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天人合一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


【译解】惟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万物;能够赞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并立为三了。




天人合一


《中庸》说:知道了人性,就要尽性。真诚的人能把自己的善发挥到极处,用善的态度去关怀人,也会使别人把善性发挥到极致。能充分发挥别人的本性,就能关照万物,使万物得其所,尽其生。这样人类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使自己与天并列为三不朽的地位。这里讲明了中国人的最高信仰所在,即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叁”,即鼎足而三,成为天、地、人三位一体。


我们知道天地有一项工作,就是化育万物,人类也是万物之一。但中国人认为人不只是被化育,也能帮助天地化育,这一信仰也只有中国有。我们知道世界上几大宗教,如耶稣教、回教、佛教,他们之信仰,总认为有两个世界之存在,一个是人、物现实的世界,一个是灵魂、精神、天堂的世界,佛家讲轮回世界。而在中国人讲只有一个世界,但又不是全唯物的。中国人也相信有天,但又将“天地”连在一起,类似于现代科技中的“自然”,但这一自然也全不同于科学所谓之自然,天地这一“自然”,有物性,也有神性,唯物唯心是一体的。所以《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与万物都有性,此禀性来自于天,天就在人与万物中,人与万物率性而行便是道。这实际上就是“人神合一”“性道合一”,大家常常耳熟能详的“天人合一。”


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天地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的理想境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天道和人道的合一。


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这就是原天以启人,尽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与天道相吻合。《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按照汉郑玄和唐孔颖达的解释,中庸之道的天道与人道合一为两种类型:一是圣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贤人的天人合一。圣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贤人的天人合一是通过学习而达到的天人合一。应该说,还有凡人的天人合一。《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可以说,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圣人,学而知之的是贤人,困而知之的是凡人。不论是圣人、贤人,还是凡人,都能达到至诚、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惟困而不学者不能致天人合一之境界也。



天性和人性的合一。


天道与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将天性与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应该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只有使人性达到了那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创制天下的大纲,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才能达到中庸之道。



理性和情感的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还表现在理性与情感的合一。人们的喜怒哀乐是人的自然属性,是情感的表现,为了追求与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诚、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对情感加以约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鬼神与人的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还包括了鬼神与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质证于鬼神没有疑问,说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神。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神与物、神与人是交合在一起的,可知可见的是物和人,不可知不可见的是神和鬼。天是大神,河岳山川、土地、社稷,无不有神,且有等级,这些天地之间的神都是化育了人的,所以人感恩而崇祀。比神降一级的叫作鬼,也分等级,鬼之最高级者为神。我们的祖先、父母去世后,虽无功于社会,但于我们有功,我们应敬之与神同,别人称之为鬼,反之,对别人亦然。并非“人死如灯灭”,至少逝去的父母还存在子女心目中。许多人信仰“阴间”“阳间”之说,说人死之后到了“阴间”活人在“阳间”,但与之相应的说法是,阴阳两界如同白天与黑夜,还是同一个世界。所有人死后并不是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而是依然和我们活着的人在一个世界,那便是死者的精神。



外内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还包括外内合一。《中庸》第二十五章揭示了外内合一,外与内皆合于诚。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于诚。这种外内合一又可以视为品德意识与品德行为的合一,或者说成己与成物的合一,知与行的合一。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天人合一”几重涵义。我们之所以申说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世界只有一个直贯古今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之外别无第二个世界,中国最终的文化理想不在天堂地狱,也不在清静寂灭世界,还是在目前这个现实世界上实现“世界大同”“天下太平”。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作者简介

周奉真,1962年生于甘肃环县,曾做过教师、记者、编辑,现供职文化部门。主要着作有:《中国古代韵文名句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此身未忍负流光——默缘堂廿年吟草》(





以上内容来自古典书城,转载需要原作者许可。


易向 周奉真 2015-08-23 08:55:01

[新一篇] 張定遇道成仙 神仙故事

[舊一篇] 中醫如何煎中藥(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