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形势及扩大市场消费的政策建议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的基本情况
  今年1至8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8580.2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7.3%,是1991年以来最低的增长速度。 但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速度并不算低,为9.9%。目前市场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1、商品供大于求,呈现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据对601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统计,今年上半年供求平衡的商品有466种,占74.2%; 供过于求的商品有155种,占25.8%;供不应求商品已经消失。
  2、市场销售增幅呈逐步回升态势。1—8月, 名义销售增速分别为10.7%、3.6%、6.4%、6.6%、6.9%、6.8%、8.1%、9.3%, 实际销售增幅分别为12.4%、5.6%、7.7%、8.9%、9.9%、10.1%、11.7%和13%,呈现出在平淡中缓慢回升的态势。
  3、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平淡中尤为突出。 从不同地区销售增长情况来看,1—7月,县和县以下的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015.6和424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和7.2%,分别低于城市2.2 和0.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增长8.5%,中部地区增长7.7%, 西部地区仅增长6.2%。
  4、名优商品增幅较高,名牌效应十分明显。今年1—4 月全国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量与上年同期相比,64厘米以上彩电比上年同期增长74.6%,家用电脑增长56.9%,VCD影碟机增长3倍,空调器增长97.1%,微波炉增长71.6%,录像机、游戏机、录音机因受到换代商品冲击,销售大幅度下降。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国内名牌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各类商品中,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名的国内名牌占全部品牌的60%以上。
  5、物价总水平继续回落。1—8月累计, 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在商品零售价格统计的14大类商品中,食品、饮料烟酒、纺织品、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璜材料和机电产品价格水平均为稳定和下降。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也是下降趋势。
  从今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来看,销售是偏淡的,速度是偏低的, 与1979—1997年的平均速度相比,其名义增长速度低10多个百分点,其实际增长速度低1个多百分点。在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外贸出口, 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的情况下,要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回升,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二、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从这几年我国经济的运行轨迹可以看出,1993年为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国家及时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此后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到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但是,1997年我国经济并未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出现新一轮的增长,而是增长速度不断回落,物价水平不断走低,社会商品物价指数甚至在1998年出现了绝对下降。与此同时,下岗失业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这是我国经济出现整体收缩的强烈信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乏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城镇居民对衣食用消费品的需求趋于饱和,正在为购买住房努力储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 从1978 年到1997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在此期间,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16 元增加到1997年的5160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2090元。 从这两组数字可以看出,虽然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都很快,但如考虑到城镇居民的隐性收入因素,实际上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镇居民,1997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40.5%。这就决定了农民不会有太多储蓄,缺乏消费后劲。另外,受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城乡居民的主要消费方向也大不相同。城镇居民虽然住房紧张,但由于国家政策不允许自己盖房或者购房,只能等待单位分房。所以他们增加的收入主要用来购买工业消费品,从购置“三大件”开始,经过不断的升级换代,该有的东西差不多都有了,对于一般工业消费品的需求已进入饱和状态。目前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正处于转换时期,食品和日用工业品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非商品性消费支出和购置万元级以上大件电器商品的支出迅速增加。据全国消费者意向调查分析,199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支出增加前五位的是,教育增长42%,医疗保健增长39%,食品增长37%,水电和住房增长36%。在调查中,有83%的城镇居民家庭选择动用储蓄存款购房,它不但反映了我国居民传统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同时也说明住房消费与一般消费不同,住房消费所需资金量大,其数额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
    2、农民急需工业消费品,但因收入增长缓慢,支付能力明显不足。
  由于农民没有单位分配住房,都要靠自己解决,所以近20年来农民把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钱,主要用于住房建设,一是扩大住房面积,二是土房改建砖瓦房。80年代居住消费占农村居民总消费的比重在20%以上,直到90年代初,农村第一轮建房热基本结束。到1997年底,我国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5平米,除贫困边远地区外,基本都住上了砖瓦房,建房占农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降到14.4%。去过农村的同志都清楚,农民的房子虽然盖起来了,但屋子里没有什么东西,与城镇居民80年代初的情况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收入不断增长,他们一定会把减少住房开支省下的钱,用于购买工业消费品,进一步建设和装备自己的家庭。据测算,目前农村居民对工业品消费量的纯收入弹性为 1.314,也就是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长1%,则对工业品的消费量增长1.314%。这就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对工业品的消费相对其纯收入来说,正处在加速增长阶段。1996年我国农民家庭的彩电普及率由过去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增加到提高6个百分点,就是一个例证。
  但是,由于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和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导致农民无钱消费,城里人不敢消费。据统计局材料反映,农民每消费1000亿元, 将对农业部门产生427亿元直接需求,对工业部门产生395亿元直接需求。1980—1995年, 我国农民消费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22.6%的需求,而1996年和1997年下滑到15.9%和15.5%,表明近几年农村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这一切都说明,我国经济正处于全民积累迅速增加,而消费增长趋于缓慢的关口,只有挖掘和培养新的消费源泉,促使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进入良性循环,国民经济总水平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据全国消费者意向调查分析,在未来的一年中,全国将有20%到30%的农民家庭,可能购置电视机、电冰箱、音响和安装电话。随着农民收入增加而崛起的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将支持和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10—15年。因此,我国目前所形成的买方市场是在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层次不高情况下的过剩,是典型的低收入型的相对过剩,只要农民赚钱容易一些,这种过剩就会立即被打破。在城镇居民积极储蓄,准备购置住房和汽车的阶段,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用鼓励农民消费来弥补由于城镇居民对工业消费品需求不旺而造成的断档,是提高企业开工率,扩大城镇就业,增加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
    3、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加快各项改革进程,引起消费者支出预期变化,造成即期消费下降。
  对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进行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既定方针,已经酝酿多年,前几年在中小城市推广和实行,并未引起大的反响,大城市的居民也盘算着把自己的一部分积蓄和收入用于这几项改革支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那么,为什么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人们对多项改革措施议论纷纷,并表示难以承受呢?这主要是人们在收入增长趋缓,而且不稳定的情况下,对各项增加支出的改革抱有恐惧心理,害怕一旦支付不起,使生活陷入困境。今年上半年尽管国家下调存款利率,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仍比去年同期增长16.8%,大大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消费者形成长期收入和支出预期时,无法掌握充分完全的正确信息,消费者的反应往往是过度的。当收入上升时,消费一般以超过收入增长的幅度上升,而当收入下降时,消费又会以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下降,造成消费的剧烈变动。面对大量的下岗待业,人们普遍有一种不完全感,担心失业的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为了应付不测之需,人们从紧消费,只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推迟发展消费,停止享乐消费。据调查,在今年上半年物价下降的情况下,只有30.6%的居民增加了支出,而有46.5%的居民没有增加支出。在这些没有增加支出的居民中,26.2%是因为收入太低,21.3%是对自己和家庭的前景预期暗淡,17.9%的居民是为了应付医疗、住房、教育改革而延迟消费,11.2%的居民等待进一步降价。普遍存在的这种心理和行为,就足以使我国的消费市场陷入疲软之中。因此,当务之急不是放缓改革步伐,而是要坚持改革不动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城镇住宅消费热点的形成,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力度,缓解居民收入不断下降的趋势,恢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三、扩大市场消费的对策建议
  从我国GDP构成来看,最终消费率目前约为60%左右。这就是说,最终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使GDP增加0.6个百分点。 而从最终消费的构成来看,居民消费占81%,政府消费占19%;在居民消费中,农业居民和非农业居民消费各占50%。从今年和今后几年情况来看,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适当扩大政府的消费,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消费,逐步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4—4.5个百分点。
  从近期来看,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增长8%的目标要求, 从扩大消费方面来看,应采取以下措施:
  1、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增加居民即期消费。从目前情况来看,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适当调整各项改革力度,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增加居民即期消费。
  (1)加快研究各项改革对市场消费的影响, 同时适当调整各项改革力度,正确把握各项改革出台时机,合理引导社会公众心态变化。
  (2)加强对报纸、电视等新闻舆论工具宣传的引导, 从积极的角度宣传引导消费。
  (3)实行鼓励适度消费的政策。建立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消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合理调整利率水平;加强股票、债券发行的宏观调控,使之保持合理增长水平。
  (4)实行鼓励适度消费的税收、价格政策。 一是将居民收入所得税下调5%;二是适当降低汽车等商品和电讯等部分服务的价格水平。
  2、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有效需求。
  (1)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扩大就业领域,吸纳城镇失业、下岗人员,稳定和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二是将公务员的工资提高10%。初步测算约增加财政支出70—75亿元。三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0%。四是适当提高失业、下岗人员和贫困家庭生活补助水平。
  (2)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粮棉等农产品价格,疏通流通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要采取多种经济手段,坚决制止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滑趋势,并使之逐步回升到合理水平。同时,要努力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农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资金支持力度。建议国家每年增加5—10亿元贴息贷款, 用于扶持农村各类流通组织发展的需要。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一是加快培育农产品新品种、新产品;二是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保鲜、储存技术研究;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4)增加扶贫资金,扩大“以工贷赈”规模, 提高贫困人口的支付能力。目前,全国扶贫资金包括财政拨款和贷款每年约180亿元, 其中“以工代赈”资金约50亿元。建议从今年开始,将全国扶贫资金扩大到每年350亿元,将“以工贷赈”规模提高到100亿元。
  (5)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行为。
  3、放松对集团购买的控制,适当扩大政府消费。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适当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增加有效需求。政府采购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要通过适当扩大政府采购数量,增加市场有效需求。一方面,可以考虑收购一批国有企业的钢铁、建材、机械设备等库存积压产品,用于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教育建设等;另一方面,要通过购买一批国产电脑、电信等高科技办公用品,在增加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加速政府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尤其是要放松对公检法、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和城建、城管等公用事业部门的控购,以便更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4、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建立住房抵押信贷制度, 增加即期消费。
  消费信贷是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是利用信贷手段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我国消费信贷刚刚起步,金融机构对个人发放的消费信贷,还只限于住房抵押贷款和有限制的信用卡透支。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个人购买住房将成为大趋势。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正常消费,必须建立起住房抵押信贷制度。同时,要支持商业银行选择若干种农业生产资料(如农用拖拉机、农用汽车、联合收割机等)和耐用消费商品,进行消费信贷试点,逐步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品种和形式。
  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加快农村生活城市化进程。
  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城市消费无热点的形势相比,农村消费具有很大的潜力:一是住房建设与装修;二是运输工具和农机具;三是家用电器和厨房设施;四是通讯工具和电脑。目前农村消费环境与城镇的主要差距表现在水电供应、电视接转设备以及道路交通通讯等方面,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地制约了农民消费。为此,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彻底改变广大农村缺水少电的状况,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把农民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同时,加快我国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进程。
  6、加大“反走私”和“反倾销”工作力度, 保证国内市场正常运行。
  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对于扩大国内商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要在全国范围内雷厉风行地深入开展反走私斗争,重点打击成品油、钢材、化工原料等商品的走私。同时,要有效利用反倾销手段保护国内产业,针对目前反倾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各驻外商参处进一步配合、支持国内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取证,并用外贸发展基金对企业反倾销调查、诉讼提供适当的政府支持。
  从长远来看,扩大市场消费,保持消费市场平稳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还要采取下列措施:
  1、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水平是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700美元,但城市化水平只有29%,比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低32个百分点,仅相当于人均GDP380美元左右国家的水平。 我国城市人口消费水平是农村人口消费水平的3倍以上。从长远来看,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限制,逐步增加城市人口,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不仅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扩大就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加市场消费的重要途径。
  2、加快农村产业化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出现“卖难”和农民收入减少,其根本原因是“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加快农村产业化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无论公、私企业都必须强制性加入,为所有企业失业、下岗人员构筑社会安全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阻碍居民消费的各种后顾之忧。
  4、规范国内市场秩序,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规范国内市场竞争秩序,鼓励企业进行品种、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坚决制止各种低价倾销和恶性价格竞争行为。深入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商品,为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创造条件。
  5、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消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和居民对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从国外情况来看,服务业产值约占GDP的10—15%,服务支出约占居民消费的20 —30%。从我国情况来看,服务业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生活服务和社会服务两大方面。从生活服务来看,主要是旅游业、电影和文娱服务、个人服务、各种修理服务;社会服务主要是各种企业服务(如广告、各种中介服务等)、医疗保健服务、法律服务、教育服务、慈善事业和宗教服务等。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6、建立比较完整的市场消费统计制度,加强市场运行监测预测。目前我国市场消费统计制度还很不完善,反映市场消费总体运行的指标还很不完整,反映市场消费运行的结构性指标不仅数量少,而且过于粗化。这种情况为市场消费分析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随着我国统计制度的改革,应加快建立比较完整的市场消费统计制度。同时,应加强市场运行的监测预测工作,及时反映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执笔:尹淑琴 张旭宏)
经济改革与发展京41~45F51商业经济、物资经济19981998国家计委经贸流通司《扩大市场消费》课题组 作者:经济改革与发展京41~45F51商业经济、物资经济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30:48

[新一篇] 略論市場經濟中政府經濟行為立法的必然性

[舊一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四大平衡”理論的再認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