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rn

rnrnrnrnrn
rn
 
rnrnrnrnrnrn
rn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rn

      [译文]    月明高悬的夜晚,独自上高楼倚望,那苍茫凄凉的秋色引起对家乡的思念,那借以浇愁的酒,都化作了思乡的泪水。

rn

     [出典]       范仲淹    《苏幕遮》

rn

     注:

rn

     1、          《苏幕遮》   范仲淹 

rn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rn

    2、 注释
  1.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2.追旅思:追,追缠不休。旅思,羁旅的愁思。
  3.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rn

    3、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rn

    4、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不到三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十多岁时,他只身前往着名的应天府书院拜师求学。应天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书院读书期间,范仲淹生活非常艰苦,他“划粥割齑”,早上把米粥煮好,待粥凝固后,划成三块,再把咸菜切成碎末,当作一日三餐的饭菜。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医生,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

rn

    公元1015年,范仲淹中了进士,步入仕途。他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为人忠贞,刚直不阿,极言敢谏。真宗去世时,仁宗年幼,由刘太后垂帘听政。可在仁宗可以亲政时,刘太后仍独揽朝纲,不肯放权,群臣都认为不妥,但敢怒不敢言,只有范仲淹挺身而出,上疏直谏,力请太后卷帘撤班,还政于仁宗,结果被贬出京城。

rn

    刘太后去世,范仲淹回京,此时仁宗正准备废黜郭皇后。郭皇后很得刘太后欢心,但不被仁宗宠幸,刘太后去世后,她便没有了庇护,再加上把持朝纲的吕夷简曾经因为郭皇后的不信任而被罢官,对她一直怀恨在心,嗅出仁宗的心思后,便不断在旁煽风点火,恶意中伤,怂恿仁宗废后。这时,又是范仲淹向仁宗进言直谏,极论此事不可,并与吕夷简激烈争辩。可惜的是,他不仅没能说服仁宗,反而因惹怒皇帝而再次被贬。

rn

    公元1035年,范仲淹因政绩突出,再次调回汴京。此时,朝政仍由吕夷简把持,他飞扬跋扈,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朝中腐败不堪。范仲淹多次上奏仁宗,痛斥吕夷简以权谋私,批评朝廷的用人制度。可吕夷简老谋深算,他反诬范仲淹离间君臣,图谋结党营私。于是,范仲淹第三次被贬。欧阳修、尹洙等人,也因替范仲淹鸣不平,而受牵联。

rn

    公元1038年,西夏赵元昊称帝,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大举发兵攻打宋朝的延州(今陕西延安)等地。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军队节节败退,西北防线几乎崩溃。仁宗手足无措,在大臣的建议下,急召范仲淹率兵赶赴延州,抵御西夏侵扰。
        公元1043年,因战功显赫,仁宗诏范仲淹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虽然几经贬黜放逐,但范仲淹仍风骨铮铮,壮心不已,他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等。宋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陆续将这些措施推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庆历新政”。

rn

       可惜这些措施实施不久,就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范仲淹第四次被贬,新政宣告失败。此后,范仲淹又辗转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职,就是在贬官邓州期间,他写下了名垂千秋的《岳阳楼记》。

rn

     5、范仲淹的存词很少,但在艺术上颇见功力,既有《渔家傲》那样的慷慨雄放之作,也留下了《苏幕遮》这样的低沉婉转之调,让人读来不忍释手。

rn

      晚唐五代及北宋初年的词,内容大都是写儿女之情,而范仲淹《渔家傲》这首词,却突破了这个局限,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意境广阔,豪放而悲凉,表达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感情,使词从温庭筠、冯延巳的宫廷豪门,柳永的都会市井,扩大到边塞的广阔天地,在宋词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rn

      6、上阕写景,景中含情。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俯仰生姿,白云满天,黄叶遍地。一,一,总括秋色,展现了际天极地的万千气象,给人心胸开阔之状。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

rn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此二句,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尽融其中,就在秋色与秋波相连的天涯尽头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色图

rn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rn

      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前辈道出的正是借景传达心声的名言经典。

rn

      7、下阕抒情,情融景中。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意为心情忧郁;本意是追随,这里为纠缠,这是羁旅之思的缠绕。夜夜除非两句写出天涯孤旅,乡愁之深,无时不在,好梦难得,无计可消。

rn

          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圆,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

rn

        最后两句是由李白诗举杯消愁愁更愁化出,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谁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引自《宋词鉴赏大典》第15页)又正如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下片触景生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新。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rn

      8、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rn

     9、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rn

     上片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三句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着一“情”字,更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rn

      10、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下片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rn

      11、[评点精粹]
  范希文《苏幕遮》一调,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此去国之情。([清]张惠言《词选》)
  文正一生并非怀土之士,所为乡魂旅思以及愁肠思泪等语,似沾沾作儿女想,何也?观前阕可以想其寄托。开首四句,不过借秋色苍茫以隐抒其忧国之意:“山映斜阳”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第二阕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不安枕,酒皆化泪矣。其实忧愁非为思家也。文正当宋仁宗之时,扬历中外,身肩一国之安危,虽其时不无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忧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矣。([清]黄苏《蓼园词选》)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下片,触景生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人”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为泪亦新。(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rn

      12、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虚无缥缈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看上去也是淡淡的翡翠颜色;金风习习,玉露冷冷,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映得万山红遍,天水相连之处水天一色。只有岸边的芳草,全不顾深秋已经来临,依然芳菲烂漫,一直开放到夕阳照不到的地方。看到了这深秋景色,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乡愁,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

rn

      

rn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29

[新一篇]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舊一篇]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