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在花丛中我置下一壶美酒,自斟自酌身边没有一个好友。举起酒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恰成三人。
[出典] 李白 《月下独酌》
注: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2、注释:
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3、译文1: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译文2: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即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吟诗,在九天徘徊不进,影随我舞剑,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约定在天上相会。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4、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沈熙乾)
5、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一壶酒”已见冷清,“独酌”、“无相亲”重复渲染,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形成了一层转折。然而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酒佐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为不孤独,这是又一层转折。
中间四句,两层转折,尽管诗人主观上如此盛情,却痛苦地感到:月亮毕竟不会饮酒,自己的身影也不能举杯对酌,只能徒然伴随自己而已。“既”、“徒”二字,紧相呼应,显露出再次失望的心境。这是一层转折,由不孤独又变为孤独。接下去,诗人进一步自我解脱,遗憾虽然遗憾,但如此美好的良宵岂能虚度!
暂且与明月和身影为伴,在春暖花开之日及时行乐吧。
诗意稍稍扬起,然而,这种强颜为欢却掩不住心灵的悲哀和凄凉,联系开头“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正是饱尝了人生的苦味和现实的沉重打击后,才有意避开这黑暗昏浊的世界,来独自“行乐”,徘遣心灵的苦闷。
“我歌月徘徊”以下四句,写自己醉舞高歌的情景。诗人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仿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
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胧,月光看不见了;躺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影子写得极富人情味。
接着诗人将笔锋一转,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无情游”很值得玩味。月亮、影子都是没有知觉情感的事物,李白与之交游,故称“无情游”。“云汉”,是银河,这里指天国。诗人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远游行乐,并期待到神奇的天国相聚。诗人对物抒情、淋漓尽致地倾吐着自己的向往。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至此,诗意升华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境界。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6、《月下独酌》为五言古诗,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宋本题下注明“长安”二字,一般都认为写于长安时期,约天宝二、三载(743、744),那时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他好不容易到了皇帝身边,本想辅佐皇帝,在政治上做一番事业的。但玄宗只是让他侍宴陪酒,写些应酬歌颂文章,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不光如此,他还受到一些人的排挤和谗毁。因此,他感到孤独、苦闷,常常借酒浇愁。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月下一个人喝酒。“独”字非常突出,领起全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人在花丛中摆上一壶酒,自斟自饮。边赏花边饮酒,本是乐事,但从“独酌”中可见出诗人孤单落寞之态。“无相亲”,即没有可以亲近的人,说明诗人渴望有知己相伴。见月光照身,身影投地,他忽发奇想,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自己的影子相对,于是成为“三人”。冷清清的场面,似乎一下热闹起来了。 李白自称“酒中仙”,乐时以酒助兴,愁时以酒解忧。月亮同样是他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与酒一起,构成李白诗歌中最频繁光顾的常客。漫游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月光下,他和古人结为知己。明月在李白的诗中,常被作为至纯至美至真的象征。 骨子里是愁,却偏要言乐;明明孤独无知音,却硬要说得热闹。由此可见,诗人尽管寂寞失意,却仍不失潇洒飘逸之风。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但是明月不懂得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是默默地跟随在人的左右,诗人还是只能独酌。“不解饮”,是说月亮没有知觉,不解人意。“随我身”,是说影子终究是附庸于人的虚象,不可与之共语。又分别以“既”字、“徒”字来加重语气,传达出无可奈何之情。 前面刚刚幻想出两位朋友,把明月和影子人格化,现在又还其本来面貌,它们只是无知无感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罢了。于是,诗人从天真的幻想中回归到眼前的实景,从假想的宽慰中跌入孤寂的愁思之中,而且语气中似乎带着嗔怪月亮和影子的意思。物本无知,而仍然怨之。这种迁怨于物的写法,表达了一种十分曲折的情感。 尽管清醒地知道明月和清影并不能宽解内心的寂寞,但在无可如何之时,也只好暂时伴着它,他要趁此美景良辰,及时行乐。“将”,是和的意思。诗人又从不如意的现实跳了出来,寻找自我解脱的幻境。不过,在春夜里,独自在花间喝闷酒,有什么“乐”可言呢?所谓“行乐”,不过是寄情花月诗酒,逃离世俗的杂念干扰,排遣一下内心的郁闷愁烦罢了。一个“暂”字,说明诗人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想到人生当及时行乐,诗人不禁兴致勃然,他不但自斟自饮,而且载歌载舞。他于酒意朦胧中感觉到月亮随自己前后左右移动,倾听自己放声高歌,影子也摇曳纷乱,随人翩翩起舞。 这几句将人、月光和影子写得一往情深。月和影本来都是无知无觉的,其“徘徊”、“零乱”,活像是有情感的活动。诗人在描写中将其拟人化,赋予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化无情为有情,并与之达到情感交融的地步。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密不可分。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正当忘乎所以时,诗人忽然意识到,清醒时他们一起欢乐,沉醉后却要各自分开离散,于是不觉又悲从中来。“交欢”,即一起欢乐。诗人清醒时,是落寞郁闷的,而在歌舞痛饮时,暂时得到了欢乐。所以说,“醒时”实为醉时。醉便醉了,却又担心“各分散”,也就是说,尽管是虚幻的欢乐,他也不愿失去。可见内心的孤独寂寞仍是挥之不去。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人希望和月、影永远结下没有世俗之情的交游,相约在浩邈的云天。“云汉”,即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原先只想“暂伴”,现在却要“永结”,而且由人间到天上。“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最真诚的。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于是诗人希望超脱忘怀,遂有此感慨。 评 解 《月下独酌》写与月、影同处,反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如诗家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在表现深沉的孤独感的同时,又显示出颇为旷达超脱的情怀,《唐宋诗醇》评曰:“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这首诗的感情行进过程极富于曲折变化,其变化正是由潦倒和旷达交织而成的。总起来看,前八句是起伏相间,转折有致。“花间”二句潦倒,“举杯”二句旷达;“月既”二句又潦倒,“暂伴”二句又旷达;“我歌”四句,极写与月、影交欢之乐,不仅旷达,而且俊逸;“永结”二句,更将想象引向高远,显示了“飘然思不群”的风致。全诗率性纯真,毫无做作,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 7、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 8、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想想酒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最好的催化剂。热爱生活的文人雅士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不要;棋琴书画诗酒花,更是非要不可。中国文人对酒的热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花间独酌,举杯痛饮的同时,也们留下了颇深的感受和印象。李白“但愿长醉不复醒”,辛弃疾“总把生入醉乡”,李清照更是呤咏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香暗盈袖。” 论及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爱酒成狂,既具有侠客豪饮之风,也不失文人品茗之气。他经常处于喝醉的状态,却睁着一双世事洞明的眼睛;他不停的喝着美酒,心中迸发出来的激扬文字中却流淌着指点江山的豪情。 今天翻开卷卷诗词,我们依然嗅到阵阵陈年老酒的醇香。酒文化其实既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柳永雨霖铃不知酒醒何处,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解忧用杜康,还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可以看到酒精可以让书生激扬文字,让武将抛洒鲜血。美伴英雄,能让英雄更加豪爽,激发一番冲天豪情。饮酒的女子别有一番美的韵味,纤手把盏风情万种,柔情万丈。英雄与美人的结合和感相融再也自然不过了。自古英雄血,美人泪,陈年酒,浸透了中国历史,浸透了华夏江山。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01 稱謂: 内容:
9、一贯的,这首诗的语言清浅之极,可是,就是这些平常之极的月、酒、我、影,却给读者构造了一个如此纯净清宁而又辽阔的世界。是的,辽阔,这是李白另一个难以企及的地方。读李白的诗,是常常能感受到在他的心中,有一个阔大无边的宇宙的,让我不由自主地相信,他就是来自那里,所以才是谪仙人。
也因此,在这个人世间,这个不属于他的人世间,他是这样的寂寞。纵然有杜甫那样倾慕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可是他自己,依然找不到一个心灵的伴侣。总能看到他孩子般地在诗歌中毫无遮掩地写他内心的孤独,孤独,却绝对不惹人同情,而是让人心生敬佩——这样的一颗心,又该有怎样的心灵,才能与之同游?
就如同这首诗,花间独酌的诗人,举杯邀月,对影相酌。他是怎样的清高自诩?放眼望去,整个宇宙中,也唯有这皎洁的月才配与他相对,也唯有他自己的影,才有资格与之相伴。所以,他为之歌,为之舞。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这还不算,最后,还要与月与影结下盟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那个辽阔无垠的宇宙,才是他的来处,所以,他也终将归去……
诗歌,就结束在这对浩瀚宇宙的向往中。留与读者的,就是那一片茫无涯际。
評論集
暫無評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