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出版社信息化建设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图书出版产业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出版社必须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企业信息化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通畅、灵活的信息搜集、传递、分析、处理渠道和机制,增加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和决策的精确度;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建立自己的内外部信息构架,建立适合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信息化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提高竞争能力和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出版业变革调整的需要,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清晰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应用计算机排版,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渡到Internet,到今天的电子商务型企业。
  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一般目标
  (1)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社内全部工作实施计算机管理,从图书编印发、财务管理到人事管理,建立出版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提高出版社各个工作环节的效率,缩短出书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2)具有强大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建设社内数据库,实现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使社领导能够随时了解社内各种信息,员工也可随时根据权限查到所需信息,为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3)实时、互动的信息交流。社内员工之间、员工与作者、读者、市场间更方便地交流,协同工作,增强选题的科学性,扩大作者和读者的范围。
  (4)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一种借助Internet的崭新的商业模式,它将传统的商务电子化和网络化。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它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按需生产、面向全球市场等优势。它是企业未来的生存方式,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具备网上运营能力的企业就无法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尤其我国即将加入WTO后,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打开海外市场、迅速与国际商业社会接轨,开展电子商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出版社的电子商务包括在网上及时发布新书信息、对书店和作者提供全面的图书检索和销售、开展图书需求调查、在网上征稿、征作者,提供出版社与读者、作者充分交流的园地等。电子商务使出版社的图书和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使出版社与书店、作者、读者等新老上下游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形成更高效的战略联盟,共同谋求更大的利益。
  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出版社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造成了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落后低效的信息机制、规模生产和低水平的管理的矛盾更加激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多数出版社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不够,不能满足员工对信息的需求。已有信息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未建立出版社基本信息库(如图书基本信息库、员工档案库等),未建立社领导专用查询及公用查询系统。员工无法及时方便地获得所需的社内信息,而这些信息有些是制定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例如,如果将审批后的选题录入计算机选题库后,出版部可通过内部网了解选题情况,提前做好纸张材料、印刷厂等的安排;编辑可在网上了解他人选题以避免选题重复;发行人员可提前了解将要出版的图书信息;社领导可以随时了解选题进度。但许多出版社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
  (2)社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没有全面展开。仅个别部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局域网。部门之间的局域网没有连接,信息不能共享。计算机利用率低。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对系统的现状、发展方向都缺乏控制。
  (3)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已有300家出版社开展了电子商务,但大部分出版社网站只是图书书目的简单罗列,基本模式为网站+E-mail型。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根本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提供交易的海量信息。具体到出版业就是及时提供关于图书的多层次、分类别、细化、全面的信息,比如将一本书的写作特色、写作背景、作者情况、相关书评、精彩片断等详细信息提供给书店和读者,为书店、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发挥网上商务信息服务的优势。而目前出版社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主要是内部信息系统不完善,无法为网站及时提供在线信息。
  出版社信息化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1)社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一些机构与岗位的调整变化,因此社领导必须从始至终参与、监督项目的进展,立项前要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统一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立项阶段要进行人员、任务和资金的落实。实施阶段要加强员工的现代化管理观念并督促员工积极配合,在整个企业统一目标,上下贯通,协同配合,有效调度,这是搞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2)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和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现代产业意义上的出版社应具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计算机技术在出版社的应用不断扩大和深入,如此广泛的应用没有自己的专业技术部门是难以成功的。因此,建立信息技术服务部门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保证。信息部门要配备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出版社应用的负责人和既懂出版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责任和分工如下:
  信息主管:从管理的角度审定各部门管理流程,审核并签订开发合同,监控开发合同的执行以及为系统的顺利运行疏通各方面的关系。
  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开发单位进行系统分析,了解需求,提炼规范各部门的具体的运作流程,制定技术方案,并审核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了解开发单位实现的各个系统的组成和配置及相互关系,并测试和验收系统。维护系统的日常运行,培训社内员工正确使用系统,在系统出问题时可以初步定位问题,联系督促责任单位解决问题。
  (3)缺乏符合要求的开发方。目前还没有针对出版社信息化的软件包,因为各社的管理千差万别,很难设计通用的软件。以前曾有软件公司开发过通用出版系统,但因为各社在应用过程中总是遇到与自身业务不兼容的问题,而软件公司又在异地,很难及时解决,所以通用的出版管理系统没有推广开。大部分的出版社自己寻找开发方。好的软件开发方很难寻找,首先它要有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较高的开发水平、系统集成方面的丰富经验及高度敬业的精神;其次要了解出版业并最好有开发出版业软件的经验;第三要最好在本地,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有的系统运行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开发方对出版工作不了解,初期对需求分析不足,开发方和用户对系统最终实现的功能没有达成共识,开发方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设计体系结构、制定预算和进行开发,而用户直到拿到系统后才提出不足和错误之处,开发方要么由于体系结构的缺陷,无法实现新的需求;要么由于预算有限,感到再增加新功能会影响利润而加以推诿,使用户新的需求无法实现,最终系统无法顺利使用起来。有的是开发方人员素质不高,软件设计得不完善,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在实际工作中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为企业弃之可惜、用之不能的包袱,从而影响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所以在选择开发方时一定要慎重,开发前最好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并在选定后签订严格的开发合同。
  (4)缺乏合理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软件方面的投资。许多出版社已购置了硬件设备,但因为对信息技术不了解,存在着“重硬轻软”的倾向,认为在软件方面的投资浪费。其实软件是硬件的灵魂,只有软件才可以让硬件按人的需要工作,才可以发挥硬件的作用。对软件的忽略会造成硬件投资的浪费。另外,通讯、设备更新、耗材、配件、人员培训等等也是信息化中并不可少的投资。实现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目前对信息化的投资是可以从将来的提高的效益中得到回报的,所以出版社应正确对待信息化的投资。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出版社应给予高度重视,找出自身存在的信息化建设障碍,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借助信息化的快车,促进自身的飞速发展。
出版发行研究京8~9Z1出版工作旷昕/何志红20002000旷昕 何志红 海天出版社 作者:出版发行研究京8~9Z1出版工作旷昕/何志红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37:10

[新一篇] 略論中小學教育管理價值取向

[舊一篇] 略論情報翻譯和情報研究的關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