一些儿智识,怎么你反来挖苦我呢!”
   她一行一行的泪,沾湿了拿在手上的书本;我的心被感动了,也流下几点同情泪。我悔恨不该和她开心,又谁知会刺痛她的心呢?
   我恨世界上的事太不平等了!像蟾这样热心求学的人,偏偏弄得她没有读书的能力,埋没了她的天才,葬送了她的志愿。一般有钱读书人家的子弟,又偏不喜欢读书,偏喜胡搅游荡。世界上的事真太不平等了!
   蟾是一个爱好《小学生》的朋友,我趁暑假的空闲,把她这不幸的一幕写出来,介绍给读《小学生》的诸位朋友,使诸位明了现代的曲形社会中的一幕。
  
   (选自《民国小学生作文》,董志渊编,潘筱兰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放赈
   山东东平靳口小学小六 蒋世誉
  
   那寒冷砭肌的西北风吼了几天,真好冷呀!在某日的清晨,几个放赈委员往我们校中来,他们手中拿着提包,包内盛满银元、票子。这包内不像是灾民们的生命在里面吗?几个人进了校就上楼休息去了,因为他们每天奔走,已很乏了。
   这时街上四外八乡的灾民如流水般地抱小扶老而来。有人说:“放赈的往乡农学校去了,”他们就往乡农学校去。走到那里一看,并没有放赈的人,他们只好哭丧着脸站着。一会儿由里面出来一个兵,大声叫道:“你们好瞎眼,放赈的没上这里来!”他们问道:“往哪里去了呢?”他说道:“刚才已上南边学校里去了!”他们听了,立刻又慢慢地往本校而来。这时街上听不见别的声音,只听见小孩子的悲啼声和“冻死了,冻死了”的喊声,真令人可悲。
   一会儿,他们来到了校门口,都站着求告。他们说:“可怜可怜吧!大老爷们,我们已一二日没有吃饭了,这样冷的天气,我们又没棉衣穿,这样饥寒的生活,真难受呀!请大老爷们给我们点钱,我们好度日。”当时我看了,真是万分难过。
   他们求告多时,那些放赈的委员说道:“你们要有秩序地去领,大小每人一元。”这时他们欢天喜地,一个一个地领了一天,才算完了。这可想见灾民人数之多。
   灾民虽然这么苦,可是那些放赈委员却享起福来了,一顿饭吃许多菜,他们却并不可怜灾民,真是无理极了。
  
  (选自《民国小学生作文》,董志渊编,潘筱兰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可怜的矿工
   河南焦作扶轮小学 张昌福
  
   黑暗阴冷的矿洞,是阿根每天必定要进去工作的地方,即使有病也得去掘煤。因为他若一天不去做工,他一天就没有钱,他和家人就一定要挨一天的饿。为了这,他每天要去做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每天都是天色未明就要起来到矿厂里去,直到了夜深了才得回家。算起来,每天要在那阴冷黑暗的矿洞中做十七八个钟头的工。早饭在家吃了,午饭是在厂中合伙儿吃,就此一直支撑到了夜静的时候,再回家吃晚饭。哪怕饿着肚子,累得要死,也要用尽了力量去掘煤。
   监工远远地站在保险架的横木上,叉着腰板了面孔,不时两手指东画西地催促着各个矿工。虽然有些工人耐不住冷气潮湿的侵袭而晕倒了,但是也只就把他抬到洞外面去吹吹风见见太阳,等到他苏醒过来了,再进去工作,绝对不会放他回家养息的——除非他不要今天的工钱。
  唉!他们不晓得什么是乐,只是终日在那神秘的矿洞中暗淡的灯光下去工作,出卖着自己体力,来换取这一天劳作的代价——二角五分钱!
   阿根七岁时,他的母亲就被狠心的债主逼得上吊死了,他亲眼看见他的母亲被人从梁柱的绳上抱了下来,横放在一扇门板上。母亲披头散发像疯子一般,舌头拖出来很长,眼珠也凸了出来,收不进去;他还记得母亲的那只眼也裂了,像一个熟透了的葡萄似的裂开了,露出了许多紊乱的血丝,沾了她满脸。直到现在,他一想起母亲,便会很快回味到母亲可怕的样子。
   到如今,他已是在继母虐待之下而长到十九岁的青年了。父亲终日去拉人力车。他每日去做工,他的妻子提了满篮子碎布去替兵士们等缝补衣袜。他们倒是一个做工吃饭的家庭呢!
   一天,阿根照旧去上工了,正午的时候,阿根的家中正在预备午饭,忽然吴头罕疯了似的跑了进来,气喘还没有定就狂叫道:“哎哟不好了!大哥的矿洞着了火,烧死了两个人,伤了几十个人,大哥被火把头烧烂了,现在都抬到红十字会医院去了!”阿根的妻一听得这些话,便大哭起来。最后,阿根的爹爹、妻子和儿子都去医院看阿根,留了继母在家看门。他们赶到医院,在看护者讨厌的眼光藐视下,知道了阿根的所在,便跑了过去。
   这时,阿根已是奄奄一息了。他的父亲和妻子执了他的手,他微微地睁了睁眼,遂又闭上了。他的妻子在旁边哭泣着,可怜的老父亲想说话,但已哽咽住了,声音很低而颤动着,一点也听不清。
   停了一刻,医师和看护都进来了,便把他们推了出去,推到病房外面。又停了十来分钟,从病房中出来了一个看护,手里拿了一张纸条,对着阿根的父亲说:“李阿根已是死了,我给你这张纸条,你到这纸条上写的地方领抚恤钱去。”
   那个年老的车夫接了纸条,看了看,身体便向后仰倒;看护者扶住了他,阿根的妻子大哭起来。顿时,哭声和着叱责声,嚷成了一片,闹得很乱,很厉害……
  
   (选自《民国小学生作文》,董志渊编,潘筱兰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一个经济压迫下的学生
   河北束鹿李村六高 李振海
  
   秀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可因家中经济所迫,没有钱供给他读书。有一日,他出去玩耍,这是一个日丽风和、百花怒放、香气袭人的春天,小鸟不住歌唱,蜂蝶翩翩,旋转上下……大有说不尽的美丽。秀江见了这百花竞艳的世界,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像这样醉人的春天,我想把它写上几句,可惜我又不认字;再说把它画上几幅图画,可惜我又不是一个画家;如果我是一个诗人,就可以用美妙的诗句把它描写出来,可惜我是个无用的庸才!春之神白赐给我这样美丽的一幅自然图画。唉!真是可惜!我以后一定要去读书,预备来描写这天然的美景。”
   他跑回去,和他母亲商量,他的父母说:“好孩子!你在做梦吗?你不知道现在的学校都是给富家子弟们设立的,像你这样的穷小子,哪能享受到这样的幸福呢!”说着,他们三人都流出眼泪来了。
   唉!中国人整日还讲平等呢!像这样的孩子,竟为经济所迫,就没有读书的机会了吗?
  
   (选自《民国小学生作文》,董志渊编,潘筱兰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三峡篇
  
   江西省立南昌女中高中普通科三年级 吴琼珍
  
  
   朝发宜城
  
   呼呼的一阵锣声和放气声响过了,船慢慢儿蠕动起来。船上虽是很寂静,但我想躲在舱中没有起床的客人们,多数都在欣喜他们的目的快将达到。
   从窗口望出去,只见低低不断的青山,与悠悠流着的河水,山顶上山腰下,还薄施一层空蒙的晓雾。初日从山背后的云里雾里涌出,隐约的射出了淡黄的微光,清淡娇嫩得令人怜惜。在“万树低头送,千峰列队迎,路旁新绿柳,袅袅系离情”的境界里,我让船带着,离开了宜昌。
  
   溯江而上
  
   “大江流日夜”,“水从天上来”,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境界呀!有名的三峡,是我可想一看的。它东起宜昌西至奉节,全长百二十海里,因了西陵峡、巫山峡、瞿塘峡而得名,其实还有不少的小峡大滩呢!
   溯江西上,通过第一批山峡,地势渐渐高低不平。江面骤窄,江流汹涌而急促。在波涛澎湃中,在山峦重叠中,船驶入西陵峡去。
   两岸山势似乎要直逼向船上来。石壁如截,江面窄得不过千尺。我们指点着两岸的那些山峰,那些怪石,一个个、一堆堆,都各有它的特殊精神。啊!那宜昌以下和平壮阔的江流,想象不到在其上游便险峻至此。
  船在急流洪浪中奋斗,颠簸得很厉害,那汹涌的波涛时向船身打来。水流愈急,船行愈缓,低徊而奋勇的前进。船头上水手们慎重而小心的动作,全船的生命财产,全系诸他们手里。但客人们却因这惊心动魄的境界忘记了紧张的情绪,忘记了他们生命的危险,一点也不着急。
   黄牛峡、空泠峡一带,高壁悬崖,森然罗列,有屏状的,有柱状的,或蹲或起,总之,是些有气势的峭壁悬崖。有人告诉我:“轮船未通以前,帆船行驶,艰险难走,用百丈长缆,牵船以行,一步步的前进,故有‘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俗话。”我们从此可以想见当日的艰难情景。
   西陵峡尽,抵新滩,也叫青滩,怪石很多,阻碍了水的畅流,而变成湍急回旋的水势,险阻难行。这时正是夏天水涨,我们看不见那许多怪石的形状。滩头有小村,居民数百家,生活简易,大都以拉船、打鱼或种植为业。滩旁停了不少的木船。这一带的船夫都是赤裸裸的不着衣服,驾驶着船只在水中行走,他们的操舟技术很好。他们男女在一块,男子不着衣物,很自然的没有任何限制,女子也毫不拘束,人们也不认为有什么不道德。可见习惯这东西还是受着自然环境而转移,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受着地域的影响和限制果然不小呢!
   才走了一段比较平阔一点的地方,现在又要入峡了。杜甫诗“即从巴峡穿巫峡”就是指的这个地方。这峡最长,约有二十海里,最秀丽,最险峻,最有名,古迹也最多。
   船在这峡中走,危险迥异乎寻常。机器马力尽量开足,烟囱烧红,仍不能加速前进。急流猛浪一打过来,船便踉跄倒退,谁能不胆寒?两岸崖石壁立千丈,水流受了这两岸高山的险阻和倾斜度太大的束缚,促成了这奔腾澎湃的湍流。曲曲折折得古怪,才转了一个大湾,前面又是一排大山挡住,好似走入了水尽山穷、前无去路的绝途了!船在这转弯抹角里徘徊,如入井底。冷森森的凉风,惨凄凄的阴霾,随处使人寒栗。坐在船上看两边无言无语的山峰,它们仿佛特地在这里镇压这翻腾的猛浪,抬头望天,只见一带,低头看水,深不可测。啊!我自己已经跳进另一个世界了!
   巫山十二峰最为超绝,层峦叠嶂,隐隐约约,怪石嵯峨,错错落落。但是十二峰不能全见,我们只看到二三峰。其中有所谓神女峰的,并不见得怎样秀拔,只因宋玉《高唐》一赋,说了些“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活像有个变化莫测的仙女常和楚襄王梦里相会一样,后来再加上骚人墨客的题咏,于是这神秘的神女峰便成了几千年来的一件凄艳传说。据说,这一带从前猿声颇多,辛酸凄苦,使人掉泪,所以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的诗句。现在猿猴少了,这种啼声,我们也领略不到了。
   我们的天才诗人李白说过:“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现在我们要入这峡了,而又正是五月时候呢,越发令人起怀古之幽思。沿峡一带,飞崖悬壁,高峰插天,烟峰交映,景致幽绝。峡口有巨石矗立江心,因水势的涨落,而石块的面积随着或大或小,两岸的飞鸟渡江时好似故意停留其上,成了一种绝妙的奇景。我们的船航行到这儿时,正是一群白鸟伫于其上。风景实在太奇了,翻腾不息的洪流里,夹杂了这颗幽静的顽石,越显得它的奇伟,这即是有名的滟滪堆了。
   白帝城高据山巅,为夔蜀门户,形势险要,汉昭烈帝败于东吴,病殁于此。今其上有昭烈祠,有白帝城托孤即在此地的传说。城西有孔明八阵图。当时蜀国据险自豪,纵横驰骤,把中国造成三分的局面,与曹魏孙吴各霸一方,分庭抗礼,也曾热闹过一番。现在却无精打采,任凭日晒风吹,只有悄然的静寂而已。
  
   顺流而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青莲描写在长江航行顺流而下的一首名诗。真的,直到现在它还是保有一样的价值,走到了这里,才晓得它告诉我们的没有一点错误。只是现在少了猿啼声,但仍能想象到当年的景况,而增加怀古的慨叹!这是我到达重庆后,游览了一番,再乘轮东下时所得的印象。
   我们的船也一样的变为轻舟,人似乎也轻松了许多。船顺着急流带下去,感到无名的舒畅、活跃。我时常读这首诗,百读也不厌,在它产生的境界里,不知不觉,船又带我到了另一个地方。
  
   选自《民国中学生作文》(马崇淦编,潘筱兰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故都的风天
   北平市立第二女中高级一年级 冀淑英
  
  
   故都的风,实在是“由来已久,早负盛名”的了。凡是说起故都,没有不连带的说一说故都的风的。风之于故都,就好像是丈八蛇矛之于张飞,没有张飞,或者就没有这么多的人仰慕丈八蛇矛。而没有故都呢,风大概也就没有这么着名了,风与故都实在是有密切的关系。然而,这故都的风,依我的眼光看,实在也是真有些与众不同。这不同,是因了北平具有两种的风:一种是清风徐来的风,一种是狂风怒吼的风——这两种风,故都兼而有之,这或许是风在故都所以享名的原因吧!
   先说清风徐来的风。当着暮春三月,“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时,野外都铺满了一层青草,郊外踏青,微风轻轻吹来,飘起衣袂,令人神清气爽,这是何等的情趣!故都也时时可以碰到这样的风。不信,在春天日丽天清的时候,走到故都的中山公园,若是你爱清静的话,务必要在早晨去。譬如是进的后门,过了木桥,你可以看到河中的水波粼粼,然后沿着后河沿走一走,那些松柏树受了冬雪的润泽,被春天的日光一晒,蒸发出一种清香来。一阵微风过处,你将听到松柏间的低语,是轻曼,是微妙,是一种须用第六觉去感受的音乐,单只靠了耳朵,是万万领略不出的。没有松涛的悲壮,也没有松涛的雄猛,这音乐——须记着,是微风的赐予。你若是愿意走一走,绕到前门那边,在水榭附近,有一小片丁香树。你若是坐在河岸上,或蹲在石头上,伸手就可以捉到水里的蝌蚪了,那是在丁香树丛之下,很少有人能看见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样的境地,在故都是不足为奇的。就是随随便便地在御河桥上路过,只要有些小的风,那水中的碧波绿漪,便更是一种风光迎人。这微风,不只在春天如此宜人,在夏秋也是一样。“未曾到江南,曾见江南画,故都‘风’光好,不在江南下。”
   以上所说,是故都的好的风。
   再说狂风怒吼的风。在故都的春天,风变得格外有特殊性,有温柔宜人的时候,也有狂暴惊人的时候。风刮起来的时候,在空中就像吹着哨子或胡茄似地响过去;天都会变作黄色,飞沙走石,好不吓煞人也!只要是刮过大风之后,屋子里就会满盖一层沙土,简直不知沙土是从何而至的。至于吹倒大树、房屋,在故都实在不新鲜了。电线什么的,根本便不配提到话下,几乎每次大风就要吹折若干。若是在蒙古住过些年的人,对此当然不会惊讶,然而若是南方人呢,可就要大惊小怪了。看着这“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飞沙世界,他们真会拿故都当第二沙漠了。
   话虽是如此说,但故都的风,是如何的让人留恋!只要是领略过一回故都的风天的人,我想他决不会忘记,故都是具有如此的一种风天,一种与众不同的、有特殊独立性的风天。只要是到过故都的,没有不知道故都的风的。形容故都的风天,老北京都说是“无风三尺土,微雨一街泥”。外国人都说“下雨是墨盒子,刮风就是香炉”。没有在香炉中住过些日子的,总不会领略这奥妙吧!
   风是故都的特质之一,若没有风,故都至少是要减色的。因风而想起故都;想起故都,便不能想不起故都的风。风天别的地方,也许是惹人憎恶的,然而在故都,却只有可爱,因为故都的风有两种,这两种有时还混而为一,并且同地同一季节内,刮着两种不同的风,这多少总有些可以赞叹的吧!
   我以十分的钦慕之心,拥护故都的风,拥护故都的风天。我愿所有往故都游历的人,当领略文化、古迹、名胜之余,同时也领略领略故都的风。同时我也愿告诉大家,领略故都的风天最妙的时期,就是在春天,因为这是表现两种不同的风最清楚的季节!
   全世界的预备往中国的故都一游的人,请来领略领略故都的风天,领略领略故都之春的风天,看它到底能给你以何等的情趣!
  
  选自《民国中学生作文》(马崇淦编,潘筱兰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网载 2014-07-14 01:04:57

[新一篇] 民國中學生作文選 作文的真實風貌與豐富內涵

[舊一篇] 吃相 | 梁實秋 《雅舍小品》梁實秋 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