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中技术转移的效应分析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业务组合效应分析
  当今社会,技术不仅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改变资源配置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而且已成为企业集团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实现资源互流、经济互补、利益互惠、主体互换和功能互动的重要物质载体;而跨国公司又是推动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重要主体。因此,与其直接投资相伴而行的内部技术转移,已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并且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的方向和速度以及内容、结构,就成为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美国目前的技术转移收入中80%来自跨国公司向海外子公司的技术转移。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以其自身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大规模的企业组织优势,强劲的市场推销能力,结合外部投资环境的区位优势,利用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内部化交易费用低和交易效率高的优势,使技术投资当地化、资本化和软件化。没有技术输出的对外投资,往往在竞争耐力、市场扩张力、相关产品的发展上显得不足,不能随着市场需求结构升级而使技术升级,或由技术结构升级而改变市场需求结构。因此,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差异中获得利益互惠,在比较中得以优势互补,在相机抉择中重组经济要素,并以其核心技术为控制的筹码,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占领市场的手段,创造和转移市场发展的时空坐标,实现预期利益和利益预期目标。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根据投资形式及股权结构一般分别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经营方式,而以技术作价入股的形式投资和国际许可证贸易,是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技术转移的两种主要方式。跨国公司对这两种技术转移方式的比选及其业务组合方案的设计,主要权衡了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企业组织形态下,对跨国公司、东道主国家及其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扩散效应的不同。这种技术溢出效应沿着产业链、技术链和企业链而使价值链连锁延伸。这种价值链的前伸后延正是技术开发与投资、技术模仿与应用、技术扩散与转让等投资创新一体化运行机制的体现。投资创新一体化运行机制表明,企业经营系统与法律体系运行的有机结合,是生产要素流动组合与企业组织机能的有机结合,是技术投资、创新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机结合,是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组织资本的综合运营。因此,这种多元化利益主体的组合、多样化利益目标的整合、以及多视角思维的融合,决定了技术转移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因此技术转移不仅改变了企业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改变了企业对人机、人群和人境关系的管理模式、制度结构和市场结构。这种根本性、系统性、过程性的技术溢出效应在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中,通过采用国际许可证贸易或技术作价入股形式,优化了跨国公司、东道主国家、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格局,反映了不同利益需求中的人机关系、人群关系和人境关系的变化以及利益供给中的利益短损补救的办法和利得成本的预期回报。
      二、跨国独资经营与技术转移相结合的效应分析
  独资经营中的技术转移效应取决于独资经营的性质,独资经营的性质是独自负责投资,掌握全部股权,控制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自己承担投资风险。它的最大优势是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交易成本低。因此,技术转移主要存在于企业内部,与母公司或跨国子公司发生纵向联系,而不与东道国发生横向联系,其技术不直接向东道国转移。独资企业技术内部化,其方位、定位以及程度、速度取决于企业组织一体化程度和企业规模,同时又取决于技术的独占性、主导设计范式和辅助资产。企业组织化程度高和企业规模大,企业R&D部门活动与技术转移之间就形成主动的良性循环关系,表明企业投资和管理功能强劲。组织化程度低和企业规模小,企业R&D活动与特许经营或国际许可证贸易之间就可能形成主负相关关系,表明企业节约了投资成本和交易成本,沿着技术轨道进行技术梯度转移。技术独占性的强弱关系到法律对技术产权的保护能力和利益分享的排他能力,主导设计范式关系到技术接轨、转轨或延伸,即技术转移所带来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带动服务创新,服务创新又导致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辅助性资产是指实现技术创新所必须的配套设备、销售、服务及知名度等。一般而方,当技术处于前范式阶段,由于技术路径不确定,技术不成熟,产品品种竞争激烈,企业对辅助性资产没有需求。一旦技术进入主导范式阶段,工艺创新竞争激烈,核心技术很容易被模仿,此时各企业都力图从规模经济中获取收益,由此成为技术投资和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专业化辅助性资产的投资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风险大,故较难通过许可证合同获得。非专业化辅助性资产的投资具有可逆性,风险小,故可以采用合同获得。因此,独资企业技术扩散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部的市场带动和内部的技术示范方面。它的扩散层面通过垂直经营方式形成上下游产品的强关联;通过横向经营方式形成前后连锁产业的强关联;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形成替代与互补产品的强关联。在这种互动关联中,技术示范效应表现为独资经营企业与东道国之间产生的“国际模仿时间差”。“国际模仿时间差”是指一种新产品在一创新国中最先生产出来时间与在模仿国中生产出来的时间差距。这种模仿并不是简单的仿制或翻版,它包含着渐进性创新,对原设计进行不断地改进。同时模仿也不是扩散,而只是进口的继续,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转移。扩散是创新的产品、技术被其他企业通过合法手段采用的过程。因此模仿、扩散、创新才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模仿的聚集,才引致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三、中外合资经营与技术转移相结合的效应分析
  合资经营中的技术转移效应取决于合资经营的特征,即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在实现每一阶段的“共同”利益目标中,技术转移效应都不同。这种不同效应取决于技术项目投资度、评估项目客观度、解析项目思维度、技术扩散关联度,还有人机关系结合度、人群关系组合度、人际关系协调度等多维行为度。这些多维度行为不仅是由多元利益主体利益目标和利益结构所规定的,而且还受制于不同国域、地域、区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企业外部非均衡资源结构和分布状况;受制于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互补期望值和功能互动补偿值;受制于企业内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累积结构和素质结构;受制于进入市场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障碍。这些制约因素影响着共同投资的技术转移方式选择和投资规模的界定。而技术转移方式的不同又决定着技术扩散广度和深度,投资规模决定着技术扩散的速度。
  合资企业在共同投资阶段中,通过对项目的投资可能性、市场可行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财务盈利性的综合考察。在比选的过程中,利益主体间不仅要对以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还是以国际许可证贸易方式等进行技术转移进行企业经济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而且还要考虑企业规模发展的时空局限性,技术接近性与超前发展的时空可能性,生产要素流动量的可得性和质的可行性,市场结构与技术经济寿命周期的关联性,经济周期波动规律性与技术引进和创新的不确定性,R&D投入产出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等等。同时还要比较技术作价入股的投资比例的股权收益与技术贸易的自乘利益,依据技术扩散的机会成本、筹资成本、技术转换成本、技术转让费与R&D费用、生产转产费用、组织结构转型费用和交易费用比照而定夺。
  在共同经营中,企业在认知资源禀赋不同的条件下,权衡技术转移是选择节约资本型,还是选择节约劳动型或者中性创新型,权衡实现成本优势战略与差别化战略所进行的技术开发选择、技术引进选择、技术地位选择和技术轨道选择。因此不论是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还是国际许可证贸易方式,它们都是企业进入市场和分割市场的战略。这种战略通过技术扩散实施于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和国际之间。部门之间的扩散取决于技术轨道的关联性和技术的可分解性,资源流量、流速和流向的自配控力和非自配控制力绝对投资数额和相对投资利润率;企业之间的扩散取决于企业规模的相适性、组织性质的相辅性和技术选择的相近性,形成以产品为纽带的横向型的企业集团,以工艺为纽带的纵向型的企业集团;国际之间的扩散取决于技术发展的地位和方位、国际关系的格局、经济结构、市场结构、贸易结构和需求结构等优中取重的抉择;取决于机会成本、交易成本、政策成本和成本中的成本(治理污染成本、技术连动成本、专用型转换成本)的劣中取轻的抉择。这种要素关系的相机抉择的过程就是对技术扩散渐进式、或跳跃式以及根本性和系统性的战略决策的过程。而这些抉择正是企业战略和技术转移战略的整合过程。整合的过程也是相互印证、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动态反馈过程。作为技术输出方的跨国公司将投资于或转让于合资企业的技术划分不同的等级、功能、效应、寿命周期和投资规模,依据企业战略,优选专利、专有技术、商标等业务组合方案,通过国际技术贸易专属内容的业务组合及其与投资方式相组合,实现企业技术改进与发展的目标和市场战略目标。作为技术引进方不仅要平衡双方的外部性利益,而且还要协调双方内部性利益以及自身利益的内外部调整。企业双方都围绕核心技术的快速扩散和有效培育创新源,聚积创新能力以及技术持续创造财富和滚动财富的价值倍增效应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
  在共担风险中,通过技术转移,构建预警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组织系统。技术风险存在于技术梯度转移与市场梯级需求的吻合度,新老技术标准化的调试度,设备功效与技术功能的相适度,技术扩散与模仿时空差异度,技术创新的主体因素和非主体因素的干扰度等等。技术市场风险缘于技术贸易和有形商品贸易风险以及技术作价入股的产权交易风险。技术贸易风险取决于技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取决于技术商品的特性和贸易方式的功能,取决于技术交易的法律规定与市场机制和规则的有效运作等。与转移技术相关的有形商品贸易的风险不仅承担技术贸易风险传递的时滞结果,而且更重要地是要承担由技术扩散易生的侵权或由侵权带来的倾销的法律纠纷所导致停产禁销的市场割断风险,由技术结构调整或技术梯级转换带来转产、转市和转资的投资转机风险,由技术交易频率和效率所发生交易成本增加和利益制约失度而导致合作破裂的风险。技术作价入股方式实质上就是技术资本比。技术资本化的过程也是技术价值倍增的自乘效应结果的增值,控股内部化和实现控市本土化的过程。技术作价入股的风险来自于内部化的技术优势顺转或逆转所产生的技术升级效能的扩张化、技术创新源的引力和离散力、技术能量释放的冲击力、改变技术收益比例的资本控制力、利益增进预期和预期利益增进程度的协调力等各种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磨合;来自于技术本地化过程中的多元化利益主体间对技术股权的认购、消费趋向和技术价值取向的认同以及技术创新与发展的认知。因此,依据共担风险的原则,从合资运营机制和组织制度方面,优化技术风险结构,构建以董事会领导下,以总经理为核心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审计师和高级信息主管官(CIO)五位一体的新的高层管理组织。以CIO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机构,一方面研读专利申请案,跟踪专利技术开发,分析专利侵权诉讼个案倾向,预测“专利战”的战时竞争格局和阶段性的战役调整策略,沿着技术轨道,确定技术开发起点,选择专利保护的可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比选商标进入市场的利益一成本分析,评估商标保护的经济价值与运作中的增值预期,有效行使商标监控权,将技术标准化内化于商标品质,利用商标法与专利法规定的差异而获得保护时间的延长和保护权利的重叠。与此同时还要收集有关专有技术的情报资料,根据专有技术等级及其功效,对Look-see、Show-how、Know-what,Know-how,Know-why的技术采取有效保护、保密、保证和保函,根据“四保”实施情?,及时跟踪专有技术由“专有领域”进入“公有领域”的转机,同时把握专利、商标因行政或司法实践的错判而得到纠正的时机;商标在确认合理原因下而未能及时办理续展,或因专利权人有正当理由而未缴纳年费,暂时进入公有领域的情况。因此,通过组织机构的权能,预警风险结构、风险程度和风险代价,优选风险互补和替代方案,运筹风险转移战略。
  在共负盈亏中,利益主体共同关注市场,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社会结构转型等“三只手”调控外部环境的功能,与技术转移中以技术作价入股和国际许可证贸易方式实现功能的有机结合。从宏观、微观利益主体分析盈亏包括可量化的指标和非量化的因素。市场的功能在于实现利益主体间的自利、互利和激励相容的内在要求。这种要求内化在以技术作价入股方式中,体现了技术资本的特性即利润性和流动性,使技术出资方不仅获得技术固定价格的高额利润,而且还可连续不断地获得股权利益。受这种双重利润的驱动,技术内部化的自流动和扩散速度较之国际许可证贸易方式更快,扩散领域和范围更广,技术的经济效益预期更短。这种要求内化在国际许可证贸易中,体现了技术许可方对技术许可“三权”(技术使用权、生产制造权、产品销售权)的组合方案所能实现预期的利润分成比率和补偿利润损失的预期;体现了技术引进方对“三权”界定范围选择的自由度和把握商务条款杠杆的协调度;体现了利益主体共同关心的许可证权利与内容的种类配置与市场供需结构和资源结构相适应的周期长度与波度,信息流量、流向、流速和流畅的高效和有效,以及竞争源与竞争力的发展状态。受这种利益平衡的制约,外部的技术扩散速度较慢,从而使技术重复转让的次数较少,技术投资回收较慢,经济效益预期较长。
  政府有效干预的功能在于分配利益即利用经济手段如税收、汇率、利率、股利等经济杠杆,实现对技术市场的有效补缺和利益驱动;利用技术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引导企业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方向和技术轨道延伸的方向,实现核心技术群集的创新源和企业核心能力培育源,利用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公益性项目或以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的基础性项目来带动和调节外商的技术投资,实现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利益组合;利用政府对企业为投资主体的竞争性项目提供信息资询股务和监督引导来把握技术市场走势,实现技术风险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竞争有序化。通过法律手段如《专利法》、《商标法》、《经济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制度及规定,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技术合同管理,在技术合作的时间界定中获得产业成长的周期利益,在股权权能的规定中获得控股控市的机会利益,在技术许可中技术标准和环境指标的限定中获得产业优选的社会分工利益和能力分工利益。因此政府对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是在不断调整和打破旧的分工秩序和收入分配结构中实现的,从而带来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
  社会结构转型功能在于调节利益方向,即规定和调整着企业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方向及人们的价值取向。新技术的资源替代使资源代际代内分配和社会环境保护成为技术选择的重要问题。因此技术转让方式的比选是技术扩散点和经济增长点的“互联网”,而且技术转让内容的筛选又以社会法理观、经济伦理观以及文化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为出发点,使技术资源由过度的权利调节逐渐发展到与市场调节、人的能力分工调节和资本调节相结合的调节手段。通过国际许可证贸易进入市场是许多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技术许可方通过技术使用权、生产制造权和销售权的扩张,不仅获得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的地缘经济利益,而且获得社会多元文化的同化和异化,由此技术创造和转让改变了人掌握技术(机器)技能和操作的学习曲线,改变了人与人的义利观和价值观,改变了人的生存和生活对环境生态无节制的消费观,从而从根本上使人的需求同一性和单一性改变为需求层次的多样性。技术连带投资效应和高附加值技术产品的自乘效应改变收入结构和财富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四、中外合作经营与技术转移相结合的效应分析
  契约式合作经营,是以合同为基础,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经营形式。因此双方投资的实物、技术不作价入股,对于资本回收的方式、利润分配办法和比例以及期满财产的归属,均由合作各方磋商确定,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合作经营方式的预期利益是在合作期限内合营一方的资本金、利息以及利润的收回,因此利润大,周期长的行业如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旅游业、能源开发业和采矿业等较多地采用合作经营方式。由于合营方式避免了对有形资产重估或无形资产评估的作价入股问题的商议,因此在这些行业中更多地使用国际许可证贸易进行技术转移。所以说合作经营中的技术转移效应体现在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中使合营者得到利益机会。
  根据各个行业特点、技术要求、权利分配和市场准则,选择不同效用的许可方式和许可内容,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只靠天、靠地、靠政策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经营方式和人耕施肥的劳作方式,而是靠技术投资,通过技术许可证贸易,由初始技术导入,沿着技术轨道,多层次投资于农业。广泛开展技术顾问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农村技术开发与研究的常设机构,专门跟踪国内外农业技术的发展动态。由大宗低值的农产品进出口转变为品种、品种技术、种植物基因技术等的进出口,更多地投资工业化的“品种工厂”,打破现在农村的农机站、种子站分散的、松散的和季节性的经营和服务方式。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创新生产要素、品种要素,改变农耕的资源观念和时空观念,实现农业生产革命化和规模化,优化农业和非农产业结构的发展,防止走入“低收入水平的工业化陷阱”。这种技术投资乘数效应不仅对技术引进方带来收入倍增,而且在技术引进方国家的需求跳跃、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市场转换、贸易转型等结构性变化中,许可方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预期利益。
  农业工业化为工业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开发与投资原材料工业既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又解决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瓶颈问题。通过国际许可证贸易,改变过去粗放型开发和投资方式,而是以技术投资于原材料、能源工业,获得资源替代和节约的经济效果,同时使经济伦理观的代际、代内资源分配获得的技术支持。这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和新设备的共同组合使用,创造了新产品、新服务、新需求。因此在每一种“创造行为”中,都伴随内生或外生技术的投入和拉动,为合作者创造和提供投资机会。这些投资机会又使服务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的机会。由于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技术标准的需要,高技能服务贯穿于各层次产业,而使高技能服务水平提高的关键还有赖于信息产业、咨询服务业、教育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高技能服务又促使人的技能转换。因此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经营在某种意义上同步或超越于技术转移水平和速度。所以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在改变中国产业经营理念、经营手段和经营规模的同时,从地缘经济及要素禀赋出发,通过动态分析自我优势周期、项目投资周期、中国经济发展周期等错综的变动走势,获得产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而中方合营者在比较优势与结构变革间构建技术进步机制和经营运行机制,在规模相当、优势互补、资源互流和功能互动中,获得利益增进,从而赋予国民经济持续、高效而经济地增长。
现代财经津38~42F63投资与证券齐欣19991999跨国公司作为推动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重要主体,其在中国直接投资中的利益获取,很大一部分来自它的技术转移。本文由此入题,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业务组合效应进行了分析,接着从跨国公司采取的独资、合资、合作三种经营方式,进一步详尽地分析了与技术转移相结合的效应。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应分析 作者:现代财经津38~42F63投资与证券齐欣19991999跨国公司作为推动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重要主体,其在中国直接投资中的利益获取,很大一部分来自它的技术转移。本文由此入题,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业务组合效应进行了分析,接着从跨国公司采取的独资、合资、合作三种经营方式,进一步详尽地分析了与技术转移相结合的效应。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应分析

网载 2013-09-10 21:43:43

[新一篇] 對系統學研究中若干基本問題的反思

[舊一篇] 對轉型時期中國飯店業集團化的深層次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