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一望无际的秋树的落叶萧萧地漫天飘零,流不尽的长江水依旧滚滚而来。
[出典] 杜甫 《登高》
注:
1、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注释:
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秋天的重阳节。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渚:水中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生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潦倒:哀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
3、译文1: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译文2:
风这样急,天这样高,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鸟儿飞去又飞回。那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那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在这悲凉的秋天,我离家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在这思亲的节日,我拖着病体,独自一人缓步登台。生活真是太艰难了,痛苦和烦恼使我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再加上病体潦倒,最近竟连一杯苦酒也不能喝了。
译文3: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仿佛蕴含着无限的悲哀,水中的小洲上,沙鸥在天空不停地盘旋。无边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流。每到悲秋时节,总免不了为自己长期在万里之外的客居飘零身世而慨叹,如今拖着年老多病的孱弱身体,独自登上高台。纷繁复杂的烦心恨事已使两鬓霜染,在这穷困潦倒之时,却又不得不放下往日消愁的酒杯。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着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着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着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陶道恕)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两个千古名句,这两个千古名句,使作品的意境在前两句所描绘的凄清氛围的基础上变得悲壮、变得苍茫、变得壮阔起来。在这两个诗句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写山景,“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而身心交瘁的诗人更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当诗人想到,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自己也将要象这随风飘零的黄叶一样,结束这短暂的一生,这样的联想是多么的悲凉啊。在下一句中,诗人由写山景,又转为写江景,“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呼应前面的“无边”,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呼应前面的“萧萧”,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而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既联想到时光的易逝,又联想到时间的永恒。
《论语》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像长江中的水滴浪花,很快就会消失,而永远流淌不止的整个长江,又多么像永恒的时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发显得短暂,两相比较,就更让人感慨万端了。
这两个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就是因为这两个诗句悲凉而不哀怨,感伤而不消沉,很好地表现了杜甫的诗歌风格,那就是苍凉、雄浑、沉郁、悲壮。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在这里从大处落笔,写登临高处所见到的两大壮观景象,犹如影视技术的特写镜头,在读者脑海中形成壮阔无边,波涛汹涌的动感画面——无边无际的树叶纷纷飘落,滔滔的长江之水波涛汹涌,滚滚而来。不仅壮观,更显大气磅礴。这里如同前两句一样,依然没有提到季节与登高,然而“无边落木萧萧下”是非深秋季节所能有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也是非登高所能观赏和感受到的。此外,“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又和前两句的“风急天高”、“渚清沙白”遥相呼应,承接而来,足见诗人构思之高妙。这两句虽然仍然是在写景,但那“无边”的“落木”,“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是诗人浩茫心事的真实写照。以上四个写景的诗句,构成了诗人登高时所见所闻所感的整体画面,而这个整体画面恰恰为下文抒发诗人的感情设置了一个典型的大的环境背景。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更深沉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叶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怆……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此段文字表明颔联的主要内容是写景,若有抒情,那也不过是“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等,此外并无深意。
本文认为,如此理解显得甚为单薄,此二句诗除了以上内容以外,还含有更为深沉的抒情意味,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诗人对在频繁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个体生命的关照,表达了诗人对一个伟大时代的向往。
“无边落木萧萧下”句中“无边落木”在这里是一个集合名词,指代处在最底层的老百姓,而“萧萧下”以形象的笔触写出了在动乱的时代,生灵涂炭的残酷现状。“不尽长江滚滚来”句借长江气势磅礴和摧枯拉朽的特质,诗人发出的是改变现状的深情呼喊,希望一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代能如这滚滚的江水一样,喷涌而来,涤荡污秽的万物,还天下以清明。
作为一个诗人,杜甫举起了现实主义的大旗,他艰难的一生,只是那个由鼎盛转为衰败的时代中一小段很短的时间,然而在这样短暂的一生中,他用诗歌反映了唐代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以及民生的疮痍。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春望》、《北征》中的“鸱鸟鸣黄桑, 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 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 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 残害为异物。”、《羌村》中的“‘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如《丽人行》、《兵车行》、《洗兵马》、《草堂》、“三吏”、“三别”等。
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典型的由己及人,关照个体生命的诗歌。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个体。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以一个人的不幸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借此诗人抒发了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登高》诗完成于大历二年(767),此时离诗人辞世(770年)只有三年。所以不能不说《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是诗人杜甫对其遭遇的离乱生活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发出的深沉的感慨。民生艰难,可是世事依旧,诗人不能力挽狂澜,救人民于水火,还国家以清平,因此只能用他诗的声音呼喊,企盼一个能够像滚滚而来的长江一样涤荡污秽挽救生灵的伟大时代的到来。最后我想用别林斯基的一句话来作结尾:“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9、杜甫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李白,共同奠定了唐诗冠绝古今的巅峰地位。台湾诗人余光中如此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唐诗人元稹这般总结杜甫:“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矣。”一些拥有点浅见薄识之人,在自认为怀才不遇时,都会怨天尤人,而杜甫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叱咤风云的志气、纵横寰宇的才华,寻寻觅觅,却终其一生,与颠沛流离为伍,与饥寒交迫为伴,尽管命运如此刻薄、残酷地对待他,但他的报国之志、爱民之心,苍天为证,日月可鉴,这是何等旷达的胸怀和气度。所幸的是,“诗圣”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他沉郁厚重的诗风,难掩其豪情直冲云霄的恢弘气势。1200年后,“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清新明媚的月华当空泼洒,我于他的诗中,百转千回地感受他大好年华飞逝去、鸿鹄之志不能酬的落寞悲壮情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无边落木萧萧下”,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其实也不过是长江岸边的一棵树一片树叶,一棵树能有多长的寿命?一片树叶能有多长的寿命?那么对于滚滚的长江,对于无尽的长江来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应该说是没有希望没有价值的。但是你只要把无边的落木融入到滚滚的长江当中,从精神上和滚滚的长江融为一体,那么你就获得了永恒。你不要只想到你自己是一片落叶,是没有价值的,你还要看到这滚滚的长江,这无尽的长江。这就是在给我们指出了悲剧困境的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出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上面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四句初看好像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如果你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长,尤其你曾经经历过沉浮,经历过艰难的时事,你再深入杜甫的心灵,你就会感觉到杜甫这四句诗确实是非常沉郁,沉痛。但是在沉郁和沉痛之中,有什么呢?又透显着一种豪迈,为什么呢?因为下面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一个基调。这就是杜甫诗的沉郁和顿挫。
11、在说明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时,引用了杜甫的这两句诗来说明问题。读到时觉得未免太生搬硬套,但仔细一想,感到似乎有些道理。撇开原诗意旨不说,就字面而言,“无边落木萧萧下”,说的是到了秋天,那无边无际的秋林,树叶纷纷飘落,这景象不正好说明“新陈代谢”吗?而“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滚滚东流,永无止尽,这些不正好说明事物是不断地运动着并且向前发展的吗?辛弃疾有写到“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借杜甫之诗句来说明时和事的流逝,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感慨。
而我,在那好象大青门前,看到的仅是落木的萧萧和那些单纯的学子。在那儿,豆蔻年华的情开始蒙动,我喜爱的她傻傻的酒窝儿,把我迷惑。最好的最早的写作动力和源泉,在那里出现;而同时我却有回光反照的感触,那就是落木萧瑟的把霞光递给了我,其实,是在影子般的提示我的人生坎坷。
我的人生坷坷绊绊的在儿时过来。那时最早的落木霞光,该在那次四,五岁的幼儿园我一人过小马路,挨骑车的碰的路边;围观的一邻里小哥,把我伤口包好且用大前门牌香烟纸包的。当时疼到我有种无尽长江滚滚来的感触;妈值晚班,爸却出差了,大一岁的姐却在农村。而我被妈挂在脖子上的大小门药匙,却早甩在我脖后;这样我昏迷在大门外点起了几根火柴,看到了今生确信无疑该走的路就是苦不堪言的道路,就是金光闪闪的学以致用的苦坐舟,也是独臂滑行一路挨整;也看到了学校里朗朗读书声也淹没不了那些拿孩子们前途当儿戏的,可让孩子们落木萧萧的毒鞭的抽声。
读书后萧瑟的人生确实开演了。虽然早已是80年代啦,那饿死鬼的教员的鞋子,妈在春节时都给送过,爸都被妈欺负的象长江的纤夫,却还督促我和姐读书。而我看到了爸对我们的无尽长江滚滚来的期盼,期盼在目前实现;而目前的事业和家庭的小收获更离不开打小到今的,那些萧瑟的路程!
《登高》这诗在杜甫夔州滨临长江登高而作,那是何等意境!唯独我巧的是头些年,坐那趟翻山越岭的玩命面包车里,驾驶员带我们这些“白领”出差学习的,神学于华山风景区萧瑟落木彩云间;那时,更怕挨整下崖下的高干们,带着孩儿落木的哭了!
而我冷汗流尽后,神般添了些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人生的心!写到此,弯弯腰,看看落木萧瑟的冬首;而这时的我做起了该做的事,提起了笔。(文 / 南宋笔剑白狐 )
13、三峡,是一个充满险滩、恶水、沉船、死亡和抗争的地方。在生与死的门槛上,生命的最强音,就自然迸发出来了。那首“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的民歌,是过往船夫互相传唱的护身符;当陆游看到“浪花高飞暑路雪,滩石怒转晴天雷”的景象时,也被三峡之险折服:“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舵师心胆破”;而以豪放着称的苏东坡,当身心疲惫地走出西陵峡,看到江平水稳的楚天大地时,也慨叹“今朝脱重险,楚水渺平荡”。
当然,现在人们最常吟诵的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首千古绝唱。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最典型地体现出了深秋的特色。诗人抬头看到的是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低头看到的则是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 “萧萧”之声和“滚滚”之势相互辉映,让读到这首诗的人感受到的是气象万千,雄浑壮观的画面。场面虽有些悲凉,却并不感到悲伤。步入晚年的诗人面对壮志难酬、人生苦短的人生,那种失落与忧郁令人理解与同情,但一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却也让人看到了希望,对人生有了新的期待。对于我们来说,与杜甫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但诗人发出这样感慨的年龄却与我们相仿。今天,我们吟诵他的名诗,应舍弃的是对人生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自卑感,应吸收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伟气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年华已逝,壮志未酬,愧对岁月,空留遗憾而无力改变,由此而心情落莫,不足为怪,但更应看重“萧萧”之后的“滚滚”,奔腾不息的江水预示着后浪推前浪,后来居上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悲观。
不管诗人本意如何,我们从诗中,尤其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中感受到的只有希望和自信。
15、季节已经进入晚秋,萧瑟的秋风,满地的黄叶,还有那日渐寒冷的早晚,只有在阳光明媚的正午,人们才能感觉到温暖。其实晚秋和冬天就只有一步之遥,枝头树叶尚存,草坪绿色依稀,刮过的风不会使你竖起衣领,但早晚你会觉得有些许寒意,这是晚秋;寒风呼啸雪花飘飘,厚厚的冬装穿在人们的身上,这是冬天来了。在这秋冬交替的季节里,我会经常处于矛盾的境地而不知如何去取舍。一方面我会留恋秋天的暖秋天的绿,另一方面我又憧憬冬的凛冽和雪的飘逸。这就使我在看到满地黄叶时会产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希望感受万物沉睡、大地飘雪银装素裹的豪迈。这就使得我的每一天都在彷偟徘徊中度过,看落叶飘落,看冬天的脚步愈来愈近,心中充满了不舍,也蕴含了渴盼……
16、恁窗眺望,我们看到的正是他吟唱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伟景象,蓦然间也涌上了昂扬的激情。
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许,叶从枝头掉落的那一刻会疼痛,杜甫读懂了。所以,从故乡到异乡的杜甫,看不到落叶的美,只看到了落叶的疼痛。落叶是一位明智的哲学家,我们在秋天寻找到迷失的自己。
我们常说,落叶归根,或许真是这样。
一片又一片枯黄的叶子,飘飘洒洒,不会飘远,就落在它的根旁边。一片叠着一片,叠成了厚厚的叶绒,脚踏上去,软软的。
寒冬就要来临,这些软软的叶绒是不是根的棉被?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
在我眼里,从枝头掉落的黄叶应该是没有疼痛的,要不然它们怎么会飘零得那么从容,那么优雅?
大地是根,叶的飘零就是回归,这是生命的自然历程。枯黄的树叶知道它的归宿,所以,它超逸,它安详,它豁达,它洒脱,它宁静。
只是不知道,有一天,我会不会像枯黄的树叶,飘落得那么洒脱,那么安详,那么宁静。
18、 我把自己的一生,看作是一颗树。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一片叶子。当秋天来临,冬日将至,落叶的舞动,是自然的规律。这不是树的死亡,是成长的过程。由此,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成了我钟爱的人生写照。
我愿意奔流。保持向前的动力。
我在努力着,朝着自己的最爱,正在以蜗牛的速度向它靠近。或许终极一生都无法达到,但我努力了,也就对自己没什么怨言了。
任凭落木萧萧,我自默默前行。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1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