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盟的经验及其启示 ——纪念东盟成立三十周年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东盟全称“东南亚国家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是1967年8月8日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这5 个东南亚国家发起成立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84年1月7日文莱加入东盟,使东盟的成员国增加到6个。1994年5月东南亚10国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非正式会议,决定加快东南亚一体化进程,在不远的将来把东盟扩大为包括东南亚10国在内的“大东盟”。1995年7月28日,越南被正式吸收入盟, 成为东盟的第七个成员国。此后,“大东盟”形成的进程进一步加快:1996年7 月召开的第29届东盟外长会议批准了老挝和柬埔寨于1997年加入东盟的要求,并且将已递交入盟申请的缅甸升格为观察员国。可以预言,在本世纪最后2—3年内,一个包括东南亚10国,其总面积约达450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达5亿人的大东盟将最终形成。
   一、东盟三十年的成就:总体概括和评说
  在国内外学术界,对过去30年间东盟各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一致加以赞赏,对东盟组织在政治、外交和安全合作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持肯定态度,但是,对东盟在内部经济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则褒贬不一,颇有微词。情况到底如何,需要我们进行一番比较和分析。
   (一)政治、外交和安全合作方面的成就
  迄今,东盟在政治、外交和安全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被国内外学术界一致认可的。主要表现是:
  1.调和或淡化了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增强了凝聚力,维持了东盟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形象。过去30年间,东盟在政治上的调解作用是发挥得比较成功和有效的。东盟成立以前,东南亚国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马来西亚与菲律宾之间关于沙巴的主权争端,以及在马来西亚联邦成立问题上印尼与马来西亚的政治纠纷,几次达到一触即发的地步。甚至在东盟成立之后,菲马之间的矛盾还一度激化,导致东盟组织有近8个月处于瘫痪状态,濒临瓦解。东盟组织及时作出决定, 让泰国和印尼充当“说客”,以东盟的事业和地区和平与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为重,调解菲马争端。泰国和印尼领导人经过调解终于使菲马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缓和了两国间的矛盾,并且在1977年8 月的第三届东盟首脑会议上,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使菲马就沙巴问题初步达成妥协,即菲律宾同意放弃对沙巴的主权要求,同时,马来西亚保证不以沙巴为基地支持菲南部穆斯林的反政府武装斗争。此类事还可以列举不少。例如,马来西亚与印尼之间在领海问题上的争端,马、新、印尼之间关于马六甲海峡通航权的争端,1968年10月新加坡与印尼之间的“船员事件”,以及后来新加坡与菲律宾之间的“女佣事件”等等,都是通过东盟内部的调解最终得以解决的。可见,东盟的成立使成员国之间原来存在的或新产生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避免了冲突。
  2.东盟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在东盟成员国中培养出一种“东盟意识”,“使其成员国在心理上有所慰藉、有所依靠”,“防止了这些国家因感到孤立无援而依附于某些大国以求庇护的情况。”〔1 〕在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方面,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东盟都越来越趋于一致,“以一个声音说话”,表达东盟各国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争取共同利益。东盟各成员国作为东盟的一员越来越有自豪感,并且越来越重视集体荣誉感。这种“东盟意识”的逐渐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东盟内部的团结,使东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东盟影响力的增强,又大大增强了东盟各成员国的民族自信心,维护了东盟在国际政治中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地位,以及对地区与国际事务充分参与的权利。东盟通过“集团政治”的方式处理其与大国的关系以及面对共同的外来挑战就是上述事实的具体体现。
  正是认识并感受到了东盟所带来的上述好处,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在1986年于马尼拉召开的第18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才会有这样的评论:“仅是这个组织的存在就具有巨大的价值”,〔2 〕文莱苏丹博尔基亚也才会在1987年12月于马尼拉召开的第三届东盟首脑会议上以赞赏的口气说“东盟的成员国资格使文莱受益匪浅”,并表示文莱将“发挥其作用……以确保东盟继续作为一个有活力与有效率的组织”。〔3〕
  3.为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维护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在80年代期间,东盟为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而作出的巨大努力有目共睹,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在东盟以及其他有关各方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延续了10多年的柬埔寨问题最终才由一个地区性、国际性的热点问题转变为柬埔寨的内政问题,从而大大改善了东南亚的安全形势,维护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东盟国家的倡导、参与和撮合,柬埔寨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拖延更长的时间。柬埔寨问题通过政治途径最终得以全面解决,事实上使东盟获得了双丰收:一是消除了其自身所感受到的安全威胁,维护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二是大大增强了东盟的国际影响力。
  4.努力实施“大东盟战略”,推进东南亚一体化进程,使东盟在组织上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如今,东盟已从成立时的5 个成员国发展到7个成员国。在本世纪最后2—3年内, 东盟将扩大为包括东南亚地区所有10个国家在内的“大东盟”。东盟在组织发展和地域扩展上的成功,使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的一极,并且正在成为东亚乃至亚太地区越来越具有更大影响力的一极。这正是政治合作的成功给东盟带来的实惠。
  此外,随着大东盟的加快形成,东南亚地区已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东南亚10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目前已进入历史的最好时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景象。
  5.积极推进地区安全合作,为实现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和无核区的目标而努力,至今已获得很大成功。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和无核区是东盟一贯追求的政治目标。自70 年代初提出和平自由中立区概念、1987年提出无核区概念以来,东盟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且正在逐步向这一目标迈进。迄今所取得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东盟各成员国进一步统一思想,一致赞成这一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二是成功地创立了以讨论多边安全合作为主旨的东盟地区论坛。通过东盟地区论坛,东盟把区域外重要大国召集到一起,力图通过相互制衡,将它们全部排除在东南亚地区以外,使东盟走近了其“大国保证下的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目标。
  6.在东盟所走过的30年曲折路程中,其成员国逐渐“培育出一种大家庭似的融洽和同甘苦的气氛”,“使其成员国更加注意协调和兼顾彼此的利益”,〔4〕增进了团结。东盟成立的头几年, 人们对其前景持怀疑态度。认为东盟国家的历史、文化、法律体系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相互间联系很少,贸易往来不多,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东盟就是带着这种历史和地理上的障碍产生的。〔5〕成立初期, 在国家利益和东盟的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时,东盟成员国之间一般都不轻易让步,本国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但是,经过风雨同舟30年的发展,东盟成员国之间已经开始形成一种兼顾彼此利益的风尚。例如东盟各国政府首脑为显示对阿基诺政权的支持,冒着极大风险出席1987年12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第三届东盟首脑会议,就反映了这一点。特别是后来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推出和实施,如果东盟各国都从本位主义出发,只顾小家而不顾大家,不作丝毫必要的牺牲和让步,是不会有今天这样一种新局面的。
   (二)经济合作方面的成就
  关于过去30年间东盟在经济合作方面的成就,许多观察家乃至东盟各国官员似乎都一致认为:“至今几乎还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效”。〔6〕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过去30 年间东盟在经济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成就。他们认为,就东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而言,其“经济合作是最积极和发展最快的”。 〔7〕笔者认为,评价过去30年间东盟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既不要估计过高,也不能全盘否定。综观其30年的发展历程,东盟经济合作的成就虽不如其政治合作那么熠熠生辉,但也确实取得了许多抹杀不掉,值得重视的成绩。概括起来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1991年提出了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把其内部经济合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促进内部经济合作是宣告东盟成立的《曼谷宣言》所定下的第一目标,也是东盟在过去的30年间,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经济合作进展不是很大。进展不大并不等于没有进展。事实上,东盟已经作出了很大的投入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回报,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实行了成员国之间的特惠贸易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根据统计,享受特惠关税优待的商品已从1977年的71项增加到1988年的14 801项。区内贸易额已从1970 年的8. 6 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253亿美元。区域内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已突破20%。
  二是在工业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80年,东盟国家为了加强团结,作出了关于建立东盟共同工业项目计划的决定,推出5 个由国家投资的项目,拟凭借市场,形成规模经济。1981年,东盟制定了东盟工业互补计划,旨在通过促进工业内部的专业化,推进地区国际分工的发展。1983年,东盟又出台了东盟工业联营计划,希望使国籍不同的两个企业家与一家外国企业结合起来,建立联营企业,以促进区域内工业的发展。虽然以上三个计划或者是失败了,或者只取得了很有限的成功,因而都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重要的是,东盟为在其内部进行工业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日后进行更加卓有成效的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是在粮食和能源方面进行了合作,有效地实行了相互间利益兼顾的原则。1977年3月东盟制定了石油应急方案,1979 年又签署了粮食储备协定,规定在世界石油和粮食短缺时,产油国印尼、马来西亚优先向泰国、菲律宾供应石油,而在大米供应短缺时,产米国泰国和菲律宾则应优先向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供应大米。这种互补计划的实施,加强了东盟国家间的合作。1990年11月作出的建立一条跨东盟各国的天然气管道的决定,又将这个领域的合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此外,东盟还在运输和通讯以及金融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以上各方面的合作,虽然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要求相比,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相比,尤其是与欧共体相比,显得比较缓慢和不那么协调。但是,不可否认,并且必须注意到的是,这些尝试为东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更有成效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正是在长期摸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东盟才于1991年推出了以《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为制约机制的“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是迄今东盟在经济合作方面所提出并且实施过的可操作性最强和较为科学的经济合作计划。从近几年的执行情况来看,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也是可望获得成功的经济合作计划。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施,使东盟内部的经济合作切切实实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以东盟组织的名义积极开展同西方国家的对话,维护各成员国的民族经济权益,争取了更多的外援,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东盟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采取共同立场,维护自己的利益。东盟与欧共体、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乃至加拿大都建立了对话关系,定期磋商经济事务。70年代初期,东盟就橡胶问题与日本进行了谈判,迫使日本在生产和出口合成橡胶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让步。80年代初期,通过与欧共体的谈判,东盟又获得了欧共体给予的优惠贸易待遇;欧共体还答应加大对东盟投资的力度,加快技术转让步伐。1980年10月—11月,日本也宣布了援助东盟的四项原则:提供菲律宾和泰国4亿美元,帮助其发展能源工业;促进东盟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东盟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在教育、管理和工艺方面增加对东盟的援助。东盟在与美国进行了长期的对话以后,于1980 年9月同美国达成了几项协议:一是建立东盟—美国经济协调委员会,与美国磋商经济事务;二是建立共同基金,美国出资1亿美元, 帮助东盟发展中小企业;三是5年内美国进出口银行拨款20亿美元, 促进美国私人企业对东盟的贸易和投资。
  总之,在过去30年间,东盟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成功地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与西方发达国家打交道,为东盟各国引进了数额巨大的资金,解决了其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三,通过政治和安全合作,保持了东盟内部的长期稳定,为东盟各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和平安宁的环境。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东盟地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来自东盟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各自作出的努力,而不是来自经济合作”。〔8〕但是笔者认为, 如果把东盟各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与东盟组织的作用截然割裂开来是很不妥当的。事实上,东盟组织对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政治合作来间接地实现的。“东盟的政治活动有助于成员国之间建立和保持和平气氛,没有这种和平气氛,东南亚是不可能如此迅速增长的”。〔9〕1976年时,东盟是一个拥有2.35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NP)837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54 美元的小规模市场。〔10〕但是,20年后,东盟6 国(不包括越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4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4300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的大市场。80年代末期以来,东盟各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0—1994年,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 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1995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达7.9%,马来西亚约达9%,泰国为8.8%,印尼7.3%,菲律宾为5.3—5.8%,〔11〕整个东盟经济平均增长率仍在7%以上,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如果像东盟成立前夕和成立初期那样,时时为紧张空气所笼罩,东盟国家至今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由上可见,过去30年间,东盟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但成了东盟组织持续存在以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资本,而且对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并且仍在继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东盟的成功之道
  毫无疑问,过去30年间东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东盟选择了一条正确道路的结果。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和外因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东盟的成功,首先在于东南亚地区形势乃至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给东盟这个区域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其次在于东盟的5 个创始国及时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建立了东盟这个区域组织,并且在以后的进程中根据地区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思路和策略,一步步把东盟的发展推向前进。回顾东盟3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东南亚地区形势和世界形势的发展始终有利于东盟的发展。它为东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三次大的机遇:
  第一次是导致东盟成立的50—60年代期间东南亚地区民族主义情绪的普遍高涨。当时,东南亚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普遍面临着对新殖民主义的担心和对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忧虑。在这种背景下,地区主义勃兴,各种形式的区域组织层出不穷。地区形势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能代表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利益的真正的区域合作组织。恰在这时,“东盟”应运而生,真可谓“天降大任于东盟”。
  第二次是70年代末期柬埔寨问题产生并且很快成为东南亚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热点问题,给东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柬埔寨问题的产生,对东盟来说与其说是坏事,不如说是好事,或者可以说是东盟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延续了10多年的柬埔寨问题使东盟内部凝聚力显着增强,对外影响力日益扩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正是在80年代期间,东盟在政治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第三次是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冷战的结束导致东南亚地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又给东盟提供了一次更大的发展机遇。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体制最终被打破之后,美苏在东南亚对抗的局面消失,以美苏对抗为背景的东盟和印支两个集团的对峙也由于越南与东盟关系的改善,特别是越南表示希望加入东盟而不复存在。失去苏联支持的印支迅速向东盟靠拢,特别是越南主动要求加入东盟,为东盟吸收印支,扩大组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的因素日益凸显,国际经济进一步向区域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也为东盟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加强内部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然而,以上所强调的都是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东盟的成功,在于东盟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适时抓住了机遇,运用了灵活的策略。其中,主要之点有以下六个方面:
  1.以经济合作为旗号,而不强调政治和安全合作,从而为东盟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东盟成立前夕,东南亚地区产生的区域性组织,包括美国操纵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以及东南亚联盟和马菲印多等,大都以防务,以军事合作为主要目的,并且直接或间接受西方大国操纵或影响。军事、防务合作在战后初期对东南亚国家无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的较强的吸引力,因为当时这些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国家的安危、政权的巩固是首先要考虑的事。但是,在其政权日益巩固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复兴日益成为他们考虑的头等大事。经济合作在地区合作中的地位迅速上升,越来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东盟发起国经过深思熟虑,一改以往的做法,把经济增长列为东盟的目的和宗旨之首,写入东盟宣言,并且以此为旗帜,坚持下来,使东盟长期保持了活力。东盟以经济发展为其基本宗旨是一个明智之举。这是其获得成功的一个秘诀。
  2.抓住机遇,成功地利用了柬埔寨问题,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事实上,越南大规模出兵柬埔寨,到底对东盟的安全构成了多大威胁,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但东盟利用这一事件加强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则是事实。世所公认,80年代是东盟声威大振,政治合作获得成功的时代。而获得这样的成功,不能不说是东盟及时抓住了柬埔寨问题这一机遇。
  3.运用“制衡术”,使区域外大国相互牵制,以此来保证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
  东南亚地区各国大多数都是小国,军事力量相对弱小。再加之这一地区又是战略要地,历史上常为外部军事大国特别是海上强国角逐场所,易受外来军事力量干扰,因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常常引起东盟各国领导人的担忧。为改善地区安全环境,70年代初期,东盟提出了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的目标,1987年又提出了建立东南亚无核区的目标。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和无核区,目的都是要使东南亚地区超然于现实世界之外,成为不受战争威胁的“世外桃源”。而这种“世外桃源”又是要靠外界,特别是有关大国来保证的。自70年代中期以来,东盟一直在追求这一目标,90年代初期冷战结束,美苏对抗在东南亚消失,东南亚地区出现“权力真空”以后,东盟关于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和无核区的愿望更趋强烈。在这一愿望驱使下,东盟创立了东盟地区论坛,试图采用“协商”、“对话”的方式来缓和地区矛盾,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论坛的创立使东盟的“制衡理论”得以较好地利用。姑且不说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和无核区最终能否建成,仅就创立东盟地区论坛,将区域外有关大国都召集到一起,定期讨论东南亚的安全问题,通过相互牵制,保障东南亚的安全就是一大成功。
  4.一贯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东盟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外向型的区域合作组织。近些年来,其外向型特点更加明显。它不但积极同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特别是有关大国进行交往,而且其决策过程也越来越公开化。他们的首脑会议,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外长会议都邀请有关国家派遣高级官员出席;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已基本成了东盟的对话伙伴,定期就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对话。它还为各成员国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如今,所有东盟国家(越南除外)都已建立起外向型的经济体制。“这种外向型经济使东盟国家经济得以成功地利用国际贸易机构来促进它们的经济增长”。 〔12〕可以这样说,正是选择了外向型经济的路子, 才使东盟国家创造了经济奇迹。
  5.创立并不断完善了号称“亚洲方式”的决策方式,兼顾了各成员国的利益,从而确保了各成员国持续的合作积极性。
  东盟决策机构的特点是,联系松散,整体性不强。其决策原则强调所有成员国无论大小和强弱,地位绝对平等。〔13〕在东盟的决策中,一直遵循着三项重要的基本原则:一是全体一致原则,即任何议案只有在全体成员都没有反对意见时才能够被通过而成为东盟的决议,同时,又规定只能依靠相互协商和寻求共同点来消除反对意见。二是“6—X原则”,意指东盟6国中, 如果少数几个成员国表示将暂不参加某议案所规定的集体行动,但却又不反对该议案,而其他成员国又都表示支持并愿参加该议案所规定的集体行动,则该案可以作为东盟决议予以通过。三是在主要涉及同组织外国家或国家集团关系的重大问题上,各成员国通常向在该问题上利害关系最大的那个成员国所持的立场靠拢。〔14〕
  东盟决策三原则体现出东盟以“亚洲方式”进行决策的特点。这种决策原则虽被西方批评为阻碍“超国家机构”的建立,形不成一个最高权威,因而反过来影响决策和政策的贯彻执行,但是它却比较符合于东盟自身的习惯和特点,它的实施对促进东盟的团结和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东盟获得成功的启示
  综上所述,东盟在过去30年的发展中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成功,给人以这样一种启迪:东盟的成功大半在自己,小半在“天意”。所谓“天意”,是指历史的发展为东盟的存在与发展所提供的机遇。但是,东盟的成功关键还是由于东盟选择了一条适合于各成员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始终沿这条道路前进。这条道路的基本特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交往为纽带,以培养被称之为“东盟意识”的地区观念为手段,使东盟国家逐渐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并以整体形象对外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
  “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东盟要继续取得成功,就应该从现在做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更新观念,根据新形势制定并执行新的方针政策,使组织始终保持活力。
  东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富民强国之路的一面旗帜。人们希望东盟继续为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 释:
  〔1〕〔4〕[美]比尔森·库鲁斯:《东盟—利益和存在的理由》,美国《亚洲概览》,1993年8月号。
  〔2〕转引自L·布热津斯基: 《东盟—一个变化的地区角色》,载《亚洲概览》,1987年7月号,第764页。
  〔3〕转引自《文莱达鲁萨兰传略》,载《新星期日时报》, 1988年9月11日,第4页。
  〔5〕〔7〕LRoss Garnaut, ASEAN in a Changing Pacific and World Econom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USA,1980,P.61,54,95。
  〔6〕[印尼]苏哈迪·芒库苏翁多;《东盟:未来的方向》, 载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印度尼西亚季刊》,1991 年第二期。
  〔8〕马来西亚学者高杰洪语。转引自曹云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第20页。
  〔9〕[法]让—拉斐尔·夏波尼埃:《东南亚国家联盟: 政治上成功,经济上失败?》, 载法国《国际经济学》季刊,1994 年一季度第57期。
  〔10〕滕藤、谷源洋主编: 《世界经济黄皮书:1995—1996 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128—131页。
  〔11〕[新加坡]黄朝翰《东盟将是九十年代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转引自《南洋资料译丛》,1991年第4期,第14页。
  〔12〕 Chin Kin Wah: The Constellation of ASEANInstitutions, ASEAN: Abibliography,by Institute of SoutheastAsian Studies, Singapore,1984(导论)。
  〔13〕详情参见赵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年3月版,第135—140页。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责任编辑:朱振明]
  
  
  
东南亚昆明4-10, 35D7国际政治思路19971997 作者:东南亚昆明4-10, 35D7国际政治思路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47:43

[新一篇] 論東方文學的歷史地位

[舊一篇] 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的研究對象及任務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