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译文]   在万方多难中,我登楼望去,庭园花木与高楼如此接近。面对这样美好的情景,想起故乡,不觉伤心难过。

  [出典]   杜甫  《登楼》

  注:

  1、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2、注释:

     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然。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


    3、译文1: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译文2:

    当此国家战乱不断之际,四处漂泊的我愁思满腹,登上此楼,放眼望去,虽处处繁花似锦,但看后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凭楼远眺,锦江流水裹着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犹如股金世事的变幻莫测。大唐朝廷始终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稳定不变,我奉劝吐蕃贼: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可叹那亡国昏君刘禅竟也有专门的祠庙!已近黄昏了,我也学习孔明,姑且作一首《梁甫吟》吧。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着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着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 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6、文人登高望远所抒之情绚烂多姿,但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孤独和人生道路的辛酸。在悲观而敏感的文人心态影响下,形成中国文人典型的心理特征:有意识的排遣忧愁和不适。愁苦哀怨、沉郁感伤是这类作品共同的主题。那么诗人在登高望远中到底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呢?

  第一,登高诗歌的悲秋、伤春。登高作为诗人特定的抒情媒介,与秋构成充满迟暮感、沧桑感的时空组合,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审美空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愁,秋,离开了登高便不完美,把悲与秋与登高相联系的诗歌,才是能把愁苦之音写得工巧的诗歌。杜甫的 《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安石的 《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凭秋说愁,更添几分悲壮苍凉。登高伤春的有杜甫的《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以景衬托国之多难。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登高的心绪与所见到的美好景致相融合,可谓“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美景反衬愁思,倍增其愁。

  第二,发“思古之幽情”。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的主题。此类作品有前面提到的王安石的《桂枝香》,登高望远,隐喻寄兴,实为“绝唱”。还有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实为伤今,咏史实为咏怀。

  第三,怀人、怀乡之作。古人行游,交通不便,使古人“相见时难”,从而送别时凝铸成依依不舍之情。王维有“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的咏叹。孟浩然于“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感慨“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第四,抒发家国身世之慨。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乡子·登京口北顾亭有怀》,陈与义《临江仙》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而将这种饱含忧国情绪的登高情怀与自身坎坷遭遇糅合在一起较成功的首推杜甫。如他的《秋兴八首》、《登岳阳楼》、《登高》等。当时杜甫漂泊在湘江一带,登上岳阳楼,家国之叹,身世之感,忧时之情全部涌上心头。登高望远,忧从中来,字里行间充溢着国破家亡、无处寄身的悲慨意味。联想起他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呢?

  这些沉郁苍凉的登高望远悲歌,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结晶。文人受儒家入世精神的影响曾奔波于仕途,然而残酷的现实使他们遭到了冷遇,他们大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匡国无门。于是他们转向道家重返自然的思想,登山观海、流连山水成为他们的追求,也是陶冶性情的方式。然而登高望远,或看到山河破碎,或看到宇宙之大,自己的渺小,或看到物是人非,更添了许多忧愁。现实对文人墨客的打击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文人因此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篇章。(王艳坤)


    7、中国的文学,有许多以“登楼”为主题,登楼望远,观景抒情,以《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诗却以杜甫的《登楼》为绝响。为什么?因为杜甫的《登楼》气魄宏大,中国语文的张力,在巨匠的妙手之中发挥得天旋地转。读杜甫的《登楼》,先有触电的震撼,继有晕弦的幻觉:“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高楼要缀以繁花,才格外令人神迷。“花近高楼伤客心”一句,郁美之情,深沉得不得了。古龙的武侠小说角色,有一个大侠就叫做“花满楼”,也是凄美欲绝的名字,灵感应来自杜甫。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登楼,是万方多难,为势所迫,他有许多心事,无人可解,唯有在登楼的时候寄情于天地。登楼是很孤独的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楼上繁花满眼,更令异乡客神伤。但在哀愁之外,大自然是会赐他一点慰藉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两句,完全是电影的快镜头,BBC的《天与地》(Planet Earth)拍加拿大北临北冰洋的森林,由春而夏,自夏而秋,树林的叶子由嫩绿转化成苍红,蔚蓝一片化为彩霞满空。高科技和摄影术才表达得了的画面,诗人区区十四字就写尽了,横扫胸臆,洗涤心灵,这就是诗的威力。如此powerful的中文,今日上何处寻呢?是华文传媒的娱乐版,还是政府的文件报告?昔日诗人的伟大,益证今日的渺小,他们在“五一黄金周”是一群蝗虫和蝼蚁一样的消费客,无论是开平的碉楼,还是在巴黎“老佛爷”扫货LV完毕之后侵略巴黎铁塔,只见一片人头涌涌的喧哗。

  因此唐诗的中国语文,是一种死文字(Dead Language),犹如开平的碉楼,也是一堆无生气的建筑。与雅典的神殿、法老王的金字塔不同,空余旧蹟,有的仍富有郁郁苍苍的生命,有的没有。花近高楼的时候,你想起了谁?


    8、“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成都被称为最悠闲的城市,在不长的宽巷子搬把椅子,砌一壶茶,怡然摆着龙门阵。这就是成都,这就是成都的生活。或许有人说成都是最没性格的城市,但,没关系。锋芒里没有野性。米汤样的沱江,人心不是沱江。筑坝的都江堰。北调的川江水。一个曾经的国度,开始把水的名字唤得那么悠扬。


    9、我刚好讲杜甫,杜甫之前是讲李白。我说,这一个月,我们的魂魄一直徘徊在巴山蜀水,我们跟着诗圣、诗仙走在大地中,感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看见“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李白的心,杜甫的心,他们的巴蜀,就在此刻,成了什么?你看看他们的故里,再看看今天的绵阳,在一片废墟的时候,你们问我怎么考试,我会考你李白是哪年出生、哪年去世的吗?我会问你杜甫什么时候做了左拾遗吗?我都不会。

  杜甫、李白他们在当时是怎么看古人,怎么寻访古人的呢?杜甫寻找诸葛亮的时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他心中的忐忑、无处寻觅,内心的那种虔敬,我们今天能触摸吗?他去探访王昭君,他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名妃尚有村”,他忐忑地追问,今天的村庄还在吗? 

  实际上,杜甫怎么去寻找古人,我们就在山水岁月中怎么去寻找他们。你能寻找到所有这一切,就只因为一个理由,那就是你已经把这种寻找变成了生命中慈悲的力量。

  刘禹锡说,“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有时候,山川依旧,物是人非。杜甫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即便是大震之后,草木还是萌萌绿绿,这个季节还有遍野的山花。“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大自然繁花丽景的时候,生命一瞬间就没有了,很多还是孩子。这就是我说的考试,就是以生命的名义,去考验一种情怀,而这种情怀不光是垂泪,它必须是行动。(于丹)


    10、突破了重重羁绊和险境,终于屹立在群峰之巅,登高望远。那从未有过的惬意和自豪在一瞬间涌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古往今来,登高迷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啊!一直喜欢旅游,喜欢登高,喜欢拥抱大自然的感觉,喜欢历经考验后成功降临的愉悦,喜欢这种体验的过程。

    途中一位导游对他的成员说了这样一句话:任何华丽的解说词在大自然的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用心真正的体会才能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魅力。的确,心是最好的感知者,用心体味,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美的享受尽在不言中!


    11、凄凄惨惨欢欢喜喜的眼泪,浸满人生百态的纸,挥笔而下,一诗,一词,浑然天成。哼。这些灵魂的呐喊。

    凄婉忧柔的易安,一生风风雨雨。幸福有过,与赵的相濡以沫我们不能忘记,当曲短人终,剩下的只有记录他们爱情的《金石录》。清照看此,物是人非,这是怎么了?但事实就是如此,不愿面对有必须面对。在人生的风狂雨骤处,她站起来,一人担起风雨,担在柔弱而坚强的肩上。风雨很苦涩,但自己的眼泪又往何处流?在自己的词中。在现实中,她不喜欢流泪。可苦闷、哀愁把她的心泡得发潮,在梦中,她见到赵,流泪了,国破家亡的痛楚却欲说还休。

    在《醉花阴》中,我仿佛听到她心中的泪滴在琴弦上,化开仿佛看到她对赵的相思之情日益加深。要不怎么会“薄雾浓云愁永昼”,怎么会“人比黄花瘦”?现实不允许她落泪,但在她的词中我们看到年她心灵的释放,她的无边离愁,她蕴来的眼泪。可我们又迷惑了,到底词是她的泪,还是泪是她词?或许,这才是词人的最高境界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绝于耳。

    忧国忧民的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忧,忧国,此时国家动荡不安,他愁白了青丝,“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他忧,忧民,战乱纷飞,百姓苦不堪言,他愁掉了青丝,“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似乎与易安一样,把自己眼泪沉在自己的诗上。但不,他开心过。当他听到唐军收蓟北时,他欣喜若狂,开心的把书都抛上空去。是啊,能不高兴吗?这是自己的心愿,更是老百姓的心头大石的落下。要不怎么会“初闻涕泪满衣裳”?那泪含着很多酸辛,但都已流出了。泪中有笑,笑中有泪诗中含笑。含泪。“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船儿带着杜甫狂喜的泪与诗飘向洛阳。

    凝眸处,泪飘出。


    12、春天到了。已经吃了几顿野韭菜饺子。除此而外,每次上班,开车经过一个地方,会见到路边一树樱花,仿佛杨贵妃披一件粉红大袍,满枝满垒,纷纷扬扬,蓬蓬勃勃,便油然想起,花近高楼伤客心。

     那一树樱花,让我感到的,不是电影和小说里宣扬的那种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的振奋,而是一种伤心。为什么呢?仔细想了想,应该是因为年纪大了。年纪大了,看见春暖花开,立刻想到的,不是重新开始,而是,又一年过去了,离退休又近了一年,离老年痴呆,离中风,离全身瘫痪,离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至悲境地,又近了一步,岂能不伤心?所以,忽然理解了杜甫,为什么,凭栏望远,花近伤心。其实就是个年龄问题,和他在《登高》里写的那些家愁国难,没有直接的关系。古人写诗,喜欢拔高,如同今人作大报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杜甫虽为诗圣,亦不能免俗。


    13、这是一首浪漫多情的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情也好,无情也罢,“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爱也朦胧,情也朦胧,只能把这绵绵情思化作碧波万顷的一江春水,任它随岁月付之东流了。

     这是一首游子魂归的歌。多少漂泊的浪儿,失意的迁客,流荡江心,西看日暮,望乡关惆怅如烟波,“杨花愁杀渡江人”“明月何时照我还”“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为什么漂游至此就会衍生出愁思茫茫?是否这江水也低吟着母亲的呼唤、妻儿的相思?“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不管你来从何处,去向何方,只要把一腔愁绪洒向这滔滔江水,从此它就会浸染了无尽的别恨离愁,澎湃着你漂泊天涯的心房。

    这也是一首悲苦叹惋的歌。杜子美老病孤舟,多难出川,登高悲秋,“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雾锁大江家何在?愁系国难常忘身,他独自行走,行走在乾坤漂浮的天地间,走出了忧国之诗,忧民之路,这一切都来自长江,他也彻底还给了长江,从此化作了天地之间的一羽沙鸥,回首处,正飘飞在江天之间的船头。  

     长江,一条歌的河流,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段故事,每一朵浪花也都是一部历史。

     长江,一条河流的歌,每一串音符都舞动过一段醉人的旋律,每一朵浪花也都雀跃过一首壮美的诗篇。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0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