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的新特色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对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对教育的社会功能提出的一个新的扩展。如何理解和贯彻江总书记这一指示,如何开展创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界面向新世纪的重大课题
  一、职业教育学生的创业实践
  创业是指创设新的职业、创办新的企业。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就业以外的“自我就业”能力,这种能力与市场行为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职业教育通过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培养了一大批立业创业的实用人才。农业部在农业中专开展了培养不端“铁饭碗”,以家庭经营专业户为目标的招生就业改革。通过改革,绝大部分毕业生走上了自我创业的致富之路。1988年湖南针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了农村家庭经营专业,培养专业农户和独立经营的技术服务人才。1994年青岛市政府提出富民工程,培养一批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其中大部分是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青岛平度服装职业高中毕业生,有1000多人走上创办个体服装店的道路。广西博白县截至1997年,所培养的毕业生20OO多人中,已有816人成为万元户,150人年收入超过10万元。据湖南农大对38个县的40所职业学校1990-1993届2838名毕业生就业去向所作调查,成为专业经营户的农业专业毕业生为20.1%,非农业专业毕业生为15.5%。事实显示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创业者的摇篮。在城市职业教育毕业生创办小餐馆、小维修部、小服装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文印店的也逐渐增多,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未经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员。事实证明职业教育应当而且能够培养有一定文化基础,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高尚的城市个体经营者、小企业主。
  二、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探索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方式的转变息息相关。改革既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给职业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干部、工人、员工的渠道,随着改革的深入已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培养的人向何处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融入社会、融入经济、融入市场,现实决定职业教育必须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在劳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面对严重的就业压力,不少职业学校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新产业、新行业的职业岗位,非公有制就业岗位,非正规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岗位。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学生创业和学校创业教育起了先导作用。什么样的学生是有出息的好学生,到大饭店当服务员还是开个小餐馆,当个建筑公司的技术工人还是当个小包工头,当个服装公司班组长还是开个裁缝店,什么样的毕业生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更大的发展前途?这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对人才观、教育观开始严肃的反思。随着市场的开拓,职业教育离城乡人民的生存发展之路、就业的现状、各种企业的用人需求逐渐贴近。
  江苏泰州职业高中在进行了两年创业教育后,对学生择业观再次问卷调查。当问及“你喜欢包分配还是自谋出路”时,两年前只有1%学生填自谋出路,创业教育后上升为52%;问及毕业后“找工作还是自己创业”时,选择“自己创业”者由原来的23%上升到92%;问及经营管理知识对你今后事业是否重要时,回答“重要”的由原来的12%上升为75%。北京农业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后,畜牧专业学生打算毕业后自办小畜牧场的由 7%增加到 16.7%;打算毕业后工作一段,积累经验、资金后再自办小畜牧场的占 76.2%。江总书记讲,“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创业“状元”,当然职业教育更强调培养中低技术领域的小企业主。尽管不是人人可以成为创业者,但人人都应具有创业精神,有创业能力。根据世界职教大会的观点,创业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就业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经过教育,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的比例会有明显的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素质会有显着增强。
  开展创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法无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之更加贴近实践、更加贴近市场。湖南邵阳市与农村经济“十百千万工程”相给合,实行“边学习、边实践、边致富”,使校内外生产实习落到实处,学校服务农村经济有了新模式,学生长了真本领。平度服装学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干个体服装店,他们在校内服装加工厂顶岗操作,学习服装设计、制作;在校办服装商店顶岗营业,学习服装销售;学校小买部、学生食堂一律由学生以班级轮流承包,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无锡商校装潢专业毕业实习,三个学生觉得打工式实习收获不大,决定合作办个小公司,自己联系业务、设计、买材料,承包工程。在校长支持下,小公司成立运转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在校实现创业。
  职业学校一般具有社会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基地,有的还有校办企业,因此具有较好的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可以事半功倍地搞好创业教育。同时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和各个教育环节之中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例如,苏州农校将大棚鲜花和盆景批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去市场销售。叫卖的辛苦和回答不出买花人问题的尴尬,不但培养了学生吃苦精神,而且使他们真正懂得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三、创业教育的国际潮流
  从世界范围看,创业教育历史还比较短。70年代末,一些西方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同时关注着经济社会中的两个热点问题,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就业问题。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但是繁荣经济的灵丹妙药,也是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法宝。作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必须对这一社会需求作出反映,于是创业教育应运而生。
  创业教育按目的可分为三种:为开办经营小企业作准备;小企业经营者继续教育;小企业经营知识普及教育。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意识与态度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技能的训练。不少国家创业教育很发达,比如美国、法国都有比较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系统;澳大利亚有专门“小企业创业培训中心”,他们开发了大量课程和各种媒体的系列教材,有的专家去东欧巡回讲学很有市场;德国自60年代开展小企业教育培训,不但在国内广泛开展还作为国际合作项目进行智力输出。
  八十年代末,创业教育实践被柯林博尔博士总结并推而广之,提出了未来的人应获得三本护照,一本是学术性(基础文化知识)的,第二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个人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1989年“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要求将事业心与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享有的同等地位”。
  创业教育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劳工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教育署等国际组织一贯支持与倡导的。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举办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改革合作”的实验项目。我国由原国家教委基础司牵头,北京、江苏、湖北、辽宁、河北、四川五省一市参加了这一创业教育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主要在农村地区普通中学开展,取得一定成果,其中江苏省在实验的基础上还编写《创业教育系列丛书》传播了实验成果。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三个合作内容之一就是创业教育。1994年在澳大利亚、印度相继召开亚太地区该项目课程研究开发会议,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代表中国出席了该会议。我们参与了课程大纲和教学指导书的编写以及2000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1996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核心小组会议,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研究了教材编写和开展教学实验的工作。1997年9月,在西安召开了“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创业教育经验,结合国际项目提出了在国内开展创业教育实验的计划。这一项目得到职业教育领域的积极响应,山东青岛、江苏苏北地区、湖南邵阳以及陕西、河北、四川、广西等地都取得一定的实效。
  四、创业教育的政策指导
  国家和各地教育部门历来关注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引导职业教育与新的就业方式相适应。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招生就业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引导学生自谋职业、自我创业,引导学校通过培养创业人才服务农村经济、致富广大农民。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多次接见和鼓励创业有成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城市职业高中发展中开始就坚持不走“包分配”的老路,按“政府指导下,国家、集体和个人自谋职业”的多种就业形式,鼓励毕业生创业。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中,引导和支持学校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
  九十年代以来,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有系统地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创业教育。山东省青岛市积极总结创业教育经验,表彰职教毕业生创业典型,组织编写创业教材;湖南省在许多地区积极开展农村创业教育;陕西省副省长亲自参加教科文支持的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并支持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实验;北京市也制定了创业教育大纲和教材,并要求学校普遍开设创业选修课;创业教育开展比较早的江苏省,1998年制定了《职业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大纲》,编写了教材,规定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都要开设这门课程,并列入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系列,作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在充分研究实验的基础上,1999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的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提出:“贯彻产教结合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业本领。”在这里,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本领”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加入WTO的临近,职业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创业教育培养一代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本领的高素质劳动者,不失为一具有前瞻性的对策。
职教论坛南昌4~6G53职业技术教育余祖光20002000余祖光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 作者:职教论坛南昌4~6G53职业技术教育余祖光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34:08

[新一篇] 列寧兩種資本主義觀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

[舊一篇] 創建與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庫的新突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