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青少年时尚文化现象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时尚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时尚。现代社会的青少年日趋时尚化,时尚的追逐已经成为显示青少年社会身份和人格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在我国各大城市青少年中涌现的偶像热、动漫热、拇指热、哈韩哈日热、大话热、健身热、游乐热等现象,无不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表征,对青少年成长产生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正视青少年文化的时尚潮流,引导青少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对待文化时尚,是学校德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深刻认识青少年时尚的社会动因
  “时尚”一词,可分别解释为“时期”和“风气”。《现代汉语词典》解读为“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青少年时尚的兴盛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崛起以及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密不可分,更与青少年自身日益增长和强化的自主、创新、享乐、务实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其中,尤其以大众文化的流行及其推波助澜的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时尚的形成、发展、传播和互动,具有最为直接的动因。
  社会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众文化产生在经济发达的工业社会,以城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并通过大众传媒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青少年追逐的大众文化多数属于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商业文化的范畴,它们直接与文化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相联系,其生产、流通采取市场化运作,其内容和形式在时髦的风气和即时的热点引领下不断地花样翻新,满足时下青少年流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时尚,因而它能够在文化市场上占据重要的份额,为商家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例如,在连续高温笼罩的申城,举办“2003上海国际城市动漫展”,成千上万青少年冒着酷暑,汗流浃背地穿梭在绚丽的卡通动漫中,废寝忘食地尽情享受“视觉盛宴”的欢愉。联想在申城火爆的“动漫秀”、“漫吧”、“真人秀”以及相关的影视文化产业,据有关部门预测,在我国潜在市场乐观估计年营业额收入将超过百亿元。而在动漫创始的邻国日本更是年营业额达到惊人的6000兆日元,相当于4000亿人民币。如今,动漫已经成为仅次于旅游的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由此,商家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精心策划、制作、包装动漫产业,策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销。而且使动画、电影、音像制品联成产业链,不断推出特许经营、形象出租等衍生的产品和新的促销措施。可见在现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正发展成规模化、跨地域、跨国界的新型文化产业,在高科技传媒的支持下,已经形成新的文化产业群,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在经济社会的背景下,青少年自然成为文化时尚的重要消费群体,商家利用青少年的文化消费需求,根据青少年偏爱流行文化的模仿特点,不断推出一连串有关流行的心态、语言和各种象征物,制造一系列流行风尚。如今充斥在大街小巷的电子宠物、跳舞机、电子游戏以及“QQ”、手机短信等。还有在韩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在国内热播以后,青少年对韩国演员和文化显示了强烈的兴趣,出现了一群崇尚、追求、模仿韩国流行文化的“哈韩族”。于是,商家乘机大量生产松糕鞋、肥大的牛仔裤、鲜艳的T恤衫,形形色色的徽章、“流氓兔”、“溜溜球”等韩国产品成了时尚的仿效。《爱情是什么》、《天桥风云》等韩国偶像剧,安在旭、金喜善等明星的相片都成了哈韩族对美的追求,对时尚的信奉以及对个性张扬的象征。
  青少年偏爱流行文化,反映了他们在生活方式、休闲娱乐、审美情趣的需求倾向,同时他们在追求时尚的流变过程中,又不断以主体价值观影响流行文化,赋予商家生产的各类文化饰物和各种文本以新的意义,影响和改变社会文化时尚的走向。
  青少年文化时尚是社会信息化的结果。新世纪高科技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和经济社会信息化使青少年追逐文化时尚成为可能和必然。一些原先并不被主流社会重视的流行文化概念和文化内容,经过电脑的加工和网络的传播,便可跨越时空、超越城市、地区乃至国界,极大地加快了流行文化的传播,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思维方式,特别是诱导和激发了青少年自主参与的迫切愿望和文化心态。例如,青少年如若需要在互联网上浏览和搜索“动漫”的信息,可直接点击50万网点,除了门户网站和动漫板块以外,大量的是个人的动漫作品和动漫网站,形成一个文化和艺术的网阵(MATLIX)和青少年亚文化网络群体。他们以其丰富的想象和特有的青春心态创作了一个又一个风趣幽默的卡通动漫形象,以这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进行相互间思想和情感沟通,既抒发了情感,又了解了网友的心声,达到张扬个性、求其友声的动漫艺术境界。
  互联网与全球化是必然相连的,文化时尚具有国际性、跨地域的特点,欧美国家、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我国的港台地区,是向内地传播流行文化,策动青少年时尚的主要策源地和输出地。一些流行文化影视明星频繁出入国内演出场所,举办演唱会,推广原创作品和成名歌曲,特别是舞台上的作秀和大众媒体宣传活动,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时尚潮流,培植一批又一批的追星族,这是青少年时尚产生的外在动因。而青少年亚文化环境孕育的“差别性愿望”和滋生的自我表现欲,又使他们往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冒险精神和尝试新奇的冲动情绪,使青少年成为“追新的一族”,这是青少年时尚产生的内在动因。
  青少年时尚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群体内部的交流和互动是相当频繁的,具有互喻和互示的作用。从深层次上,这种互动要体现主流文化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但在表层次上,它不同于传统文化,而与商业文化、通俗文化结合在一起,甚至成为流行文化的主体和代表。经济社会过度的商业化炒作和包装以及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尺度,导致追求短期效应的行为方式,无疑会背离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深刻揭示青少年时尚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产生的社会动因,能够为正确认识和评价青少年时尚提供科学依据和价值尺度。
    二、辩证分析青少年时尚的文化效应
  青少年时尚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社会青少年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体现。在文化时尚的构成要素中,融合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的最新因素。它与传统文化相比,能够不断更新青少年的生活内容和行为方式,使青少年生活节奏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魅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文化良莠不齐,而青少年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流行文化缺乏有效的鉴别,对之刻意模仿,就容易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近日,据《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才入高校的一年级大学生开学几天,已花掉了半年的生活费,表现为请客吃饭、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名牌消费、追求时尚的美容消费、减轻家务压力的保姆消费等。尽管这些高消费行为只是表现在个别学生身上,但却助长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和奢侈风气的盛行。
  流行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大众媒介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各种聊天工具的普及,使青少年获得知识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网上交流与沟通极大地扩展了青少年的知识面和想像力,大量的信息搜索打破了原有的陈旧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创新意识。比如《哈里波特》这本书,由于神奇而富有幻想,引起了不少青少年高度关注。但由于信息海洋良莠并存,在青少年的成长中,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部分青少年长期沉迷在网络游戏之中,网上渲染色情、暴力和低级趣味的信息垃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使之步入歧途,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又如,尽管大众传媒突出主旋律的宣传,但个别媒体热衷于传播明星绯闻,追求低级趣味。如前些时候西班牙“皇马”来访,与世界一流球队过招、直面足球巨星的风采,这本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情趣,可是有的大众媒体却炒作有人花费2800元高价买得贝克汉姆穿的一件睡衣,还炒作有人花3800元买到了在北京饭店小贝住过房间的“初次过夜”权。这些媒体的有意炒作,对思想尚未定型,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健全的青少年产生非常坏的影响,助长了他们追星的盲从性。
  当今时代,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倾向总体上说来是积极的、向上的。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文化时尚的评价标准也趋向于主体价值观。文化产业要坚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就必然会影响青少年追求时尚的价值观的形成,在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创造激情的文化时尚的同时,要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克服对传统文化反叛的倾向,要承接传统文化积极的方面和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对流行文化中极端和消极的东西要进行剥离,以防止和抵御不健康文化的侵蚀。
  青少年追逐时尚具有双重的文化效应,从性质上来说,积极效应是主要的,反映时尚的时代特征,满足青少年文化的需要,丰富了青少年文化生活,特别是与建设上海一流的时尚文化中心城市相适应,它对保障文化产业的公益性与商业推广的经济效益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做“可爱的上海青少年”应该选择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定位。
  如今的上海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商业中心,也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得风气之先的能力汇集国际名牌和最新的时尚,超越传统的城市性格。2003年8月,“拉丁王子”瑞奇·马丁惊现上海,受到上海市副市长的接见,被授予上海城市的形象大使,他在新天地广场的演唱,让青少年迷恋拉丁舞,忘情地舞动。同样,今年夏天,当整个中国全力抗争非典时,“大男孩”姚明回到了上海,市政府自觉意识到姚明对上海城市精神的代表性意义,今年6月,聘任姚明为“上海形象代言人”,而作为公众人物,姚明不仅成为国内青少年崇敬的体育明星,在国外美籍华人和其它种族美国人中也被青少年普遍视为模仿的偶像,成为美国式的英雄人物。可见,青少年崇尚偶像是上海城市全面开放所结的时尚之果。
  从数量上估计,文化时尚主要是全国的一些开放的大城市,而且成为追星族的青少年终究在城市中占少数,其中的代表人物更是个别青少年。但是流行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带动一部分青少年追逐时尚的潮流,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应忽视的文化现象,特别是个别着迷的青少年更是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和积极引导,帮助其走出迷途。如大连市一位16岁女生,因“膜拜”跳楼自杀的明星张国荣而自缢;太原市某中学5名男生模仿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中F4,身着奇装异服结伴出入,在校园打骂同学、辱骂老师……被称为“春秋五霸”等等,这些青少年崇拜明星,特别是演艺明星,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生死相随的境地,而他们不懂得,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和包装手段,可以使一个默默无闻的演艺明星一夜间走红,成为全社会乃至全球耀眼的明星。面对这一件件因崇拜明星而引起的悲剧,教育者不仅仅是悲痛和叹息,更要承担起“护花使者”的重任,将流行文化的双重效应如实地告知青少年,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流行文化。
    三、正确引导青少年的时尚行为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同时,我们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遵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对待青少年的文化时尚应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据青少年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转变观念,理性审视青少年的文化时尚
  青少年文化时尚是中国整体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过程中,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青少年价值选择多样化的具体表现,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往教育工作者总是认为青少年追逐时尚是校外的行为活动,学校不负直接责任,一般采取既不关心,也不参与的回避态度。事实上,社会流行文化是一柄双刃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渗透力,我们应采取对青少年成长全面负责的态度,理性审视青少年时尚文化的双重效应,积极参与青少年文化时尚活动。在师生文化互动中,扩大和拓展主流文化的辐射作用,引导青少年追求的文化时尚的行为符合先进文化的指示方向,使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整合与统一。
    2.弘扬民族文化,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青少年文化是从社会主流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亚文化,亚文化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效传递和规范。尽管青少年一代总是试图区别于上一代,但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必然的。青少年崇尚流行文化,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根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尤其是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凭借其强大的高科技信息优势,而事实上形成霸权文化的垄断和挤压力,学校德育更应把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首要的任务,这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坚实的思想保证和伟大的精神支撑。
    3.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自觉防范和抵制不健康文化时尚的影响和侵蚀
  学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校园网站、广播站、校报等各类媒体的作用,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校园正气,培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以提高青少年对流行文化判断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明辨是非,了解不健康文化时尚对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增强文化的自化和自律意识。而且学校要在课内与课外的文化传播中,发挥两个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确立主流文化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全社会要规范大众文化,使青少年时尚向健康理性方向发展
  社会各级宣传、新闻、出版、影视、电信部门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和传播,通过主流传媒来遏制商业炒作的低趣味、庸俗化倾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加大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类节目、影视、动漫作品、书刊、网站的投入力度。加强对青少年活动场所的使用与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共同为青少年追逐时尚搭建有益的舞台。同时,政府的公安、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坚决查处、取缔那些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时尚作品和活动设施,社会各界要齐抓共管,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空间。
  总之,透视青少年时尚的文化现象的目的,是为了理性认识和对待青少年的文化时尚,引导青少年时尚走向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互动,强化社会主流文化的育人功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思想·理论·教育沪7~10D421青少年导刊邱伟光20032003邱伟光 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上海 200062 作者:思想·理论·教育沪7~10D421青少年导刊邱伟光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2:01:02

[新一篇] 透視政治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流失

[舊一篇] 郭沫若:現代中國書法文化的創造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