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技术美学观:怎样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图法分类号 B832.1
  人类历史总是以有生命的人的存在作为前提的,而人的生命存在,又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条件。现在科学研究和实验表明,到现在为止,有生命存在的星球除了地球这个天体以外还没有新的发现。因此,人类与人类唯一能够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关系,就犹如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跟他们居住的太空船的关系一样。这样一来,怎样善待我们人类居住的太空船,就成了一切不愿意超脱人类的实践行为去研究美,不愿意放弃对人类实践的完善完美性的探究的“实践美学”工作者不能不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看来,超现实的美学空谈是没什么意义的;把人自身的自由和谐看作美学追求的唯一目的,其意义也有限;而如果上述追求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其意义则可能走向美学的反面。因此,我们想在早些年倡名“生态技术美”,(注:参见拙文《炸毁月球能带来永恒的春天吗?——生态技术美概念的提出》,《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努力构建“生态技术美学”(注:参见拙文《生态技术美学的对象和任务》,《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3年第4期。)的基础上,再谈一谈如何从生态技术美的角度来看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
      一、正视严峻的现实
  今天,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是否凡科技发展都必定给人类带来繁荣、幸福和欢乐呢?是否凡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科学技术就一定美呢?而当人们一旦忘记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协调和人自身肉体与精神的平衡关系来看待科技对人类的魅力,忘记科技实践活动应该具备自然—社会生态美学意义时,科技革命就有可能被一种孤立、静止、凝固、短视、狭隘的功利目的所扭曲,我们居住的太空船就会成为一个最堪忧虑的对象。这就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然而,有人却说这是在搞现代“杞人忧天”。但是,我们却要进一步追问和反思:
  “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吗?
  如果说从大约400万年前的蝴蝶人到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在这数百万年的人类史前期里,原始人类还未能摆脱臣服于自然的状态,那么,自从人类开始懂得制造第一块用来投掷砍砸野兽的石器和懂得钻木取火以后,人类君临自然、主宰和征服自然的意识就越来越强烈了。从我们现在占有的资料来看,在古代,人类尽管也思考过人与自然平衡的问题,但由于童年的幼稚,却极少忧虑到自身所居住的地球会有什么不测之灾,在这方面,我国《列子·天瑞》对于“杞人忧天”的记载,也许是个特例。所谓“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记述虽简略之极,然而就这17个字也足以把杞人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的命运忧虑到极点的早期环境意识活画出来了。遗憾的是许多古人却把这种早期环境意识误解或曲解为一种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连李白这位喜欢思索各种自然天象的大诗人也在《梁父吟》中大加讥讽,说这种环境意识是“杞国无事忧天倾”。总之,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大都觉得对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的命运是用不着忧虑的,一旦有人有所忧虑,就要被讥为“杞忧”,被看成是“庸人自扰”,甚至看成是得了神经病。到了近代,有科学家提出,地球总有一天要毁灭。对此,人们又半信半疑。到了现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上来推论地球的命运,指出:当太阳向外辐射的能源耗尽,太阳最终膨胀成一颗大到足以把地球的轨道包括在内的高温巨星时,地球也就毁灭掉了。人们又认为,即使如此,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后,至少要在几十亿年以后才会发生的事。于是,又依然对地球滥施“主宰者”的权威。……
  诚然,从简单的数字比较来看,地球已经形成和发展了六十多亿年,而人类生命存在的历史,即使包括史前期在内也只不过数百万年,人类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耗费地球的东西比起地球在几十亿年里生成和发展的东西来似乎算不了什么。但是,以征服自然为出发点、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人类传统的生产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事实上却已给人类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其中最明显的是地球上的各种物质因素,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享受、发展的物质因素,正在日益减损;资源利用率低和利用方式欠确当,又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物对资源的损害;资源开发活动迅速扩大、无限膨胀,生活能源超限,不但造成了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而且冲击了自然生态环境,臭氧层被破坏,气候变暖,森林、草原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淡水源和海洋污染一天比一天厉害,不少生物种群濒临灭绝的境况。
  据研究,现代发达国家庞大的工业体系及各种漂亮的大小汽车、摩托车所排放的粉尘和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和氟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以及这些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光化学烟雾,在大气中和水结合而形成的酸雨、酸雾、酸雪;现代化工生产制造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和有毒无机化合物;现代科技活动中排放的耗氧污染物质、油类物质、病源微生物,等等,已经对空气、水源等产生严重的污染。而空气的污染,不仅会导致人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患,使人的生理机能产生障碍,而且会促使癌细胞扩散得更快。实验表明,患皮肤癌的老鼠,在含有二氧化氮的空气中只能生存六个月,原因在于空气污染会减少动物体内抵抗癌细胞生长的免疫细胞;而吸入二氧化氮后,动物肺部小血管又受到损伤,使癌细胞循环有可乘之机,并为其提供生长环境。水源污染,则会导致动植物受害,从而形成食物链恶性循环。至于空气污染会造成金属制品、油漆制品、皮革制品、橡胶制品、纺织品以及建筑、雕塑等等的损害,就更是人所共知的了。
  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中排放出来的大量二氧化碳除了会污染空气外,还会导致“温室效应”。这不仅会使地球气温上升,使生物的病虫害易于蔓延,而且,由于浓烟升高到同温层后,可以在那里存留若干年,使大气层的臭氧层产生不平衡,从而又使紫外线对地面的幅射增大,给人类及其他生物带来危害;而地球温度上升,又会引起大气环流向地球两极推移,改变全球的降雨格局,甚至会使地球两极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
  现代飞机排放的废气氧化氮也不可小看。它虽然只占地面上汽车、家庭、工厂排放的氧化氮的3%,但由于它在阳光作用下产生的臭氧是一种能够滞留地面的具有辐射热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却相当于地面氧化氮的30倍,因此它也可以加剧全球变暖。
  现代人类广泛地把氟利昂(如CFCl[,3],CF[,2]Cl[,2])用于各种雾化剂、除臭剂和致冷剂所造成的氟利昂逸散,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在强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自由氯原子Cl,并不断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分解、减少,导致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从而增大皮肤癌对人类的威胁,以及紫外线对农作物及野生生物和海洋生物的危害。某些科学实验如核爆炸、火箭发射等释放的含氮氧化物,也能使臭氧分解,导致某些作物如大豆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造成减产,并使其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降低。
  ……
  大量事实证明,虽然地球在若干亿年内还不致于毁灭,“天”还不致于塌下来,但人类的生存、享受与发展所依赖的环境日益严重恶化又的确值得忧虑。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揣度古代杞人的“忧天”心理,它那种朦胧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美意识不是十分难能可贵吗?
  严峻的现实告诫我们: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繁荣、幸福和欢乐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在科技革命中,我们只有放弃孤立、静止、凝固、短视、狭隘的功利观,树立生态技术美学观,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协调和人自身的平衡上来看待科技对人类的美学意义,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我们才无愧于古代那些“忧天”的杞人。
  现在,该是用生态技术美学观正视严峻的生态环境,严肃对待科技美创造的时候了!我们再也不能象美国当代小小说《新鲜空气会要你的命》中的主人公“我”那样“迂腐”了!(注:小小说《新鲜空气会要你的命》,美国当代作家阿特·布奇沃德着。该小说描写“我”到了无污染的弗来洛,不再打喷嚏、流眼泪,因而无法忍受那里的新鲜空气,只好花5元钱买通一名卡车司机,让他把头凑近排气管吸半个小时废气,而当他到了洛杉机重新吸到充满烟雾的空气,眼里充满了泪水,并开始重打喷嚏时,他才又重新觉得自己变成了人。讽刺了现代人迂腐的环境意识。)
      史蒂文森和布尔丁如是说
  如果说,我国古代“杞人忧天”所表现出来的生态环境美意识还比较幼稚朦胧,那么,史蒂文森和布尔丁的说法,对于如何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就具有明显的忠告目的和导向作用了。
  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说:“我们都是一艘脆弱的太空船上的乘客,作着同一的旅程。我们依赖它有限的水分及土壤生存,与它存亡与共。因此,要避免灭亡,唯有小心照料我们居住的太空船,努力工作。”(注:转引自达林夫妇合着的《生态学浅说》第22页,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他从人类生死存亡的高度提出的人类应当保护自身居住的太空船这一命题,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从人类生存的依赖条件来看,我们研究生态技术美,立足点当然应该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换言之,科学技术的生态美学意义如何,从生命依存关系上说,主要就是看科学技术是否有利于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因为人类的生存、享受与发展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只不过是地球上的庞大生命循环系统中的一环。这个庞大的生命循环系统,是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在太阳热能作用下产生的能量与元素的传递所形成的由无机的生命要素向有机生命转化再回到无机界的不断循环过程。在这个流动的系统中,既有动植物界之间的关系,又有着它们与整个环境的关系。我们人类作为这个循环系统中的主要分子,当然有着巨大的能动性,因为人类创造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行为改变着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但是,人类毕竟又不是超自然生命循环系统的,人类的能动性再大,还得依赖动植物界,还得依赖环境而生存,人类的衣食住行所使用、消耗的能量与元素无一不是来自地球上的庞大生命循环系统。因此,科学技术的生态美学意义,或者说生态技术美,就不仅仅显示于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之中,而且也显示于科学技术使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过程之中。所以,史蒂文森所提出的如何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的问题,就不仅包含有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问题,而且也包含有如何运用科学技术使人类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发展自然的问题。再说,生态技术美作为人类自由自觉创造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产物,既跟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物质享受需要有关,又跟人类的精神享受需要有关,是许多人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例如不同的物质的与精神的需求关系,生产、供销中的合作关系等)同物质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技术美这种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特殊存在方式,同样表现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描述的事物的“双重关系”,即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这样一来,史蒂文森所提出的如何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的?题,也就还暗含有他未及想到的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协调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的身心关系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这个地球也还是难以太平。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利用高科技窃取情报,制造战争,杀人越货,进行种种一般人意想不到的高科技犯罪活动,就是证明。
  看来,纯自然生命循环系统方法,并不是解决我们所居住的太空船的自然—社会生态问题的彻底唯物辩证的办法。可能就是出于这种考虑,美国的着名经济学家布尔丁发表了《地球——一艘未来太空船的经济学》这篇论文,提出:要以太空人式的经济体系来代替现存的牧童式经济体系。这种太空式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就是商品具有极强的耐用性,整个经济体系具有极为良好的循环性能。“这种循环性将保证废旧商品不会成为环境的污染物,而是转化为再生产的原料”,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注:参见尚玉昌《生态学及人类未来》第277~279页。)可以说,布尔丁这篇论文是从经济体制的改造和创新的理论角度对史蒂文森的忧虑和愿望的一个回答,这个回答,态度是严肃的,愿望是良好的,构想也有其合理性。但是,话说回来,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问题,不单有个自然生态平衡问题,而且有个社会生态平衡问题。就布尔丁的理论核心而言,要使商品的耐用性和整个经济体系的循环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从而使人类和人类所居住的太空船这一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得到根本解决,还得依靠社会关系的调整包括社会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的调整,依靠人类自由自觉性的提高,使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其平衡自然—社会生态的美学力量。
      二、放眼未来,立足实践
  任何美好的未来都是建立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基础上的。当我们翘望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高度和谐的未来生态学社会的时候,我们的双足实际上还是站在现在这个地球上。因此,如何发挥现代科技平衡自然—社会生态的美学力量,其现实焦点就必然还是怎样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地球的问题。瞄准这个焦点,生态技术美的创造和运用才有实际的意义。
  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来一个自然—社会生态学知识普及运动;二是要清醒认识科技活动的美丑二重性;三是要把解放自然与解放人类结合起来。
      来一个自然—社会生态学知识普及运动
  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从自然的角度看待生态学,并且以为学习生态学知识只是从事有关生态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的事。其实,生态学并不仅仅关系于自然系统,也关系于社会系统。无数事实表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几乎没有谁不接触或使用密切关系着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平衡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产品;人们要接触或享受生态技术美,就必须懂得自然—社会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更何况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人类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地球,离不开地球上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的社会生态关系。因此,来一个自然—社会生态学知识普及运动,就不仅仅是为了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而且从根本上说更是为了树立自然—社会生态意识,使自然—社会生态系统更加趋向和谐平衡,使人类更好地生存、享受和发展。
  自然—社会生态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使人们既懂得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热能循环系统,又懂得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人自身的身心之间的物质精神循环系统,还要懂得这两大系统是互相交合、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
  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我们要抓住它在太阳能作用下热能不断变换、传递、循环的本质。要认识到,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变化(增减、强弱等)都会影响其他环节的热能的获得,影响其他生命的动态平衡。例如,太阳光源由于云层或其他物体的吸收、反射作用,它供应给地球的热能就会损失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加上科技活动所引起的大气层变化,太阳光源被吸收、反射的数量就会更多。这样,从太阳来的热能对水分的蒸发、水的循环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又会影响到地球上各种需要食用植物、需要依赖植物呼吸作用而生存的生物的数量及生命状态;而在各种各样的生物中,捕食类的增加,又会克制被捕食类的数量及生命状态,被捕食类减少又会反过来使捕食类的数量及生命状态受到克制。(注:参见达林夫妇《生态学浅说》第五章和第六章。)
  对于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解,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说的指导意义至今还没有别的什么学说可以代替。这一系统的平衡,我们认为关键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处理,使人与人之间、人自身的身心之间的物质精神需要产生良性循环。
  对于上述两大系统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我们既要看到社会性的人的能动性,看到社会关系性质对自然生态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又要看到现代科技对自然—社会生态平衡的作用,当然也要看到自然生态的变化对社会生态的反作用。(注:参见拙文《炸毁月球能带来永恒的春天吗?——生态技术美概念的提出》,《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懂得了这些基本原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应该怎样进行科技活动才有利于自然—社会生态,才产生真正的生态技术美,心中就有数了。达林夫妇指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有一个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深刻的分析自然。它提供了量度生物界的食物热能生产和流动的基础。”而由于“生态系统,有发展某一程度的安定性倾向,于是就产生‘自我平衡’的说法。”(注:达林夫妇《生态学浅说》第22页。)我们认为,这一原理也可以推广运用到社会活动的分析。例如,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构成以及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科技活动,就都跟人们改造、利用自然以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要有关,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社会关系和科技活动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影响,对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影响,对社会生态系统中人与人、人自身的物质精神循环的影响,等等,从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上来判断它们的美丑意义。单就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运用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分析科技活动在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的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意义。例如,根据物理热学第二定律,能量从集中的形式转换成分散的形式时,总有一些能量散逸掉。而事实上,在太阳能转变为不同形式的化学能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营养级的生命活动都要耗散许多热能,能够固定下来的即构成新原生质的化学能只是一小部分,于是,就导致了由低级生产者到高级生产者的能量逐级递减状态,从而形成生态学上的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因此,从自然生态学意义上看,科学技术是否美,主要就是看它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能否既使上述生态学金字塔趋于动态稳定,又使能量转换率提高,从而使居于这个金字塔尖上的人类获得最大的效益和精神情感上的愉悦满足。而由于生态学金字塔的动态稳定维系于各种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因此,科学技术的自然生态美,实际上是在维持、改革、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岛屿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净化水、土和大气以及植物的污染,合理保护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控制有害昆虫和啮齿动物,控制人口增长以及合理开发工农业等等方面显示出来的。
  由此可见,来一个自然—社会生态学知识普及运动,对于爱护我们所居住的太空船——地球,对于生态技术美的创造和运用,是十分有意义的。
      清醒认识科技活动的二重性
  一般地说,科学技术活动的美的本质在于科学技术活动对人的自由自觉创造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肯定,在于科学技术活动对人的实用目的和情感体验需要的满足。(注:参见拙文《生态技术美的本质》,《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但是,科学技术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又跟其他社会现象和某些自然现象有着复杂的联系,它跟它们一起都是构成“人的活动本身的前提、结果和方面”。(注:尼科洛夫《人的活动结构》第9页。)因此,科学技术活动对人的局柿α康娜分ず涂隙ǎ突岜硐殖龈丛拥牧底纯觯硐治蒲Ъ际趸疃纳缁峋眯б妗⒕裥б婧妥匀坏幕蛏缁岬纳б妗H绻颐且跃仓埂⑵妗⑾涟⒎羟场⒍淌拥难酃饫纯创蒲Ъ际趸疃龃涌蒲Ъ际趸疃肽承┤说慕诘哪康男枰涞目隙ㄐ粤道纯创蒲Ъ际醯拿姥б庖澹灾碌笨蒲Ъ际趸疃梢月隳承┤说南质道婧途裥枰谑导噬匣虼映ぴ犊慈丛谄苹底抛匀簧低郴蛏缁嵘低车钠胶猓贾氯擞胱匀坏墓叵怠⑷擞肴说墓叵狄约叭俗陨淼纳硇墓叵挡缓托呈保馐钡目萍蓟疃突岽釉吹目萍济雷萍汲蟆@纾韵执呖萍疾稡超仪,如果我们只看到它可以为查病、查环、查孕、查胎儿性别等提供可靠的资料且无损伤痛苦这种技术美学意义,而忽略其胎儿性别鉴别功能可能会给人类两性平衡构成潜在的威胁,操作B超仪的活动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技术丑。可见,为了维护自然—社会生态平衡,爱护我们居住的太空船——地球,我们必须对科技活动的美丑二重性有清醒的认识。
  当然,提倡对科技活动美丑二重性的清醒认识,并不意味着要我们在科技活动中畏难怕险,在科技活动中做小脚女人,而是要实行科技活动管理的科学化,使科学技术的使用合理化。这除了要成立和健全各级各类科技研究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科技研究的攻关方向、项目,实行内部直接协作竞争与横向间接协作竞争相结合等等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站在自然—社会生态平衡的高度,把微观的、纯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与宏观的、社会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结合起来,坚决贯彻择利避害和化害为利的原则,充分发挥现代人类作为现代社会的实践主体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使之趋向于新的和谐平衡的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应当看到,现代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环,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消费者,而是积极能动的生产消费者;现代人类只要具有强烈的自然—社会生态意识,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现代科技来进行自由的生产和创造,并使消费趋向于自由的平衡,自觉地运用现代科技择利避害,化害为利,从而使科技活动显现出一种利于自然—社会生态平衡的生态技术美。例如,从宏观上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种植品种的选择、培育,种植密度的调控,以及土地的耕翻、轮种、灌溉、施肥、除草、灭虫、治病等,就既可以使农业生态系统出现一种动态平衡美,又可以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调整人际关系和人自身的身心关系,使社会生态系统产生一种动态平衡美。从微观上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适当扩大昼夜温差,就可以使水稻植株健壮、籽粒充实、提高产量和米质,可以使白菜、萝卜体株增大;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析光、滤光,充分利用红光来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形成,促进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对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充分利用蓝光来促进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对蛋白质和有机酸的合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调节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昼夜长短比例,就可以更好地促使这些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如在甘蔗收获前用光来中断黑夜,阻滞甘蔗的开花期——甘蔗要经过一定的黑夜才开花——那么,它就可以在长光照下只进行营养生长,它的茎杆就可以长得特别粗壮。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清醒认识科技活动的美丑二重性,还可以促使人们去创造更多的高新科技手段和产品,用新的科技美来克制某些科技活动裂变出来的丑,从而使现代科技活动提升到更加自由自觉的水平上去,这对于改善我们居住的太空船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当现代人充分认识到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排放出来的废气中,硫化物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后,就必然会研究如何改进工程控制和工艺流程,改进燃烧设备和技术,采用新的脱硫技术手段来使硫化气体净化;研究如何使硫在自然循环中发挥其连接蛋白质分子内的多肽链,防止蛋白质任意卷曲,使之维持立体结构的作用,从而大大有利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命活动;研制生产各种清除空气污染的设备,如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消烟茶炉、汽车尾气净化器等等。当现代人类懂得农药化肥既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同时又会污染生态环境、毒害人类健康时,便会研究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如何发展害虫的捕猎类、寄生类和疾病,如何阻止害虫幼虫生长,多研制类似通用多元固氮菌这样的固氮能力强的肥料,做到一季施用多季有效,肥效时间长,施用方便,价廉无毒,能分解磷、钾,加速各种元素的转化利用,培肥改良土壤,还可以杀虫,增产。将来如果搞清了生物吸引异性的化学成份,就更可以有效地控制虫类生殖,减少有害农药、化肥的使用了。
  可以相信,只要人们能够清醒认识到科技活动的美丑二重性,现代科技活动就可以变得更加自由自觉,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就会更加趋向于和谐平衡,我们居住的太空船就会变得更美好。
      把解放自然与解放人类结合起来
  怎样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乍看起来好象只是一个解放自然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既要解放自然更要解放人类的问题。
  因为从自然—社会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尽管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成、发展和平衡都有着自身的规律,尽管自然生态系统的存在是社会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但是,人类毕竟是这两大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的一环,是这两大生态系统产生交合和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因此,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怎样,人类的生活方式怎样,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内部调节和相互之间的双向调节及其产生的动态平衡,也就会怎样。所以,怎样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就不单纯是一个解放自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解放人类的问题。
  可是,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一般却只偏重人类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自然界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往往只是一个被征服和索取的对象。正是由于人类对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须臾也不可或缺的自然界所采取的活动方式是征服而不是解放,这样一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就在实际上导致了对人类自身的危害。这就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增加了在对待人类居住的太空船这一问题上既要解放自然更要解放人类,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迫切性。看来,彻底转变传统的科技观念,把解放自然和解放人类结合起来,从自然—社会生态平衡的高度要求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规范和引导科技活动,努力创造生态技术美,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在科技活动中,要实现解放自然与解放人类的结合,首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和不良的生活方式。这就要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生产关系,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人的素质,协调人与人的利益、局部与全局的利益、短期与长期的利益之间的关系,改变社会生态失衡状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知道,人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集合体,所有的人都是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复杂社会关系的人。就科技活动而言,人们的社会关系不仅表现为利用科技手段、产品来进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物质精神联系,而且表现为利用他人创造的成果作为自己的活动的工具和手段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间接物质精神联系,这样,各种社会关系就会如同一个复杂的网络,制约着人的社会实践方式和能力,制约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能力,制约着人的思想认识方式和水平,进而又制约着人对自然、人对人、人自身身心的关系。而事实已经证明,只要有阶级对立的存在,只要有狭隘功利集团或个人的存在,任意掠夺自然、滥用自然资源以至剥夺他人的现象就不会绝迹。因此,如果不批判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从根本上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压迫与掠夺,建立起新型的自由和谐的生产关系、人际关系,那么,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界,善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使科技活动成为具有自然—社会生态美学意义的活动,是根本不可能的,更不要说解放整个自然界了。
  其次,要使包括科技在内的生产手段掌握在人民或有为广大人民群众以至整个人类服务思想的人的手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科技活动中的短视、狭隘的功利主义行为,利于自然的和社会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再次就是要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怎样才能向生态技术美生成,了解生态技术美的本质、特征、形态、构成、创造和影响。
  第四,就是要立足实践,积极探索和试验各种既有利于自然生态平衡又有利于社会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或研究方案。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边远的沙漠上正在进行的“生物圈二号”科学研究的八名动植物生态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工作态度就很值得赞扬。他们不是象传统的科学实验那样把自己关在舒适的现代化实验室里,而是完全置身于他们设置的“生物圈”之中去进行各种有关生态环境的研究,探讨如何解决地球上控制气候、雨量、食物链和污染等问题,并为人类将来移居月球或别的行星,建立完善的生命维持系统和理想的人类居住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料。要是科技活动家们都身体力行地去探索解放自然和解放人类的问题,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也许就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当然,解放自然和解放人类相结合,是一个非常浩大、长远而复杂的工程。它的完成不仅需要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联姻与合作,更需要全人类的自由自觉性的提高。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丝毫不能小看我们自己应该做的生态技术美学工作。
  让我们从解放自然和解放人类相结合的高度,去创造真正的生态技术美,小心照料和爱护我们人类居住的太空船吧!
广西师院学报:哲社版南宁43~50B7美学汪业国19991999如何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在如何运用科技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如何运用科技使人类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发展自然,如何运用科技协调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的身心关系的问题。要善待我们所居住的太空船,就不能采用纯自然生命循环系统方法,而必须做好三项工作:(1)来一个自然-社会生态学知识普及运动;(2)清醒认识科技活动的美丑二重性;(3)把解放自然与解放人类结合起来。自然—社会生态/科技活动美丑二重性/解放自然/解放人类 作者:广西师院学报:哲社版南宁43~50B7美学汪业国19991999如何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在如何运用科技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如何运用科技使人类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发展自然,如何运用科技协调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的身心关系的问题。要善待我们所居住的太空船,就不能采用纯自然生命循环系统方法,而必须做好三项工作:(1)来一个自然-社会生态学知识普及运动;(2)清醒认识科技活动的美丑二重性;(3)把解放自然与解放人类结合起来。自然—社会生态/科技活动美丑二重性/解放自然/解放人类

网载 2013-09-10 21:18:41

[新一篇] 一個生命力論者的哲學思考——湯顯祖論綱之一

[舊一篇] 一部高品位的莊學專著--阮忠《莊子創作論》評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