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等同采用国际ISO9000系列标准,颁发了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把我国的质量管理同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统一在ISO9000的基础上,标志着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企业采用GB/T19000系列标准,已势在必行。本文从企业如何结合实际选择本企业质量环模式出发,从基本思路和方法入手,来讨论质量管理体系结构、选择体系要素、进行质量活动分解和质量职能分配、编制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运行等问题。
一、企业质量环模式的建立
质量体系的原理和原则是通过质量环来加以描述的,质量环是企业质量活动和质量职能分配的基础和依据。根据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特点,现有三种质量环。瑞典的桑德霍姆提出了八大质量职能和外部两户(即原材料供应户和产品用户),比较均衡地强调质量形成各环节的职能,重点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美国朱兰博士提出由13个环节构成的质量螺旋,重点强化了生产前即设计阶段(试验、设计和规范)质量控制;BG/T19000标准和国际ISO9000标准等同,提出了11个环节的质量环,明确指出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模式。见图1所示。
(附图
)
三个质量环原理一样,但侧重点不同。企业在贯彻执行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按质量环建立质量体系时,必须系统而正确地分析本企业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应包含哪些环节,不能认为企业生产任何产品质量都完全按上述质量环所有环节运行。要从设计的复杂性和设计的成熟程度、制造的复杂性及产品结构特点、产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6个方面,分析本企业产品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根据企业管理及生产工艺的特点,原材料质量和工艺技术准备质量是质量的关键环节,工序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二、质量管理体系结构的确立
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所定义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这名话明确指出了体系的结构包括五个方面:
1.建立组织机构
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要依靠相应的、整体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纵向上要有利于统一指挥和分级管理,横向上要有利于分工合作、和谐一致。上下左右的联系渠道要畅通,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市的发展和变化。企业应成立以厂长为首的TQC委员会,安是厂长在质量管理的专职机构,其职能是进行综合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把关,其它行政机构和车间与质量环各要素对应,是执行机构;班组或工序应设立质检员和质量管理点,这样就形成了从上到下的三级质量管理网。
2.落实质量责任
一般来讲,每一个质量体系应有一个部门主管,若干部门协作,责任要分明并落到实处,组织机构建立后要分别制定厂级领导的质量责任,各科室、车间及各管理岗位的质量责任。厂质管科行使组织、计划、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职能,其它行政科室按质量责任是一项非常复杂而难度很大的工作,要经常地进行检查和协调,以实现企业期望的质量目标。
3.质量活动程序
“程序”是规定某一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应做什么事,由谁来做,如何控制和记录。在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等,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提出的“5W1H”(What,Who,When,Where,Why,How)。所以工作程序是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总结,也是实现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企业为保证质量体系功能的发挥,应制定和颁发质量体系各项活动的程序,并认真贯彻实施,变“人治”为法治。保持工作连续性和一致性。这是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
质量体系中的“程序”包括管理程序和技术程序两大类,是通过文件形式来描述的,但不一定是独立的文件,其中既包括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和指导某项质量活动的工作程序,也包括记载质量活动情况及结果的质量记录。
企业在制定各项程序时,应做到简练、明确、易懂,相互协调、配合,而且要对活动的目标、采用的方法等作出相应的规定。
制定工作程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应按质量环中产品质量形成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有关的活动制定工作程序。既包括市场调研、开发、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售后服务等直接质量活动程序,也包括质量成本、质量信息、质量培训等间接质量活动程序,并注重程序间的配合和协调。
(2)企业的工作程序应包括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工艺规程、操作规程、检验规程以及各种图表等等。
(3)工作程序应按“5W1H”内容进行编制,编制时必须符合PDGA原则,而且要通过运行实践,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使之科学有效。
4.过程
“过程”是将输入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的活动,企业中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每个过程都有自己的输入,经过增值转化后,结果就是输出。质量管理就是对这程的管理,通过一系列有机联系的活动,达到增值的目的,企业这些过程和它们之间的接口进行分析和改进。
5.资源和人员
资源和人员是质量体系的硬件。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主要反映在企业是否拥有能生产出满足质量要求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和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技术、管理、操作人员队伍,这是质量体系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必需的各类资源。这些资源包括:(1)人才资源和专业技能;(2)设计和研制所必需的设备;(3)生产设备;(4)检验和试验设备;(5)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软件。
企业的职能部门应研究影响产吕销售的质量因素,制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目标,安排必须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三、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质量体系文件是将企业管理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系统地写成方针和程序性的文件。质量体系文件由三部分组成,即三层次结构。
第一层: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体系的主体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第二层:控制性文件,包括产品质量标准计划、采购质量计划、生产制造质量计划、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检验计划及质量改进计划。
第三层:执行性文件,即技术文件和质量记录,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规程、检验规范、工艺记录、质量检验记录、质量报表等。
以上三个层次的全部文件构成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
四、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
《GB/T19004——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要素指南》对企业在非合同环境下建立质量体系,提出了17个要素。见图2。
(附图
)
图2 质量体系要素构成图
体系要素是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体系要素的选择主要解决选择多少个要素和每个要素用到什么程度。企业应遵循以下的方法进行选择:
(1)已经开展的各项质量活动标准相同的部分,要完全靠标准要素。
(2)标准已明确规定的要素,而企业尚未开展或虽开展了但与标准不相符的,在建立体系时要逐步靠近标准,直到完全符合标准。市场调研和新产品开发的质量控制、采购质量控制等要按标准要素选择。
(3)标准上没有规定的,而企业多年已经开展的质量活动要素,要选进体系中去,例如质量信息,群众性的QC活动等。
五、质量职能的分配
质量管理就是对质量职能的管理。以产品为对象,将质量活动采取的控制手段、措施分配到对应有部门,形成部门质量职责。再逐次分配到各岗位,形成质量责任制;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业务程序,形成一个质量活动和质量控制系统,使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控制,这就是质量职能的分配过程。企业的质量职能分配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附图
)
具体的分配过程和方法:
1.规定各要素的质量活动
根据选择的体系要素。分析每个体系要要用程度来规定相应的质量活动。在规定各要素的质量活动时,必须以GB/T19004——ISO9004标准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突出对质量控制的职能,决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能扩大非质量管理活动。
2.编制质量职能分配表
质量职能分配表比较直观、系统地反映质量职能分配情况和相互关系。可以采用二次或三次分配的形式,以反映各部门对质量活动承担和执行的程度。质量职能分配表可按以下形式:
质量职能分配表
(附图
)
3.制定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是质量职能最终分配的落脚点。部门质量责任制和岗位质量责任制,均以质量职能分配表为依据。可以单列制定,也可以结合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制定,以工作标准的形式体现,实行质量职责、专业业务职责及质量标准三位一体。
六、质量手册的编制
根据ISO/DIS8402,1991国际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把质量手册定义为:“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由定义可知质量手册是一个组织质量体系的要求和内容。所以在编制质量手册之前,必须完成以下工作步骤,即选择质量环、确定体系结构、选择体系要素、规定适度的质量活动、合理地分配质量职能、科学地制定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制。
1.按质量手册的用途编制
根据一个组织自身经营生产需要和使用范围的不同,质量手册一般可分为运行用和保证用两类。
运行用质量手册是指一个组织内部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文件,包括对本组织所有适用要素编写的程序,还应包括系列标准中没有涉及的但对质量活动进行恰当控制所必需的一些程序。
证明用质量手册是为组织外部介绍质量体系的专用质量手册,用于为合同的需方提供一定质量体系标准,使合同需方所选定标准的各项要求得到集中而满意的保证。
质量手册按其阐述的质量体系层次,可分为总质量手册、部门质量手册和职能手册三种。按其适用的产品分,有各类产品的质量手册。企业可以就同类产品编制通用的质量保证手册。当某产品需要有补充要求时,可编制质量计划作为手册的补充。
2.质量手册的内容
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的描述。主要内容如下:(1)范围和应用领域;(2)目录;(3)介绍本组织及用册本身的前言;(4)本组织的质量方针;(5)组织结构;(6)质量体系要素和必要的活动;(7)定义(如需要);(8)质量手册的使用指南(如需要)。
七、建立质量体系运行和审核系统
保持质量体系正常运行和持续适用有效,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质量体系发挥实际功效、实现质量目标的主要阶段。
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实施质量目标、保持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靠体系的组织结构实质质量监督、执行质量考核、开展信息反馈、进行审核和复审实现的。
企业应把组织协高、质量监督、质量考核、信息管理、质量审核和复审的各项活动分配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岗位,建立工作程序,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建立、健全和实施质量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认真搞好。但也要看到,任何一个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旧的问题解决了,薄弱环节加强了,新的问题在高层次上又会暴露出来,需要去探索、去认识、去解决。企业要不断寻找薄弱环节,使质量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得到高效成功的运行。
(作者单位:大庆市经济委员会)
〔责任编辑: 赵兵〕 *
大庆社会科学31-33F31工业企业管理李惠民/陈济大/洪艳19961996 作者:大庆社会科学31-33F31工业企业管理李惠民/陈济大/洪艳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